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五四章 科舉該改革了

李二還是沒有說話,李秀妍就說道:“你倒還真能什麼事情都扯出一套理論來,哪有買官這麼誇張,況且我朝的這些大臣也不可能會因此收受賄賂,要不然這段時間他們來上朝也不會偷偷摸摸了。”

這時候李二纔開了口,說道:“這點某倒是相信,輔機他們這些重臣都追隨了某多年,舉薦人才還是隻會看才華,而不會爲了錢帛舉薦庸才。”

現在的大臣到真是這樣高風亮節,無論在朝堂上再怎麼鬥也都能爲朝廷設想,私利被放在了後面,所以大唐纔會慢慢的越來越強盛,如果每個大臣做什麼事情都是以個人利益爲先也不可能有盛世大唐。

這種科舉制度弊端這麼多,大唐卻還能那麼輝煌估計也有這樣的原因在裡面,張素就說道:“陛下,現在的大臣大都還是跟著陛下一起出生過來,亂世之後必有明君能臣,就算有宵小之徒陛下也能夠鎮得住他們,但以後可就說不準了。”

“小僧非常看不慣的一點是,那些讀書人爲了得到舉薦不僅無所不用積極,而且卑躬屈膝寡廉鮮恥,說難聽點完全就像一隻狗一樣,根本沒有讀書人該有的氣節,如果天下的讀書人都這樣那大唐將變成什麼樣?”

“陛下,古有屈原投江蘇武牧羊,我大唐也是因爲有魏徵這些錚錚鐵骨的重臣才這麼強盛,如果以後的官員都只知道獻媚,那陛下的心血可就要毀於一旦了。”

張素有點危言聳聽,他是真的覺得這種情況很嚴重,但從前世得知的歷史知識來看,貌似對大唐的影響也不大,或許是他原本對歷史知道得不多的緣故吧。

不管那麼多,總之改變一下總是好的,所以張素也就往嚴重了說,李二嘆了一口氣就說道:“以人爲鏡,可知得失,玄成(魏徵)就是某的一面鏡子。某雖爲天下主卻也不是萬事都正確,這些年來無論是玄成還是皇后都糾正了某的不少錯誤,如同他們也都只知道獻媚,我大唐的確不可能有今天。”

“看來這科舉的確已經病入膏肓,張素,依你來看該怎麼做?”李二貌似已經想通,轉而詢問起了張素的意見,看來也是準備改變了。

這是好事,不過張素對科舉的事情都還一知半解,一時間哪能想到什麼主意,於是就乾笑兩聲,說道:“陛下,小僧對科舉還不太瞭解,只是覺得讀書人寡廉鮮恥太不可取,所以講究急匆匆的來彙報了,也還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好,不過小僧覺得改革是必須的。”

“聽你這麼一言,某也覺得科舉改革勢在必行,今天我們仨就商議一下這個事情好了。安定,你也給某出出主意。”

這麼說了一句,李二親自給張素解釋起了,比小玉更詳細的說了一遍,然後又道:“科舉及第者,只是取得了出仕資格,還要經過吏部的考覈才能得到官職,吏部擇人的標準一得體貌端正,二要說話清晰有條有理,三要書法工整美觀,四要文辭優美。”

“阿勒,這是要選秀嗎?”張素一聽又囧了,李二朝他瞪起了眼睛,這時候說的選秀可是爲皇帝服務的,李秀妍也翻白眼說道:“你又說什麼胡話呢,還怪腔怪調的。”

“咳咳。”乾咳兩聲,張素就說道:“陛下莫怪,小僧只是突然覺得如果按照這規矩來,小僧想出仕也是達不到標準呢。”

體貌端正,這個張素符合,說話有條理就見仁見智了,他經常說些對這個時代來講莫名其妙的話,被認爲胡言亂語,考官要認爲他說話沒有條理也沒轍。後面兩條更不必說,他一條都做不到,也就是說沒有做官的資格。

李二就說道:“你要真想爲官,某自然不會讓你受縛這些規矩,不過某看你也就是隨口一說,是想提醒某這樣選不到真正的人才吧?”

