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九四章 依法治國

鄧析可以是天朝歷史中最早的律師,他的故事很有傳奇性也很有趣,張素接著講道:“鄧析這麼一搞,當時執掌鄭國國政的姬僑,也就是子產只能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他取消了懸書,也就是不在公佈法令,官府說什麼就是,如果被逮到捱了板子,那麼肯定是觸犯法令了,到底是觸犯了哪一條卻不告訴百姓,如果追問,還得挨板子。”

李恪一聽皺起了眉頭,說道:“這已經不是律令不明的問題,如此一來事情不是變得更加不堪了麼,老百姓是怎麼挨板子都不知道,又怎麼能夠服衆,豈不是要惹得民怨沸騰。”

張素沒有接話,而是接著講道:“鄭國的捱了板子的百姓覺得冤屈,只好去找鄧析詢問,於是鄧析告訴這些人他們犯的是哪一條法令,多捱了五十大板犯的又是拿一條,然後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指明那些板子是該挨的,哪些板子是不該挨,無法可依的。”

“除了諮詢之外,鄧析還收費幫百姓和王公貴族打關係,那時候的貨幣政策還不像後世這樣,跟現在的大唐更加沒法比,鄧析的收費都是衣服褲子,然後用這些去換稻米豬羊。”

“素哥兒,你之前所說的訟師,是不是也就是如此,收取費用專門替不通律法的百姓打官司?”李恪追問,張素點點頭說道:“就是如此了,原本鄭國的百姓捱了板子,也只能認栽,有鄧析之後,捱打之前都會去請鄧析來辯個清楚。”

“我覺得這是好事,不過在當時的人看來並不是如此,子產需要的是鄭國百姓服服帖帖的接受管理,鄧析這麼一搞,就如呂氏春秋所載,鄭國大亂,民口喧譁。鄧析也被子產給殺了陳屍示衆,自此以後在沒有人敢跟打板子較勁。”

“要說民口喧譁,我大唐此時更甚,時代雜誌大事小事都能辯論得那麼激烈,如果此時換做春秋時期的鄭國,那該當如何。”李恪笑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個道理素哥兒你之前也講過,而且雜誌上面的爭辯,確實也讓很多事情更加明白了,這是好事,子產那一套實在不可取。”

“該怎麼說呢,情況不一樣吧,什麼事情都是累積起來發展的,不經過過去也就不會有現在。”張素就說道:“我們不認同子產這樣做,孔老夫子還很敬重他呢,認爲這是在混亂春秋時代的治世典範。”

李恪就又接著問道:“對於鄧析這個人,素哥兒覺得又如何?你跟我將這個故事,相比是對他也很推崇吧,要不然你也不會用此來說明明示律法和訟師的必要性。”

張素就笑道:“鄧析的一些事情的確值得推崇,不過只是一小部分而已,這絕對是爲難得的人才,不過走的是邪路,對他的很多事蹟其實我很無語,他所提倡的思想我就不知道該如何評論,不知道是該叫好還是該罵娘。”

“素哥兒,你說的莫非是以非爲是,以是爲非,是非無度的兩可說?”李恪追問,張素就點點頭說道:“就是這個,呂氏春秋裡面還記載了一個故事,鄭國有個富人被水沖走淹死了,屍體被別人打撈了起來,富人家裡去贖回屍體,不過打撈起屍體的人開出了很高的價錢,於是這家人就去找鄧析。”

“鄧析跟這家人說,只需要安心的回家等著,打撈到屍體的人除了賣給他們之外還能賣給誰?”張素說到這裡頓了一下,李恪就說道:“倒也的確是如此,這是屍體又不是其他物件,不是親屬家人,別人哪會去贖。”

張素就接著道:“問題是打撈起屍體的人,也去找鄧析了,鄧析則是告訴他也不必擔心,富人的家屬除了從他這裡之外,還能去什麼地方贖回屍體?”

