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

郝傑與李成樑的矛盾爆發(fā)就是板升之役。

這一仗打完,郝傑當(dāng)然如實上奏,不過蹇達(dá)沒有用他的草稿,而是隱瞞下來,直接用總督和巡撫名義一起上奏。

結(jié)果郝傑被坑了這麼一道,胡克儉身爲(wèi)巡按也知道遼東情形,怒而上奏彈劾李寧充師先逃,奏詞中涉及李成樑和蹇達(dá),當(dāng)然郝傑也被掃了進(jìn)去。這件事當(dāng)時在朝中已經(jīng)引發(fā)軒然大波,奏張每天都有,但最有力的肯定是胡克儉這個遼東巡按的奏摺,無論如何,遼東巡按是當(dāng)事者之一,他的奏摺當(dāng)然最爲(wèi)有力,也成爲(wèi)李成樑下野的最重磅的武器。

不過在當(dāng)時看來,兵部把這一封彈劾給“淹”了,束之高閣,置之不理。

胡克儉大怒,將蹇達(dá)等人諱過冒功之事,一古腦又上奏一次,這一次又將李成樑和李寧,郝傑等人一併掃了進(jìn)去。

還有義州守將孫守廉諱過冒功,不敢出戰(zhàn),只擊老弱,任憑義州衛(wèi)被搶掠之事,也一併上奏。

孫守廉也是遼西將門世家,早就走通了申時行和許國的門路,結(jié)果兩個閣老一起護(hù)著他,屁事沒有。

胡克儉因此上門和郝傑大鬧一場,他說我彈劾孫守廉,結(jié)果申時行和許國護(hù)著,彈劾李寧,申時行和許國又護(hù)著,這申閣老惡張惟功,許閣老倒是兼收幷蓄,人人都算是他的門下,出了事就都護(hù)著,如此徇私違背公理,毀壞邊防,實在是叫人無可容忍。

說到這,郝傑苦笑著道:“這老哥和我大鬧一場,又狠狠彈劾我一道,還好後來李成樑出了事,我算是被摘了出來,不然的話,這個巡撫當(dāng)不到兩年就得掛冠而去了。”

雒於仁和盧洪春對視一眼,兩人齊聲道:“老前輩這麼一說,原來還有這麼多不爲(wèi)人所知的內(nèi)幕啊。”

“正是呢。”郝傑安然道:“這一次遼陽大舉興軍出塞邀戰(zhàn),恕我直言,效果未必見佳。得功不大,未必見賞,稍有小過,必受嚴(yán)罰。”

“我們明白了。”

盧洪春和雒於仁站起身來,兩人齊齊拱手告辭,郝傑也不留他們,這兩人一路坐著馬車遊歷過來,在這裡也有兩天了,也沒有什麼可看之處,不必再留他們在廣寧久住了。

當(dāng)下賓主送別,郝傑是科場老前輩,又是巡撫之尊,只送到雨檐就停了步,盧洪春和雒於仁兩人畢恭畢敬的辭了出來,有一輛輕型馬車正在外頭等著他。

“等等。”雒於仁突然道:“我怎麼覺得郝老前輩話裡有話?”

“對啊。”盧洪春撓頭道:“我也覺得沒有那麼簡單,可是怎麼想也不大明白。”

“那我們就仔細(xì)想想。”雒於仁頗有一點咬牙切齒的感覺。

這兩人都是直心腸又大膽大如斗的人物,但算不上是官場高手,要不然也不會現(xiàn)在雙雙沒有了官身。

但他們以前不行,不代表愚笨,能在八股時文中搏殺出來的,一要天賦,二要頭腦,三要毅力,缺一不可,這一類人中是當(dāng)時中國人的人尖子,沒有幾個真正的庸材。

當(dāng)下細(xì)細(xì)一想,盧洪春先道:“恐怕有好幾個意思,一則,是提醒我們,許閣老已經(jīng)早就靠不住了,看起來一直在提攜幫著少國公,其實已經(jīng)早就別有心思。”

“這也難怪,他是閣

老,扶植少國公只是想有一個強藩幫襯,拿軍功來替他涮聲望,這幾年遼陽一直沒有打大仗,最大一次斬首還是萬曆十年的事,許閣老入閣快八年了,上頭首輔一直是申閣老沒換過,現(xiàn)在又有王閣老沈閣老,還有王家屏沈一貫虎視眈眈,他也著急啊。”

閣老首輔一定要兩頭通吃,一頭是能吃住六部,在中樞掌握相當(dāng)?shù)臋?quán)力,內(nèi)閣說是宰相,但有唐宋宰相的一定權(quán)力而有很多限制,其實更象是後世的政治人物的大秘,與皇帝是有私人的交誼的同時又要能替外廷代言,彼此溝通,這其間的度很難把握,就象是在鋼絲繩上跳舞,稍有不慎就會兩頭不討好。另外一頭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軍鎮(zhèn),涮軍功是小事,不要捅簍子纔是大事,無事就是好事!

