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六十四章 改變

聽到馮保這樣的表示,那指揮呵呵一聲,笑道:“印公放心,我們大人請印公做的事情,正好是對付印公心裡最痛恨之人。”

“張惟功?”

“對嘍,就是他!”

說起來,馮保最痛恨的當然是張惟功,順帶著也恨萬曆。不過恨張惟功可以坦然說出,恨皇帝或是李太后,馮保是打死也不敢說的。

留下他性命的惟一理由便是孺慕敬愛忠君之情,沒有這個,何以顯家奴與外臣之不同?所以太監(jiān)不管怎樣,首先一定要顯示出比外臣更忠君的一面,而皇帝之所以肯用太監(jiān),也是因爲家奴比外臣靠的住,感情上也親近的多。

自成化以後,皇帝多有不見外臣的,但對身邊的閹人,成化也好,正德也罷,都信用有加,就算是裁抑太監(jiān)的嘉靖,手中也頗有幾個緩急可用的權閹,否則的話,當皇帝的,怕是覺也睡不安穩(wěn)。

既然說是張惟功,馮保的態(tài)度自然又是一變。

沒有此人,當日廢立多半就成了,潞王年紀還小,馮保最少還有十幾年的好日子可過,張居正死了,他可以再扶一個權威更低,更加聽話的,估計他的地位,會在當年的王振之上!

可惜,一切都毀在那個小子手中,馮保經常沉思,當日自己就怎麼沒有看出來,張惟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禍害?

“無論怎麼出手,但憑吩咐。”馮保咬著牙齒,陰側側的道:“哪怕是要咱家的命,只要能看到那廝倒黴,咱家也是樂意的!”

……

……

“吾待此疏久矣!”

文華殿中,萬曆拂著李植的奏摺,好象看到什麼寶貝一樣,目光久久不願離去。

數(shù)十年後,著名的明代史學家談遷在他的名著中是這樣記述的:“初,張居正卒,上惡馮保,左右知之,以告御史江東之,李植。未敢即攻保,先論徐爵,果下獄論死,乃攻保。上曰:吾待此疏久矣。”

萬曆可謂真情留露,這幾天來,他故意壓了一壓,要看看四方動靜。馮保雖然是死老虎,朝中仍然有不少馮保餘黨,當然,更多的是張居正的餘黨。

如果鬧起來,正好可以藉機行事,提前將張居正也一起掃進去,可惜張黨現(xiàn)在沒有主心骨,已經是一盤散沙,看著還把持中外,其實已經是死老虎一隻了。

這件事也使萬曆和內閣看出來張黨虛弱的本質,原本預計要拖一陣子的清掃大計,估計可以提前進行了。

“怎麼辦他……”

內廷李太后已經有話,馮保隨萬曆處置,太后本人沒有意見。

最近武清伯李偉身子不大好,眼看拖不下去,太后憂心此事,日日吃齋唸佛請佛祖保佑她父親能夠平安過關,除了潞王大婚之國的事情之外,真的是任事不理了。

所以現(xiàn)在馮保的生死,只在萬曆的一念之間。

“皇上,內閣那邊的申閣老有揭帖送過來。”

司禮監(jiān)的

溫太急匆匆趕了過來,進殿之後,因爲最近不常與皇帝見面,溫太跪下叩了個頭,這才起身,接著又用目光向張惟賢打了個招呼,然後就是將揭帖畢恭畢敬的呈送到了萬曆身前的幾案之上。

皇帝在文華殿有見人的地方,當然在偏殿也有辦事的地方,見人說事,要麼文華殿午朝,要麼左順門,要麼在平臺,這都是祖宗留下來的地方,萬曆也無心去改變,他自己辦事,要麼是文華殿,要麼就在乾清宮中,近來在文華殿日少,在乾清宮的日子多,甚至有不少次,萬曆就是在乾清宮正殿後的配殿中辦事,大殿寢殿一到冬季寒冷難擋,雖然皇帝住的時候生著無數(shù)暖爐和重新裱糊取暖,到底不如住乾清宮後的配殿羣,器玩多,方便舒適,不象乾清宮裡頭,擡頭高老,感覺上就陰森寒冷的多。

