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1節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達賴佛勸降

高原正午的陽光毫不吝惜地撒在日光殿富麗堂皇的壁畫之上。此處位於布達拉宮白宮的最高處,因其終日陽光普照而得名,是歷代**生活起居的地方。殿內彩繪連壁,雕樑畫棟,金榻玉尊,繡毯鋪地,幢幡高懸,珠光寶氣,陳設豪華。此外日光殿外還有一座平臺,稱德陽廈,是專供**娛樂之場所。**在此可俯瞰全城景色。

然而此刻身處日光殿內的達延汗卻絲毫沒有欣賞周圍美景的心思。就在一個時辰前信差從達木帶來了一個令人憂心的消息。有將近一支將近六千人左右的中華軍來到了拉薩的北大門口。爲首的漢人將軍還託人稍來了口信要自己親自前往達木迎接天朝特使。比起前任西藏王顧實汗來達延汗絲毫沒有其父親的勇猛與果斷。在他眼中那六千中華軍簡直就像天降神兵一般讓他措手不及。因此在得到消息後的第一時間達延汗便趕來布達拉宮,希望能與**五世一起商討如何應對來自中華朝的威脅。

“可汗,活佛有請。”僧侶恭敬的通報聲打斷了達延汗思慮。於是他趕忙收起了心思,整了整華麗的絨袍,快步邁入了客廳。只見身著金色袈裟的**五世盤坐在堂上在正午陽光的照射下顯得莊嚴而又神秘。然而此刻的達延汗絲毫顧及不上這些,卻見他急急忙忙地跑上前向嚷道:“活佛,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可汗,這裡是佛門靜地。請少安毋躁。”**不爲所動地緩緩開口道。

“是,是,本汗剛纔多有冒犯。還請活佛見諒。”達延汗這才覺得自己有些失禮,趕忙緩了緩口氣道:“不過活佛這次事確實要緊。事關我藏地的存亡,所以本汗纔會急著來找活佛商議啊。”

“哦,出了什麼大事?可汗您先別急,坐下來慢慢說清楚事情的原由。”**客氣的看座道。

“咳,活佛您是有所不知啊。就在三天前一支中原來的大軍突然來到了達木。那爲首的將領還要本汗親自去達木迎接他呢。活佛您說這不是有禍事上門了嘛。”達延汗愁眉苦臉地坐下道。

“那請問可汗對方來了多少人馬?”**想了一下問道。

“六千人馬。”達延汗做了個手勢道。

聽達延汗這麼一回答,堂上的**突然笑了起來道:“可汗,這哪兒是禍事。分明是件喜事啊。”

“喜事?”達延汗苦笑著搖頭道:“我的活佛啊。您就別同我開玩笑了。人家都已經打上門來了。這哪兒是什麼喜事啊。”

眼看達延汗還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不禁悠然一笑反問道:“請問可汗可知這中原有多少兵馬?”

“本汗雖沒有去過中原,卻也知中原乃是堂堂的天朝上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想必這兵馬就像田裡的麥子那樣數也數不清吧。”達延汗心存畏懼的說道。

“可汗說得是。老衲有幸去過一次中原,那裡的兵馬雖說沒有田裡麥子那麼多,但把咱們藏地老老少少都加起來恐怕也沒人家的兵多。可汗您想啊,中原有那麼多兵,爲什麼偏偏只帶六千人來呢?如果朝廷真要對付拉薩的話,他們爲什麼不派六萬人馬來呢?恐怕那樣話,可汗您現在連同老衲商議的機會都沒有了吧。”**語重心長地說道。

“這……”給**這麼一說,達延汗覺得好象確有那麼點道理。但出於對中原王朝的恐懼與對漢族政權的偏見,他還是揣揣不安地說道:“這話雖如此。但既然中原的朝廷對我們不存惡意,又爲何事先不招呼一聲。還要大老遠地從葉爾羌繞道入藏呢。從康定如藏不是更好嗎。”