“陛下聖明。”張素連忙拍了一句馬屁,然後說道:“書法工整這個要求倒是不爲過,畢竟如果都像小僧這樣陛下看文書也費力,不過其實字跡清楚也就行了,優美並沒有必要,如果以褚遂良褚大夫爲標準,現在的大唐有幾個人能夠達到?”

雖然跟褚遂良不對盤,不過這傢伙的確是大唐最知名的書法家之一,張素也就以他爲例,接著說道:“陛下,小僧覺得朝廷選拔人才又不是選美,體貌端正這種條件根本沒有必要,如果一個人非常有才能,還要因爲長得醜就不用麼,這可是朝廷的損失吶。”

張素突然想到了鍾馗,傳說鍾馗滿腹經綸剛直不阿,考取狀元卻因爲相貌奇異不予授官,結果他憤而撞死在了朝堂的柱子上,死了之後才成了鬼差。

“那你認爲朝廷選人應該怎麼選?”李秀妍問,張素就說道:“小僧認爲,朝廷選人應當只看兩個因素,一是才能。一個人只要有才,長得醜一點,說話不太利索並不重要,春秋時期,韓非子也因爲天生患有口吃而得不到帝王重用,而現在長孫無忌也是法家一脈,其他的不用小僧多講,陛下肯定明瞭。”

“的確。”李二點點頭說道:“雖不敢言天下口吃之人都能像韓非子一般,但也說明了這種情況確實存在。”

張素笑了笑就說道:“墨子雖然不是口吃,但說話也是平鋪直敘沒有優美的文辭,因爲他很清楚迷於其辭就會失之其禮,也許言詞優美會更善心悅目一些,但這可以要求卻不改強求。”

這年頭都用毛筆書寫,書法也是很重要的一門功課,除了張素這種穿越者之外讀書人的書法其實都差不到哪裡去,字跡工整是完全沒有問題,所以他也沒在這上面多說。

“才能之外就是品德,小僧覺得這兩個才該是朝廷選人的標準,而且兩者缺一不可,一個人才華橫溢品德不好不行,品德再好沒有才能也是一樣。”

“張素,你這話說到某心坎裡面去了。”李二嘆了一聲,接著說道:“現在朝廷之中也是人浮於事,你憂心的一些事情因爲某的存在還爲顯露,但現在科舉的弊端有豈止是如此。”

張素看了李秀妍一眼,說道:“小僧願爲陛下分憂,只是小僧愚鈍,還沒想到陛下所講的弊端是哪方面。”

李二就說道:“我大唐沿襲前朝開科舉,爲的是選拔人才爲朝廷所用,不管是誰,只要有才華皆可以通過科舉出仕爲官。以往朝廷部門都被門閥統佔,科舉雖然能打破這種現象,但現今以名取人,從而導致了還是跟舉孝廉一樣的情況。”

“科舉還是被士族佔據了?”張素有些心驚,這些士族能耐還真是大,難怪李二一直對此憂心忡忡,士族壟斷這種情況不僅對帝王對朝廷沒有好處,對天下百姓也都是如此,權貴階層世代相傳,從官二代傳到官無數代,而普通百姓卻將永無出頭之日。

這些已經算朝廷的隱秘之事,不過李二倒也不打算盲者他,接著說道:“自武德年間以來,我朝科舉已經開了二十餘載,所選之人士族門閥佔了十之八九。也是因此,某之前才支持你辦私學開民智。”

這個之前張素倒是還真沒有想到,科舉制度以名取人,而朝廷本來就被士族的人佔據,這些傢伙本來就有名望,無論是舉薦還是最終的選取自然都會是選擇自己家族的人,家族裡在朝廷的人越多,他們的家族利益也就越大。

如果這種家族集團龐大了到了一定的程度,連把持朝政都不是難事。李家本來不就是隋朝的士族,雖然李家謀反有很多原因在裡面,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李二都不想重蹈覆轍,不遏制那些士族門閥,以後他們李家又被士族推翻那該怎麼辦?

