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道士下山 088 羅剎(一)
天寶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晴。
城西方員外的女兒方茹昨日去城郊探親,在回來的路上,被一陣大風吹刮不見。
和方茹一起失蹤的,還有她的隨身丫鬟小魚。
彼時,太陽還未落山,路上有幾位行人親眼目睹了方茹和小魚消失的全過程。
據(jù)一位樵夫所述,當時,他正挑著一擔柴走著,忽然之間,颳起了一陣怪風,隨即,天空之中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漩渦。初始他以爲是龍捲風和颶風,但還來不及查看,就看見前方行走的兩位姑娘被捲入了漩渦當中。
風很快便停了,可那兩位姑娘,卻沒了人影。
隨行的路人當中,正好有認識方茹的,便趕往方府,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方員外。
方員外聽聞自己的寶貝女兒失蹤,連忙派下人尋找,尋找了足足幾個時辰,方圓幾十裡之內(nèi),都沒有找尋得到半個人影。
方員外不知從何處聽聞到我和二師兄的大名,一早就在門外求見。
從他的描述當中,基本可以判斷出,方茹和她的丫鬟小魚,十有*是遇上了山精鬼怪。
方茹出事的地方,在城北的一處小山頭附近。
抵達那處小山頭之後,我與二師兄在四周轉了幾圈,對地形做出了一番考察。
別看方員外長相五大三粗,可心思十分細膩,他來的時候,把昨日那些目擊者悉數(shù)俱都請了過來。
根據(jù)目擊者的指證,方茹出事的地點,離一顆大楊樹不遠,並且,她消失之前的位置,約莫里地面二三十丈。
仔細瞅了瞅,發(fā)覺周遭所種的,幾乎清一色皆爲楊樹,並且,這些楊樹長勢極好,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參天大樹。其中有幾顆,足足有五十丈之高。
開了天眼,看了一遍,轉身,朝一旁的二師兄說道:“走吧!”
方員外急急開口問道:“兩位真人,您們這是要去哪???”
我道:“救你女兒去,你們暫且先在此地等候,夕陽下山之後,倘若我們還沒有回來,還請不要著急,回家耐心等候?!?
方員外又問:“那兩位真人最晚什麼時候可以回來?”
“不出三日?!倍熜謸屜任乙徊酱鸬?。
其實,我原本想說不出兩日的,看來二師兄比我性格還要略微保守那麼一丟丟。
“諸位煩請退後十丈之外!”
一聲令下,方員外率先走到十丈之外,其餘人也紛紛走到十丈之外。
隨身掏出幾張道符,順手貼在離自己最近的幾顆楊樹之上,嘴裡默唸咒訣。
少時,只見前方不遠處緩緩出現(xiàn)一條小道,寬約一丈,長看不到盡頭。
人羣當中,發(fā)出一陣驚呼聲。
轉身,又朝方員外叮嚀一句:“記住,黃昏之前若是我們還沒有回來,一定要離開此地?!?
二師兄已經(jīng)順著小道走去,我緊跟在他的後方。
待我們二人踏上小道之後,小道瞬間從眼前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寬敞的大道。
大道的顏色,並非如同凡間一般是土灰色,而是綠色,鮮亮的綠色。
走了約有一刻鐘的功夫,眼前逐漸出現(xiàn)了房屋和城牆。
城牆是用黑色的石頭砌成,遠看黑黝黝一片,宛若山洞的感覺一般。
房屋的顏色,也是黑色,但並非是石頭,而是一種極其怪異的材料所建,屋檐上幾乎沒有瓦片,而是紅色的石片。
間或會有一些樓閣之類的建築,呈橢圓形狀,樓閣頂端,則呈尖形。
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有一座馬廄,那裡面所飼養(yǎng)的,並非是馬,也並非是驢或者騾子,而是一種外形頗爲奇怪的動物。
那種動物,頭部和馬極爲相像,但身子,又跟牛有些相像,蹄子部分,則跟騾子有些相像。
雜交到如斯程度,著實令人忍俊不禁,笑出了聲。
詫異的是,一路走來,並未見到一個人影,別說是人影,除了那種雜交的四不像之外,連個別的動物的影子都未看到。
“二師兄,你說,他們不會是知曉我們前來,躲起來了吧?”邊說,眼睛仔細觀察周遭。
“我估計,他們應該是舉行什麼大典,全部都聚集到了一個地方?!倍熜值?。
“此言何出呢?”我訝然道。