“康定、葉爾羌現在都是中華朝的領土,中華軍想從哪兒邊入藏是他們自各兒的選擇。再說中華軍的將軍不是在到達達木後又給可汗您稍了口信嗎。可見中原方面還是十分在乎可汗您的。”**善意的解釋道。

“那依活佛您的意思。本汗應該照漢人的要求去達木迎接天朝特使?”達延汗猶豫地問道。

“去不去那是可汗您自己的決定。老衲只是就事論事地爲可汗您分析一下而已。”**超然地回答道。事實上,自從從中原回拉薩後**五世就一直等待著這一天的來臨。此刻眼看達延汗在自己面前方寸大亂,**心裡真是說不出的痛快。但在達延汗的面前他還是竭力做出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態。

“那佛祖的意思呢?”那不定主意的達延汗不禁求佔問卜。

“阿彌陀佛,我佛向來以慈悲爲懷。避免殺戮的那個決定就是佛祖的旨意。”**五世雙手合十道。

“活佛您說本汗去向中原天朝表示順從就一定不會有事嗎?”達延汗沉思了半晌後探問道。其實要說讓他放棄眼前和碩特部在西藏的利益他還真有些捨不得。但達延汗心裡也清楚自己畢竟是蒙古人。和碩特部之所以能執掌西藏的大權憑藉的是蒙古鐵騎與喇嘛教的支持。而今論武力達延汗沒信心與中原的大軍一較高下。畢竟那是連兇悍的準葛爾部都不能匹敵的對手。而**五世方面也早已向中原示好過了。撇區這兩大優勢達延汗明白自己更本就沒辦法繼續在西藏立足,更何況在他的背後還閃爍著西藏本地大小土王們一雙雙猶如惡狼一般的眼睛。因此此刻達延汗最關心的不是如何保住西藏王的位置,而是如何全身而退。

“可汗,您看而今蒙古的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過得怎樣?”**擡頭反問道。

“本汗聽說東邊的蒙古諸侯現在與朝廷合作日子過得都不錯。還聽說漢人給了他們能長金子的羊,許多王公都發大財了。”達延汗羨慕地說道。

“那準葛爾部又怎樣呢?”**跟著問道。

“準葛爾部現在可是晦氣得很啊。那個不可一世的卓特巴巴圖爾被自己的手下給宰了,整個部族也被中原的大軍驅逐到極北的蠻荒之地去了。”達延汗幸災樂禍著說道。

“一方財源滾滾,一方卻被趕出家園。可汗您應該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吧。”**語重心長地說道。

懦弱的達延汗聽**都已經拉出準葛爾部的例子來警告自己了。心知再多說下去,**也不會幫自己。於是他只得長嘆了一口氣點頭道:“好吧。本汗這就去準備起程去達木迎接天朝特使。”

“阿彌陀佛,那老衲就在此恭迎可汗您與天朝特使駕臨拉薩。”**五世聽罷心滿意足地雙手合十道。

弘武十年農曆六月十五,藏王達延汗親率文武百官趕赴達木迎接以李定國爲首的朝廷特使團。李定國則當衆宣讀了中華女皇的親筆詔書,冊封達延汗爲和碩特王,賞黃金千兩,白銀萬兩,錦緞千匹。達延汗聽罷當場感激涕淋地跪地謝恩,並代表和碩特部發誓永世臣服與中華帝國。之後達延汗便與李定國一起起程趕赴聖城拉薩。沿路各藏族部落的百姓無不夾道歡迎。不少藏族部落的土司、頭人問訊後更是不遠千里趕來拜見天朝特使並獻上各部的貢品。源源不斷的獻貢者讓李定國部的行程一再地受阻,致使他們花了十天時間才從達木抵達拉薩。而此刻的拉薩城中亦早已擠滿了來自藏北、藏南的獻貢者。見此情形達延汗由衷地感受到和碩特部已無繼續留在西藏統治的可能,便開始向李定國頻頻示好,試探起朝廷真正的意圖來。

