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

“惟功,你對那個腐儒太客氣了。”

武官和勳官隊中,張簡修這個錦衣衛指揮和惟功站立的班次並不算遠,其實以他們的身份,常朝是不必出現的,也就是朔望大朝時,他們纔會一起站班。

“呵呵,總不能當著衆部堂和閣老的面,將那廝打一頓?!?

“有何不可。他們文的動嘴,俺們武的動手,哈哈!”

張簡修這種渾不吝的性子,倒是和他老子沒一點相似的地方,惟功也只能呵呵一笑,不再理這小子了。

他在兵部的表態是拉攏邊關武臣,暖他們的心,看他在兵部說話後,各鎮邊將對他的態度就能看出來此事的效果有多好了。他在京營所爲,是表示不和勳貴和在京武官同流合污,建立勢力,以安文官和皇帝之心,做孤臣的事和態度,最容易叫皇帝歡喜。

拉一批,打一批,這纔是王道。

在午門朝房前將一個進士給打了,固然痛快,自己的路可也走絕了,不能這麼沒腦子啊……

倒是張簡修沒注意的事,惟功注意到了。

羣臣驚疑之時,惟功也是對張簡修輕聲道:“元輔今日怎麼來晚了?”

“這個……也是啊,怎麼來晚了?”

惟功哭笑不得,不理會這個粗線條單細胞的生物了,估計別人打他主意套話的也不會少,張家的幾個子弟,老大和老二都是進士清秘官,城府磁實的很,套話是別想了,簡修倒是不設防,但問題是,張府的人對他是設防的……

好在朝會順利開始,各衙門在這種場合也會奏事的,當然,預先都是將奏事的內容送到內閣,內閣通過後再送司禮,皇帝早就知道該怎麼回答,奏事上來,都是一個字答覆就可以了,每奏一事,皇帝便曰:可。

皇帝表態後,再下內閣,下各部衙門,就是可以執行的公務了。

但意外情況也是發生了,有都察院的一個青年御史上前,大約是一個楞頭青,對皇帝奏道:“臣彈劾觀政進士鄒元標候朝之時,喧譁無禮。雖朝會未開始,然而衆官修朝時,此人於朝房外大聲議論事情,殊無朝官體制?!?

大朝會上除了各衙門按例說事之外,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御史糾儀了。一般來說,朝官都會加倍小心,但有些事兒不是小心就能駛得萬年船的,不小心絆著了,失儀,咳嗽了,失儀,放屁了……還是失儀。

每次朝會,肯定會有若干倒黴蛋失儀,當然懲罰也不會太厲害,一般就是罰俸,大明官員的俸祿極低,一個窮京官兒一年三四十兩銀子,而且還不可能全額到手,折鈔,折香料,折絹羅,反正朝廷沒銀子,你有轍想去。

嘉靖年間,總會有拖欠俸祿的情形發生,財政太困難了,又不能不養兵,不養皇室,反正倒黴的就是普通的官兒。

到萬曆年間,財政情況好轉,罰俸就成了懲罰普通京官的利器,大明的京官又沒有養廉銀子可領,窮的家小也養不起的不是沒有,當然,印結銀子和冰炭敬好歹還是有的……

這麼鄭重的彈劾,萬曆的臉上也是露出茫然神色,環顧左右,衆官都是懵懵懂懂的樣子,顯然也是不知道朝會開始之前喧譁生事,到底是什麼罪名?

見此情形,萬曆反而是精神一振,每次朝會,他是最無聊的一個,百官好歹還能貓在衆人羣裡,他卻是高高在上,不要說一言一行了,眉毛抖一下都是幾百上千號人看在眼裡,他動也不動彈,又得不停的說“可”,心裡那份膩味就甭提了。

突發情況一出現,他精神一振,沉聲道:“朝會之前喧譁,是否屬實?”

所有人都在罵那二楞子御史,這廝想出名想瞎了心吧……哪有彈劾朝會前喧譁的?但鄒元標在朝房外大聲喧譁也是事實,大夥兒看在眼裡,也是覺得鄒元標二楞子的模樣有失體統。

當下都察院老大左都御史劉應節上前,正色道:“鄒元標喧譁屬實,雖未擾亂朝會,亦屬不當,該御史彈劾的是?!?

萬曆道:“既然屬實,有司以爲當如何處罰?”

他想了想,又道:“該觀政進士因何事喧譁,有司可奏上!”

皇帝這也是違規出牌了,衆官面面相覷,半響過後,見張居正不說話,纔有一個五軍都督府的都督上前道:“該觀政進士所言是五軍營舍人營馬軍把總張惟功擅殺軍士一事?!?

此事萬曆已經知道了,當下便道:“軍士夜起欲縱火,張惟功將犯法軍士射殺,並無不當之處,既然該進士提起,五軍都督府可有處置了?”

都督府今日沒有奏事,皇帝是知道的,這樣問起,可算是故意爲之了。

那個出列的都督十分狼狽,他出來是迫不得已,而且他是定國公府的門下,在惟功到目前爲止的動作中,對定國公一脈都算照顧,沒有太多的得罪。所以在此事上,這個都督和其身後的定國公都沒有立場……但現在皇帝逼問上來,這個都督感覺頭痛欲裂。

“目前,是坐營官馬守約將張惟功奪職……”

“處置不當!”

皇帝咄咄逼人,喝道:“馬文約昏聵,不宜留任,張惟功有功夫過,坐營官由他來做!”

