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六二章 長安大戲院

一個月過去,《花木蘭》的演出依舊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除了長安城的百姓之外,不管是行商貿易的還是來留學的,同樣一窩蜂的回去看。鄒國公張素這個名字已經能夠吸引所有人的眼球,只要是他搗鼓出來的東西,都會引起關注。

“這就是我想要的啊。”張素感覺挺爽,搞這些東西可以不讓自己那麼無聊,還能滿足虛榮心,這種感覺實在很爽,也是他一直樂此不疲的原因,所以李恪告知他這樣的情況時,他哈哈大笑了幾聲之後這樣說。

李芷對於演出舞臺劇只是因爲喜歡、好玩,並沒有想那麼多,一件事情天天做的話會膩是很正常的,不過在張素的慫恿之下,她已經完全將自己當成一個演員,沒有再覺得煩了。

演員這個詞彙,依舊只是有張素會偶爾用一下,人們對演員的稱呼更多的還是按照這年頭的來,稱之爲俳優,或者是伶人。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俳,戲也。俳優也就是演戲的人,伶和優的解釋一樣,無須多說,傳說黃帝時期就有伶倫,就是專門掌音樂的官職。

對於俳優,後世看過《故事會》這本雜誌的人都不會陌生,只不過大部分不知道也很少會注意到,這本雜誌的一個標識,就是右手拿著棒子,左手拿著一個圓盤狀的東西,一隻腳翹起來的塑像,這就是俳優的形象。

無論是學琴還是學會,同一首曲子彈奏無數遍、同一副畫臨摹無數遍都是必不可少的,李芷將自己當成了一個演員,用心去學習,那麼也就不會因爲每天做相同的事情會膩煩了,這年頭的人遠沒有後世的浮躁和急於求成,演員也是一樣。

選擇性的無視了張素的得意,李恪接著說道:“你那舞臺劇太受歡迎,導致長安城的百姓不是討論這個故事就是討論芷兒妹子,就連骨利幹派來的使者都已經來到了長安都沒有關注了。”

骨利乾的使者來到長安這張素是知道的,他還登了報,不過的確沒有引起什麼風浪來,張素搖著摺扇就說道:“這本來就不值得大驚小怪嘛,說更誇張一點,現在我大唐是萬國來朝,老百姓早就看得麻木了,誰會去在乎區區一個小部落。”

“百姓不在乎,朝廷可不能不在乎哦,既然他們的人已經來了,該安置的還是要安置好的。”李恪就說道:“我父皇已經將現在骨利幹所建立牙帳之地改爲玄闕州,封骨利幹爲玄闕州刺史。”

少數民族投降歸附的越來越多,李二也一直在忙著畫地改名,雖然名字跟大唐的行政劃分完全一樣,不過還是有所不同,這些少數民族的州市被稱爲羈縻州,這是張素又新接觸到的一個詞彙。

羈是指馬絡頭,也就是爲了驅使馬匹套在馬頭上的東西,縻爲牛蚓,這次詞帶著一定的貶義。其實這是一種治理少數民族的制度政策,用李恪解釋的話來說,就是:“制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也。”

不管是設立都護府進行軍事籠罩,還是設立州縣冊封少數民族的首領,李二的這些籠絡手段都屬於羈縻制度。這兩種還是好的,還有一些局域之國,也就是距離遠的國度,雖然名義上也有冊封,不過大部分都是追認個事實,不是說李二冊封誰就是誰,而是人家也訂好,然後再來找李二冊封。

原本歷史中吐蕃、回紇都是這樣,實際上沒多大的掌控力,只是一個名義而已。現在吐蕃已經被滅,回紇還沒有壯大,這個情況最突出的就是倭國,因爲隔海又太遠,漢朝之後就有冊封,不過一直都不依賴華夏政權的冊封。

說直白一點就是,尊重你可以來討一個冊封,不尊重你完全可以不鳥你。想起倭國,張素負面情緒很多,現在大唐的留學生中,倭國算是比較玩命的一波,只要能學的他們都學,不能學的也要想方設法,沒少去求李二開放一些被張素定爲保密的東西。

