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章 懸樓(1)

雖然覺得這些高大的馬桑樹栽在一座吊腳樓前很不可思議,但我心裡竟然意外一喜:這馬桑樹樹苔的汁液是治刀傷、劃傷等各類傷口的絕好良藥。有經(jīng)驗的人都曉得,身上被刀砍傷後,是一種火辣辣的疼痛,要快速止痛並加快傷口的癒合,只需把馬桑樹樹苔的汁液擠出來滴在傷口上,立馬會感覺傷口涼悠悠的,而且很快就不痛了,傷口幾天之後就會長出新肉。我自己有親身體驗,小時候在寄爺家赤腳從一棵核桃樹上跳下來,不小心踩在一把鐮刀上,腳板劃開老深一條傷口,痛得我號啕大哭,寄爺馬上找來幾截馬桑樹苔擠出汁液,滴在傷口上,幾分鐘腳就不疼了,就有這麼神奇。

我先前鞋子弄丟,腳上劃了無數(shù)條傷口,身上也有數(shù)不清的條棱,不久之前全身痛得火燒火燎……我說的奇怪的事就在這裡,自從我的眼睛糊了花兒的眼淚,我全身竟然不再有絲毫痛感,那火燒一般的感覺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我哪裡知道,更古怪的事情還在後面。

我發(fā)現(xiàn)自已身上不再疼痛,急於想知道覃瓶兒的下落,也懶得仔細去想,繼續(xù)朝那座吊腳樓前跑。跑了幾步驀然覺得那幾棵馬桑樹又有一個非常古怪卻又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我遲疑地停下腳步,往後一望,那顆心就懸在半天雲(yún)再也落不下來,腦子裡就再也沒有別的思維——那幾棵高大的馬桑樹竟然不是長在地上,而是像蒲公英一樣靜靜地懸在空中,盤根錯節(jié)的根部離那雪白的地面有兩三米高!!!

而更讓我腦子發(fā)麻的是,樹後面的吊腳樓也同樣懸在半空中,黑黢黢的基座下面是空空蕩蕩的雪白地面,沒有任何支撐的柱子或其它東西觸地。後腿幾步踮起腳尖一看,屋頂上面又無任何繩子或支撐架!極目上眺,就是頭頂無邊無際的黑暗和虛空!

難道吊腳樓下面有透明的立柱,我眼睛只看得見黑白色,所以看不見它們?我狐疑地跑到吊腳樓下面,伸手到我懷疑的部位去摸,結(jié)果一摸一個空。我不死心,緩步從吊腳樓下穿過,邊走邊像打草尋蛇一樣伸腿出去試探,結(jié)果仍然沒有任何阻擋。走了大概十來分鐘,我就來到吊腳樓後面,放眼一瞧,三面都是沒有任何出口的圍牆。圍牆前邊有一排懸空的樹,樹上開滿雪白的花,看那花瓣的樣子,竟然是桃花。桃樹與吊腳樓相距較遠,不可能支撐吊腳樓懸在空中。

我不死心,跑到吊腳樓兩側(cè)的廂房後面,同樣沒看見任何支撐物。我又回到吊腳樓下面來回跑,張開兩臂,像電視逐行掃描那樣把吊腳樓底跑了個遍,結(jié)果我的身體根本沒任何阻擋,也就是說吊腳樓下絕對沒有透明的或者我看不見的立柱之類的東西。

到此時,我仍然不願相信這麼詭異的事。畢竟學(xué)過物理,我搜腸刮肚想找出一種物理學(xué)原理來解釋這個現(xiàn)象。樓下無風(fēng),顯然不是風(fēng)把它們頂上去的;更不可能有水,因爲(wèi)有水的話,我不僅看得見,而且摸得著;樓下既不冷又不熱,而且吊腳樓底座是實心的一整塊,所以熱能的作用也可排除……

——這座雄偉的吊腳樓和那幾顆高大的馬桑樹,就這樣古里古怪的懸在半空中,就像一些巨大的孔明燈,而且是靜止不動的孔明燈!