“這是屍體,其他地方自然不可能有。”李恪愣住了,說道:“素哥兒,這是你誆騙過的吧,真有這樣的故事?這無論是從富人家還是打撈到屍體的人,單從一面一來的話非常合理,但擺在一起就感覺太荒唐了。”

“這個故事出自呂氏春秋中的離謂篇,你這個太子是怎麼讀書的啊,我都知道的你居然不知道。”秀了一把優越感,張素接著說道:“這雖然聽起來荒唐,但也不能說鄧析就是錯的,他至少站在客觀的角度不偏不倚,兩邊都給了正當理由。”

“兩可說確實也有一定的道理,鄧析也確實有才,但因爲如此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故事裡面沒有說最後富人家和打撈到屍體的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兩者都抱著鄧析給的想法,那麼只能是僵持下去,沒法圓滿的解決事情。”

李恪就說道:“既然如此,爲何素哥兒你還提倡效仿鄧析呢,如果百姓有事情鬧上公堂,結果也出現這樣的情況那豈不是也會變得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我的陛下哦,我可沒有效仿鄧析的兩可說思想,而是指傳授律法知識,幫助百姓訴訟這個事情。”張素就說道:“辯證思想什麼的還是交給名家的人去研究吧,貌似諸子百家中名家的人實在有夠弱。算了,不說這些,我們今天說的是法家。”

“鄧析製作過竹刑,就是吧刑法寫在竹簡上,子產也鑄造過刑鼎,不管怎麼說他們也可以算是法家的先驅者,制定律法並且將律法公諸於衆,這個一個重大的舉措。我大唐現在也講究依法而言,這是好的,我們要做的是讓律法更加完善,避免出現剛纔故事中所說鄭國人不會走路的問題。”

“所以說,才需要更多熟識律法的人,是這樣麼?”李恪沉思了一下,張素就說道:“律法跟其他事情一樣,不可能一開始就面面俱到,只能慢慢去完善,律令不明的事情也難於避免,該怎麼處理都只能看具體的情況了。”

“素哥兒,我懂了,如果是遇到這樣的問題,現在的刺史官吏只怕只會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看,而對於百姓是利是弊就跟難說。”李恪若有所悟的點點頭,張素就說道:“這到底會如何也很難說,我們既要避免律法不明,更不能發生百姓遭受了刑法還搞不清是什麼原因的情況。”

張素喝了一口茶,接著慢悠悠的說道:“爲德兄,你管理商務司也那麼久了,對於商業上的一些事情應該也是很清楚的,我大唐隨著商業越來越繁榮,商業上面的糾紛也越來越多,而這上面,律法還有很多空缺,急需要去填補。”

“倒是有所耳聞,如果素哥兒不言明的話,我還真不會在意。”李恪苦笑著搖了搖頭,接著說道:“雖然商業發展已經這麼多年了,但一些朝臣還是不夠重視,不然的話肯定將這個問題上報了。”

“現在商務司還是跟以前沒有兩樣,也難怪了,再說官司糾紛也不歸商務司管,去找京兆尹查查,應該就能得知。”張素接著說道:“無論是民與民的糾紛,還是民與官的糾紛,如果有清楚的律法,有訟師幫助,情勢就會很明朗,讓老百姓明白律法,他們也就不會去觸犯律法,以孝治國只能是在精神層面上提倡,律法纔是治國的根本,要不然要修訂唐律幹嘛。”

“訟師和培養法家子弟的事情需要時間去完成,不過修訂律法倒是可以馬上著手進行。”李恪就說道:“等我回宮去仔細查詢一下因爲商業爲糾紛的事情,然後我會讓大理寺和刑部都調一些人出來,以後就讓他們專門研究完善律法吧。”

張素就說道:“這樣的話就讓這些人依屬大理寺好了,等以後法院系統真的建立起來,大理寺除了審覈案件之外,主要也就是負責這樣的事情。對了,說到商務司,我覺得也該調整一下,現在商業佔據了什麼比重不用說,商務司還是原來那樣太不靠譜。”