雖然負面情緒滿滿,不過貌似現在找不了茬也沒法找茬,張素甩甩頭就說道:“除了骨利幹之外,那位叫阿史那斛勃的兒子沙鉢羅特勒貌似也來到了。”

李恪點點頭就說道:“何止是阿史那斛勃啊,還有南蠻西趙的酋長,還是我漢人的姓,好像叫趙磨。他帶著治理下的一萬多戶人歸附了大唐,父皇也將他們那破地方改爲明州。”

這年頭可沒有什麼崇洋媚外之說,每個大唐人都是很驕傲的,那些少數民族一向都是用蠻夷來進行稱呼,不屑之情溢於言表,此時的大唐的確值得驕傲,而很多少數民族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這就是最直觀的一個差距。

看看地圖,西趙位於東些南面,大概是後世的貴州一帶,這東謝同樣也是被稱之爲南蠻的一個民族,跟西趙的情況一樣,因爲酋長姓謝,所以被稱爲東謝。

前來朝貢或者請求依附的部落絡繹不絕,李二爲此忙碌的時候,參天可汗道已經動工了,戰俘太多,而大唐目前爲止該修的路也修得差不多了,剛架的橋也基本上架完了,於是根據約定將大部分戰俘都扔到了這個工程上。

而就在這個時候,又一位國公,也是歷史上的名臣病逝,就是高士廉。自從穿越到到現在,張素見證了很多功勳老臣的去世,還活著的很多也已經年歲已大活著是疾病纏身,還活碰亂跳的也就是程咬金這樣的少數人。

因爲只記得李二實在貞觀二十多年翹辮子的,具體的年份不知道,所以張素很多時候都會擔心李二會突然掛掉,雖然一代新人換舊人也是早晚的事情,不過每每想起來也是會唏噓不已。

之前跟高士廉沒有什麼交集,張素也沒有再去弔唁,什麼事情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親人去世的高家一邊悲哀氣氛的同時,長安城依舊是熱火朝天,《花木蘭》的演出也還在繼續。

張素又犯了老毛病,開始講舞臺劇的事情給丟開了,只是偶爾纔會去看一看,倒是李秀妍她們去的時候更多一些,一方面是去給李芷加油,也方面也是純粹出去玩,等她們回來張素就問道:“芷兒,現在感覺怎麼樣?”

“夫君,我現在已經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每次演出都會感到很高興。”李芷明顯已經樂在其中,而豫章則是將女兒張瑤遞給他,活動了一下手臂說道:“你也該編排另外的故事了吧,我們早就看膩了,這樣演下去什麼時候纔是個頭。”

“你是膩了,長安城都還有很多人沒有機會看到呢。”張素還是不急,豫章就嘟嘴說道:“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貌似芷兒這輩子就這樣演下去也是演不完的,你搞這什麼舞臺劇本來就是爲了讓我們自己人開心,幹嘛管那麼多。”

這話雖然自私一些,不過倒也不是沒有道理,哪能顧及得到所有人,之前看過表情喜歡上了這種表演形式的人,肯定也在焦急的期待著新的節目上演了。張素就說道:“編排喜劇也是需要時間的,這樣好了,芷兒你們再演花木蘭一個月,我趁這段時間在編排一個新的故事出來”

“長樂,反正你們也沒什麼事情,喜歡的話也完全可以自己來編排故事啊。”張素慫恿一句之後又道:“不過前提得要精彩才行,不然我可是不會同意排演的。”

張素這是要將自己家搞成戲班的節奏,長樂將兒子放到嬰兒車裡面,也鬆了鬆筋骨說道:“我們可沒有你那麼多花花腸子,以後再說吧,現在看看就好了。夫君,你不說要建什麼戲院麼,到底想好了沒有?”

