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

“好了,就停放在這裡,卸炮後,立刻開始置放炮架?!?

在離城那那面陡峭的山崖,將近八百步(約1000米)的距離,趙傑喝令炮手停止推進這門重型龍擊炮,把火炮從炮車卸下後,就地開放置放炮架。

據趙傑介紹,這個距離,是這門重型龍擊炮的準確射程的最大距離,另外,其有效射程爲1500步(約2000米)。

聽趙傑介紹龍擊炮的射程竟有這般遠時,李嘯一臉喜悅。

他知道,在明清時代,哪怕是威力最大的新式紅夷大炮,準確射程基本在600米左右,至於有效射程,最高也只達到了1500米。

可見,李嘯生產的龍擊炮,遠遠地超越了這個時代。

沉重的實木包鐵炮架放好後,這門重型龍擊炮,被一衆炮手使出吃奶的力氣,扛上了炮架,再把這門重達2500斤的龍擊炮好生固定穩妥。

“清膛準備!”

趙傑大喊完,這些炮手立刻打開炮口的密封蓋,伸入乾布將炮膛中的防護油抹淨,再打開火門蓋子,倒入一點引火之藥,再將其餘的定裝火炮火藥全部從炮口倒入,後用捅棍搗至半實,隨後從炮口由兩名炮手一齊發力,將那枚巨大的32斤鐵彈塞入炮膛。

“調整炮位!”

趙傑這一聲喊後,炮手們立刻使用銃規測距,調整炮耳,選擇仰射角度,再仔細校準準星與照門,接著便打開火門蓋子,插上火繩,做好了開炮的準備。

“預備,點火!”

一名炮手,立刻點燃了手中持著長條火繩,火繩冒出淡藍色的火光,慢速地燃燒起來。

“放!”

聽了趙傑的命令,炮手立刻將手中的火繩,點燃了眼前這門龍擊炮火門上的火繩,只得滋滋一束光苗隱入火門之中。

“砰!”

幾乎就在瞬間,龍擊炮發出一聲幾乎可以震破耳膜的爆響,炮口飄起腥紅的餘焰,大團的嗆鼻白煙立刻四處瀰漫,一枚包黑的炮彈呼嘯出膛,向著山崖上用石灰標記的地方凌厲出擊。

遠遠地聽到一聲悶響,炮彈準確地山崖上那畫了石灰的大圈,碎石飛濺,周圍的炮手頓時一陣歡呼。

李嘯從千里鏡中看到,炮彈準確地擊了1200米外的山崖上的畫圈處,以擊中部位爲放射起點,整面青石山崖上,呈現出密如蛛網般的巨大裂痕,可見這枚32斤的炮彈,對山崖造成了多麼大的打擊。

“很好,復位炮架,繼續打!”

趙傑隨後接著下令,炮手們隨後開始將因爲後座力嚴重後退歪斜的龍擊炮重新復位,用溼布清理炮膛,抹去藥渣,再開始重新如先前步步驟裝填。

這個年代,沒有現代大炮所使用的炮架制退復進機。整個世界上,無論歐洲還是中國,所有火炮都是所謂的架退炮,也就是說,開炮時全炮受後座力後退,需要以人力將其復位。

這樣的火炮有個巨大的缺點,那就是,在長時間炮戰下,將會大幅消耗炮兵體力。有軍事分析家認爲,拿破崙之所在滑鐵盧戰敗,固然有一系列的政治與軍事原因,但其手下炮兵體力耗盡導致火炮無法完全復位,亦是重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在18世紀到19世紀工業革命時代晚期的時候,歐洲各國也曾出大力研究過各種制退復進系統,但是基本全部失敗了。

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在於當時彈簧之類的剛性系統製造不易,同時很快就會彈性疲乏,更換與維修起來也很複雜。直到19世紀末,才發明使用不會彈性疲乏的液體或氣壓制動,進行壓力制退復進的炮身復位裝置,直至此時,這才使火炮復進系統真正實用化,出現了所謂的管退炮。

這個問題現在無法解決,畢竟,李嘯軍的機械工業水平,太過低階原始,遠遠達不到能生產氣動或液壓裝置的程度,所以,李嘯也只能默認現實,還是讓炮手們多出把力氣吧。

對於這個問題,趙傑也曾向李嘯提出過緩解的方案,這個緩解方法,還是當年的孫元化想出來的。那就是在選定的炮兵陣地上,讓士兵用鏟子挖土,在火炮後方堆出小土堆。則火炮發射時後座後退,就會經由斜坡滑到小土堆上,士兵再用力一推,火炮就會從斜坡滑下來,稍微校正調整就可以簡單復位。

當然,這種解決的方法,太過簡陋與敷衍,但在戰場上,卻還是相當實用的招數。

李嘯同時注意到,自已手下的這些炮手,裝填還不夠熟練,配合也還有些生疏,雖有定裝火藥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但全套動作完成時,竟然耗時近5分鐘。