“素哥兒,你覺得又該如何?”李恪又問,張素就說道:“當然是重視唄,商業越繁榮,也就更需要管理,不然的話早晚會亂成一鍋粥的,具體的還是你跟戶部的相關人員討論去好了,他們才更瞭解情況。”

“素哥兒,你果然又想偷懶。”李恪一副早就知道會是如此的表情,說道:“其實商業的事情,父皇駕崩之前有跟我談過,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過畢竟我才登基沒有多長時間,很多事情還沒有來得及處理,商務司就是其中之一。”

“不要急躁,有什麼事情多找你出出主意,也是父皇交代的。不過父皇也說了,以你的脾氣,出謀劃策很樂意,具體的去做肯定是指望不上的,這樣也好,至少這樣你能在方方面面都出主意,如果真專注到什麼事情上去,那反而不太好。”

李二又不是暴斃,對李恪這個繼承人沒有交代那就怪了,張素就說道:“雖然好像是很被重視的樣子,不過你怎麼說我怎麼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那是因爲我父皇瞭解你,你本來就是如此。”李恪笑了笑說。

第四一〇章 史上第一份周邊第一五一章 萌丫鬟的小心思第一六九章 戰前動員第八十五章 下雨天留客第一章 穿越後的樂趣是做史上第一第三八八章 先平南蠻第七十四章 在大唐的第一個春節第四〇三章 大唐醫學院第三八七章 三權分立可能嗎?第一一七章 希望之光第四三三章 軍機院的新成果第三七四章 再添一女第四二〇章 胡攪蠻纏第三八一章 貞觀之治落幕第二八一章 抗命弒師第一七八章 貼身丫鬟是導師第四一二章 法務司第三二七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三一九章 進駐遼東第二四二章 家產繼承是個問題第四〇三章 大唐醫學院第二五八章 開枝散葉第二九四章 商業家第二十九章 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第二五三章 李泰的理想與現實第十五章 臨水飲宴、曲水流觴第一八九 配置公車第四〇八章 倭國遣唐使第一五五章 糊名謄錄制第一八三章 循序漸進第九十五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二二七章 殺雞儆猴第三六二章 長安大戲院第五十章 商業間諜出現了第七十五章 朝會開到家來了第三四六章 混亂的薛延陀第二八五章 挾持李佑第一六二章 皇室的問題第一一九章 震撼全場第二四八章 突變與對策第一八〇章 神祗體系第三三四章 平事兒去第二九七章 賣菜第一七五章 懷錶第一九二章 婚期不同第三一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六十章 離未來的女皇帝遠一點第二八一章 抗命弒師第二〇三章 必備之物第九十一章 難以啓齒又必不可少第三六八章 神僧?神棍?第九十章 要住花園別墅第二九六章 潛移默化第三三八章 被利用?第二三二章 心理暗示療法第二九〇章 顧慮和決定第九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賜婚第二四五章 養子、親子、私生子第一一一章 兵役制度第九十五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三十六章 史上第一位解說員第一〇九章 學院竣工第一四四章 放燈第二一二章 張大福珠寶第三五六章 薛延陀的末日第三八六章 憶春秋,百家爭鳴第一一〇章 紀念碑和凌煙閣第二四九章 主動請命第二九九章 暗潮洶涌第三三七章 綠帽大將軍第一一三章 不負如來不負卿第六十三章 詩會和摺扇第三七四章 再添一女第七十八章 未來女皇帝一家都是奇葩第二三九章 輕鬆佔領吐蕃第三八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一七四章 算盤第三八六章 憶春秋,百家爭鳴第四〇六章 攻入百濟第二一二章 張大福珠寶第一五四章 科舉該改革了第二四五章 養子、親子、私生子第三八一章 貞觀之治落幕第四十章 大唐的工業園區第四三三章 軍機院的新成果第一一二章 軍銜第四十六章 該在戰爭中扮演什麼角色第二一九章 單行本和雜誌構想第二〇二章 又是大喜日子第二四八章 突變與對策第四一九章 有條不紊第十章 無兄弟,不蹴鞠第三五八章 北荒悉平第二八六章 順利完成第一七一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八十七章 大唐的取火難題第二四五章 養子、親子、私生子第二九一章 全方位準備第一五八章 算不算大功一件第一五九章 和尚的愛情觀
