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

陳家明的一番分析說得龍椅上的女皇是心悅誠服。確實,以中華帝國的人口基數與疆域範圍,不可能像英國、荷蘭那般靠出口或是經營海外市場來維持本國經濟。對一個陸上大國來說,本土的市場纔是真正的根本。這一點對於來自後世的孫露來說本不是什麼新鮮的論調。但是明白道理是一回事,真要實施起來卻又是另一件極其複雜的問題了。正如陳家明所言,早年孫露在嶺南之時,由於其地理環境、人口等因素與英、荷兩國相仿,故而才能比較成功的引用歐洲人的經驗順利發展。而先今的中華帝國無論從任何一個方面來說都不可能再與歐洲的那些彈丸小國相提並論,甚至孫露腦中之後三百年的經驗也沒有一個相似的例子用以借鑑。如此想來,中華朝名副其實地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龐大帝國。這既是讓孫露深感自豪,同時也讓她比任何一個人都要爲中華的未來憂心。因爲這將意味著帝國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任何一項改革,既可能給帝國帶來機遇,同時也可能將如日中天的中華帝國推入深淵。

一想到這些,孫露當即收斂起了心中的激動,轉而冷靜地向陳家明開口道:“卿家所說的問題,朕也曾考慮過。歐洲諸國的國情雖與我朝有諸多差異,不可能照搬全抄。甚至許多在他們身上適用的良策轉嫁到中原之後反到是可能成爲劣政。但朕以爲歐洲諸國的教訓於我中華還是極有借鑑意義的。至少他們犯過的錯誤,我們不應再重蹈覆轍。就拿西班牙而言吧,一百多年前他們稱霸海洋之時,並不關心殖民地的市場,而是將美洲的財富原封不動地搬回歐洲藏進貴族的地窖之中。結果這些財富不僅成了他人的嫁衣,甚至還讓其本土市場變得萎靡不振。由此可見海外殖民市場對一個國家來說也是極爲重要的。”

“陛下聖明,其實不僅西班牙遭遇過這種‘富貴病’,中原也曾有過相似的經歷。前朝之時,由於歐洲人用美洲的白銀購買中原的瓷器、絲綢等商品,致使大量的白銀涌入中原。這種衝擊絲毫不亞於當年西班牙將白銀輸入歐洲。而中原的縉紳士大夫、王公貴族在得到白銀之後,無一例外的將一罈罈的銀子埋進了自家的後花園。結果中原也出現了與西班牙相似的癥狀,甚至更爲嚴重。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貧富分極,再加上天災不斷以及東虜的侵襲,最終導致了後來的李闖之亂和甲申之變。”陳家明說到這兒,忽然又將話鋒一轉笑道:“不過說起來,我華夏大地還真要感謝甲申之變呢。如果沒有這番驚天浩劫,權利就不會得到重新分配。中原弄不好便會同西班牙一樣,因爲無法控制的財富,而一直沉淪下去。”

看著陳家明認真分析的模樣,孫露這一刻也打從心眼裡由衷地感謝甲申之變。正是因爲這場驚變,中原的軍事家開始反省漢族之前保守的戰略思想,文人學者開始質疑沿用千年的天朝體制,而像陳家明這樣的政府要員也從開始學著從經濟的角度分析得失。什麼是進步,這就是進步。當一個國家在經歷驟變之後,不再將國家的存亡聯繫在“君子”、“小人”的身上。不再將天下的興衰歸咎於“天道”。而是學會從各個角度系統地分析興亡因果,這纔是一個國家成熟的標誌。

只見此時的孫露也跟著頷首微笑道:“卿家對甲申之變的看法朕也是深有同感。其實財富如流水,如若不能將其駕御,則必然會受其禍害。所以對一個國家來說治理金融就如同治理水患一樣是每一代都必須要面對的嚴峻考驗,並是靠一朝努力就可以一勞永逸的。”

“治財同治水,陛下您說得真是太好了。”陳家明驚歎了一聲後,繼而又感觸頗深地說道:“不錯,戰爭與朝代的更替只能暫時掩蓋曾經存在的問題,而不是解決之本。無論是李闖得天下,還是滿虜得天下,同樣的事情依舊還是會發生,差別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因爲他們根本不瞭解問題究竟出在哪裡。而在我中華朝有陛下您的英明指引,對癥下藥在前朝隆武年間就設立起了一系列金融體系。就算那些土財主、士大夫不懂得如何投資,只要他們將自己的財富存在銀行吃利息,銀行便用他們的存款代他們投資。正所謂堵不如疏,我朝立國至今從海外所收納的財富早已遠遠超過了歷朝歷代,卻並沒有陷入‘富貴病’之中。可見陛下您當初的決策是多麼的英明。”