而在當時世界上,操作水平最快的是英國海軍,平均每2分鐘,便可重新擊發一次。李嘯軍手下的炮手,操作熟練程度,卻還有待提高。

在接下來,李嘯軍又接連打放了八炮,便因炮膛過熱,恐再繼續打會導致炸膛,而停止了打放。

李嘯看到,山崖上的畫圈處,赫然現出一個大洞,巨大的裂縫從這個大洞的周圍,呈圓形四處散佈,大塊的青石從山崖上崩塌下來,在山腳下滾落了一地。

能在這麼遠的距離,有這個打擊效果,李嘯十分滿意。

試想一下,那些遠不如山崖堅實的城牆,若在數十門這樣的重型龍擊炮那凌厲威猛的打擊下,該會以怎樣的速度迅速崩垮。

哼,等到這些重型火炮生產到了一定數量,自已就把它們帶到臺灣去,那麼,無論是西班牙的聖多明哥城,還是荷蘭的赤嵌城或熱蘭摭城,都將會在這樣的火炮強力打擊下,迅速灰飛煙滅。

從此之後,李嘯軍一直以來最爲短板的攻打堅城,將再不會成爲制約李嘯的頭痛問題。

除了打擊力巨大外,趙傑製成的這門龍擊炮,還有一個優點,更讓李嘯心喜。

那就是,龍擊炮一次可以打放的炮彈數量。

據史書上記載,現在的明軍與清軍每門火炮平均只能打放四五次,便會炮膛過熱,再無法使用,不然便會炸膛。

這種火炮因爲多次打放而導致的炮膛過熱的時候,並不能急急地灌水使其迅速冷卻,因爲熾熱的炮管,在突遇到的冷水的情況下,很可能會立刻產生極爲細小的裂隙,從而會在下一次打放中炮膛炸裂,故只能待其慢慢自然冷卻,才能重新進行下一輪的打放。

而冷卻的時間,一般最少需要半個多時辰,若是炎熱的夏天,耗費一個半時辰的情況,亦是常見。

而李嘯軍的龍擊炮,其火炮每次連續打放炮彈的數量,與現在的明軍與清軍火炮相比,幾乎多了一倍,這得益於李嘯採用精鋼製炮,導熱很快,同時略爲粗糙的表面使其散熱良好,這才使得龍擊炮能有比明軍與清軍的火炮多了近一倍的打放時間。

“趙總頭,若以現在的速度,每個月可鑄這重型龍擊炮多少門?”

心下極喜的李嘯,也不多加掩飾,開門見山的直接向趙傑問道。

“稟都督,這般重型龍擊炮,因其耗費鋼材頗多,且製作泥模不易,以我軍現在速度,每月只怕最多隻能生產兩門?!壁w傑面有難色地回道。

聽了趙傑的這番話,李嘯不覺皺起了眉頭。

李嘯有三大營的兵力,皆要配備龍擊炮,而火炮廠一個月才只能生產兩門,這個速度確實慢了點。

不過,趙傑的話,卻讓李嘯彷彿發現了什麼突破口一般。

泥模鑄炮?

如果換成鐵模鑄炮呢?

彷彿只在瞬間,這個念頭便從李嘯心頭電光火石般地閃出。

李嘯前世看過一些書中介紹過泥模製炮。這泥模鑄炮,是中國傳統的鑄炮工藝,即用水和泥,製成模具,然後範金傾鑄,層層筍合,最終制出炮身。

這種泥模,有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必須烘得乾透才行,否則外表雖幹,裡面溼潤,一遇金屬熔液,潮氣自生,鑄成的火炮就有蜂窩,打放時炮膛容易炸裂傷人。而烘乾泥模卻是一件耐心活計,需得自然陰乾,不可使用急火薰烤,這樣製成一個合格的泥模,往往要一個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陰寒天氣,則須兩三個月。況且一具泥模只能鑄造一尊火炮,隨即隨棄,不能再用。

而鐵模鑄炮,在李嘯印象中,是清人龔振鱗於鴉片戰爭期間發明,算是中國人在火炮製作技術方面,難得的領先世界的一次。因爲這樣的先進鑄炮方法,在歐洲則要在30年後的1873年,纔開始首先在英國使用這種技術。

鴉片戰爭時,浙江嘉興縣縣丞龔振麟,被上司調到寧波軍營,受命趕製火炮。因其事甚急,因此他發明出鐵模鑄炮法,以其快速生產火炮用以對抗英軍。

具體方法爲,首先以臘製造火炮,再幾次翻砂作成鐵模。鑄炮時,先將鐵模的每瓣內側刷上兩層漿液。第一層漿液是用細稻殼灰和細沙泥製成的;第二層漿液是用上等極細窯煤調水製成的。然後,兩瓣相合,用鐵箍箍緊、烘熱,節節相續,最後澆鑄金屬熔液。待澆足熔液,冷卻成型以後,即刻按模瓣次序剝去鐵模,如剝掉筍殼一樣,逐漸露出炮身。

至此,一門用鐵模鑄炮法制出的火炮,正式成型。

這種鐵模鑄炮法,與泥模鑄炮相比,鐵模鑄炮的優越性在於:工藝簡便易行,節省模具原料,不受氣候條件限制,縮短製造週期,降低生產成本,沒有溼氣殘留,尤其是解決了蜂窩(氣泡)的難題,大大提高了火炮鑄造質量,大幅降低鑄炮廢品率。

在龔振麟成功研發出鐵模鑄炮法後,他的同僚們稱讚說:“其法至簡,其用最便,一工收數百工之利,一炮省數十倍之資。且旋鑄旋出,不延時日,無瑕無疵,自然光滑,事半功倍,利用無窮,闢衆論之導軌,開千古之法門,其有裨於國家武備者,豈淺鮮哉!”