許國已經(jīng)算是有耐心的了,不過惟功明顯知道許閣老與自己的交情是怎麼回事,顯然也沒有怎麼樣的效忠之心。

對這一點兩個書生沒有細(xì)談,他們接著想起更下面的意思。

“就是說許閣老不會怎麼支持,這一次出兵的事,搞不好會激怒皇上和朝廷。”

“我看是這個意思。”雒於仁大爲(wèi)皺眉,頗爲(wèi)擔(dān)憂的道:“若不是這樣,撫臺何必同我們說這麼多隱秘之事,他閒的慌?”

一個政治人物,首先是不能太大嘴巴,有的話能說,有的話就絕不能宣諸於口。

郝傑將自己和胡克儉的事和盤托出,只能說明他知道朝中風(fēng)向頗爲(wèi)不佳,這就只能說明一點:巡撫大人是在點明一場政治風(fēng)波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道,席捲而來。

惟功面對政治上的暗算和考驗已經(jīng)不止一回,這六七年的時光當(dāng)然不可能一直是風(fēng)平浪靜,總會有一些暗算,但這一次卻是十足的兇險,郝傑的警告便是源自於此。

“唉,真複雜。”

“是啊,可算想明白了,腦仁生疼。”

“怎麼辦?聽說少國公是在右路,我們趕去之後黃花菜都涼了吧。”

“遼陽總會有留守人員,我們趕緊奔赴遼陽,然後叫他們想辦法通知就是了。”

“嗯,也只能如此了。說起來,我倒不是特別緊張啊。”

“我也是啊。”

盧洪春和雒於仁彼此對視一眼,均是笑出聲來。

“少國公怕是沒有什麼可擔(dān)心的吧。”

“嗯,都認(rèn)識這麼多年,他是什麼樣人我們還不知道麼?”

“好吧,雖然如此,還是早些把消息送過去比較好,雖然我懷疑遼陽早就知道了。”

“巡撫和巡按的私下談話,恐怕未必啊。”

“我們不妨賭個小東道,如果遼陽早就知道,在城中最好的酒樓擺一桌酒怎麼樣?”

“好吧,那就這樣說定了。”

遼陽城中,頗多這兩人的知交好友,劉士忠和張維新都是張黨成員,在京師時長相往來,想到能重新相聚,倒也開心。

“我們到遼陽還是別做官了,跟著卓吾先生講學(xué)吧。”

臨行之時,雒於仁突然來了這麼一句,沒頭沒腦的,不過態(tài)度倒不象是說笑。

“我亦有此意。”盧洪春摸著腦門,一臉頭疼的道:“官場之事,委實不是我們所擅長的啊。”

……

兩個書生官員離開之後,郝傑明顯也鬆了口氣。

他的臉上有明顯的深刻的皺紋,到遼東上任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特別是在遼東武備廢馳,李成樑暮氣深沉之後。

如果是在浙江干巡撫,或是鳳陽巡撫,只要應(yīng)付民政就可以了,對一個長期在地方爲(wèi)官的官員來說,民政事務(wù)是信手拈來的小事,幾乎不需要費什麼精力。

公務(wù)閒暇,還能迎來送往,擴大自己的人脈圈子,還能和當(dāng)?shù)氐拿恳黠L(fēng)弄月,也許數(shù)百年後,什麼筆記雅集的紀(jì)錄上頭就有自己一筆。到遼東當(dāng)巡撫,也就比到雲(yún)貴強些,責(zé)任大,受的關(guān)注也高,不做實績出來,地位就很尷尬。

前幾任巡撫,不乏依附李家來獲得軍功的例子,甚至薊遼總督蹇達(dá)也是這樣乾的,郝傑從一上任就不打算依附李家,他已經(jīng)看的出來,李成樑快完了,暮氣深深,遼鎮(zhèn)的騎兵體系也快完了。

