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 羅剎 二
自打開啓降妖啓程以來,與其說所遇上的鬼怪們獨特,但不如說這其中出現的有些事情獨特。
此刻不是探究這些的時候,而是混入羅剎隊伍要緊。
這數千羅剎,長相幾乎各不相同,但共同特徵則是:男羅剎極其醜陋,而女羅剎異常嬌豔。
男羅剎居多,約有一千七八百人,女羅剎居少,只有四五百號人。
羅剎一族,雖是男多女少,但女子的法力,要比男子高強一些。
走進之後才發覺,這個露天大廣場的正中央位置,放著一個極大的圓形石臺,直徑約有幾十丈之長。
石臺之上,有副圖案,面目猙獰,看不出爲何物,但依稀覺得應該是羅剎國的圖騰一類。
每種種族都有自己的圖騰,中原漢族人的圖騰是龍,鑑於大唐大多居民都是漢人,因爲龍無疑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圖騰。
羅剎國的圖騰,古書中並未有詳細的記載,只是大致提起與白獅有關。
世間的第一位羅剎,據說正是白獅所化。
此白獅,並非尋常的白獅,而是普賢菩薩所飼養的寵物。
跟著普賢菩薩的時日長了,這白獅漸漸修煉出了人形,並且擁有了不小的道行。
後來,不知何故,這白獅跑到了人間,大肆食人肉,喝人血。
由此,世間第一隻羅剎誕生。
羅剎這個名字,是佛祖如來所起,換而言之,羅剎這個定義,是佛祖如來所定。
然而,羅剎最初的定義裡頭,並非只單單指代鬼,而是指代生性兇殘、專食人肉的這麼一種怪物。
後來,經過引申和變遷,羅剎漸漸成了某一類鬼的代名詞。
細細查看,發覺那圓臺上的圖案果真是白獅,通體雪白的獅子,甚至漂亮,也甚至威嚴,儼然一副王者之姿。
再看周遭,千名羅剎圍在石臺周遭,雙手合什,做閉目狀。
這幅情景,頗爲像西方諸國的彌散,但更像佛家弟子唸經。這其中的緣由,莫非和羅剎的始祖白獅有關?
再走近數步,驚覺石臺之上,原來除了圖案之外,還有其他東西存在。
那是東西,但又並非是東西,而是兩個大活人,而是兩位年輕的凡人女子。
從衣著來判斷,這兩位定然是方茹和她的丫鬟小魚。
方茹和小魚閉著眼睛,直挺著身子平平躺在石臺之上,明顯是處於昏迷當中。
原本以爲這些羅剎抓來方茹和小魚的目的是要食用,如今看來,更像是祭祀或者祭天一類的儀式。
大唐的某些民族和部落,至今還保留著祭祀的傳統,但在漢族當中,早已沒了祭祀一說。
據我瞭解,羅剎一族應該是沒有祭祀這樣的先例和習俗,起碼書中未曾提及。
暫且先靜觀其變,看看這些羅剎究竟是想作甚。
找了個角落,和二師兄站了過去,爲了保險期間,未曾敢褪去隱身術。
這一近,才發覺這羣羅剎不止雙手合什,他們嘴裡還在默默唸著什麼言語,聽著像是梵文。
這能說明什麼,充分說明此羣羅剎,十有*是遷徙而來。
離圓臺最近的位置,站著一位羅剎,身披一件淺藍色的皮裘,從氣勢來看,應該是首領或者羅剎王一類的人物。
待看清那名羅剎的容顏,我是十足震了一驚。
美,美地不可方物,這不是核心,核心是,此名羅剎的容貌,只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雌雄莫辯。
盯著看了半晌,仍是沒有辨別出那究竟是男是女。
這世間的第一位羅剎,據聞非男非女,但又既男既女,至於究竟是男是女,世人無從知曉。
在我教中,修行的高低,會影響到容貌的變化。
而在佛教當中,修行的高低,也會影響到法相。
據聞,佛祖如來有三千法相,南海觀世音菩薩也有千餘種法相。
衆所周知,鬥戰勝佛孫悟空唯有七十二變,那都能演變出變化無窮來。
白獅一直跟著普賢菩薩,終日受到佛法的洗禮,容貌能生出變化來,也在情理當中。
南海觀世音菩薩,在世人眼裡,是位女性。
但其實,他出現最多的時候,並非是女子之身,也並非是男子之神,而是左半邊男身,右半邊女身這樣的獨特存在。
昔日的白獅,雖不像南海觀音菩薩這般獨特,但也屬於另類的奇葩。
然而,在他之後,所有的羅剎,都是有嚴格的性別之分。
此刻,眼前這位,不管別人如何,反正我是區分不出男女。
此羅剎的臉上,既有屬於女人所有的柔媚,又有屬於男人的剛毅和英俊。
這般的稀世極品,恐怕男女老少通殺,男子見了會產生佔有的*,而女子也會有心動的念頭。
此種情形,和傳說當中的白獅幾乎如出一轍。
白獅有普賢菩薩的緣故,也曾終日受到佛法的洗禮,可面前這位呢?他又有什麼機遇呢?
