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

“在奉和門、安定門、肅清門、無敵門四門之內,一進門基本上一照面,就是看到我們的店鋪,正面以高樓爲門面,然後方廣在五畝到十畝之間。城中反正有大倉庫,門店面積倒不必過大了。”

黃廣裕在向惟功彙報著,張用誠,還有唐瑞年和任磊在一邊打橫相陪。

他們這幾個都是順字行在商業上的後起之秀,在張用誠等人進入軍政體系之後接的班。不過現在任磊和張思根也到了中軍部下各司效力,黃廣裕等人算是第三撥了。

現在在薊鎮和關門一帶,還有保定各府坐鎮的還是幾個優秀的大掌櫃,順字行大量優秀的人才進入軍鎮體系之中,也將面臨著斷檔的危機。

這個商業帝國之所以發展的這麼逆天的快捷,已經成爲巨無霸般的存在,主要原因是經營理念的先進和人才的優秀,兩翼齊飛,才能翱翔於天。

前幾天就有幾個大櫃派人前來述職時提起過此事,但唐瑞年將人帶到遼陽的工商學校的地址一看,衆人也就放了心。

原本要單獨成立的算學院和商學院合併在一起,還有工學院,成立爲工商學校。

另外還有綜合大學堂,武學院,醫學院。

目前就是有四家大學,城中還有五家中學,三十幾家小學,幾乎覆蓋全城。

人才難得,這是連遼陽鎮普通的隊官都有的認識,所以這些學校再投入重金,連順字行的人在內,都是全心全力支持,這也使得教育司雖然不顯山不露水的,做出來的成績卻是十分的叫人滿意。

黃廣裕現在所提的,是在遼陽興建順字行幾家門店的事,再有瀋陽與開原鐵嶺等城,遼南四衛城,牛莊驛和鳳凰城,漸次興修,遼中與遼南全境,可往進行商業網點的覆蓋。

以大型門店和小型郵車配套,不少地方,可以用馬車覆蓋村莊。

有一些村落,基本上是貨郎的天下,以順字行馬車送貨的形式,可望將全部人口覆蓋。

近三百萬人口,十幾個衛城,一年的獲利,肯定在百萬以上。

順字行和遼陽鎮給這些地方大量的工作機會,大量的銀錢放在民間,再以商業流通的形式,將銀錢回收,使得財富流通起來,獲得更多的物資與財富。

整個遼陽鎮惟功能控制的地方以內,商業和農業,軍事與政治,已經呈現出全面發展的趨勢出來了。

“這些事情你們看著只要需要,但放手去做。”

惟功的心情看起來也是很好,張居正逝世給他帶來的衝擊已經過去了,遼陽鎮的順字行仍然在有條不紊的發展著,其實可以說是飛快發展著。但是在張用誠和唐瑞年,任磊,張思根,還有周晉材,陶希忠,周思進等軍政人才的主理之下,還有徐渭,宋堯愈,孫承宗和徐光啓,還有袁黃等超級牛人的輔佐,整個遼陽的發展可以說是飛速來形容。

可以

說,明末人才,在這個時候,遼陽爲最盛,這是一點兒也不誇張的說法。

“鹽場和鐵礦,估計要在九月初才完工。”

張用誠看黃廣裕笑著合上本子,便繼續接口道:“鐵礦設窯四十餘處,每處百餘工徒,再有焦廠,木廠,運輸,雜務等人員,整個礦場用工八千人左右,未來最多要用萬人。以復州礦的規模來說,這樣就算差不多了。”

“一年能出產多少?”

“按目前試產的進度和產量來推算的話,一年總有精鐵過千萬斤吧。”

“這也不錯,但還是不多。”

衆皆默然,以大明一年所需鋼鐵的鐵課就兩千萬斤,民間用鐵在兩億萬斤以上。

當時中國的總人口肯定是在一億五千萬以上,甚至有學者認爲達到三億,具體的數字並沒有官方統計,缺乏權威,就算這個時代的人也很難知全貌,不過以近兩億的數字來推算,這麼多人口所需要的鐵具也是天文數字,從一柄鐮刀到家中的各式鍋具竈具,再到鐵犁,鞍具,都是需要鐵來製成,再到國家層面的鎧甲,頭盔,兵器等等,每年用鐵肯定都是在兩億斤以上了。

鐵是一直要消耗的,再儉省的人也無法禁止鐵鏽的產生,所以更新換代,勢所必然,而以中國現在的鐵產量,遠遠不能滿足更新換代所需,不僅是軍器,民間所需也是遠遠無法滿足。

就是這樣,此時明朝的鐵產量肯定還超過全歐洲的年產量,從經濟角度來說,大明仍然領先著世界。

衆人靜默了一會兒,張用誠才沉聲道:“其實我遼中最多的礦藏分佈,並不是在復州,而是在遼陽和瀋陽中衛之間,咸寧堡附近,全遼鐵課,在這裡徵收也是較多。但這裡情況複雜,李家,金家,楊家,祖家……遼鎮各家都在這裡有小型的私礦,各家利益較重,不控制全遼,無以談控制這些鐵礦。所以大人,我們只能忍。”

遼陽到瀋陽中間,如果是在地圖上,就是往右手邊畫一條直線,在咸寧堡附近,這裡是全遼最多最廣的鐵礦分佈區域,這裡也就是後世的本溪地區,由本溪到鞍山,鐵礦儲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

李成樑家族走私到蒙古的鐵製品,全部就是這裡的小型私礦所出,這也是給李家的千萬身家添磚加瓦的地方,如果惟功要動這裡,就是要和遼鎮大大小小的將門勢力開戰了。

“用誠的話很對。”惟功點點頭,嘉許道:“我有些急功近利了。”

衆人趕緊站起來,任磊笑道:“其實大人無非是想發展的更快一些,咱們都能體會得。”

“財會上頭怎樣?”