“李將軍,您瞧,這西藏的百姓是多麼歡迎您的到來啊。”與李定國並騎而行的達延汗指著一路上跪著的部落頭人一臉獻媚地說道。

“那是我天朝龍澤天下,所以才得萬民來朝。”李定國揚起頭不容質疑地說道。

“是,是,將軍說得是。”達延汗趕忙賠笑著附和道:“此次天朝派特使訪藏乃是藏地上下莫大榮幸。”

“本座聽說王爺你好象不是藏人吧?”一旁的參謀長閻應元冷不丁地問道。

面對對方明知故問的詢問,達延汗略感納悶地回答道:“回將軍,小王確實不是藏人。小王與小王的族人都是蒙古人,祖上常年在青海放牧。當年小王的先父受**活佛的邀請入藏平定了紅教的叛亂。”

“所以就一直留在拉薩維持秩序到現在了?”閻應元話裡帶話著問道。

“這……”達延汗先是尷尬的一楞,隨即順著閻應元的口氣回答道:“其實這些年來西藏各地的紛爭已日趨緩和。而今又有天朝前來坐鎮。小王等也該是撤兵回青海去了。”

“青海?這麼說來王爺貴部在青海也有領地?”閻應元跟著問道。

聽閻應元這麼一說,達延汗心頭不由地咯噔了一下。心想你們把我趕出拉薩還不夠,難道連青海老家也不讓我回去嗎。就在達延汗憂心忡忡之際,卻聽李定國在旁數落閻應元道:“閻參謀長你這話就不對了。青海本就是和碩特部世代放牧生息的地方。和碩特王閣下在青海當然有著自己的領地。”

“將軍,屬下的意思是目前有不少遊牧部落都在往青海的牧場遷徙。中原亦有不少百姓移民青海。屬下是怕王爺久未歸鄉,到時候自己在青海的領地被人冒佔了也不知曉。那豈不是麻煩大了嗎。”閻應元故做無辜的回答道。

聽明白閻應元暗示的達延汗趕忙信誓旦旦地保證道:“這位將軍說得是。小王回去後立刻就召集部中長老商討回青海一事。”

“王爺,能有這份心就好。可千萬別辜負了朝廷冊封王爺爲和碩特王的一片苦心啊。”李定國頗有深意地說道。就在此時從前方突然跑來了一個校尉報告道:“報告將軍,**活佛親自出拉薩城接我們來了。”

“哦,活佛親自出迎了嗎。”李定國聽罷立即回頭命令道:“傳令下去,全軍加快行軍速度。千萬不能讓**活佛久等!”

“將軍,我看不如這樣吧。我們先帶先頭部隊趕去拉薩,讓後面的人馬稍後再跟上怎樣?”閻應元看了一下身後那一車車貢品建議道。

“將軍,小王看這個辦法不錯。”達延汗跟著建議道。

“那好,閻參謀長你留下帶隊。我與王爺帶警衛隊先行去與**活佛會合。”李定國說著便一扯繮繩快馬加鞭著與達延汗一起向拉薩方向趕去。

一行人行進了約莫半個時辰後,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已然漸漸展現在了他們的面前。卻見在聖域腳下早已是一片張燈結綵,錦旗飄飄的熱鬧場景了。而端坐在聖駕上的**五世則依舊是那副超然於世的化外模樣。待見李定國與達延汗在侍從地簇擁下雙雙向他走來時,**這才起身信步上前迎接道:“可汗您辛苦了。這位想必就是從天朝來的特使吧。”

