天天看小說

第30章 重遊清江浦

過清江浦時,天氣清寒,浦水清碧,林縛、周普、孫敬堂等人換快馬先行,渡淮去淮陽督戰(zhàn)去了,小蠻、蘇湄等女眷到鹽瀆,換船在清江浦上緩行去山陽。

想起上一回過清江浦,已經(jīng)整整過去六年的時光——

蘇湄依窗凝望江浦兩岸。

宋佳問道:“蘇姑娘當(dāng)年隨大人過清江浦時,也是這般時候、這般景緻?”

“時令相仿,景緻則大不同,”蘇湄指著北岸的遙堤,說道,“那時節(jié)兩岸都是灘地,蘆葦蕩南北延伸開去有數(shù)十里、上百里,風(fēng)吹來,蘆花跟漫天大雪似的。這兩邊修堤後,浦水倒是深了些許,但兩岸之間,打足了就二十來裡吧……”

“最寬處都不足二十里了,要看新描的地形圖,浦子口窄到跟瓶脖子似的,”宋佳說道,“只有兩條窄窄的水道跟外面的黃水洋接著,不過地勢還是低,不易居住,秋後蘆葦蕩規(guī)模倒還是不少。不過南北兩邊的鹽場從那裡取草,秋後割得跟賴子頭似的,實沒有什麼好看的景緻……”

蘇湄笑了笑,小蠻接口道:“宋姐姐說的輕鬆哩,我們整日困在小地方,好不容易能出一趟城,便是亂糟糟的荒山頭,也是極美的風(fēng)物呢。”

小蠻成婚這兩年給嬌寵著,還是直性子脾氣;蘇湄接過話頭,說道:“民生要緊,可管不著好不好看——聽說清江浦兩邊造堤後,鹽瀆、亭湖兩縣就多遷進(jìn)來兩萬戶丁口。都說萬戶爲(wèi)大縣,之前鹽瀆也就一萬五千餘戶吧……”

“可不是,”宋佳淺淺一笑,說道,“以往淮東兩府十一縣,就海陵、淮安、崇州丁口稍多些,其他諸縣,勉強(qiáng)夠得上大縣的樣子。換在多山少田的險闢之地,萬戶自然是爲(wèi)大縣,但在地勢平坦、江湖密佈、號稱魚米之鄉(xiāng)的江淮平原上,丁戶剛滿萬的縣只能算窮鄉(xiāng)僻壤了。這清江浦兩岸築堤,肇起於淮泗戰(zhàn)事之前,大人從淮泗民裡招募勇卒,數(shù)萬家眷要安置,只能在北岸築堤填灘造田;南岸修堤,是在修捍海塘之後,爲(wèi)了修一條與淮安、山陽相接的大道,也順手在南岸新圍了十多萬畝新田……”

宋佳曉得在諸女中,以蘇湄見識最爲(wèi)深廣,討論些家長裡短討好不了她,便跟她說起政事來投其所好。

孫文婉說道:“幼時隨父兄過淮安,路邊常見餓殍,景緻再好,心裡也是悽悽涼涼的,依我看來,這沿途的景緻,倒要比往年好看得多……”

“合輒就我一人是籠中鳥……”小蠻嘟起嘴來,悶悶不樂的說道。

“小夫人開玩笑呢,我們幾人裡,哪個有你命好,”宋佳笑問道,“合輒是我們願意顛沛流離不成,我還不是給那個挨千萬的綁在淮東逃不走?”

宋佳這麼說,倒是惹得衆(zhòng)女開顏而笑,這火頭都轉(zhuǎn)向林縛去了。

孫文婉還是以女官的身份隨行北上,但有些事情說不明白。

便是宋佳身邊三個女孩子,當(dāng)初是儋羅李氏以及近鄉(xiāng)氏送給林縛玩樂的,自然就是姬妾的身份。這三個女孩子,即使林縛不收入房裡,也只能賜給中下級軍官爲(wèi)妻;高級官員將領(lǐng)會接納爲(wèi)妾,但不會娶這種來歷曖昧不明的女子爲(wèi)妻的。

孫文婉與林縛早年就有婚事糾葛,這些年朝夕相處的日子也多,即使她的心思不在林縛身上,淮東哪個門當(dāng)戶對的人家會將孫文婉迎進(jìn)門去?