“隨著第一批大船南下,已經運回來不少進項,財務上不那麼吃緊了。另外,屯堡和各地的稅收也在徵收了,預計到九月可以全部收完。只是現在稅收還不能有太大指望,到年底能收二三十萬就差不離了,這已經比原本的遼東

都司強的太多。至於順字行的收入,到年底能突破三百萬,所以好日子就快到了。”

稅收也是未來遼陽鎮的一大重要收入來源,惟功沒有什麼幾年不納糧的話,不入屯堡的軍戶一樣要交子粒糧,按老規矩六石一分田的上交,沒有減免優惠,自己選的,就自己承擔。當然,也絕不會放棄任何一種合理的稅收收入。

遼陽城最繁華,城中也照收門攤費等稅收,房子的產業稅,工商稅收,也是全部不放過。

順字行本身也要交稅,而且納稅額度並不低,只是順字行的很多產業直接替遼陽效力,可以獲得不少減免稅費的優待。

當然,這些減免掉的,還是被惟功大筆一揮,直接填給了遼陽財務司去了。

到目前來說,惟功算是拿出幾百萬的私產來發展基業,這一點人人心裡明白,他的巨大威望可不是憑白來的。

聽到順利行光在遼陽鎮境內就有幾百萬的收入,再加上南北流通後其餘地方收入猛增,一年之內,到五百萬的收益可期。

這個數字太驚人了,在座的人,都是互相猛使眼色。

大明現在一年的歲入白銀,純粹的戶部收益,還真不如遼陽鎮和順字行的收入!

惟功沒太注意,只順著自己思道繼續道:“工商稅率三十稅一太低,我們也不採取牙行制度,按營業額和利潤來徵收工商營業稅,這是較爲合理的辦法。另外在重要關卡增設稅關,防止偷漏稅,這些都要交代給稅務司知道,用誠你記得就行。”

“是……”張用誠欠了欠身,笑道:“稅務司辦事很得力,請大人放心吧。”

屯堡的土地和農產品,包括畜牧業和漁業全部是遼陽鎮公中的產業,這當然是沒有稅收的,也沒有農業稅,一個月平均二兩左右的百姓收入也沒有徵所得稅的可能,但屯堡內外已經工商大興,屯堡的堡民收入水平越高,相應的產業也越來越多,商業也越來越發達。

徵稅是勢所必然,只是現在全遼陽鎮境內工商業發展還是一顆幼苗,所以稅率雖然比大明的白癡商稅高的多,但減免優惠的政策也不少,這樣的話,未來幾年之後,慢慢減少優惠政策,將商稅提上來,受到的牴觸可能就沒有那麼大。

崇禎年間,因爲國用艱難,皇帝開始徵收北京城官房居住者的房租費用,結果就是由崇禎被罵爲“重徵”,原本的利益格局一旦確定下來,想改變就難了,哪怕貴爲帝王,也是一樣。

“好了,你們去辦事去。”惟功吩咐一句,又向張用誠笑道:“用誠你就快是新郎倌了,這兩天趕緊把事交代了,我給你放半個月婚假。”

“這太奢了。”張用誠有些不好意思,還是趕緊答道:“諸司事多,我怎敢半個月不管事?大人若是體恤我,就放五天假好了。”

“好,隨你,但有一宗,別把新娘子惹急了就成。”

(本章完)

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五百三十九章 過江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二百八十一章 狡徒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七十七章 聖學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手第一百零七章 天官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十五章 決絕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六百三十八章 搗巢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十四章 寶和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二百八十一章 狡徒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四百五十八章 巧遇第二百四十三章 精細第四百五十五章 崩沙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七百八十二章 搶風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九百章 糧價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五十八章 擊掌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五百九十六章 非聖第七百七十九章 船主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三十二章 狂生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三百二十九章 應對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五百五十五章 骨頭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四章 途中
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五百三十九章 過江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二百八十一章 狡徒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七十七章 聖學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手第一百零七章 天官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十五章 決絕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六百三十八章 搗巢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十四章 寶和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二百八十一章 狡徒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四百五十八章 巧遇第二百四十三章 精細第四百五十五章 崩沙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七百八十二章 搶風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九百章 糧價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五十八章 擊掌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五百九十六章 非聖第七百七十九章 船主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三十二章 狂生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三百二十九章 應對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五百五十五章 骨頭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四章 途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 延津县| 林芝县| 耒阳市| 黔东| 泰和县| 政和县| 石台县| 五河县| 开原市| 山西省| 霍邱县| 漠河县| 武功县| 德格县| 吉安县| 金塔县| 临海市| 巴林右旗| 灵丘县| 宜黄县| 礼泉县| 伊宁县| 江山市| 桂东县| 得荣县| 朝阳县| 东丽区| 平罗县| 临洮县| 定结县| 衡阳市| 江阴市| 天祝| 高雄县| 渭源县| 襄城县| 古交市| 乡城县| 洪洞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