“活佛,本王已經被朝廷冊封爲和碩特王了。這位是從天朝來的李定國將軍。”達延汗趕忙介紹道。

“李定國見過活佛。”李定國恭敬的敬禮道。

**五世看了看神定氣閒的李定國,又撇了一眼神色有些黯然的達延汗,當即變明白了其中的原由。卻見他不動聲色地雙手合十道:“恭喜王爺進封和碩特王。兩位一路上都辛苦了。這潔白的哈達獻給最尊貴的客人與我們賢明的王爺。”

**說著從一旁僧侶手中接過了哈達,分別掛在了李定國與達延汗的脖子上。一瞬間現場爆發出了一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那聲音猶如天籟一般在高原的羣山中久久迴盪。就在樸實的藏族百姓爲眼前的情景歡呼雀躍之時,**五世則適時地攙起了李定國與達延汗的手,帶著兩人信步走入了神奇而又神秘的拉薩城。在那裡漫天的鮮花猶如雪片一般紛紛落下,喇嘛們吹著神聖的號角,跳著歡快的舞蹈。

十日後,已然進封和碩特王的達延汗在拉薩宣佈和碩特部退出西藏東歸青海。其本人則答應隨同李定國等人一起去康定覲見西藏大臣。自此和碩特部結束了對西藏將近二十年的統治。與此同時,李定國則在**五世的支持下向西藏大小土司、番王公佈了中華朝對西藏新的統治制度。即朝廷委派的駐藏大臣與**、班禪等宗教領袖具有同等權力和地位。下設噶布倫(意爲承旨之官)等各級官員,由藏地貴族充任,皆歸駐藏大臣管轄。

【……211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佛勸降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43節 見女皇來賀探聖意 上奏摺宗羲圖朝鮮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44節 北京方式第22節 陪審團(下)第23節 休整第26節 東林鉅子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第10節 驚變(一)第38節 兩京風雲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三十六節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23節 鄭家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11節 殿前論戰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四十五節第44節 蕙露軒第五節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16節 暗戰(二)第十九節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206 大隅海施瑯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第25節 大投資158 退冬營三桂造防線碰釘子藩酋籠羅剎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三十四節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10節 《乙酉憲誥》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158 退冬營三桂造防線碰釘子藩酋籠羅剎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第十六節第12節 北方使者第21節 徐州雪夜(上)第三十六節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34節 密使第9節 盛京之戰(三)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第29節 促膝談心61 齊聯手王罡籌農校釋新政衆儒探淵源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四十一節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35節 決戰牧野(一)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42節 桑稻之爭(二)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18節 紅月第十九節第18節 紅月第二十二節第36節 決戰牧野(二)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第5節 風口浪尖(五)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第16節 八旗眷屬第10節 江左諸府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15節 本相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
第243節 見女皇來賀探聖意 上奏摺宗羲圖朝鮮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44節 北京方式第22節 陪審團(下)第23節 休整第26節 東林鉅子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第10節 驚變(一)第38節 兩京風雲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三十六節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23節 鄭家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11節 殿前論戰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四十五節第44節 蕙露軒第五節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16節 暗戰(二)第十九節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206 大隅海施瑯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第25節 大投資158 退冬營三桂造防線碰釘子藩酋籠羅剎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三十四節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10節 《乙酉憲誥》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158 退冬營三桂造防線碰釘子藩酋籠羅剎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第十六節第12節 北方使者第21節 徐州雪夜(上)第三十六節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34節 密使第9節 盛京之戰(三)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第29節 促膝談心61 齊聯手王罡籌農校釋新政衆儒探淵源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四十一節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35節 決戰牧野(一)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42節 桑稻之爭(二)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18節 紅月第十九節第18節 紅月第二十二節第36節 決戰牧野(二)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第5節 風口浪尖(五)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第16節 八旗眷屬第10節 江左諸府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15節 本相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西区| 吉林省| 沅江市| 宝坻区| 手游| 永城市| 西峡县| 慈利县| 安化县| 隆林| 普格县| 文成县| 永泰县| 武安市| 乌鲁木齐县| 岳阳县| 荆门市| 新河县| 莱芜市| 永州市| 保德县| 汽车| 平山县| 普洱| 灵川县| 乌拉特中旗| 海林市| 门头沟区| 万荣县| 措美县| 井陉县| 杭锦旗| 什邡市| 汤阴县| 黑河市| 托克逊县| 凤城市| 阿拉善左旗| 丰都县| 南部县|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