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

沒有議定?

趙曦想了想也對,對於政事堂而言,目前大理這邊得到的奏報是圍困,並沒有攻打。

高氏也應該沒有要攻打礦城的意思,無非是想避免工坊城的守兵參與大理內亂。

這點暫且不說,倘若真的有安南介入,高氏目前不攻打,並不意味著會一直這樣。

趙曦明白,高氏在等安南的行動。

十幾年了,南征的痛他們估計忘記了,還是說自覺可以跟大宋對抗了。

痛揍西夏的事應該傳到大理了,安南也應該知曉了,趙曦想不明白誰給了他們的膽子,還敢惹事。

三年不動刀兵嗎?還是說與西夏的戰(zhàn)爭細節(jié)他們清楚了,知道國朝是藉助了車輪炮和戰(zhàn)車。

難不成高山密林就可以讓他們囂張?

“備戰(zhàn)吧!”

趙曦不認爲僅僅是大理內亂,也不認爲高氏僅僅是以十萬子民要挾。

礦城的利益,與安南糧食交易的不平等條約,這纔是高氏和安南做小動作的原因。

至於有沒有再一步的想法,估計要看國朝的反應。

“官家,先皇大行,三年不動刀兵乃是孝道之本!萬萬不可在守孝之時言兵事,此乃暴君桀王之爲!”

說起來趙曦對司馬光是有相當好感的,不爲什麼,就爲他那個流傳千古的砸缸,還有資治通鑑的編撰。

一個能撰寫史書的,應該明得失,知變遷,而不是如此守舊古板。

聽到司馬光這番話,他極度懷疑後世資治通鑑的真實性。

“司馬諫議,我聽說戰(zhàn)事武將丁憂可奪情……”

“武夫缺失教化,丁憂是否奪情與其名聲無礙。”

去你大爺?shù)模≮w曦這時候是真想破口大罵了。

惱怒並不是因爲司馬光打斷他的話,是那句:武夫教化缺失!

想當初龐籍因司馬光在西軍失誤而受貶黜,本以爲只是戰(zhàn)術佈置的問題。

現(xiàn)在看來,這司馬光可能從心底的就對將士們鄙視。沒被打黑槍就算幸運了。

“國朝也有執(zhí)宰奪情的故事,又當何論?”

趙曦的語氣已經冷了,沒一絲情緒在裡面。

“貪戀權勢之徒而已!恪守孝道乃君子本份。陛下初登大位,萬不可因小失大,爲區(qū)區(qū)財貨之事而玷污名聲。”

“以勢欺人本就非君子所爲,當年陛下親征,以兵威於他國據(jù)飛地,已經遠離聖賢之操守了。”

“據(jù)他國之地謀財,雖緩解國朝缺銅之弊,但對陛下聲望有弊無利。”

“如今,不論高氏是否篡逆,大理是高氏執(zhí)掌還是段氏執(zhí)掌,均爲大理本國之事,國朝無權干預。”

“高氏圍困礦城,陛下應藉此時機,從礦城抽身,以成全陛下聖君之名!”

“況且,礦城並非朝廷之礦城,乃商賈之礦城,非國朝疆域,也非國朝城池。因商賈之城而動用國朝之兵,名不正而言不順!”

趙曦突然覺得有點無趣。剛纔那一陣惱怒突然消失了,一點沒有了。

確實,司馬光是通曉古今的人物,有根有據(jù)的,通篇都是在爲將趙曦打造一個千古聖君考慮,從心底想以身作則,鑄就一個大同世界。

這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也是一個適合做學問的人,並不是一個政客。

他有理想,有抱負,有自己的理念,並且堅信自己理念的正確性。

跟這樣一個不準備食人間煙火的聖人爭辯,趙曦都覺得自己庸俗了。

富弼有點不明白官家這情緒的轉換。

本以爲官家會發(fā)火的,甚至會因此貶黜司馬君實。沒想到等司馬君實長篇大論的結束了,官家的情緒又恢復了那種雲(yún)淡風輕。

在富弼的概念裡,官家從孩童時,就表現(xiàn)出了他一往無前的銳氣,偏偏在即位後與政事堂的第一次交鋒,如此圓潤了。

這這麼可能?

如果說皇位能讓人轉了性子,即便有,富弼也不覺得會是官家。

“你們怎樣認爲?”

