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

接下來就沒趙曦什麼事了。

這時代的數學是另外一回事,雖然也是運算,感覺用詞比運算更重要。挺亂。

薛向、蘇頌跟那個叫賈憲的,討論的好像很熱烈……

只是這賈憲有這樣的數術成就,居然是武銜?這纔是趙曦該考慮的。

恩賜的低品級官員,別說本來審官院了,就是趙曦都沒關注過。

就是那麼回事,大多數是勞苦功不高的主,也沒人操那心。

只是這文武序列……唉,一點一點來吧,先把青苗法這茬過去再說。

楚衍沒料錯,確實是大機緣。

趙曦詳細問了他們師徒三人的側重方向……嗯,有點同甘共苦的意思,師徒三人一起來的。

本來想來受罰,沒想到是雞犬升天。

楚衍,借徒弟的光,直接成同勾管司天監了。

而賈憲,不用說,工坊城直接要了,甚至賈憲文官的事,蘇頌、薛向都攬過去了。

到他們這層級,還是在工坊城那種單獨的體系裡,一個低品級的文官,倒真用不著趙曦恩賜,在工坊城的奏摺上畫押就行。

至於楚衍的另一個徒弟,朱吉,趙曦覺得司天監不缺他,倒是可以在講武堂開設數術課程。

那樣,自己的跳眼法就可以在講武堂傳授了。

另外一個就是,是不是找個什麼由頭把阿拉伯數字普及了?

說真的,現在的計數法,真心不怎麼方便,太苦那些會計了。

唉……身份是障礙呀!若自己是個士子什麼的,隨便倡議個什麼,都無所謂,只會提名望。

可自己是帝王,有些事做了,不但沒好處,還是減分項。

趙曦倒不在意名望,可他真的煩言官,嘚嘚的你絲毫沒辦法。

……

汝州的調查很快,或者說汝州官員很光棍,知道抵賴無用,也知道罪責難逃,利利索索的交代了。

想爭取寬大,可他們低估了朝廷的力度,或者說低估了官家的怒氣。

這次的懲罰不是貶黜,也不是罰銅,是實實在在的讓人傾家蕩產。

雖然國朝優待士大夫,官員的俸祿也很高,可跟一州一府的賦稅,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這還是官家仁慈,沒讓他們補三五年十年八年的,只補一年……好吧,這也得賣房賣地了。

不補也可以,王學士說了,陳昌之就是先例……

至此,關於國朝耕田是增是減算是有定論了。

其實,即便是汝州的事不處理,結論也是一樣的。

誰又曾想過,十多年前,官家還是太子時,因爲新幣鑄造之事,就已經有了國朝耕田數的底數。

當時……當時就是因爲聽說了太子所謂錢幣和糧食的關聯,地方官以爲上報耕田數會跟新幣發往州府數相關。所以,他們在上報耕田數時,都稍微用了一點誇張,使用了少許浪漫主義的詞彙。

現在被官家拿出來,再對照如今的數字……大家已經儘量大膽了,可膽子終歸沒大過田地兼併的速度。

還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當初的州府郡縣主官,除了被先皇帶走的,剩下的大多數在朝堂裡擠著。

如今的州府郡縣主官,在面對自己的上司和師長前,對上司和師長打敬仰之情,那是如滔滔江水呀!

都什麼玩意兒?他們把路都走了,到現在讓自己無路可走!還不得不配合著……畢竟打自己的臉和打上司臉之間,是沒得選擇的。

“這是兩次耕田的對比文書……”

趙曦召集集議,把國朝耕田銳減的對比文章丟給了相公們。

這不是現在朝堂的那種文書,是趙曦吩咐工坊城,依照後世調研報告的形式撰寫的。

條理清晰,語言踏實,沒有太多花哨,就乾乾淨淨的說耕田。

別說是政事堂相公,就是婦孺,只要識字,也能看明白嘍。

“官家,鄞縣以及試行青苗法的郡縣調查還沒結束……”

韓琦感覺官家這是要定調子了……

也是,國朝耕田銳減,幾乎是斷崖式的,這已經說明,推行青苗法勢在必行了。

可在韓琦看來,國朝耕田數減少,跟這青苗法似乎、好像聯繫不是太大。

“鄞縣調查是鄞縣調查。我就想問問各位,對於國朝如今耕田銳減的事實有何感想?或者說,針對國朝耕田之狀況,朝廷是否應該有所作爲?”