有顧君薰做主讓孫文婉隨行北上,這事就含糊其辭的定了下來。不管林縛有沒有心,這個責(zé)任倒是一定要他承當(dāng)下來的,總之男人沒有哪個嫌自己身邊女人多的。

“對了,”孫文婉問宋佳,“大人素來依仗你替他謀劃,這次去淮陽,怎麼不把你帶在身邊,偏要留下來跟我們走?”

“他大概覺得我去淮陽礙手礙腳吧,”宋佳曖昧不明的編排林縛道,“也不想想他瘦小的身子板,這戰(zhàn)場無論挑哪裡,都不是人家的對手啊!”

蘇湄抿嘴而笑,孫文婉俏臉微紅,曉得宋佳是說紅襖女劉妙貞,她如今還是處子之身,說話倒不比宋佳那麼放肆,才斂聲不跟著胡說八道。

小蠻頗爲(wèi)感興趣的問道:“紅襖女當(dāng)真像傳聞中那麼厲害?我可親眼看過周將軍將那牛腰身大的石磨盤輕輕的拋起,也給紅襖女打落下馬?”

“周將軍倒是未曾,我只聽說是他給打落下馬,倉惶間逃過一命。事後秦爺他們大發(fā)雷霆,隨他出戰(zhàn)的周將軍、寧將軍受牽掛都捱了訓(xùn)斥,後來定下規(guī)矩,不再許他領(lǐng)兵接敵,”宋佳說道,“這千軍萬馬獨取主將的傳奇,自古以來就不多見,但紅襖女看上去還就是瘦瘦弱弱的一個美豔女子,人真是不能貌相……”

孫文婉深以爲(wèi)是的點點頭,當(dāng)初劉妙貞到崇州與林縛密會,在崇州的起居由孫文婉負(fù)責(zé),蘇湄、小蠻都未曾得見。

諸女在船艙裡胡亂閒扯著打發(fā)途中時光,蘇湄倒是頗爲(wèi)用心的跟宋佳請教政事。

蘇湄心裡也很清楚,淮東與江寧要維持一個表面上看來祥和團(tuán)結(jié)的局面,蘇門案近幾年內(nèi)便沒有昭雪的機(jī)會,她想留在林縛的身邊,有個女官的身份,就不至於見不得人。至於日後,她也不在意什麼名份不名份的。

清江浦水淺,揚(yáng)帆而行也快不到哪裡,討論政事也能打發(fā)時間,宋佳倒是盡心將淮東與江寧的情形差異,都說給蘇湄聽。

以老版圖算,江東郡十府七十八縣,實打?qū)嵉乃悖粫挽秲砂偃f戶丁口,平均下來每縣約兩萬五千戶左右。江淮之地近兩百年來有“富甲天下、魚米之鄉(xiāng)”之稱,倒不是說說而已。只是同處江淮平原,也分三六九等。

江南開發(fā)較爲(wèi)充分,平江、丹陽、江寧,沒有一個縣的丁口在三萬戶以下,江北以維揚(yáng)最富,維揚(yáng)五縣就有十四萬戶丁口,比平江、丹陽、江寧稍差一線。沿洪澤浦及近海的濠泗、淮安等地,則要窮困得多,早年鹽瀆等縣,丁口才剛剛過萬戶。

諸縣丁戶之間的差異,就相當(dāng)直觀的反應(yīng)出貧富差距來。

淮東兩府是在大量容納南遷流戶之後,到去年才勉強(qiáng)達(dá)到每縣三萬戶的水平。

不過地方富庶不意味著實力就強(qiáng)。

平江、丹陽、江寧等府縣的開發(fā),近兩百年來幾乎都以地方宗族勢力爲(wèi)主導(dǎo),圍湖造圩、修渠興堤,所新增的田畝,自然也掌握在地方宗族跟大田主、大地主手裡。