李秀妍也說道:“以名取人給了士族選徇私舞弊的機會,而且他們還能做到堂堂正正,這個問題太過嚴重了,如果科舉制度再不改革,遏制士族的發展就始終只是空談。”

“只是這科舉改革又談何容易,科舉雖然是前朝所創,但我大唐已經改變了很多,怎麼改革也不是一時就能想得出來的,再說士族門閥本來就將是一道阻力。”

以士族的想法,自然是希望以後科舉都只有他們的人,最好天下百姓除了他們誰都不識字。張素他們的聯衆商會大張旗鼓的開辦私學觸動了士族的神經,不過他們也沒有過多的找茬,只是挑起讀書人對所教的科目進行了抨擊,估計也是因爲覺得掌握了科舉,所以根本沒將他們的私學放在心上吧。

學得再好科舉考不中又有什麼用?而且說私學所教的只是太雜,很多(自然之類)肯本沒有必要,完全是在浪費學子的時間是誤人子弟這些話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市場。

有些思想保守的人估計聽了之後就不會將子女送到商會的私學唸書,不過商會的私學本來面向的就是窮人,加上也有李二的支持,對招生影響倒是不大。對人貧苦的人來說,學得雜總比沒有得學來得好,即使心裡有疑慮一樣也會將子女送過來。