龔振麟自已,對自已費盡精力研發的鐵模鑄炮,亦是十分暗自得意。

他在《鑄炮鐵模圖說》中,還專門總結了鐵模鑄炮的多個優點。其中講到鐵模的特點,便是一模多鑄,成本低、工時少,減少表面清理,鏇銑內膛的工作量,鑄型不含水分,少生氣孔,用後收藏,維修方便,如果戰時緊迫,能很快投產以應急需。

只是可嘆,龔振麟這樣傑出的鑄炮人才,卻並不受腐敗無能的晚清朝廷所賞識,這一領先世界的鑄炮技術,也沒能得到進一步的應用和提高,最終淹沒於歷史的進程之中,銷聲匿跡。

而龔振麟自已,亦於1861年,在臺州知府任上,被造反的太平軍一路追殺,最終被擊斃於黃巖縣。

現在,李嘯將自已前世所瞭解到的鐵模鑄炮法,對趙傑等人簡略說了一番。

之所在去年研製龍擊炮時,李嘯沒有對火器工匠們提出這項鐵模鑄炮技術,那是因爲,李嘯認爲,這種鐵模鑄炮技術的細節,諸如漿液成分配比,與鐵模的翻砂製作方法,李嘯也只是瞭解一個泛泛的概念,並不特別明白,所以無法僅憑語言指導,便能向工匠們詳加說明。

而且,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上半葉,整個世界還是通行泥模鑄炮技術的。那麼,對於這批來自登州火器營的工匠們,選擇慣用的泥模鑄炮,自是再正常不過之事,比憑空摸索只有一個空泛概念的鐵模鑄炮,要順手得多。

而現在,用泥模鑄造龍擊炮的技術,已然成熟,李嘯自然可以要求,已有相當多制炮經驗的工匠們,把握自已提供的這個方向,去自行摸索鐵模鑄炮技術,找到各類生產的相關的技術參數。

一旦鐵模鑄炮研製成功,李嘯將再不會受制於火炮的鑄造速度,李嘯征服東北亞與東南亞的進程,將會大大加快。

爲了確保生產龍擊炮與鐵模鑄炮研發二項的進度,皆不會耽擱,李嘯下令,再拔給趙傑一千名工人,由他調配,務必在保證每月二門重型龍擊炮的基礎上,能早日研發出鐵模鑄炮出來。

同時,李嘯心下暗暗計算了一下,如果能每月二門重型龍擊炮的速度,如果自已於今年年底再去臺灣的話,則還有五個月的時間,總共應可再生產出10門打放32斤鐵彈的重型龍擊炮,加上先前研發出來的輕中重三種型號龍擊炮十多門,那麼,有這20多門龍擊炮,火器威力亦是相當可觀了,雖然要消滅臺南的荷蘭人,可能還會比較困難,但解決掉臺灣北部駐軍數量較少的西班牙人,應該是勝算極大了。

接下來,在領了李嘯一千兩賞銀後,迎著李嘯熱切的目光的火器總頭趙傑,大聲應命,保證儘快完成李嘯的囑託。隨後與李嘯道別,率衆返回鐵龍城的火炮廠而去。

趙傑剛離開了三天,前往京師送報捷信件的護衛隊長李浩然,率領輕騎兵們,順利返回了赤鳳城。

他向李嘯稟報,自已在順利將奏捷信件,親手送到到朝廷兵部尚書楊嗣昌手中後,才率部返回。

李嘯心下十分高興,對他大大獎慰了一番,便讓他們下去休息。

只不過,現在書房中,一個人反覆踱步的李嘯,卻在默然思考下面的事情。

朝廷接下來,該會對自已如何封賞呢?

而皇上又是否會同意,把那登州府城,交給自已來管理?

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八章 船戰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著大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無間道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四章 歸途第十一章 酒樓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茍活協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主求降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
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八章 船戰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著大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無間道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四章 歸途第十一章 酒樓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茍活協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主求降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山县| 达尔| 涡阳县| 五河县| 阿巴嘎旗| 屏边| 隆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玉环县| 绍兴县| 民乐县| 桐梓县| 襄城县| 盐边县| 梁山县| 浙江省| 扎赉特旗| 孟津县| 沙坪坝区| 特克斯县| 长子县| 平潭县| 湘潭市| 海丰县| 扶沟县| 田阳县| 凤山市| 贵溪市| 福贡县| 田林县| 万年县| 义乌市| 西盟| 东安县| 宁国市| 贵定县| 德州市| 青田县| 阳东县| 广宗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