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

且說那黃得功接了聖旨,在屬下的一番勸說下終於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忙不迭地開始打點行裝備船南下。與此同時蒙古科爾沁部的親王吳克善,則在姜鑲等人的護送下進抵了帝國都南京。同他的妹妹小博爾吉特氏一樣,吳克善這次走的也是水路。這一來是因爲水路快捷便利,這二來也有向蒙古人展示天朝實力的意思。就目前來看這兩個目的似乎已經圓滿完成了。船隊不但安全抵達了首都南京,沿途中華帝國的繁榮強盛亦給吳克善等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這也難怪,位於漠南蒙古東部的科爾沁部在蒙古諸部中本就算不上什麼大部落。哪裡見過這等陣勢。他們沿途所遇到的中原城池,每一座看上去都是那麼的龐大,那麼的繁榮。吳克善曾經以爲遼東的盛京已經算得上壯觀繁華了。可後來他去了一次北京,盛京當下在他眼中成了個不起眼的小城池。而如今看著這一路看了揚州、鎮江等城,他又覺得以前看到的北京城破敗無比。哪兒比得上眼前的人間天堂。

是的,此刻的吳克善確實覺得自己掉入了仙境。中原豐富的物資,富饒的土地,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他現在終於明白了當年滿人爲什麼要削尖了腦袋南下。爲什麼在明知實力不濟的情況下還要硬著頭皮留在中原。中原確實是個充滿誘惑的地方。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傾城美女。他實在是想不出什麼東西是中原沒有的。有那麼一瞬間吳克善甚至也有了一種想將這一切佔爲己的衝動。

然而這種衝動來得快,去得更快。因爲那些架在高大城頭上的火炮正毫不留情地警告著吳克善不要心存非分之想。每當他的目光掃中城頭的火炮,他的心頭便會不自覺地打起寒戰來。這位蒙古王爺在數年前就已經嘗過漢人火炮的滋味了。作爲與滿清聯姻最頻繁、人數最多的蒙古部落,科爾沁部理所當然地參與了滿人同南明的諸多戰鬥。至於明軍的炮彈更是嚐了不少。看著自己一手帶起的看家人馬在對方的炮火下,被成批成批的消滅,那種恐怖的感覺至今還縈繞在吳克善的心頭。讓他現在回想起來還心有餘悸。吳克善真不知道自己當初是怎麼被鬼迷了心竅,竟會答應那多爾袞來趟這麼一倘混水。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好在自己在當時的最後一刻還是幸運地逃回了草原。若是那時給漢人在關內被俘獲的話,自己的人頭可就真的不保了。更不可能像現在這般來中原納貢。當然吳克善並不知曉如果沒有孫露的一道命令,他是不可能如此“幸運”地逃回草原老巢的。正如沒有孫露的安排他也不會有資格來南京。

不過克善可沒考慮到這麼多東西。想到自己很快就能抵達南京城的他,不由微微一笑,輕輕地拍了拍了自己的胸口。在那裡塞著一封他妹妹小博爾吉特氏給他的家信。正如閻應元所言,如果沒有這封信,吳克善亦不會主動歸附中華朝。畢竟之前同漢人十數年的戰鬥讓他十分害怕漢人會趁勢出關,來找他算帳。因此他那日逃回草原後,便立即下令將自己的部落向北遷移了數百里。此外他還派出了大量的斥侯日夜監視長城附近的明軍,打算一有風吹草動便立即往北逃竄。直到小博爾吉特氏的一封家書傳到科爾沁,才結束了這種惶惶不安的日子。

在這封不算太長的家書裡,小博爾吉特氏對自己的哥哥,可謂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竭盡所能地想讓吳克善知道中原的皇帝並不打算找他興師問罪。更想讓他明白同中原皇帝合作纔是最明智的選擇。小博爾吉特氏一番推心置腹的開導無疑是起到了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事實上,當時的吳克善本人亦處在不知該如何抉擇的兩難境地。