原本他沒有什麼辦法,兩年多巡撫乏善可陳,只是在他的領(lǐng)導(dǎo)之下,遼東出全力支持入朝鮮的軍團同倭人打了一仗,後來就調(diào)任南京工部任尚書,正式養(yǎng)老了。

今日情形,與原本不同。

遼陽異軍突起,使得原本偏向廣寧的佈局越來越偏向遼陽,原本的歷史上是北虜在萬曆中期後漸漸乏力,努兒哈赤開始成爲(wèi)威脅,後來的幾任遼東總兵,有的駐節(jié)遼陽,比如李如楨和李如柏,有的駐節(jié)在鎮(zhèn)武堡,有的駐節(jié)在瀋陽,隨著遼東情形的變化,總兵駐地也一直在變化。

現(xiàn)在看來,遼東的中心將直接由廣寧傾斜向遼陽,現(xiàn)在郝傑已經(jīng)有了移節(jié)到遼陽的打算了。

不過他也知道,在遼陽體系下,自己這個巡撫搞不好會成爲(wèi)高級食客,這也是他留在廣寧沒有動窩的重要原因。

無論如何,和當(dāng)年王政和一樣,郝傑也不會坐視自己的權(quán)柄被削弱,被地方上所無視。

這以後,在遼東的巡撫和各道官員究竟怎麼和武夫們相處,郝傑覺得這是一個嶄新的課題。

不過那是以後的事了,現(xiàn)在還不必太著急。

“東翁,”一個幕僚走過來,對著郝傑輕聲道:“雒、盧兩位先生已經(jīng)坐車出城了。”

“這兩傢伙也不知道懂不懂得我的意思。”

“看兩位先生在衙門前私語很久,應(yīng)該是曉得東翁話裡的用意了。”

巡撫的幕僚都是最信的過的人才能充當(dāng),重金禮聘,就算是州縣官見著巡撫也要跪接遞手本,幕僚和東主卻是敵體,彼此平等,這個幕僚也是郝傑的心腹之一,當(dāng)然知道今天的事情經(jīng)過和郝傑的具體安排。

“還有,黃大人氣沖沖的出城去了。看樣子,果真是尋遼陽鎮(zhèn)兵的麻煩了。”

“不知死活的東西。”郝傑對黃嘉善就沒有什麼耐心了,當(dāng)下冷笑一聲道:“人家大軍到遼鎮(zhèn)這邊,一切不煩地方,但也擔(dān)心我們這邊有人攪和搗亂,正要拿人作伐子立威,這廝不知死活,正好撞在人家的槍口上,我們樂得看笑話。”

幕僚是一個傳統(tǒng)的讀書人,私下裡對武夫跋扈凌辱文官並不以爲(wèi)然,不過這事既然涉及到遼陽和遼東的大局,還有文官小集團中的鬥爭,那麼自然不必多事,他很知機的閉上了嘴。

(本章完)

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四百五十八章 巧遇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十二章 寶刀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五百六十四章 改變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fēng)潮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七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十七章 感激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yī)治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五百六十章 改政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十九章 諸兄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十二章 寶刀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十八章 境遇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八十八章 爆發(fā)第五百三十六章 加餉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六十一章 託付第十三章 苦練第六十一章 託付第八百七十章 壓服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xué)宮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zhàn)第一章 山村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六百九十章 倒個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七百四十章 不足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三百三十七章 皆歡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
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四百五十八章 巧遇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十二章 寶刀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五百六十四章 改變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fēng)潮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七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十七章 感激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yī)治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五百六十章 改政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十九章 諸兄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十二章 寶刀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十八章 境遇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八十八章 爆發(fā)第五百三十六章 加餉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六十一章 託付第十三章 苦練第六十一章 託付第八百七十章 壓服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xué)宮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zhàn)第一章 山村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六百九十章 倒個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七百四十章 不足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三百三十七章 皆歡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县| 郯城县| 盈江县| 陵川县| 静海县| 洱源县| 勃利县| 明星| 留坝县| 邓州市| 安义县| 治多县| 青浦区| 丹巴县| 左云县| 化州市| 七台河市| 苍山县| 合作市| 儋州市| 德令哈市| 博野县| 娄烦县| 绥芬河市| 阿拉善右旗| 名山县| 社旗县| 翁源县| 上思县| 鹤山市| 宜黄县| 姜堰市| 定西市| 鹤庆县| 庆元县| 哈巴河县| 昭通市| 进贤县| 黄龙县| 仁怀市| 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