面對陳家明猶如連珠炮般的歌功頌德,孫露心中雖是喜滋滋的,卻並沒有就此真的得意忘形。卻見她謙遜地笑了笑之後開口道:“朕哪兒有卿家說得這般神奇啊。當初籌辦金融系統,說白了也是學英、荷兩國的手段,算不了什麼驚世之舉。正如卿家先前所言,我中華現今已與英、荷兩國有了天壤之別。一味順這他人的道路走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朕聽卿家剛纔分析了這麼多。想必卿家心中早有了對應之策了吧。”

給女皇如此一針見血地說中自己的心事,饒是向來沉穩的陳家明此刻也忍不住尷尬地笑了笑。卻聽他老實地點頭道:“這個…不瞞陛下,臣的心中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膽大包天的想法。”

“哦,膽大包天?朕自負朕的膽子不算小。卿家就說說你的這個想法怎麼個膽大吧。”孫露饒有興趣的示意道。

眼見自己的話語吊起了女皇濃厚興趣,陳家明當即清了清嗓子說道:“陛下,臣在馬六甲爲帝國經營海外市場多年,對於歐洲各國在金融上的手段也見識了不少。可以說臣接觸得越深就越發的覺得治財之事極其深奧。正如之前談到西班牙與明朝因大量白銀涌入造成國家動盪之事,這不僅有當時保守勢力囤積白銀的問題。臣以爲這其中與各國貨幣混亂、流通不穩也有著密切關聯。衆所周知,而今世界各國的貨幣不盡相同,貨幣與貨幣之間的兌換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故而荷蘭、英國的投機商人往往會仗著其航線遍佈全世界,利用各地物價、貨幣間的差價進行投機抄作,從中謀取暴利。如此手段對英、荷等小國來說自然是屢試不爽。但對於我中華來說,一個穩定統一的世界市場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的選擇。因此臣在想如果能將世界各國的貨幣統一爲一種制度話,便能得到一個最爲穩定風險最小市場了。”

將世界各國的貨幣統一爲一種制度!?龍椅上的孫露當即就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氣。這果然是一個膽大包天的想法。當然她也知道陳家明並不是第一個有這種想法的人,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只不過直到孫露來明朝之前,這種存在於人們理想當中的貨幣制度仍沒有實現過。因此她雖然驚慕於陳家明的見識,卻也不得不潑一盆冷水讓其面對現實。

然而還未等孫露開口,陳家明倒是先訕訕地一笑補充道:“陛下,臣也知道這種想法不怎麼現實。不過臣以爲理想當中絕對穩定幣制雖難以實現,但以目前的情況在世界上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幣制還是可行的。”

“那卿家想依靠什麼來實現你所說的相對穩定的幣制呢?”孫露想了一想問道。說實話,中華帝國的金融系統雖是由孫露一手締造的,但其本人的金融知識卻是十分貧乏。好在大航海時代的世界金融尚處在剛剛成型的幼兒時期,參與其中的國家都還在各自的摸索之中。誰都不比誰高明到哪兒去。比較而言孫露的做法雖漏洞百出,在大方向上把握的還是比較準確的。不過此刻陳家明的建議卻是建立在這個時代基礎上的。因此姑且不論其所言是否可行,孫露亦好奇地想知道經過自己影響之後,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對金融的認識能達到怎樣的一種程度。

面對女皇的詢問,陳家明自是不敢怠慢。卻見他一個抱拳斬釘截鐵的回答道:“回陛下,靠我中華帝國的實力與信譽!任何一個國家貨幣的發行都需要有國家信譽做後盾。國家越強其貨幣也越強勢。試問而今這天下間有哪兒一個國家能強過我中華,富過我中華。那放眼世界最爲強勢的貨幣當屬我中華的貨幣。因此也只有我中華才能做到這點。”

或許是太過激動的原因,陳家明那原本白皙的臉龐說著說著就開始變得紅潤起來。與此同時,孫露的表情雖沒有多大的變化,但她在內心深處卻早已被自己臣子所描述的金融帝國所深深打動了。在孫露的眼中,陳家明的建議無疑就是在向她展示一個金融上的日不落帝國。而這也恰恰正是一個國家真正稱霸世界的重要表現。更重要的是,孫露腦中的歷史告訴她,這種“金融上的日不落”往往要長久於“地理上的日不落”。正如當後世的英國帝國失去大片大片的殖民地之時,英鎊卻依然能保有無可比擬的地位。當然而今中華帝國既已興起,孫露就絕對不會再給英鎊問鼎世界的機會。

不過一想英國,女皇還是會下意識地警惕起來。卻見她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後,便開口向陳家明詢問道:“卿家的意思朕明白了。如果真能做到這點的話,朕敢保證不用出兵我中華已控制了大半個世界。可也正因爲如此其他國家是不會輕易束手就擒的。據朕所知英國在這方面就十分敏感,而其在金融方面更是經驗豐富。卿家若想達成以上設想,恐怕頭一要對付的就那幫紅毛夷吧。

