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從天津登陸,因爲英國公使、法國公使都是隨軍而行,爲了像他們示威,沿途隊伍接送的隊伍都是各軍最精銳人馬,兩百里的路程,斷斷續(xù)續(xù)走了五天才到達北京。
李雲(yún)中將洋人安置在城西一個較爲偏僻的衚衕,還沒有熟悉皇宮環(huán)境,就立即召各集團軍師級以上將領議事,他覺得整編軍隊已經(jīng)是當前第一要務。
李秀成、李得勝、李春發(fā)、葉蓮、林鳳祥、李開芳、李鴻章等人心裡有所準備,大軍長久在外,哪個皇帝睡得安穩(wěn)?
待衆(zhòng)人到齊後,李雲(yún)中帶著趙雅麗、羅大綱、陳玉成、張之洞等人快速的走進來,雙手示意衆(zhòng)將領不必行禮,各自找了座位坐下之後,立即開口道:“此番召集各位前來,就是商議軍校畢業(yè)生安排的問題,此番北伐各位都是勞苦功高,朕個個都有重賞!”
對於南京軍官軍校的畢業(yè)生,葉蓮最是看不起,不但沒打過仗,就連戰(zhàn)馬都不會騎,每次分來的畢業(yè)生她都頭疼不已。
葉蓮見衆(zhòng)人閉口不言,才說道:“啓稟皇上,雖然這些天子門生個個都不怕死,但是騎兵作戰(zhàn)與步兵不同,最重要的就是騎術,這些軍官進了騎兵軍,還要從頭學起,費時費日還老是拿騎兵當步兵使。”
李雲(yún)中看了葉蓮一眼,又看了唐亮一眼,他已經(jīng)知道葉蓮與唐亮上個月在北京完婚,如果不是看在唐亮的面子上,就憑這句話,葉蓮這個騎兵軍軍長的位置就是旁人的了。
軍校軍官代表就是陳玉成、譚紹光、白銀武等人,陳玉成也知道即將對俄開戰(zhàn),只要開戰(zhàn),騎兵就成了主力,肯定要擴編,他怎能容忍葉蓮繼續(xù)獨佔騎兵。
“葉軍長說的不無道理。微臣建議在軍校生中優(yōu)先選擇會騎術之人分配到騎兵軍中,況且我軍即將經(jīng)營蒙古,騎兵定會擴編,基層軍官由軍校生補充正是時候。”
李雲(yún)中點了點頭,看著葉蓮不以爲然的表情,鄭重的說道:“陳玉成說的有理,此事就這麼辦!”
“遵命!”葉蓮低頭答應。
李秀成道:“微臣覺得此事可行。只是軍中基層將領充足,恐怕沒有那麼多職位,微臣認爲此事不可操之過急,免得引起軍中動盪。”
李雲(yún)中見他們個個推三阻四,就用第二套方案,喝了口茶水。慢條斯理的說道:“此次朕一共帶了一千三百名學員,朕打算以他們爲核心從新組建一個集團軍,人數(shù)就定爲十萬人,從現(xiàn)有的四個集團軍中各抽出兩萬五千人,全部在洛陽集訓。”
李得勝點了點頭,他認爲此舉最爲穩(wěn)妥,立即說道:“皇上英明。微臣回去後,立即將部衆(zhòng)選好。”
李雲(yún)中叮囑道:“第五集團軍,朕有大用,你們不要敷衍了事!否則嚴懲不貸。”
“臣等遵旨!”
李雲(yún)中點了點頭,說道:“還有一件事,朕聽聞漢中回民起事,清軍兵無戰(zhàn)心,大部分已經(jīng)退往湖北省。可是回民首領馮元佐、馮華龍、楊生華接受滿清冊封,妄圖割據(jù)甘肅、青海、陝西,在當?shù)赝缆景傩眨伺e實在大謬,有哪位將軍願意攻打西北!”
李鴻章大喜,他現(xiàn)在最缺少的就是戰(zhàn)功,立即說道:“微臣願意領兵前去平亂!”
李秀成也接著說道:“微臣願領兵平亂!”
李得勝也不甘落後。回道:“微臣願意!”
殿內(nèi)將領個個羣情激憤,紛紛請戰(zhàn),大漢快要一統(tǒng)全國,如果不趁早撈點戰(zhàn)功。以後想要也沒有機會了。
李雲(yún)中點頭微笑,雙手微微一擺,殿內(nèi)就安靜下來,問道:“你們幾個對回民有何看法?”