“街道整齊乾淨,家家戶戶門前也是整齊乾淨,不止如此,每家的門上,還掛著一個紅色的小繡球,看樣子,應該是舉行什麼節(jié)日。”二師兄答道,也是朝周遭打量著。
不得不說,二師兄的眼光確乎毒辣,他所說的繡球,我之前還當真沒有察覺到,他這一說,我方纔發(fā)覺。
六界之內(nèi),大致可以分爲人、鬼、仙、神、魔、妖六類,
在這六類當中,其實還細細分了諸多種類。但同時,也有獨立於這些分類之外的存在。說他們獨立,只是由於很難用某一種特定的種族類別去形容他們。
我和二師兄所來之處,顯然不在凡人尋常的認知當中。
心中大致有了幾分猜測,但還不大肯定。
唸了隱身訣,將身子隱著行走,二師兄亦是如此。
又往前走了半晌,終於看到了五道人影。
與其說這是人,倒不如說這是怪物。
這五位怪物,從性別來看,都是男性。從身體特徵來說,黑身、朱發(fā)、綠眼,這是他們的共性。
區(qū)別之處在於,從南往北第一位,兩隻耳朵是反著長的;第二位,鼻子有三個;第三位,睫毛像簾子一般遮住了眼睛,第四位,有臉之上,還長著一隻嘴巴;第五位的長相倒跟普通凡人的長相併無大的不同,只是要醜陋許多。
這時,又有兩位女子出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年齡俱在雙十年華,身著輕紗之類的衣裳,身姿玲瓏,面容美豔,體態(tài)嬌媚,眉目之間,滿是風流。
我若是個男子,絕跡會對著她們兩位流下口水來。
偏頭看時,發(fā)覺二師兄不止沒有流下口水,神情反而極爲淡定。
或許,我當真是不瞭解男人,起碼不瞭解二師兄這個男人。
此時,我若再不明瞭這是何處,那絕跡是個傻子。
此處,儼然正是傳說中的羅剎國。
羅剎一詞,來源於佛教,專指惡鬼,指食人肉之惡鬼。
羅剎,食人血肉,或飛空、或地行,捷疾可畏。男即極醜,女即甚姝美,並皆食啖於人。此外,女羅剎因爲貌美無比,還具有魅惑人的能力。
在楞伽島,有個羅剎女國,生活著數(shù)以不計的羅剎。
楞伽島在何處?楞伽島在僧伽羅,位於天竺國不遠處。
換而言之,羅剎這個東西最先發(fā)源於佛家的誕生地,而並非是我們大唐的東西。
再換而言之,若要用我們道教的東西來理解,但這羅剎應屬鬼的一種,一種特殊的鬼,一種番邦引進過來的鬼。
羅剎生活的地帶,一直在天竺國,不曾知曉,竟然也蔓延到了大唐。
看來,玄奘取回來的,不僅僅只是三藏真經(jīng),連同這些妖魔鬼怪也一併取了回來。
羅剎最喜愛的,便是吃人,吃活人,或者說地更爲詳盡一些,羅剎喜歡把凡人身上的肉一塊一塊割下來,再慢慢享用。
鮮少有人知曉,羅剎以前吃人的時候,如同凡間的動物一般,都是大口撕咬著吃的。
說到他們從粗野到婉約的這麼一個巨大改變,這事還得歸功於玄奘。
玄奘西天取經(jīng)路過僧伽羅的時候,曾經(jīng)被一隻羅剎給捉了去。
那隻羅剎,將玄奘獻給他們的王和王后。
鑑於唐僧肉只能蒸著吃,而且還不能讓玄奘受到任何驚嚇,因而,羅剎王只得供他好吃好喝。
玄奘有門極爲獨特的本領,那就是喜歡叨嘮和講大道理,可謂是走到哪,道理講到哪。
那日,羅剎王當著玄奘的面吃人飲血,被玄奘用佛教的道理重重開導了一番。
開導的結果是,玄奘直接被扔進了蒸籠裡,但同時,羅剎王也對自己種族長期以來那種簡單粗暴的生活方式產(chǎn)生了懷疑和深思,從而決定,以後食人的時候,絕不撕咬,而改爲一片一片細嚼慢嚥。
方茹和小魚落在這些羅剎手上,兩位如花似玉的姑娘,還不曉得會被嚇成了何種模樣。
二師兄早已學著那五位男羅剎的模樣變了樣,見狀,我也學著那羣女羅剎的模樣和穿著變幻了身子。
二師兄盯著我看了半晌,眼裡的神情,頗爲古怪。
見狀,我問道:“怎麼,這幅模樣很像凡間的那些*蕩婦麼?”
二師兄嘴角微微上揚,道:“非也,是風情萬種。”
“謝謝誇獎!”我一邊作答,一邊朝著前方走去。
鑑於敵方情形不明,隱身訣暫且還不能退去。
又往前走了大約一里的路程,看到了一個露天的大廣場,廣場周遭,圍滿了數(shù)以千計的羅剎。
僧伽羅的羅剎,也不過頂多千計,大唐爲何突然之間會出現(xiàn)這麼多的羅剎呢?難道說,僧伽羅的羅剎都搬遷到大唐來了麼?
若是沒有特定的緣由,絕跡不會發(fā)生大肆搬遷這般的事情。
據(jù)我所知,幾位佛祖對羅剎似乎還是一直極爲包容的,並未對他們趕盡殺絕,那眼前這幅景象又該如何去解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