“回陛下,英國固然是歐洲的一大強國,但其國力終究是不能與我中華相提並論的。而此次的英荷戰爭也正好給了帝國染指歐洲的大好時機。”陳家明自信的說道。

“恩,看卿家如此胸有成竹的模樣,想必這些對卿家來說已不是腦中的設想,而是付諸現實的行動吧。”孫露微笑著說道。關於陳家明這前些日子以來與荷蘭人的密切接觸,她也是多有耳聞了。甚至還有一些大臣曾要求她注意這位南洋總督的動態。但此刻看來,信任一詞有時候對君臣來說真的很重要。

或許是感受到了女皇對自己的信任,陳家明跟著便知無不言的說道:“陛下過獎了,臣只是不想放過任何可以爲帝國謀利的機會罷了。當然帝國要想統領世界幣制。首先就要進一步完善本土的金融體系。雖然陛下之前已經扶植了香江銀行和揚子銀行。但臣以爲光有這兩家銀行是遠遠不夠的。我中華地域遼闊非英、荷等小過可以比擬,東、西、南、北的情況各不相同。就算香江銀行和揚子銀行,在帝國的各個地區都設有分行,也難以顧及到地域上的差距。更何況此兩家銀行均是財閥控制的私人銀行,在其經營過程中往往會以私利爲重。因此臣認爲帝國應該像劃分軍事戰區那樣根據地域劃分經濟區。在每一塊經濟區由當地財閥出資籌建地方銀行,但地方銀行無權發行貨幣。另在京師設立中央銀行,負責發行貨幣、代理國庫、調節金融市場。當地方銀行現金週轉不靈時,可向中央銀行請求貸款,以解燃眉之急。此外,臣以爲中央銀行有別於普通的私人銀行,應受帝國財政部長的監督,其對貨幣的鑄造、發行、調節也需上報朝廷。”

陳家明的這番話語無疑又是給了孫露一個大大的意外。中央銀行的想法孫露確實也曾有過,但是介於對這時代通訊等問題的顧慮,她一直都沒有付諸實施過。卻不想陳家明卻早她一步提出了這樣的概念。

“陛下您多慮了,莫說是現在的銀行,就是以前的錢莊還不是分號遍天下。陛下放心,只要地方銀行成立,人們就自會有管理的方法。臣倒是認爲此計劃的頭號問題不是通訊管理不便,而是我朝目前所使用的銀本位制。於銀礦的分佈廣,開採成本低,這些年的產量可謂是與日俱增。況且這些銀礦十有**都是掌握在歐洲人手中的。因此白銀在世界市場的價格一直都很不穩定。因此帝國不能再將自己的幣制建立在如此不穩定的金屬之上了。”陳家明說到這裡突然停頓了一下,繼而加重了語氣向女皇強調道:“陛下,帝國需要一種更稀有、更貴重的金屬作爲本位貨幣,來與帝國的信譽相匹配!”

【……137吸教訓君臣論治財 議金融中華謀霸主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6節 盛宴(一)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33節 民惟邦本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第四十三節第七節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8節 路(三)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3節 新加坡總督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201 昭莫多吳三桂大勝雪月夜準葛爾更權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三十八節第30節 編制第18節 血腥的鬧劇(上)第26節 山西烽火(二)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26節 東林鉅子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第27節 山西烽火(三)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23節 鄭家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16節 暗戰(二)第19節 審判夜第11節 石柱義莊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33節 求援第三十九節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第9節 盛宴(四)第17節 再戰松山(上)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6節 義塾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41節 洪承躊110 陳子壯進諫收道統楊紹清簡介歐洲事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31節 蜀中大西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瑯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8節 稅制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11節 海盜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二十六節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1節 風口浪尖(一)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24節 第二屆國會
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6節 盛宴(一)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33節 民惟邦本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第四十三節第七節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8節 路(三)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3節 新加坡總督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201 昭莫多吳三桂大勝雪月夜準葛爾更權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三十八節第30節 編制第18節 血腥的鬧劇(上)第26節 山西烽火(二)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26節 東林鉅子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第27節 山西烽火(三)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23節 鄭家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16節 暗戰(二)第19節 審判夜第11節 石柱義莊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33節 求援第三十九節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第9節 盛宴(四)第17節 再戰松山(上)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6節 義塾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41節 洪承躊110 陳子壯進諫收道統楊紹清簡介歐洲事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31節 蜀中大西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瑯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8節 稅制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11節 海盜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二十六節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1節 風口浪尖(一)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24節 第二屆國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部县| 长沙县| 沂南县| 拜泉县| 临沧市| 昌图县| 万州区| 康保县| 乳山市| 柳州市| 凤凰县| 昌乐县| 那坡县| 肥城市| 通州市| 平邑县| 濉溪县| 乳山市| 孙吴县| 天津市| 增城市| 拜泉县| 平利县| 东莞市| 含山县| 肇东市| 荔波县| 清丰县| 淳安县| 唐山市| 武定县| 团风县| 额尔古纳市| 体育| 竹北市| 南召县| 天全县| 新晃| 莱州市| 宜城市| 汉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