李秀成首先說道:“回民信仰的也是洋教,雖然與拜上帝教不是同一體系,微臣也不會強令他們改變信仰,因勢利導,勸他們行善,如果冥頑不靈再派兵擊殺,這樣收復陝甘幾省必然輕鬆許多。”
李雲(yún)中也沒有表態(tài),只是笑道:“回民所持武器都是些大刀長矛,不足無慮!”
李得勝道:“微臣領兵前去遇到反軍就打,不出一年,微臣就可將叛軍消滅!”
李雲(yún)中笑道:“這個方法治標不治本。”
李鴻章會意一笑,籠統(tǒng)的回道:“分而治之,回民因爲受到壓迫才起兵,微臣必然找到癥結,再行進兵。”
李雲(yún)中也屬意李鴻章前去,別看這些文人手無縛雞之力,可是腹黑得很,只要利於國家,什麼事都敢?guī)郑钚愠伞⒗畹脛俚热穗m然勇武,可是個個都會幹屠城的事。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jīng)地義,你到西北就以此法行事!”
李鴻章躬身道:“微臣明白!”
李雲(yún)中命人寫了一份聖旨,交給李鴻章,叮囑道:“此番你帶五萬兵馬平叛,除了十四軍,還有葉蓮的騎兵軍,她是陝西人,你要多聽聽她的意見,鑑於西北的多村寨,易守難攻,再給你配備五十門大炮,就是追到天邊,也要把叛軍給我消滅,不留後患!對於罪大惡極者,朕只要人頭,不要俘虜。”
“微臣領旨!”李鴻章情不自禁的跪下,雙手接著聖旨。
李雲(yún)中扶起李鴻章,吩咐道:“此事宜早不宜遲,你立即前去點兵,明日上午就出發(fā)。”
李鴻章立即應是,帶著劉銘傳、吳長慶等人慢慢退到殿外,滿懷笑意的對望一眼,一齊兵營行去。
走在出宮的青石道路上,劉銘傳加快腳步,對李鴻章問道:“大人,小弟有一件事不懂,還望賜教!”
李鴻章笑道:“你是不是想問,殿內(nèi)請戰(zhàn)的全是皇上心腹將領,而皇上爲何會選十四軍參戰(zhàn),是不是?”
劉銘傳點頭稱是,口裡說道:“無論是李秀成還是李得勝,都是統(tǒng)帥十數(shù)萬大軍的人物,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有他們在,平滅陝甘回亂是輕而易舉!”
吳長慶也在一旁點頭稱是。
不待李鴻章解釋,劉秉章就笑道:“省三,這回亂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自從大清建國以來,一直對回民管制甚嚴,特別是乾隆皇帝以後,漢民欺辱回民,回民殺死漢民報復,這些事情時常發(fā)生,幾百年的積怨,可謂是世仇,平亂哪有李秀成等人說的那麼簡單,皇上也是想到這一點,才命李大人帶兵前去!”
劉銘傳似有所悟,回道:“漢民、回民釋不兩立,我們該幫哪一邊?是了,我們都是漢人,而李得勝等廣西人大部分都是壯族人,這……皇上的意思再明顯不過。”
吳長慶看著李鴻章,問道:“難道皇上是讓我們把回民趕盡殺絕?這也太過殘忍!”
李鴻章趕緊提醒道:“筱軒慎言,皇上只是讓我們平叛,至於該怎樣做,是我們的事,千萬不要推到皇上頭上,以往定都南京,朝綱不振,律法不嚴,以後不一樣了,說話要是再像從前那麼放肆,是要吃大虧的!”
劉銘傳見吳長慶板著個臉,笑道:“筱軒就是太過仁慈,皇上不是說了嗎!殺人償命,我們又不是屠夫,對那些沒殺過人的回民網(wǎng)開一面,不是非要將回民殺個片甲不留!”
李鴻章?lián)u了搖頭,據(jù)他所知,回民個個好勇鬥狠,而漢民大部分吸菸成癮,武風不振,有著官府的幫襯,漢民才佔據(jù)上風,如今回民起兵,漢民哪是他們對手,而沒有殺過漢人的回民不知有幾個?此番前去平叛,必然是腥風血雨。
吳長慶聽了劉銘傳的安慰,強笑道:“希望如此!否則回民有數(shù)百萬人,只憑我們幾萬人也不頂用,到時又要傾全國之力平叛,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劉銘傳道:“就算回民有千萬,使用大刀長矛,又有何懼!”
ps:回亂就不寫具體戰(zhàn)爭了,以免被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