第四一〇章 史上第一份周邊第一五一章 萌丫鬟的小心思第一六九章 戰前動員第八十五章 下雨天留客第一章 穿越後的樂趣是做史上第一第三八八章 先平南蠻第七十四章 在大唐的第一個春節第四〇三章 大唐醫學院第三八七章 三權分立可能嗎?第一一七章 希望之光第四三三章 軍機院的新成果第三七四章 再添一女第四二〇章 胡攪蠻纏第三八一章 貞觀之治落幕第二八一章 抗命弒師第一七八章 貼身丫鬟是導師第四一二章 法務司第三二七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三一九章 進駐遼東第二四二章 家產繼承是個問題第四〇三章 大唐醫學院第二五八章 開枝散葉第二九四章 商業家第二十九章 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第二五三章 李泰的理想與現實第十五章 臨水飲宴、曲水流觴第一八九 配置公車第四〇八章 倭國遣唐使第一五五章 糊名謄錄制第一八三章 循序漸進第九十五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二二七章 殺雞儆猴第三六二章 長安大戲院第五十章 商業間諜出現了第七十五章 朝會開到家來了第三四六章 混亂的薛延陀第二八五章 挾持李佑第一六二章 皇室的問題第一一九章 震撼全場第二四八章 突變與對策第一八〇章 神祗體系第三三四章 平事兒去第二九七章 賣菜第一七五章 懷錶第一九二章 婚期不同第三一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六十章 離未來的女皇帝遠一點第二八一章 抗命弒師第二〇三章 必備之物第九十一章 難以啓齒又必不可少第三六八章 神僧?神棍?第九十章 要住花園別墅第二九六章 潛移默化第三三八章 被利用?第二三二章 心理暗示療法第二九〇章 顧慮和決定第九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賜婚第二四五章 養子、親子、私生子第一一一章 兵役制度第九十五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三十六章 史上第一位解說員第一〇九章 學院竣工第一四四章 放燈第二一二章 張大福珠寶第三五六章 薛延陀的末日第三八六章 憶春秋,百家爭鳴第一一〇章 紀念碑和凌煙閣第二四九章 主動請命第二九九章 暗潮洶涌第三三七章 綠帽大將軍第一一三章 不負如來不負卿第六十三章 詩會和摺扇第三七四章 再添一女第七十八章 未來女皇帝一家都是奇葩第二三九章 輕鬆佔領吐蕃第三八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一七四章 算盤第三八六章 憶春秋,百家爭鳴第四〇六章 攻入百濟第二一二章 張大福珠寶第一五四章 科舉該改革了第二四五章 養子、親子、私生子第三八一章 貞觀之治落幕第四十章 大唐的工業園區第四三三章 軍機院的新成果第一一二章 軍銜第四十六章 該在戰爭中扮演什麼角色第二一九章 單行本和雜誌構想第二〇二章 又是大喜日子第二四八章 突變與對策第四一九章 有條不紊第十章 無兄弟,不蹴鞠第三五八章 北荒悉平第二八六章 順利完成第一七一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八十七章 大唐的取火難題第二四五章 養子、親子、私生子第二九一章 全方位準備第一五八章 算不算大功一件第一五九章 和尚的愛情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铜峡市| 萝北县| 弥勒县| 怀集县| 海原县| 乌恰县| 麻栗坡县| 江北区| 吉首市| 灵石县| 罗江县| 淳化县| 安多县| 黄浦区| 壶关县| 巩留县| 休宁县| 宝鸡市| 吴桥县| 云梦县| 安宁市| 湟中县| 齐齐哈尔市| 舞钢市| 甘肃省| 宜都市| 张家界市| 平凉市| 青铜峡市| 商丘市| 寿阳县| 苏尼特左旗| 基隆市| 峨眉山市| 潮安县| 辽宁省| 蓬溪县| 盱眙县| 太原市| 屏南县| 华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