“這你要問明空,我讓你去買地了,沒有地方怎麼能建的起來啊。”張素將目光轉向武約,武約就說道:“地點倒是找到了,不過還在商談之中,等把地契買過來就能動工,反正也不太大,也就是幾個月的事情就可以完工了。”

“真的嗎?地點在哪裡?”李芷急不可耐的問,這可是專門爲他建的,武約就笑道:“是在東市,最熱鬧的地段了,不過隨著我大唐的商業越來越繁榮,在東市行商的人越來越多,這地價也是越來越貴。”

張素汗顏,這長安城不會出現後世房價的問題吧,要是長安城的普通百姓買不起房子了,那會是怎麼一番景象,要不要慫恿李二去蓋點廉租房公租房之類的,貌似這很好賺。

當然這又是胡思亂想,嚴格的說起來大唐可沒有什麼地產業直說,大部分地區房價地價都不貴,長安城東市再漲也都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這年頭沒有房地產開發商,也沒有各種各樣的稅收,聯衆銀行也會貸款給別人改房子,不過不是貸給開發商,而是直接貸給百姓。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磨蹭了,趕緊買下來建蓋,爭取在下一齣戲演出的時候能夠完成。”張素拍了板。

第五十九章 和吐蕃人的衝突第三八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九一章 全方位準備第二十五章 嘴裡淡出鳥來的日子要結束了第二六〇章 繼續試驗第三五三章 參天可汗道第三七五章 滋陰補陽第九十七章 學院規劃第三七一章 戲班第二十三章 將草紙當成印鈔機第三五二章 故意找茬第二〇四章 挑戰一下第二八四章 白費口舌第三八七章 三權分立可能嗎?第一五四章 科舉該改革了第九十六章 談心第四一七章 種姓制度第二二五章 原來沒那麼困難第一七四章 算盤第五十二章 果然被打臉了第三一一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二四四章 見不得人的事第二八九章 波斯王子到來第八十七章 大唐的取火難題第一〇七章 大唐蹴鞠超級聯賽第四十一章 從單劍變成了對劍第一〇二章 鐘錶定律第二八〇章 遠征軍構想第九十四章 長樂公主的良苦用心第三九〇章 軍醫第五十四章 初登李家門第二五六章 露餡了第二四七章 泰山封禪第六十八章 冬天就該涮火鍋第四二二章 被打劫?好事。第三四四章 郵局的構想第四一六章 再去欺負玄奘第一六五章 賽季落幕第四〇五章 平亂第二十章 跟預想的不太一樣第二二八章 長安烤鴨第三一〇章 勸說第一二六章 蹴鞠聯賽開幕第四〇六章 攻入百濟第十五章 臨水飲宴、曲水流觴第四章 再小心還是惹禍了第三一〇章 勸說第一〇一章 視察第二十六章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第一五三章 張氏官場定律第二一四章 情侶戒指第三二六章 談判代表第三二一章 宣傳兵張素第一二二章 長孫皇后卒第二四四章 見不得人的事第三四〇章 派對構想第七十一章 教育是國之根本第二四九章 主動請命第九十一章 難以啓齒又必不可少第二九七章 賣菜第四二四章 興修水利第一九九章 紙幣的設計第四三一章 通商之路第九十九章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第四〇一章 三條絲綢之路第二三三章 局勢變化第八十七章 大唐的取火難題第一二四章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一一五章 將丫鬟當秘書第三一五章 突發奇想第三十九章 聖道之劍、軒轅夏禹第五十八章 一激動就忍不住說教第四一五章 大航海時代第二九三章 百濟新羅,角色轉換第三六六章 盛世模式開啓?第三三八章 被利用?第七十二章 大唐的希望工程第一一〇章 紀念碑和凌煙閣第七十四章 在大唐的第一個春節第三六六章 盛世模式開啓?