這問題誰也迴避不了,也沒法辯駁。

“官家,臣對國朝耕田之狀況也倍覺焦急,可青苗之法推出,對農戶而言,並不能增加耕田,反而會因官吏唯上之心,強行攤派,最後加劇兼併,從而使國朝兩稅之耕田越來越……”

韓琦這一次的話是佔理的,最起碼是符合趙曦心裡的。

他提出讓解決耕田銳減的狀況,並沒有全盤接受並推行青苗法的意思。

解決耕田銳減,應該是考慮如何開源,使國朝耕田多起來。這應該是去鼓勵墾荒……

已然被兼併的土地,想要從那些勢官富姓的嘴裡再扣出來,恐怕不太容易。

青苗法,別說並不嚴密完善,就是完善了,也只是截流的方法,是限制兼併而已,並不能讓國朝的耕田增加。

“然後呢?”

對呀,然後呢?不能是作爲政事堂相公,腦子裡只要阻攔青苗法的念頭吧?對於如何改變國朝這狀況就沒想法?

“我想知道,政事堂可否對這般狀況思考過,商議過怎樣來改變狀況?”

“既然說青苗法不合時宜,那諸位相公,可有合時宜的辦法?還是說大家就這樣看著,知道是這麼回事就行了?然後大家都睜眼閉眼的,該怎樣還怎樣!”

趙曦就差說:朝廷養你們這羣人有何用?

從那個統計表出來,再有十多年前的數據,耕田銳減基本確定。

趙曦之所以等到處置了汝州官員以後再議,就是給政事堂乃至朝堂留了時間,讓他們有時間思考解決的辦法。

結果呢?一個個眼裡只有青苗法,或者說只想著阻止青苗法,以確保他們的家族還可以繼續兼併土地……人真的可以這樣不要臉嗎?真的可以只在嘴上憂國憂民嗎?

“臣有一法……”

趙曦極度懷疑,這王安石一直就等著這一刻了。

在政事堂相公們被官家問責時,在一個個被官家問的啞口無言時,王安石這時候真要拿出辦法來,不管是官家還是政事堂的相公們,都不會去反對。

在王安石來看,這是替政事堂緩解尷尬,當然,也有打人臉的想法。

可是,老王,你知不知道,你這樣做很討人嫌的。

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七二九章 執行第二七八章 憋著氣呢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六五一章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一六七章 全亂了(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七五四章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五零八章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四九八章 鮮明的態度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三五三章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六六四章 泄洪口的選擇第六七六章第七百章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七一七章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九零二章 看熱鬧希望事大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三八七章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六五七章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六九七章 讓他們見識見識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
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七二九章 執行第二七八章 憋著氣呢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六五一章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一六七章 全亂了(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七五四章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五零八章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四九八章 鮮明的態度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三五三章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六六四章 泄洪口的選擇第六七六章第七百章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七一七章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九零二章 看熱鬧希望事大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三八七章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六五七章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六九七章 讓他們見識見識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会昌县| 普兰店市| 潮州市| 宁陵县| 松阳县| 泾川县| 土默特右旗| 泰兴市| 酉阳| 天祝| 平陆县| 故城县| 常熟市| 三河市| 乡宁县| 伊吾县| 宜兴市| 临西县| 竹北市| 澄江县| 远安县| 章丘市| 延边| 阳信县| 运城市| 安吉县| 英吉沙县| 藁城市| 安陆市| 离岛区| 和林格尔县| 呼和浩特市| 廉江市| 武安市| 张北县| 葫芦岛市| 海南省| 石渠县| 区。| 华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