話一出口,在場朝官都是有震驚之色,倒不是皇帝任用一個坐營官有什麼了不起,而是皇帝居然在親政之前,就有這樣的逾權之舉,實在是難以想象。

而皇帝對惟功的這種信任態度,也是叫羣臣更加吃驚,到此時,衆人才徹底醒悟過來,爲什麼張惟功神鬼辟易,做事百無禁忌,原來身後最大的靠山就是御椅上坐著的這位。

看到衆臣的表情,萬曆也是微顯得意之色。

他十四歲多了,從幼時就接受著嚴格的帝王教育,宮禁之中,除了太后就是他,惟我獨尊,所以早就有強烈的帝王意識,權力慾望極爲強烈。

但他一直被壓制著,今日藉機顯露一下手腕,展現一下肌肉,令萬曆的感覺十分愉快。

官員羣中,朱鼎臣等少年勳貴都是略顯嫉妒,他們也是親從官,身份高貴,但在皇帝心裡,地位比起張惟功來卻是差的遠了。

而張惟賢的眼中,漠無感情,只有最熟知他的人,纔會在他的眼眸深處,發覺那強烈的怨毒神色!

“張先生怎麼看?”

“嗯?”

皇帝雖然作主了,但很害怕被打回票,這對他的帝王尊嚴會是嚴重的損傷。

當下心中惴惴不安,向

著似乎在沉思著的張居正詢問。

張居正平時反應極快,遇事果決,爲人十分機敏,二十來歲成爲進士,三十歲爲翰林,四十歲不到就爲親王講官,五十爲首輔,有這種經歷的人反應快絕,張居正向來也是如此,但今日事起突然,張居正直到皇帝垂詢時,仍然有一點沒回過神來的茫然之感。

先下意識嗯了一聲後,張居正似乎纔想起來是怎麼回事。

“皇上說的是?!?

張居正用師傅誇讚徒弟的口吻道:“見的很明,處置無有不當。張惟功爲坐營官,馬軍和步軍皆由他節制,武官由他任用,務要在短時間內,使舍人營擺脫多年積習!”

得到張居正的誇讚和肯定,萬曆渾身都輕了幾兩,整個人都飄飄然。

這不是在文華殿,這是在皇極門御門聽政!

當著數千人的面,元輔張先生對自己處理朝政之事大加誇讚,回到內廷後,太后還真不知道會怎麼誇獎自己!

萬曆忍著得意的心情,又對呂調陽問道:“呂先生以爲如何?”

呂調陽怎麼可能在這種場合反對張居正,當下立刻恭謹答道:“皇上聖裁極是?!?

“張先生呢?”

這個張先生是問的張四維,張四維心中對惟功不僅有本能的反感和抵制,還有自己身爲晉黨的一份責任,但他也不能公然反對,特別是內閣和皇帝已經達成一致的情況下。

當下只得答說道:“臣無異議。”

“有司以爲如何?”

這是詢問兵部、都督府,總理京城戎政等大臣。

當下各部自然也無異議,無人反對。

協理京城戎政的趙大人倒是想反對,但是他和惟功在兵部的爭執已經是人近皆知,他若反對,無私亦是私,公心也變私心,當下只能在心底嘆氣,卻是一個字也不曾說。

自己頭一次主動干涉政務就一炮打響,萬曆心裡只覺得惟功是自己的一員福將,他高興的滿臉放光,強按住興奮的心情,朗聲道:“此事就依廷議,退朝!”

皇帝這麼一說,衆官都是嗡然一聲,連張居正也挑了挑眼眉,然後才自失一笑。

大明的官,清濁之分十分明顯,比如七品縣令是地方親民官,也是濁流,從正七品縣令到從七品的巡按御史,這反而是升官了,因爲是從濁流到清流,而一個七品的給事中從京城放到地方,就算是放到一州五品正印,也是貶竄。

而清流官職,最重要最光彩的當然要屬廷推官,這是清流中的清流,顯官中的顯官,武臣是不可能有這種榮耀的,這是文官的專屬權利。

但現在經過皇帝的御口,三閣老的背書,諸有司衙門的認可,確實可以說是廷推得官。

一眨眼間,惟功這個舍人營的坐營官,等於是遊擊將軍的官職,頓時就是金光閃閃!

“臣謝恩!”

在衆官沒有反應出來之前,張惟功自武臣隊中一閃而出,跪下領旨謝恩。

皇帝已經起身了,在惟功謝恩的時候,萬曆瞟了惟功一眼,眼神之中,也是充滿著得意的色彩。

皇帝心道:這小子此番應該明白,靠誰也不如靠朕最爲牢靠!

(本章完)

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四十章 官店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二章 驚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八章 入府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一百一十八章 校尉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五百四十七章 細柳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二百零五章 掃平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手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三百四十二章 廣寧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夷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人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馬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
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四十章 官店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二章 驚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八章 入府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一百一十八章 校尉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五百四十七章 細柳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二百零五章 掃平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手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三百四十二章 廣寧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夷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人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馬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江市|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吴川市| 桂平市| 舒城县| 丽江市| 灵璧县| 施秉县| 长汀县| 嘉义县| 阳信县| 阿克陶县| 鄱阳县| 马关县| 崇文区| 含山县| 宁波市| 潢川县| 陕西省| 阿勒泰市| 昭苏县| 冀州市| 铁力市| 长子县| 木里| 石屏县| 贵德县| 逊克县| 科技| 治多县| 岚皋县| 精河县| 新竹县| 遂平县| 邵东县| 郎溪县| 万州区| 齐河县| 杭锦后旗| 武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