第三七六章 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第三十三章 第一次董事會議第二四九章 主動請命第三十七章 刀劍是男人的浪漫第一七四章 算盤第一九五章 秉燭夜談第四十三章 吹牛得適可而止第二十三章 將草紙當成印鈔機第三〇三章 一家子的推測第三二七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三〇二章 殺子傳弟第三六一章 萬國來朝第八章 輸了之後都想找回場子第二二六章 大唐杯蹴鞠聯賽第一八一章 點燃第一二七章 唐超第一輪第三七八章 噩耗第二一七章 軍事學院學員的怨恨第一七六章 長大成人第十九章 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第五十九章 和吐蕃人的衝突第三八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九一章 全方位準備第二十五章 嘴裡淡出鳥來的日子要結束了第二六〇章 繼續試驗第三五三章 參天可汗道第三七五章 滋陰補陽第九十七章 學院規劃第三七一章 戲班第二十三章 將草紙當成印鈔機第三五二章 故意找茬第二〇四章 挑戰一下第二八四章 白費口舌第三八七章 三權分立可能嗎?第一五四章 科舉該改革了第九十六章 談心第四一七章 種姓制度第二二五章 原來沒那麼困難第一七四章 算盤第五十二章 果然被打臉了第三一一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二四四章 見不得人的事第二八九章 波斯王子到來第八十七章 大唐的取火難題第一〇七章 大唐蹴鞠超級聯賽第四十一章 從單劍變成了對劍第一〇二章 鐘錶定律第二八〇章 遠征軍構想第九十四章 長樂公主的良苦用心第三九〇章 軍醫第五十四章 初登李家門第二五六章 露餡了第二四七章 泰山封禪第六十八章 冬天就該涮火鍋第四二二章 被打劫?好事。第三四四章 郵局的構想第四一六章 再去欺負玄奘第一六五章 賽季落幕第四〇五章 平亂第二十章 跟預想的不太一樣第二二八章 長安烤鴨第三一〇章 勸說第一二六章 蹴鞠聯賽開幕第四〇六章 攻入百濟第十五章 臨水飲宴、曲水流觴第四章 再小心還是惹禍了第三一〇章 勸說第一〇一章 視察第二十六章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第一五三章 張氏官場定律第二一四章 情侶戒指第三二六章 談判代表第三二一章 宣傳兵張素第一二二章 長孫皇后卒第二四四章 見不得人的事第三四〇章 派對構想第七十一章 教育是國之根本第二四九章 主動請命第九十一章 難以啓齒又必不可少第二九七章 賣菜第四二四章 興修水利第一九九章 紙幣的設計第四三一章 通商之路第九十九章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第四〇一章 三條絲綢之路第二三三章 局勢變化第八十七章 大唐的取火難題第一二四章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一一五章 將丫鬟當秘書第三一五章 突發奇想第三十九章 聖道之劍、軒轅夏禹第五十八章 一激動就忍不住說教第四一五章 大航海時代第二九三章 百濟新羅,角色轉換第三六六章 盛世模式開啓?第三三八章 被利用?第七十二章 大唐的希望工程第一一〇章 紀念碑和凌煙閣第七十四章 在大唐的第一個春節第三六六章 盛世模式開啓?第三七六章 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第三十三章 第一次董事會議第二四九章 主動請命第三十七章 刀劍是男人的浪漫第一七四章 算盤第一九五章 秉燭夜談第四十三章 吹牛得適可而止第二十三章 將草紙當成印鈔機第三〇三章 一家子的推測第三二七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三〇二章 殺子傳弟第三六一章 萬國來朝第八章 輸了之後都想找回場子第二二六章 大唐杯蹴鞠聯賽第一八一章 點燃第一二七章 唐超第一輪第三七八章 噩耗第二一七章 軍事學院學員的怨恨第一七六章 長大成人第十九章 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威市| 科技| 水富县| 达孜县| 广丰县| 宣威市| 察隅县| 慈溪市| 荥阳市| 蓝山县| 宝鸡市| 巍山| 辛集市| 分宜县| 凤冈县| 裕民县| 临猗县| 任丘市| 常山县| 铁岭市| 侯马市| 丁青县| 泸水县| 蕉岭县| 贵州省| 梓潼县| 革吉县| 泸定县| 宜章县| 宿松县| 商都县| 北京市| 武功县| 绍兴市| 林周县| 涿鹿县| 新绛县| 富宁县| 绥化市| 宣汉县| 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