這裡得詳細說說土家族的吊腳樓。

土家吊腳樓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這一時期,封建王朝對土家地區(qū)基本談不上管束,土家先民還處於半原始時期。生產(chǎn)靠刀耕火種,生活是衣不避體、食不果腹,相當(dāng)一部分還處於原始狩獵狀態(tài)。其“住房”是由樹枝樹葉搭建的“三穩(wěn)棚”,又名“窩屎棚”,遮風(fēng)避雨功能很差,如遭遇豺狼虎豹的襲擊,只能坐以待斃。當(dāng)時,他們與自然抗?fàn)幍哪芰€很差,尤以野獸蛇蠍對他們構(gòu)成的威脅最大。爲(wèi)了擺脫它們的威脅,土家先民便在深山老林中用樹的枝葉和藤條在大樹腰上紮結(jié)爲(wèi)屋,上可以利用樹葉遮風(fēng)避雨,下可以脫離地面,以躲避野獸侵襲。由於這種“房屋”懸在半空中,下面沒有任何支撐,故名——吊腳樓。

唐宋以後到清末,封建王朝實行羈縻州郡制和土司制度,土家上層人士有機會與漢族人士接觸,吸收了部分漢文化,其居住有所改善。尤其是歷代土司每年要向朝廷進貢,親眼目睹了宮廷建築藝術(shù),加上當(dāng)時製陶業(yè)的不斷髮展,生產(chǎn)少量的土磚土瓦已不算難事,遂在土司衙門實施改造,有錢人家也相繼仿效。於是,便有了斗拱飛檐,鰲翅雕花等房屋建築。但是,由於山區(qū)地勢和低溫潮溼的特定環(huán)境,桿欄式吊腳樓的結(jié)構(gòu)並沒有改變。其間,大多數(shù)土家下層百姓也從樹上搬到了地下,用油竹或樹枝當(dāng)木板,茅草當(dāng)瓦片,形成了“千根柱頭落地”的茅屋建築風(fēng)格。

土家吊腳樓應(yīng)該隸屬“幹欄式”或“半乾欄式”建築,它的來歷與土家先民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有關(guān)。土家居住多爲(wèi)高山或二高山,地勢凸凹不平,要想平整屋基,在過去的條件下,其工程之浩大是不可想象的。普通老百姓所居住的地方更是糟糕至極,由於當(dāng)時是土地私有制社會,好田好地都歸土司或有錢人家佔有,一般百姓只能在高山上棲身。有首歌謠曰:“人坐灣灣,鬼坐凼凼,背時人坐在挺樑樑上”。當(dāng)時的“背時人”就是土家平民。加之這裡海拔較高,常年氣溫較低,空氣溼潤。因此,修房造屋只能依地勢而定,屋後靠山,前低後高,所以廂房多成吊腳樓。樓外有陽臺,以木製成各式各樣的雕花欄桿。即使居地平坦,也多采用半桿欄式建築,這種建築具有防潮、通風(fēng)、防蛇蟲等優(yōu)點。欄桿上便於晾曬衣服及其他農(nóng)作物,樓下飼養(yǎng)牲畜既可防盜又可以作爲(wèi)野獸襲擊時的“報警器”,人住在樓上如聽到響動,可立即到吊腳樓上觀看,若遇強者則避之,若遇弱者則驅(qū)之,人畜共存,相依爲(wèi)命。

土家吊腳樓的樣式基本上可以分爲(wèi)五種:單吊式。這是最普遍的一種,又稱爲(wèi)“一頭吊”或“鑰匙頭”。它的特點是,只正屋一邊的廂房伸出懸空,下面用木柱支撐;雙吊式。又稱爲(wèi)“雙頭吊”。它是單吊式的發(fā)展,即在正房的兩頭皆有吊出的廂房。土家人建吊腳樓一般先建正屋,然後根據(jù)家庭經(jīng)濟條件和需要再建廂房。雙吊式吊腳樓的建造較爲(wèi)普遍;四合水式。這種形式的吊腳樓又是在雙吊式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它的特點是,將正屋兩頭廂房吊腳樓部分的上部連成一體,形成一個四合院。兩廂房的樓下即爲(wèi)大門,這種四合院進大門後,還必須上幾步石階才能進到正屋;二層吊式。這種形式是在單吊和雙吊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單吊雙吊都適用。即在一般吊腳樓上再加一層;平地起吊式。這種形式的吊腳樓也是在單吊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它的特徵是建在平壩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腳,卻偏偏將廂房擡起,用木柱支撐。支撐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齊,使廂房往往高於正屋。