第二〇三章 必備之物第十五章 臨水飲宴、曲水流觴第三八三章 前車之鑑第二七〇章 轉換第二三四章 要的是熱鬧第二九一章 全方位準備第二五七章 只能等第一七八章 貼身丫鬟是導師第四十九章 忘年交什麼的見鬼去吧第三五三章 參天可汗道第二〇一章 商定第一七八章 貼身丫鬟是導師第三八〇章 新皇李恪之煩惱第三八三章 前車之鑑第三六二章 長安大戲院第九十五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十六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一一五章 將丫鬟當秘書第三十六章 史上第一位解說員第四二八章 制科開考第二八三章 到達齊州第四一六章 再去欺負玄奘第三七七章 放不下的李二第二四〇章 反季節蔬菜的嘗試第十五章 臨水飲宴、曲水流觴第三七九章 登基第二〇九章 銀行開業第四一四章 專業報考第二九六章 潛移默化第三五六章 薛延陀的末日第七十二章 大唐的希望工程第九十一章 難以啓齒又必不可少第三三七章 綠帽大將軍第三一一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一四一章 錢多了也麻煩第二九九章 暗潮洶涌第二四四章 見不得人的事第九十九章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第二七二章 兔兒爺稱心第一四六章 讓人捉急的智商第四二四章 興修水利第四三〇章 通婚和蓄勢待發第一二九章 法力無邊第五章 百無一用是書生第五十六章 不太豐厚的賞賜第四〇五章 平亂第三六五章 憋屈的玄奘第十五章 臨水飲宴、曲水流觴第四〇八章 倭國遣唐使第六十章 離未來的女皇帝遠一點第二九一章 全方位準備第二章 身份尊貴卻也不是那麼風光第三七八章 噩耗第一一五章 將丫鬟當秘書第二六四章 關於起名二三事第三五二章 故意找茬第二五五章 李泰的政績工程第三〇二章 殺子傳弟第一八三章 循序漸進第一九九章 紙幣的設計第一九六章 搬家不容易第二八四章 白費口舌第一三五章 娛樂版第三五八章 北荒悉平第三十章 失敗的肖像商標計劃第二三二章 心理暗示療法第一三四章 報紙發行第二九七章 賣菜第二一二章 張大福珠寶第二九三章 百濟新羅,角色轉換第一一七章 希望之光第九十七章 學院規劃第三八六章 憶春秋,百家爭鳴第一二六章 蹴鞠聯賽開幕第一〇一章 視察第一六七章 推廣足球第二二九章 花炮鼻祖第二四〇章 反季節蔬菜的嘗試第一二九章 法力無邊第一五三章 張氏官場定律第四三〇章 通婚和蓄勢待發第三五二章 故意找茬第一六三章 說服第八十章 貞觀年間的第一次約會第十三章 從竹蜻蜓到直升機之父第六十五章 有些不知道的事情在發生第三十一章 關於利益分配的若干問題第三九九章 內亂和外亂第四十九章 忘年交什麼的見鬼去吧第四〇九章 徵倭和飛行棋第六十六章 解決取暖問題第十九章 一顆憂國憂民的心第二九〇章 顧慮和決定第七章 認真你就輸了第十四章 喝醉之後的事情怎麼能當真啊第六十九章 富可敵國第四三一章 通商之路第九十章 要住花園別墅第二四八章 突變與對策第一四五章 想砸場子?還嫩點
第二〇三章 必備之物第十五章 臨水飲宴、曲水流觴第三八三章 前車之鑑第二七〇章 轉換第二三四章 要的是熱鬧第二九一章 全方位準備第二五七章 只能等第一七八章 貼身丫鬟是導師第四十九章 忘年交什麼的見鬼去吧第三五三章 參天可汗道第二〇一章 商定第一七八章 貼身丫鬟是導師第三八〇章 新皇李恪之煩惱第三八三章 前車之鑑第三六二章 長安大戲院第九十五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十六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一一五章 將丫鬟當秘書第三十六章 史上第一位解說員第四二八章 制科開考第二八三章 到達齊州第四一六章 再去欺負玄奘第三七七章 放不下的李二第二四〇章 反季節蔬菜的嘗試第十五章 臨水飲宴、曲水流觴第三七九章 登基第二〇九章 銀行開業第四一四章 專業報考第二九六章 潛移默化第三五六章 薛延陀的末日第七十二章 大唐的希望工程第九十一章 難以啓齒又必不可少第三三七章 綠帽大將軍第三一一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一四一章 錢多了也麻煩第二九九章 暗潮洶涌第二四四章 見不得人的事第九十九章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第二七二章 兔兒爺稱心第一四六章 讓人捉急的智商第四二四章 興修水利第四三〇章 通婚和蓄勢待發第一二九章 法力無邊第五章 百無一用是書生第五十六章 不太豐厚的賞賜第四〇五章 平亂第三六五章 憋屈的玄奘第十五章 臨水飲宴、曲水流觴第四〇八章 倭國遣唐使第六十章 離未來的女皇帝遠一點第二九一章 全方位準備第二章 身份尊貴卻也不是那麼風光第三七八章 噩耗第一一五章 將丫鬟當秘書第二六四章 關於起名二三事第三五二章 故意找茬第二五五章 李泰的政績工程第三〇二章 殺子傳弟第一八三章 循序漸進第一九九章 紙幣的設計第一九六章 搬家不容易第二八四章 白費口舌第一三五章 娛樂版第三五八章 北荒悉平第三十章 失敗的肖像商標計劃第二三二章 心理暗示療法第一三四章 報紙發行第二九七章 賣菜第二一二章 張大福珠寶第二九三章 百濟新羅,角色轉換第一一七章 希望之光第九十七章 學院規劃第三八六章 憶春秋,百家爭鳴第一二六章 蹴鞠聯賽開幕第一〇一章 視察第一六七章 推廣足球第二二九章 花炮鼻祖第二四〇章 反季節蔬菜的嘗試第一二九章 法力無邊第一五三章 張氏官場定律第四三〇章 通婚和蓄勢待發第三五二章 故意找茬第一六三章 說服第八十章 貞觀年間的第一次約會第十三章 從竹蜻蜓到直升機之父第六十五章 有些不知道的事情在發生第三十一章 關於利益分配的若干問題第三九九章 內亂和外亂第四十九章 忘年交什麼的見鬼去吧第四〇九章 徵倭和飛行棋第六十六章 解決取暖問題第十九章 一顆憂國憂民的心第二九〇章 顧慮和決定第七章 認真你就輸了第十四章 喝醉之後的事情怎麼能當真啊第六十九章 富可敵國第四三一章 通商之路第九十章 要住花園別墅第二四八章 突變與對策第一四五章 想砸場子?還嫩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南安市| 灵丘县| 朝阳区| 华亭县| 涿鹿县| 尚志市| 石台县| 永昌县| 祁阳县| 武定县| 禄劝| 镇江市| 社会| 车致| 阿克| 从江县| 阳新县| 贵定县| 沂南县| 得荣县| 西昌市| 平舆县| 梧州市| 阜新市| 湖北省| 和硕县| 安新县| 十堰市| 垫江县| 泰安市| 无为县| 哈尔滨市| 望城县| 澄城县| 砀山县| 彭阳县| 炎陵县| 皮山县| 乐亭县| 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