在西苑,皇帝也著人開始收拾,有時候在西苑一住就是幾天。

三個月來,一共見閣臣五次,舉行小規(guī)模午朝兩次,平臺和左順門照例引見地方官員七次,比起前兩年來,已經減少了七成之多。

申時行雖然是受萬曆信任,但和張居正在時沒有辦法比,每常也不會召對,有什麼事,要麼票擬時表達,要麼就用奏疏揭帖,和普通臣下,並無區(qū)別。

所不同者,就是萬曆好歹會尊重一下自己的授業(yè)講師和現(xiàn)任次輔,有申時行的揭帖,當然是優(yōu)先觀看。

“臣申時行冒死奏聞:今,天下多處遇災,朝廷用度不足,戶部已報虧空數(shù)十萬兩之多,宮中用度,宜行儉省,所提調戶部銀二十萬兩,尚乞皇上收回成命……”

君臣之間,申時行仍然是如同當面說話那樣的風格,謹慎保守,十分恭謹。

但再恭謹,結果卻是一樣的:申時行拒絕了萬曆提銀的要求,並且請萬曆用度上儉省一些兒,不要這麼浪費用錢了。

萬曆匆忙看罷,已經是漲紅了臉,將揭帖一推,咬著牙道:“好嘛,連申先生也和吾打擂臺來了!”

“今年雖然有受災的地方,但歲入仍然與每常相同。太倉庫中,最少積銀在千萬以上,皇上就一個親弟弟,取二十萬尚且生出這樣齟齬,實在是不識大體。”

溫太代表的是內監(jiān)一方,雖然申時行和司禮兩邊合作愉快,不象張居正在後期時因爲太后和皇帝的倚重,票擬時根本不考慮司禮的態(tài)度,大權獨攬,張四維和申時行就識作很多,許多大政方針,彼此商量,合作還算愉快。

但愉快歸愉快,能給內閣下絆子,使陰招,司禮的太監(jiān)們也絕不會客氣。

果然,萬曆用很欣賞的眼神掃了溫太一眼,讚道:“到底先生們還是外臣,不能與汝等相比,不理解吾的苦心。”

“皇上不妨下詔痛責,然後令戶部速進銀來?”溫太建言道:“上次詔取珍珠寶石的時候,戶部的人也是叫苦不迭。”

“戶部尚書也該換人了!”

萬曆眼中厲芒一閃,現(xiàn)在的六部尚書,除了曾省吾曾經是

張黨外圍,後來加入許國**之外,剩下的全部是張居正一手提拔上來的,還有四品以上的京堂之上,張黨人數(shù)當真不少,如果戶部這一次敢硬頂,倒不妨從戶部開始清洗。

“申先生應該還有密奏吧?”

張惟賢適時過來,掃了溫太一眼。

以他錦衣衛(wèi)都指揮使的身份,除開陸炳的時期,遇到大太監(jiān)只有俯首聽命的份,但現(xiàn)在張惟賢步步升高,權勢日漸鞏固,皇帝越來越信他,越是這樣,敢在萬曆面前說張惟賢壞話的便是越少,捧他的人就越多,皇帝則就越來越信任。

這等事,說起來簡直是小兒科,十分低劣的手法,但人君能堪破這種羣小包圍,或進讒言,或捧某人的做法的,當真是寥寥無已。

溫太被這麼一掃,心生警惕,知道是張惟賢在警告自己。

看來外朝在這一件事上,與錦衣衛(wèi)等勢力達成一致,自己想趁機給申時行上眼藥,擴大司禮監(jiān)影響的打算是落空了。

“是有密奏,適才光顧說事,竟是有些疏忽了。”