總之,吊腳樓的出現(xiàn)就是土家先民因爲(wèi)躲避野獸蛇蠍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獨特的建築,無論哪一種形式,吊腳樓都大體分爲(wèi)上下兩部分,下部都有樹木或立柱支撐,絕不可能造出一座空中樓閣,而眼前這座吊腳樓卻偏偏打破這一傳統(tǒng),是一座實實在在的空中樓閣!

對了,是不是磁性作用呢?我忽然想道。

如果這座吊腳樓基座和那幾棵馬桑樹的底部具有磁性,而這潔白的石板下也有相同性質(zhì)的磁性,根據(jù)“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又有這麼大的面積,要把整座樓和整棵樹“排斥”到空中倒極有可能。

這個推測讓我興奮不已,不過還得找一件鐵質(zhì)的東西來試一試。

這僅僅是一閃念,我忽然感覺背後有人!

第三十九章 船棺(2)第三十七章 香爐石第四十一章 咂酒(1)第四十七章 巨蟒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2)第六章 本是同根生第九章 花兒說話了第十四章 肉連響第三十九章 王母熬通宵?第八章 寄爺?shù)墓怨詢海?)第二十章 嬰哭第三十章 擂子凼(2)第四十章 巴蔓子(2)第二十八章 陰箭(2)第十三章 喊雲(yún)窟第四十章 巴蔓子(1)第十五章 地牯牛第十章 兩枚陶印第四十五章 長談(1)第三十四章 我是朱雀?第十九章 懸棺之謎第十四章 肉連響第二十八章 失而復(fù)得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2)第二十七章 陰陽樹第十章 兩枚陶印第六章 本是同根生第一章 各有所得第二十三章 瘟燈(2)第二十六章 寄爺?shù)男雄?/a>第四章 兩枚陶印第五十章 西蘭卡普帛書(2)第十章 破臉第二十一章 十二樽雕像(2)第六章 柳暗花明吊腳樓(1)第四十七章 巨蟒第十四章 地陷(1)第十章 卯未(2)第三十八章 玄衣都郵珠(2)第二十九章 試管嬰兒第七章 花兒第二十七章 清江闖灘第二章 詩中的秘密第八章 畢茲卡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2)第十四章 地陷(2)第十章 卯未(2)第二十六章 寄爺?shù)男雄?/a>第十七章 絕處逢生第十八章 花兒的眼淚(1)第三十四章 氣潭(1)第三十八章 玄衣都郵珠(1)第一章 血魂碑第十六章 白鬍子老漢第四十一章 新墳第四十九章 晴天霹靂(2)第二十三章 瘟燈(2)第四十五章 打架第十章 兩枚陶印第三十四章 陰河.硝洞第三十一章 樹洞溫情第二十章 懸樓(2)第四章 綠毛圖.土字第九章 化生子(2)第十八章 挖硝人第四十八章 流動的白銀(2)第四十二章 門板上的血手印(1)第二十章 懸樓(1)第十六章 天書(2)第三十六章 骷髏蝙蝠第四十六章 下蛋的石頭(2)第三章 覃不醉?第十二章 神秘的老頭第十九章 懸棺之謎第三十一章 逆時鬼鏡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1)第四十七章 巨蟒第四十三章 地火第十八章 花兒的眼淚(1)第三十三章 血沙谷(2)第十一章 同夢.令牌碑第四十一章 咂酒(1)第五十章 西蘭卡普帛書(2)第十五章 遺失的世界(1)第十五章 遺失的世界(1)第二十五章 通神(2)第十一章 源頭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1)第十一章 源頭第九章 犬蛤鬥第八章 巴第二十九章 靈堂風(fēng)雲(yún)第四十七章 又見駿馬(2)第十章 破臉第三十章 擂子凼(1)第十一章 “48”這個數(shù)字(1)第二十三章 瘟燈(2)第二十四章 土家圖騰第二十八章 失而復(fù)得
