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

“慶雲站這裡還是要建一個堡城,與慶雲堡互爲犄角之勢。”

“兩堡之間有五六十里,還有兩條河流,恐怕在中間地方還要修一個大型軍堡。”

“這裡與開原城西之間也要增修一個,與邊牆相隔在三十里左右爲宜。”

“地址參謀司早就選好了,三十里一個軍堡,十里一個屯堡。驛站和急遞,正好依軍堡和屯堡而居,這樣大軍到哪裡,軍旗一立,土地就歸我遼陽所有了。”

“開原和鐵嶺再到瀋陽,撫順關,這幾個地方,一定要牢牢掌握啊。”

“這是政治層面的事,由我們兵主爺來考慮,我們只管做參謀工作就是。”

一羣年輕的參謀看著慶雲站殘留的城池,不停的議論著。

他們都穿著作訓服,不同的就是胸前多出兩個兜口來,參謀人員要帶的零碎太多了,兜也設計的多兩個,還大的多,他們的胸前牛皮帶上都插著單筒望遠鏡,這也是參謀司人員的標配,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個牛皮或豬皮製的皮包,裡頭裝的東西就更多了。

對關外的測繪,環境觀察,基站選定等工作,都是這些參謀司人員,利用身上的裝備和特科的保護,慢慢的一點一點做出來的。

他們多是從武學院畢業的,年紀都在二十來歲,英氣勃勃,雖然遼鎮軍官團普遍年輕,但到萬曆十一年時還是有不少年近三十或過了三十,比如郭守約就已經快四十了,相對於別的軍鎮,遼陽年輕的不成話,但未來遼陽的希望,還是在這些二十出頭的參謀人員和年輕的軍官身上,甚至,是還在武學院裡學習著的學員們的身上。

“這些傢伙……”

陶希忠大爲搖頭,他也三十二了,萬曆三年他跟著惟功習武,當時已經是十幾歲的少年,十幾年的功夫過來,他從一個乞兒到小夥計,再到舍人營的幼官,再到正經的武將,再到參謀司的司長,一路過來,雖未櫛風淋雨,也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

現在陶希忠已經有三子一女,眉宇間極盡成熟,在搖頭的同時,看向那些小夥子的眼神,卻是毫無責備之意。

周晉材身邊也站著不少年紀在二十左右的青年,也是武學院畢業出來,和參謀司不同的就是他們的軍姿特別漂亮好看,人也顯的更加的精神,一舉手一投足,就感覺有一股勁力自然而然的顯現出來,甚至是要有爆發出來的感覺。

毫無疑問,這些人都是軍中的搏擊高手,而且也不光是格鬥這一塊,從軍容軍姿到儀表,都是無可挑剔,只是這些傢伙看著參謀司的人時,眼神中倒不全然是友善。

“這幫傢伙,就知道紙上談兵。”

“哼,動動嘴脣對他們來說就是打仗了。”

“兵危戰兇,他們懂個屁。”

“嗯,沒有咱們練的兵出來,他們也就是趙括罷了。”

一羣訓練司的人也是竊竊私語,好在他們知道底線,當著這些上官的面,沒有把聲音放大。

若是在平常時,這一類的爭吵肯定會導致互相

狂損,甚至飆髒話,不過沒有到私下約斗的層面。

現在私鬥已經被嚴格禁止,非訓練和執行軍法時,軍官也不能隨意毆打士兵。

這一類的規定如果在十年前,恐怕連最高層的軍官也不會贊同,但現在上上下下執行的還算到位,主要就是宣傳理念已經跟上來了。

凡我鎮中袍澤,均爲兄弟,戰場之上,信任如手足。

不論是步兵長矛陣還是火槍方陣,或是鴛鴦陣分遣隊和火槍分遣隊,又或是重騎兵,突擊時,惟一可信任的就是自己身邊左右前後的夥伴。

訓練時,要敢於將自己的側翼交給夥伴們來保護。

戰場上,更要如此。

這樣一來,整個軍鎮只要穿了這一身軍服,平時可以有小矛盾,但絕不能影響軍中團結的大局,軍官訓練士兵,也是爲了其做戰技能和技巧,而不是虐待和宣泄自己的怒氣。

軍法司的鎮撫軍官,時刻都盯著,還有督查局的人也不會善茬,何必給自己找不能快?

真有什麼看不順眼的,訓練場上解決去罷。

這也使訓練司的人很明顯成爲鎮中脾氣最差的一羣,對參謀司的人,訓練司的人是怎麼看也不順眼……兩司之間的矛盾只能用軍法司來調和了,就是說兩邊在爆發邊緣的時候,看到軍法司軍官過來時,很容易就可以把矛盾轉移到軍法司身上,無論如何,連軍情司都會有人喜歡,但想叫人喜歡軍法司的人,實在還是太難了些。

“惟一顧慮的,還是人力。”

宋堯愈也罕見的穿著一身藍靛布的箭袍,頭上是一頂范陽笠,身上還佩了一柄外表十分樸實的長劍,這劍是好鋼口,正經的將作司兵仗局的出品,對外售價得十幾兩銀子一把,每年最少出口上萬柄,南洋諸國,倭國,大明南方,市場很大,對外銷售的數量節節攀高,當然也不僅限於寶劍,上好腰刀,鎧甲,有的是。只是外對售出的,都是額外在刀鞘劍鞘上加飾物,比如寶石,金銀護腕等等,鎧甲也是,打造的十分精緻華美,這麼一來,價值增加,價格自然而然的也是上去了。

“老夫子怕人力不足?”