元氏立國兩百多年來,僅平江府人口增漲就有兩倍多,環(huán)太湖沿岸大量的湖沼以及近海大片的灘地給圍墾成糧田,然而田賦還以立國之初的基數(shù)收繳,不可謂是元氏在財政上的失策跟無能。

然而近兩百年來,朝中每有議論重新丈量田畝、校覈田賦,便有人跳出來說此事有違祖制,包括工礦稅、市稅厘金的收繳,也給套上“與民爭利”的帽子,每每不得行。

淮東兩府近四五年間才大舉開發(fā),以軍司爲(wèi)主導(dǎo)。

先是運鹽河的清淤,繼而是修捍海大堤,接著清江浦兩岸的堤岸築起來,如今開始在淮安府境內(nèi)、洪澤浦東側(cè)沿岸修堤造圩,都是以軍司爲(wèi)主投入,以輜兵爲(wèi)主力、輔以招募民戶進(jìn)行的。

這也使得大片新增田地,始終處於軍司的掌握之中。

今年秋糧已經(jīng)開始徵繳,爲(wèi)了不突破當(dāng)初跟江寧議立的八十萬石糧這條線,林縛決定將海陵、淮安兩府田賦上繳部分減至四成,也就意味著諸縣可以截留一百二十萬石糧的田賦用於明年的地方開支。

說是地方開支,實際也在軍司的統(tǒng)籌之下。

一是工輜營輜兵參與的地方水利、道路修造工事,更多的由地方承擔(dān)開支,這一部分開銷最大,今年估計就超過六十萬石糧,實際替軍司分擔(dān)了儲備兵員的財政壓力。此外,軍司所轄的各類學(xué)堂,從地方招收優(yōu)異子弟,其食宿定額也由地方承擔(dān)開支。

除了田賦徵收之外,從縣到巡檢司到村社,人員的組織跟動員能力,淮東也遠(yuǎn)非平江這些看上去貌似富庶的地方能比。

淮東除戰(zhàn)卒外,還有十二萬輜兵養(yǎng)著,就算這十二萬輜兵配以兵甲,拉出去絕對要比御營軍的那些老爺兵能打。

“不要看江寧掌握的區(qū)域,要比淮東大好幾倍,但就各方面對比,淮東差江寧已經(jīng)不多了,”宋佳說道,“只是江寧的那些人還蒙在雲(yún)裡霧裡。照著他的話,這時候更要沉住氣,不能出太多的風(fēng)頭。也許過了明年,能勉強(qiáng)將北線部署的五萬輜兵都編入現(xiàn)役,但最後討論來,還是決定往後再壓一壓,等根基再穩(wěn)固一些,再考慮反攻的事情。”

“哦……”蘇湄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這時候艙外傳來歡呼聲,探頭看去,原來已經(jīng)能看到淮安城樓了。她們已經(jīng)出了清江浦,進(jìn)入白塘河了。除了北面的淮河外,白塘河也是銜接淮安與山陽的重要水道,這時候河道里舟楫縱橫,晚霞鋪照在河面上,金波粼粼,十分的壯美。