內閣辦事,正常的流程是光明正大的,不論是奏摺還是票擬,大學士的政治態(tài)度都是光明正大,特別是高拱和張居正,一個是性格剛硬強直,不屑玩秘密政治,另一個則是手攬大權,皇帝幼小,加上有馮保支持,更不必如此。

在這一段日子,萬曆親政,又很少面見閣臣,密奏說事這個成化年間很流行的辦法,又重新被閣臣們給撿了起來。

萬曆拆開申時行的密奏,開始閱覽起來。

很快的,他的臉上陰晴不定,顯露出沉思之色。

二十歲的皇帝,臉色圓潤,身體發(fā)福,因爲沒有接見外臣的打算,皇帝穿著的是燕居的服飾,元青色,也就是純黑色的曳撒,鑲嵌著大東珠的暖帽,腰間一根紅色的飾玉腰帶,加上腳上朱履,穿著十分尋常,閒適。

如果不是眼神中的凌厲之色,那種掌握天下,大權在握的氣息畢竟掩藏不住的話,萬曆看起來也不過就是一個尋常的富家少年。

“張惟賢,”萬曆問道:“順字行在薊鎮(zhèn),保定,宣府諸鎮(zhèn),是否真有那麼多分行,一年之利,真有那麼大?”

“臣不敢妄言。”張惟賢道:“臣與張惟功向來有不和傳言,錦衣衛(wèi)與順字行還有幾次爭執(zhí)衝突,所以獲得情報有限,皇上詢問,臣慚愧,不能盡釋皇上之疑。”

此時的張惟賢,就如同一個受氣的小媳婦一樣,垂首低頭,一副喪氣模樣。

錦衣衛(wèi)在和順字行的鬥法之中,多次失敗,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萬曆知道,當下呵呵笑道:“汝等在京,少於操練,自然不是邊鎮(zhèn)廝殺漢子的對手。”

這話說出來之後,也觸動了他自己,萬曆的臉色變的陰沉起來。

不僅是遼陽,還有遼鎮(zhèn),薊鎮(zhèn),將領都多有桀驁不馴,藐視朝廷威權的,在這一瞬間,他對張惟功和張惟賢的觀感,自然又是有了一些改變。

(本章完)

第六百一十章 雄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八百四十四章 入室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七百二十四章 拖延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五百八十三章 快馬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七百九十六章 連珠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二章 驚變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六百零四章 改政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四百六十九章 東廠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八十章 捐輸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九十六章 侯爺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七百二十一章 歡笑第四百六十九章 東廠第七百八十章 會盟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fā)現(xiàn)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九百章 糧價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七百九十二章 立體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快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風波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zhèn)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fā)第五百一十五章 輕視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紅第二百九十章 罰跪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
第六百一十章 雄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八百四十四章 入室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七百二十四章 拖延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五百八十三章 快馬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七百九十六章 連珠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二章 驚變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六百零四章 改政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四百六十九章 東廠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八十章 捐輸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九十六章 侯爺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七百二十一章 歡笑第四百六十九章 東廠第七百八十章 會盟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fā)現(xiàn)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九百章 糧價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七百九十二章 立體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快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風波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zhèn)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fā)第五百一十五章 輕視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二百三十七章 赤紅第二百九十章 罰跪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林芝县| 通化县| 太谷县| 盐池县| 东阳市| 隆安县| 天水市| 南靖县| 平安县| 虎林市| 新野县| 桐梓县| 连山| 巢湖市| 高要市| 湖南省| 深水埗区| 林西县| 重庆市| 宜州市| 株洲县| 连云港市| 宝应县| 乌鲁木齐市| 泰和县| 灵璧县| 宁夏| 石嘴山市| 日土县| 东山县| 兴海县| 双辽市| 甘肃省| 抚远县| 乐业县| 阿拉善左旗| 晋州市| 怀化市| 青河县|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