與滿人一樣,在之前中原的戰爭中科爾沁部亦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大量的青壯男子戰死沙場,使得整個部落元氣大傷。對於科爾沁部來說,南方的漢人固然是一個恐怖的威脅。可遷移去北方亦不見得會有好果子吃。因爲他們同北方的察哈爾等部也都結下了不小的樑子。

由於科爾沁部世代遊牧的科爾沁草原水草豐富,又地處兵家必爭之地,因此時常會遭受到周邊其他部落的威脅、侵擾。於是感到自身勢單力薄的科爾沁部當年以聯姻的方式同滿人結成姻親之盟。這一選擇無疑是增強了科爾沁部的勢力。但是在當時科爾沁這種投靠滿人的做法,卻爲衆多蒙古部落所不屑。特別是勢力強勁的察哈爾部更是將科爾沁與後金的聯盟視作一種對蒙古的背叛。自詡蒙古大汗的林丹汗爲此曾不止一次的率軍征討過科爾沁。不過在後金與科爾沁部的聯手下察哈爾部最終被降服。並同其他漠南蒙古部落一同歸附了當時的後金。

然而這種臣服是建立在滿人強大的武力壓迫下的。一旦滿人倒臺,那些心懷鬼胎的蒙古王爺們當然不會偉大得去爲他們的“大汗”報仇。相反他們還會磨刀霍霍直等著向滿人清算。一直以來都與滿洲人穿一條褲子的科爾沁部同樣也成了他們清算的對象之一。因此對於戰敗逃回草原的吳克善來說,那一段時期的感受可真算得上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而小博爾吉特氏的家書無疑是給絕境中的他開啓了一道希望之門。雖然這道希望之門看上去亦充滿了兇險。

“王爺,我們的船很快就要靠岸了。瞧,那裡就是南京皇城。”隨行的文官突然指著遠處巍峨的皇宮,得意的介紹道。

“哦,真是壯觀啊。咱們就是要去那裡進諫皇帝陛下吧。”吳克善循著文官所指著方向讚歎著說道。雖然此刻的他還對於那個漢人女皇還有著一份戒心。但眼見中華上國如此的威嚴,他當下便覺得如此強大的上國確實值得自己用生命來放手一搏。

於是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吳克善在隨行官員的指引下踏進了帝都南京城。從碼頭到皇城的長街此刻均已被警蹕乾淨。取而代之的是兩排荷槍實彈的侍衛。雕樑畫棟的建築,筆直寬闊的長街,以及周圍軍容嚴謹的士兵。一種未曾有過的莊嚴感頓時泛上了吳克善的心頭。先前的憧憬也在轉眼之間化作了對上國無限的敬畏。而這種敬畏之情在他面見弘武帝孫露時達到了最頂點。

雖然在這一路上吳克善不止一次的想像過自己晉見女皇的情景,也不止一次想像過女皇的模樣。然而真當他三跪九叩著來到女皇面前時。卻又不敢擡頭面對坐在龍椅上的那個女人了。只見他緊低著頭恭敬的叩首道:“外臣吳克善參見女皇陛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親王遠道邇來辛苦了。”從宮殿最高處的龍椅上傳來了一陣威嚴從容的話語。這聲音似乎有著一股無形的力量將吳克善的頭壓得更低了。心中萌生卑微的感覺的他,連忙以略帶顫抖的聲音回答道:“罪臣屬部冒犯過天朝上國,今日特來負荊請罪。不敢在陛下面前造次。”

“親王當初冒犯中原,乃是受奸人蠱惑。爾今親王回頭是岸,歸附中原,乃是行順應天命之舉。我朝自然會敞開胸懷歡迎王爺同科爾沁的部衆。至於從前不愉快的事就讓它過去吧。我朝向來大度。”龍椅上的聲音雖依舊威嚴,卻又帶上了一絲和藹。使跪在底下的吳克善聽罷當下便心頭一熱,感激的高聲道:“謝皇上既往不咎之恩。”