林縛已奏得江寧許可,將淮安府衙遷往山陽縣,以便更好的在山陽組織人員、籌措物資以備北線戰(zhàn)事。

就像海陵沒落、崇州崛起一樣,淮安縣從此就註定要沒落下去,山陽縣將崛起成淮左的名城。

第21章 殺雞駭猴第131章 怨有必因第78章 少年子第59章 負(fù)荊請罪第97章 聯(lián)兵拒寇第16章 糧荒第15章 王相第64章 潰擊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16章 誰能知心第151章 新格局第13章 蒸汽機(jī)(二)、(三)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93章 深山殘兵第74章 奪島第25章 後患無窮第32章 放逐第165章 滴水不漏第4章 少女情懷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26章 糧食第九十九章 族仇家恨第49章 逆而取之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85章 逃都第107章 海攻第5章 困獸無計第13章 蒸汽機(jī)(二)、(三)第44章 人口隱憂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148章 制衡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17章 密會第10章 血書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61章 密投第15章 抵達(dá)津海第126章 逃第29章 白石領(lǐng)兵第115章 襲城第13章 殘破第84章 牽鼻子第32章 官職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26章 島城鎖海第16章 糧荒第55章 易幟立軍第17章 使臣第16章 公府治政(三)第12章 拖延第七十八章 風(fēng)雲(yún)漸涌第68章 鄉(xiāng)兵自雄第98章 留後處置第11章 行軍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68章 攻守之謀第49章 東行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第160章 燕京雪第60章 噴焰弩第151章 騷亂第49章 轉(zhuǎn)攻爲(wèi)守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9章 三沙灣第78章 虎毒食子第六十二章 新仇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33章 危局第5章 幕僚第6章 搏兔第44章 齊頭並進(jìn)第32章 官職第77章 吳黨裂痕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46章 不過空城第18章 巡政(一)第11章 行軍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26章 對壘第41章 守陽信第125章 溮水論奸雄第64章 贈人利刃第73章 花燭夜第44章 窮寇第74章 雁過拔毛第118章 待援第32章 定計第52章 列裝第四章 夜寇爲(wèi)佳人第92章 出戰(zhàn)第8章 不能打第42章 東西虛實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19章 大風(fēng)迷眼第一百一十七章 茶盜第7章 城門觀戰(zhàn)第26章 得與失
第21章 殺雞駭猴第131章 怨有必因第78章 少年子第59章 負(fù)荊請罪第97章 聯(lián)兵拒寇第16章 糧荒第15章 王相第64章 潰擊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16章 誰能知心第151章 新格局第13章 蒸汽機(jī)(二)、(三)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93章 深山殘兵第74章 奪島第25章 後患無窮第32章 放逐第165章 滴水不漏第4章 少女情懷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26章 糧食第九十九章 族仇家恨第49章 逆而取之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85章 逃都第107章 海攻第5章 困獸無計第13章 蒸汽機(jī)(二)、(三)第44章 人口隱憂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148章 制衡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17章 密會第10章 血書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61章 密投第15章 抵達(dá)津海第126章 逃第29章 白石領(lǐng)兵第115章 襲城第13章 殘破第84章 牽鼻子第32章 官職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26章 島城鎖海第16章 糧荒第55章 易幟立軍第17章 使臣第16章 公府治政(三)第12章 拖延第七十八章 風(fēng)雲(yún)漸涌第68章 鄉(xiāng)兵自雄第98章 留後處置第11章 行軍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68章 攻守之謀第49章 東行第一百三十章 奇襲上林裡(一)第160章 燕京雪第60章 噴焰弩第151章 騷亂第49章 轉(zhuǎn)攻爲(wèi)守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9章 三沙灣第78章 虎毒食子第六十二章 新仇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33章 危局第5章 幕僚第6章 搏兔第44章 齊頭並進(jìn)第32章 官職第77章 吳黨裂痕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46章 不過空城第18章 巡政(一)第11章 行軍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26章 對壘第41章 守陽信第125章 溮水論奸雄第64章 贈人利刃第73章 花燭夜第44章 窮寇第74章 雁過拔毛第118章 待援第32章 定計第52章 列裝第四章 夜寇爲(wèi)佳人第92章 出戰(zhàn)第8章 不能打第42章 東西虛實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19章 大風(fēng)迷眼第一百一十七章 茶盜第7章 城門觀戰(zhàn)第26章 得與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兴义市| 曲沃县| 尖扎县| 重庆市| 壶关县| 樟树市| 金坛市| 城步| 五峰| 遵化市| 宜州市| 南安市| 邳州市| 河曲县| 那坡县| 临洮县| 绥宁县| 泰安市| 泸溪县| 英吉沙县| 交城县| 昔阳县| 仪征市| 奈曼旗| 长白| 安福县| 岳阳市| 和林格尔县| 剑阁县| 乳源| 星座| 策勒县| 南平市| 全南县| 无极县| 南丹县| 柏乡县| 荣昌县| 巍山| 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