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那些現代化的槍械,原理說起來也不難,特別是手槍,看到動作電影的估計都知道有些什麼部件,因爲都是可以自己拆散之後組裝的,電影中沒少表現。至於子彈,張素之前就有想過,要做出來也的確可以。
不過也就是說起來不難而已,什麼事情總是用嘴說說容易,蒸汽機的原理同樣也很簡單,但真要做還是不可能,至少現在暫時還不能實現。槍也有工藝之分,子彈同樣也是如此,到了二十一世紀,阿三航母都有了,一樣造不了子彈。
所以還是不能小看槍械子彈的技術要求,當然也不能小看大唐人的智慧,自從李畋他們搞出了火繩槍,張素就覺得也該是給他們之處一條明路的時候了,即使這個目標可能需要一千多年來實現也是一樣,有個目標去實現總比摸黑強得多。
琢磨著回到家裡,小玉首先迎了上來,擔心的問道:“少爺,你怎麼心不在焉的?”
李秀妍也跟著問道:“你不是去軍機院了麼,發生什麼事情了?”
“也不算什麼事兒。”張素就說道:“李畋還記得吧?當初在我們家混了好些天那個,他們又立功了,搗鼓出了新的火器,不過還不成熟,當然就需要你夫君我出馬爲大唐分憂了。”
“原來是這樣啊,那你慢慢想吧。”李秀妍她們一聽不在意了,張素此時正在興頭上,也沒跟他們多說,直接進了書房,磨墨後開始畫圖紙寫原理,槍的分類那麼多,不過其實原理也都一樣。
首先是全自動的系列,接住火藥產生的氣壓和彈簧能夠自動完成從彈夾推送子彈到槍膛、閉鎖、擊發、退彈殼等一系列的事情。然後是半自動的,沒扣壓一次扳機只能發射一顆子彈,然後就是普通的,沒有彈夾,需要手動拉開槍栓填裝子彈。
手槍的話,最簡單的應該是左輪手槍了。張素花了一夜的時間,將他對槍械的瞭解全部寫了出來,第二天琢磨著散了早朝之後,就屁顛屁顛的跑去找了李恪,說道:“我已經吧所有的都整理出來了,以後這些東西就叫做槍械。”
“這麼快?來我先看看。”李恪接過圖紙,能看懂上面的意思,不過還是一頭霧水,張素就跟他一一解釋,將自動步槍的原理完完全全的說了一遍後說道:“這種自動步槍不僅殺傷力非常強,而且能夠做到持續不斷,據我估計,大概一千四五百年後就能夠做到這個地步了。”
“素哥兒,你是拿我找樂來了吧?”李恪一聽臉就黑了,張素就翻白眼說道:“我熬了一夜逗你玩?我可沒一這樣的興致,這是我能想到最理想的火槍,在它前面是半自動的,還有普通。”
張素再次解釋了步槍射擊的原理,指著圖紙說要怎麼裝彈怎麼上膛,最後說道:“這個應該可以提前個一兩百年的樣子,還有這個手槍,主要是用來近距離防禦作戰的,這叫輪轉手槍,在這個圈裡面填裝子彈,每次扣動扳機都會自動轉到下一顆子彈的位置,可以再提前一下,我估計不需要一千多年的事情。”
李恪揉了揉額頭,說道:“素哥兒,雖然你一直以來都很不靠譜,但這次不靠譜得也太嚴重了。一千年,我們都不知道投多少次胎了,現在拿這些出來有什麼用?除了拿我尋樂,我真想不到其他的用處。”
張素就說道:“拜託,眼光要向前看好不好。算了,既然如此,那還是不說太遠的,就說火繩槍的改進好了。諾,這個,叫做輪轉打火槍,或者叫做燧石槍也可以。”
歷史中,燧石槍就是從火繩槍發展而來的,挺複雜,主要零件有帶鋸齒的鋼輪、鏈條、彈簧和擊等,在擊錘頂部安置燧石,擊打產生火花點燃火藥,從而推送出子彈。這子彈當然不是後世的那種,而是鋼珠鐵球,現在火繩槍用的也是這樣的彈珠。
“這個原理跟打火機其實一樣,這樣一來就不用裝引線那麼麻煩了。這是最初一級的改進品,之後是這個,叫做燧發槍。發條鋼輪已經可以不用,在傳火孔旁邊設置一個機砧,簡化了設計過程,增加了發火率和設計精準度。”
“這還差不多,終於不是不切實際的憑空瞎想了。”李恪這才點點頭,說道:“不過既然有這個燧發槍了,你還搞一個複雜的輪轉打火槍幹嘛?”
如果張素沒有記錯,原本歷史進程中燧發槍出現的年代應該是十六世紀中期,而實際上,最早的槍應該是天朝人發明的,是在宋朝的時候就有,叫做突火槍。嚴格的來說不能算是槍,而是管型的火器,現在已經偏離歷史,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
張素就接著忽悠到:“我是先想到了輪轉打火這種方式,然後進一步想到了燧發槍的,你也知道,我是理論派,具體能不能製造成功還得看李畋他們的,所以我就把能想到的都寫和畫了出來,讓他們製造的時候方便參考嘛。”
“這倒是不錯,正好我要派人去封賞軍機院的人,將這些圖紙一起帶過去就可以。”李恪就說道:“素哥兒,你這些東西現在大部分很難實現,不過卻也大意不得,這要是讓外人得到了可也不得了。”
“我正想提醒你好好保管呢,現在嘛只讓他們看輪轉打火槍和燧發槍的圖紙就可以了。對了,還有那個裝有火藥的子彈。”張素就說道:“不過,爲德兄,小弟突然發現,似乎從岳父大人還建在的時候開始,小弟就已經很久沒有得到過朝廷的封賞了。”
“咱兄弟說這麼幹嘛,傷感情。”李恪無視了張素搓動的手指,說道:“走走走,趁著今日你我都興致很高,我們去喝一杯。”
靠,暗示都這麼明顯了居然還不爲所動。談錢傷感情是張素一起跟李恪他們提到錢的時候說的話,一般是在付賬的時候,現在李恪居然學去了,張素有點後悔當初那麼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