“嗯,正有此慮。”

宋堯愈屈指道:“遼南和遼中的土地已經大致用上了,除了少量田主和生員還有民戶在種自己的地之外,大半的軍戶和民戶已經在咱們的屯堡之中了,閒散的人口,公安司統計過,還不到十萬人,這邊再大興軍屯,恐怕就算瀋陽中衛和鐵嶺衛,開原衛有不少無地的,也很難說人力充裕啊。”

當時遼東都司具體的田畝數字是兩千多萬近三千萬畝,這是萬曆初年全國重新清丈土地時丈量過的,數字相當準確,在當時的張居正手下,想糊弄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於人口數字還是當年的老數,現在還真摸不大清楚。

好在遼陽公安司這幾年也不是吃白飯的,最少在遼陽控制之下,人口數是早就摸清了。

全部人口是一百九十三萬人,包括遼陽和遼南四衛和寬甸六堡在內,全部人口就是

這麼多。

定遼六衛和遼南四衛一共就是十個衛,國初時就是連家丁不到十萬人,二百年發展了近十倍,可也不算少了。

這數字還包括相當的民戶和紳晉,生員在內,壯丁數是一百零五萬人,就是按惟功的標準,十六到五十五歲年紀的男丁。

另外還有三十萬左右的婦人,也在屯堡中做零碎活計和雜活,鹽場和鐵廠中,包括將作司和工商司下的坊織局,也有不少婦人在做活。

一百五十萬人,種植的土地是五百七十萬畝,已經超過遼南和遼中土地的總和,有相當的田畝,是在這兩年中陸續開荒燒出來的。

預計再過三年,田畝數字會超過六百萬,在當時的水利和技術條件下,大約是飽和了。

除去自己消耗,每年入庫的糧食有三百萬石,這主要還是軍鎮軍隊消耗多,養的大型肉食動物多,消耗大,如果按明軍其餘各鎮和九邊的平均生活水平,這個數字最少還得增加一倍以上。

人力和地力的運用差不多要飽和了,但還遠遠不夠惟功所需,在他的預計中糧食最少每年節餘千萬石以上,除了自用能大量出售,另外大型肉食動物不僅能滿足自需,還能大量出口,每年也要在百萬頭以上,年收魚千萬斤,只有自己麾下達到這樣的力量之後,才能走的更遠,掌控更強的力量。

棉花種植面積在得到鬆嫩平原之後會再上幾個臺階,現在種植面種才幾十萬畝,已經極盡遼陽附近的地力,如果得到鬆嫩平原,種植面積到達滿足一年紡織百萬匹布以上,這纔是惟功所需要的數字。

現在已經出現了水力梭機和紡機,這東西原理十分簡單,和趙士楨及將作司的高級工匠一說,幾個月時間就出現原型機,然後尋找水流合適的地方進行水力測試,再安裝,水力梭機和織機工廠就出現了。

現在的惟一問題就是缺乏足夠的棉花,儘管出產的棉布已經完全能滿足自用,並且開始小額出口。

人力和土地,已經使遼陽發展到一個瓶頸了,這也是這次出兵的重要原因。

人心思戰,不僅是要軍功,也是要發展。

吞下瀋陽,乃至奴兒干都司故地,使遼陽發展更上好幾個臺階,這纔是人心渴求之事。

惟功不可能染指遼西,只要這個朝廷還在正常運轉,他就不打算這麼做。

軍屯和各司,在遼陽甚至瀋陽可行,如果推廣到遼西,把山海關和寧遠,乃至廣寧直接歸屬於自己的統治之下,那就是和朝廷宣戰了。

不得全遼之力,不入瀋陽,不得全國之力,則不入遼西。

這是惟功的宗旨,從整個遼陽的發展來看,還是十分正確的。

現在看來,獲得土地不是難事,難的就是足夠的漢民了。

“老夫子,你也糊塗了。”惟功微笑道:“只要有足夠好的地,還怕尋不到人來種?這幾年,災害頻繁,水澇旱災輪著來,連咱皇上那種一兩銀子掰開用的性子都捐了五千兩,還詔告天下,你想,流離失所的災民,還少麼?”

(本章完)

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十九章 諸兄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八章 入府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思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六百九十六章 碰壁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發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十七章 感激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七百五十一章 如夢第三百五十三章 衝鋒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十八章 境遇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七百五十五章 福星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快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四百五十二章 詭秘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七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四章 途中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一百七十六章 風波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八百五十四章 閣中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三百五十七章 鎮城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八百九十八章 詢問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十二章 寶刀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一百一十八章 校尉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東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
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十九章 諸兄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八章 入府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思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六百九十六章 碰壁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發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十七章 感激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七百五十一章 如夢第三百五十三章 衝鋒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十八章 境遇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七百五十五章 福星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快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四百五十二章 詭秘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七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四章 途中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一百七十六章 風波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八百五十四章 閣中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三百五十七章 鎮城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八百九十八章 詢問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十二章 寶刀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一百一十八章 校尉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東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朔县| 西和县| 定西市| 东港市| 科技| 志丹县| 弥渡县| 巴彦淖尔市| 盖州市| 文昌市| 易门县| 胶南市| 新昌县| 浦北县| 阿拉尔市| 大田县| 疏勒县| 城步| 永寿县| 堆龙德庆县| 屏边| 温州市| 双牌县| 西宁市| 灵寿县| 林西县| 屏东市| 洪江市| 安阳市| 榆林市| 周宁县| 鄯善县| 台前县| 曲水县| 孝义市| 马鞍山市| 永康市| 炎陵县| 杂多县| 哈密市|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