趙曦不再接司馬光的茬。這樣的爭辯,不管結果如何,都不會改變他的理念。

如其浪費口舌,還不如直接忽略,那怕讓司馬君實老先生認爲自己被他說服了也無所謂。

官家屈服了?怎麼可能?這是第一次交鋒呀,倘若開了這個頭,以後這類紛爭會很多的。

不可信!除了司馬光,富弼韓琦幾個沒一個心裡踏實的,總覺得官家又要謀點啥。

“官家,司馬君實所言也並非無道理,但礦城之於國朝的重要性毋容置疑。”

富弼是宰相,沒人說話時,他得把話接過來。

不過即便是接話,也相當於是廢話,兩可。

“是否用兵,應根據(jù)事態(tài)進展而定。”

文彥博認爲這纔是官家所想的。

官家說了備戰(zhàn),而不是派兵,也就是說並沒有決定策略,需要看安南的反應以及高氏的下一步行動。

“如此一來,礦城的十萬子民處於危機當中,朝廷不能置之不理。”

“官家,老臣以爲或許可遣使南下,不論是爲段氏聲援,還是爲十萬礦城子民計,都可以代表國朝一種態(tài)度,以此震懾高氏不可肆意妄爲。”

很扯淡,震懾,從來就不是靠嘴皮子的。

不過欣慰的是,除了司馬光,其餘幾個倒也沒再高談闊論,好歹有些務實的意思。

至於如何做,趙曦肯定是會出兵的,不管政事堂最終如何反對。

“官家,遣使大理與觀望事態(tài)並不矛盾。朝廷可密切關注礦城與安南的同時,先行遣使大理……”

也算吧,韓琦說的並不影響最終出兵。

“聽聞司馬諫議有出使大理經歷……”

“官家,邊陲小國混亂之事,堂堂宗主國無須重臣出使,由鴻臚寺遣一小臣斥責即可。”

富弼聽到官家提到司馬光有出使大理經歷,趕緊把話接過去了。

官家終歸還是沒圓潤了,謀反主審就把司馬君實放爐子上烤過一遍,這一次出使大理,又要烤司馬君實了。

這是要往死裡坑呀!礦城利益有多複雜,誰不清楚?

韓琦幾人也是一陣冷麻……司馬君實沒長記性,官家也同樣沒留一點情面。

“哦……富相以爲隨便遣一小臣即可?”

“可以!”

“準了!不過有一點,也是底線:我不接受要挾,從今往後,我大宋不接受任何要挾!”

“就如司馬諫議所言,君子之道,君子之爲,沒了氣節(jié),根本無從談君子!”

趙曦說完,直接拿起了案桌上的奏摺。

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八三一章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xù)五更,第一更)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二三三章 死無對證了(加一更)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七五九章 陷入死局的調查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九三一章 戰(zhàn)馬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六一二章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三八三章 文彥博難了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無恥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zhòng)一心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zhàn)局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七七六章 這是搞株連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第七七一章 趙曦教子第五三七章 乾淨利落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九二章 護衛(wèi)營地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五三八章 戰(zhàn)略部署(上)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zhàn)的結果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四一三章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七十章 騎行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xù)五更,第一更)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jié)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八四章 射殺第三一六章 令行禁止的造就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四九八章 鮮明的態(tài)度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
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八三一章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xù)五更,第一更)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二三三章 死無對證了(加一更)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七五九章 陷入死局的調查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九三一章 戰(zhàn)馬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六一二章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三八三章 文彥博難了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無恥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zhòng)一心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zhàn)局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七七六章 這是搞株連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第七七一章 趙曦教子第五三七章 乾淨利落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九二章 護衛(wèi)營地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五三八章 戰(zhàn)略部署(上)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zhàn)的結果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四一三章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七十章 騎行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xù)五更,第一更)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jié)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八四章 射殺第三一六章 令行禁止的造就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四九八章 鮮明的態(tài)度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金市| 且末县| 大田县| 翼城县| 黎城县| 安康市| 恩施市| 瑞昌市| 金寨县| 外汇| 广汉市| 满城县| 武平县| 宜良县| 河曲县| 陆丰市| 盐山县| 崇仁县| 浦东新区| 武穴市| 交城县| 连城县| 聊城市| 五华县| 池州市| 清河县| 巴林右旗| 来安县| 彭州市| 色达县| 马山县| 安溪县| 新巴尔虎右旗| 金寨县| 张掖市| 萍乡市| 观塘区| 道真| 巍山| 双城市| 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