“嗯,親王舟船勞頓,今日就到這裡吧。”龍椅上那慈祥的聲音停頓了一下,又跟著宣佈道:“傳朕旨意賞科爾沁親王黃金百兩、白銀千兩、彩絹千匹。”

吳克善沒想自己纔回了女皇幾句話便得到了這麼一筆不菲的見面禮。又驚又喜的他當下便再次下跪叩謝起來:“女皇陛下寬厚慷慨。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叩罷他便在鳴禮官的指引下退出了大殿。直到此時他依舊還是沒有勇氣敢擡頭望一眼龍椅上的弘武帝。甚至都不敢偷偷地瞥一眼那個曾經讓他在死亡邊緣掙扎的女人。不過吳克善雖然沒能見到女皇的聖容。但通過寥寥數語,女皇的聲音卻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那莊嚴中帶著慈祥,從容中透著睿智的聲線,讓吳可善心頭的那塊大石終於放了下來。他堅信擁有如此高貴聲音的人是絕對不會食言的。

就在寵若驚的吳可善認爲自己這次的南行是一次成功的選擇。退了朝的孫露亦在御書房中,同自己的臣下們討論著這一次的投資。卻見此時已是樞秘尚書的陳子龍高聲讚美道:“皇上龍威。適才那藩王從頭到尾都沒敢擡頭瞻仰皇上的龍顏,可見那些夷酋已然將我朝是奉若天尊。”

“科爾沁只不過是漠南蒙古的一個小部族而已。之前又與東虜狼狽爲奸犯我中土。因陛下大度才未追究他們的罪責。他若是真敢有所造次,那我天朝的大軍剎時就能象碾死只螞蟻一般,讓他和他的部族永遠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身爲陸軍尚書的張煌言傲然地說道。在他看來朝廷完全沒有理由接受科爾沁部的投降。相反應該對其進行嚴厲的懲罰,好讓草原上的韃子們明白同天朝作對是沒有好下場的。

“張將軍可別小看了那科爾沁部。他們的實力雖不濟,但他們所處的科爾沁東連沃野莽莽的白山黑水,西北毗鄰綿延千里的興安林山地,南面又與遼河平原相接壤,乃是兵家必掙之地。因而也有欲征服蒙古,必先得科爾沁之說。陛下此舉不僅是在收服科爾沁部,其實也是在爲日後經略蒙古做準備。”一旁的軍務尚書蕭雲一針見血的分析道。

“怕就怕,蒙古韃子人心不足蛇吞象。到時候拿了我朝的賞賜,還要翻臉不認人。”張煌言搖頭冷哼道。其實他的顧慮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事實上這樣事情經常發生。中原的政權一般都會投入大量的財物想要換取北方的安定。可北方的遊牧民族依舊還是會侵擾南方。

“張將軍的顧慮也有些道理。不過我們現在不是在安撫科爾沁部,而是要讓他們歸附我朝。其實吳可善目前在草原上的情況並不樂觀。作爲一個身處四戰之地的小部族,科爾沁各部歷來都是歸附於周圍強勢部族的。他們曾經依附過察哈爾,也曾依附過滿人。總之誰的勢力強勁,他們便臣服於誰。如今滿人已然倒臺,失去了靠山的吳可善正急著找新主子呢。我朝現在向其敞開懷抱,無疑是雪中送炭之舉。相信經過這次的事科爾沁部應該會象當初支持滿人那般支持我朝。”蕭雲進一步分析道。

“蕭尚書所言甚是。但是科爾沁部是否值得我朝投入如此大的投資呢。他們畢竟不是草原上強勢的部族啊。對周圍弱小部族的號召力也十分有限。陛下,選擇察哈爾等大部族不是更有影響力嗎?”時任外務尚書的李啓新試恭敬地向皇帝問道。