第三十九章 船棺(2)第三十七章 香爐石第四十一章 咂酒(1)第四十七章 巨蟒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2)第六章 本是同根生第九章 花兒說話了第十四章 肉連響第三十九章 王母熬通宵?第八章 寄爺?shù)墓怨詢海?)第二十章 嬰哭第三十章 擂子凼(2)第四十章 巴蔓子(2)第二十八章 陰箭(2)第十三章 喊雲(yún)窟第四十章 巴蔓子(1)第十五章 地牯牛第十章 兩枚陶印第四十五章 長談(1)第三十四章 我是朱雀?第十九章 懸棺之謎第十四章 肉連響第二十八章 失而復(fù)得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2)第二十七章 陰陽樹第十章 兩枚陶印第六章 本是同根生第一章 各有所得第二十三章 瘟燈(2)第二十六章 寄爺?shù)男雄?/a>第四章 兩枚陶印第五十章 西蘭卡普帛書(2)第十章 破臉第二十一章 十二樽雕像(2)第六章 柳暗花明吊腳樓(1)第四十七章 巨蟒第十四章 地陷(1)第十章 卯未(2)第三十八章 玄衣都郵珠(2)第二十九章 試管嬰兒第七章 花兒第二十七章 清江闖灘第二章 詩中的秘密第八章 畢茲卡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2)第十四章 地陷(2)第十章 卯未(2)第二十六章 寄爺?shù)男雄?/a>第十七章 絕處逢生第十八章 花兒的眼淚(1)第三十四章 氣潭(1)第三十八章 玄衣都郵珠(1)第一章 血魂碑第十六章 白鬍子老漢第四十一章 新墳第四十九章 晴天霹靂(2)第二十三章 瘟燈(2)第四十五章 打架第十章 兩枚陶印第三十四章 陰河.硝洞第三十一章 樹洞溫情第二十章 懸樓(2)第四章 綠毛圖.土字第九章 化生子(2)第十八章 挖硝人第四十八章 流動的白銀(2)第四十二章 門板上的血手印(1)第二十章 懸樓(1)第十六章 天書(2)第三十六章 骷髏蝙蝠第四十六章 下蛋的石頭(2)第三章 覃不醉?第十二章 神秘的老頭第十九章 懸棺之謎第三十一章 逆時鬼鏡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1)第四十七章 巨蟒第四十三章 地火第十八章 花兒的眼淚(1)第三十三章 血沙谷(2)第十一章 同夢.令牌碑第四十一章 咂酒(1)第五十章 西蘭卡普帛書(2)第十五章 遺失的世界(1)第十五章 遺失的世界(1)第二十五章 通神(2)第十一章 源頭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1)第十一章 源頭第九章 犬蛤鬥第八章 巴第二十九章 靈堂風(fēng)雲(yún)第四十七章 又見駿馬(2)第十章 破臉第三十章 擂子凼(1)第十一章 “48”這個數(shù)字(1)第二十三章 瘟燈(2)第二十四章 土家圖騰第二十八章 失而復(fù)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市市| 明星| 安义县| 盖州市| 河北省| 始兴县| 南充市| 东乡| 泉州市| 汶川县| 任丘市| 诏安县| 绍兴市| 微山县| 深圳市| 临沭县| 陵川县| 古浪县| 肃南| 新建县| 永年县| 唐山市| 苍溪县| 资兴市| 永吉县| 秦安县| 厦门市| 屏边| 博罗县| 西乌珠穆沁旗| 桦川县| 班戈县| 嘉祥县| 留坝县| 涿州市| 栾川县| 长阳| 潢川县| 奎屯市| 安吉县| 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