凡人管這種叫不男不女,暹羅一帶,管這種叫人妖。
出於禮貌期間,暫且還是將此名羅剎稱呼爲美人更爲妥當一些。
其餘的羅剎嘴裡唸的是梵文,但美人嘴裡念著的,似乎並非梵文,而是一種極爲獨特的言語,聽著不像凡間所有。
許是我道行太淺的緣故,從美人的身上,察覺不到任何端倪。
這豈非是羅剎,這豈有羅剎的一絲影子存在?非鬼,非妖,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
偏頭看向二師兄時,發覺他也在盯著美人打量,眼裡的神情,頗爲古怪。
“千萬別告訴我,你也被他給迷了去?”
“你不覺得在哪裡見過他麼?”二師兄眉頭有了幾分深思。
二師兄不說還好,一說,確乎覺得美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就是想不起來何時何地見到過。
白獅的畫像,我曾經在師父的書房當中見過,當時,不止見過他的真身,更是見過他幻化成凡人的模樣。
印象當中,雖同樣是雌雄莫辨,可與眼前的美人截然不同。
白獅的模樣,比眼前這位美人的模樣還要美上幾分,簡直有種美地慘絕人寰的感覺。
那是一種神靈見了,只恐都自慚形穢的美。
那是一種能將任何生靈引到無間煉獄的魔性之美,充滿無比的誘惑。
那種一種不容於世,但卻又真實存在的美。
見到白獅畫像的那一瞬間,就像被攝去了魂魄一般,幸虧師父當時及時將我叫醒,若不然,只恐早已墮入魔道。
美人雖美,但他的骨子裡,缺少白獅那種魔性之美和魅惑之美,而是美地較爲平和婉約一些。
不是白獅,那在何處見過呢?想了許久,仍是沒有一絲頭緒。
隔了半晌,禱告儀式結束,衆羅剎睜開了眼。
只見美人輕輕伸出右手,偶後緩緩擡起。
圓臺之上的方茹和小魚,隨著美人的手勢,逐漸升到了半空當中。在方圓上方約莫三四丈高的地方停止了下來。
隨後,羅剎們紛紛跪身在地,膜拜起來,宛若在膜拜神靈一般。
衆羅剎們在磕頭,而美人則站直著身子,目光注視著半空當中。
仔細辨識了一番,發覺美人目光所對處,並非是方員外的千金方茹,而是方茹的丫鬟小魚。
順著美人的目光,我方纔開始細細打量小魚。
美女我見得並不少,可像這般美的丫鬟,著實生平頭一遭遇到。
綾羅綢緞、珠寶金釵的陪襯下,光鮮亮麗的,那不是真正的美女。
真正的美女,即便身著麻服,也能展現出絕代芳華,小魚無疑屬於此種。
小魚的身上,是最尋常的粗布,頭上,也未有任何珠釵的修飾,臉上,更是不著脂粉。
但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她的面容和身姿,別說是普通的女子,一般的美女都比不上。若是經過梳妝打扮,該是何等的絕世之姿。
姿容出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小魚的氣質極爲獨特。
此種氣質,非尋常的小家碧玉所有,也非尋常的大家閨秀所有,而是一種淡然超脫的佛家氣質。
佛家普通的比丘尼,怕是也不會擁有這等氣質。
小魚的身份,異於常人,這點顯而易見。
看來,這羣羅剎的目標並非是方茹,而是小魚。
美人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小魚身上,眼裡的神情,極爲複雜,說不上來是何種情愫。
不知爲何,看到他那種眼神,又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仍是記不起來在何時何地遇到過。
姑且不去探究,正事要緊。
衆羅剎磕了七七四十九個響頭之後,紛紛起身,然後整整齊齊地站成了數排,宛若行軍打戰一般。
美人又輕輕擡了擡手,這次,方茹的身子降落了下來,而小魚的身子,仍是在不斷升高。
片刻之後,小魚的身子已經升到約有七八十丈之高,此時,她的身子下面,隱隱出現一座蓮臺。
蓮臺?怎麼會是蓮臺呢?
使勁揉了揉眼,確定自己沒有看錯,那的確是貨真價實的蓮臺。
蓮臺的高度,大約在十丈左右,蓮臺所用的,並非其他物質,而是蓮花,而是一朵碩大無比的蓮花,而是一朵正在盛開的蓮花。
白粉色的蓮花,宛若一個花環一般,包裹著裡面的蓮心。
這個季節,並非是蓮花開放的季節,顯然,這種開放,並非人力所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