眼見臣下將問題拋給了自己,孫露自然也就不能再坐在龍椅上不發表想法了。卻見她悠然地一笑道:“是啊,朕也知道論實力和號召力,察哈爾部遠甚科爾沁部。但正如蕭尚書所言,我朝接受科爾沁部乃是雪中送炭。至於實力頗強的察哈爾部,在滿人控制漠南蒙古之前便已經是那裡的霸主了。而今滿人失了勢,漠南蒙古羣龍無首。估計察哈爾部現在正是如日中天之時,應該是在忙著重拾霸主地位呢。朝廷若想在這時候招撫他們估計付出的代價將遠甚於現在。而且還要時刻提防那些草原狼反咬一口。相比之下科爾沁部雖然弱了一些,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們還是比較可信的。況且科爾沁部對於周圍弱小部族的影響力還是有一些的,也不算是一無是處。”

“原來如此,陛下的意思是要扶持科爾沁部,讓其糾集其他弱小部族來對抗實力較強的察哈爾部。讓蒙古人來對付蒙古人,這樣一來韃子們自相殘殺,我天朝的北方邊境就可永享太平了。陛下您真是英明啊。” 陳子龍恍然大悟道。

面對陳子龍的說法,周圍的羣臣也跟著附和稱頌起來。然而孫露本人卻顯得頗不以爲然。卻見她欣然起身渡到了窗邊,背手望著北方的天空,意味深長的說道:“光這樣是遠遠不夠的。那些草原狼都十分兇殘狡猾,只有將他們馴化成狗,再栓上粗大的鏈子,我朝的北方纔能得到真正的安寧!”

【……第三節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 文字更新最快……】@!!

()

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45節 受降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38節 巨獸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四節第23節 鄭家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第12節 首相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211節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達賴佛勸降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第34節 密使第十一節第26節 山西烽火(二)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206 大隅海施瑯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2節 帝都風雲(二)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十四節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35節 仲夏之夜第2節 藩王第15節 結社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23節 父子君臣第十四節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第12節 太后的決斷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24節 第二屆國會第七節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12節 北方使者第十七節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四十四節第16節 八旗眷屬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第3節 新加坡總督145 懲韃虜宣慰司封市求開市大馬幫奔走第9節 盛京之戰(三)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5節 受禪大典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第十二節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第5節 奇貨可居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31節 蜀中大西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39節 搏弈之間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四十一節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6節 義塾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第21節 支援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21節 支援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3節 新加坡總督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九節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三十二節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346節 賞才華紫軒攏誠志 爲和談特使抵海港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28節 影子戰場
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45節 受降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38節 巨獸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四節第23節 鄭家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第12節 首相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211節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達賴佛勸降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第34節 密使第十一節第26節 山西烽火(二)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206 大隅海施瑯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2節 帝都風雲(二)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十四節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35節 仲夏之夜第2節 藩王第15節 結社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23節 父子君臣第十四節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第12節 太后的決斷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24節 第二屆國會第七節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12節 北方使者第十七節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四十四節第16節 八旗眷屬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第3節 新加坡總督145 懲韃虜宣慰司封市求開市大馬幫奔走第9節 盛京之戰(三)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5節 受禪大典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第十二節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第5節 奇貨可居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31節 蜀中大西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39節 搏弈之間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四十一節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6節 義塾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第21節 支援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21節 支援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3節 新加坡總督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九節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三十二節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346節 賞才華紫軒攏誠志 爲和談特使抵海港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28節 影子戰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井市| 惠安县| 铁岭县| 阳城县| 遵义市| 武平县| 六枝特区| 德清县| 江安县| 双城市| 南阳市| 泽库县| 全南县| 渑池县| 龙里县| 辽阳市| 阜平县| 甘南县| 禹城市| 固始县| 台山市| 桐梓县| 沙田区| 葫芦岛市| 连城县| 福海县| 循化| 杨浦区| 上杭县| 法库县| 车险| 雅江县| 神农架林区| 武隆县| 泉州市| 仁怀市| 龙井市| 琼海市| 阜南县| 哈巴河县| 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