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

城頭鼓聲不斷遠(yuǎn)遠(yuǎn)的傳到張軒的耳朵之中。

馬光玉帶著幾分諂媚說道:“大將軍,我會日夜不聽的宣講,還準(zhǔn)備了箭書,從今天開始,射進(jìn)城中。定然讓忠貞營爲(wèi)大將軍所用。”

“好。”張軒拍著馬光玉的肩膀,說道:“只有能引得忠貞營投誠,我定然稟報陛下,少不了你的功勞。”

馬光玉大喜說道:“多謝大將軍,多謝大將軍。”

張軒安撫了馬光玉之後,並沒有太在乎。

戰(zhàn)場之上,終究是要靠實(shí)力說話的,這些小伎倆,或許在佔(zhàn)據(jù)絕對優(yōu)勢的時候,能發(fā)揮出大作用。但是現(xiàn)在,縱然能瓦解忠貞營軍心。但在張軒沒有攻破岳陽城牆之前。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張軒剛剛回到大營之中,就聽鄭廉說道:“許將軍等候大將軍多時了。”

張軒說道:“快請。”

片刻之後,許都就進(jìn)來。行禮過後。張軒問道:“許將軍所來何事?”

許都說道:“屬下前來獻(xiàn)計(jì)。”

“哦。”張軒說道:“許將軍有何高見?”

許都說道:“高見不敢當(dāng),兵法有云,制於人,而不受制於人。岳陽城城高池深,兵精糧足,攻之不足以必克,必然折損不少。而南征大軍,不過五萬之衆(zhòng),雖爲(wèi)精兵。但明軍衆(zhòng)多,頓兵於岳陽城下,師老兵疲,乃下之下策也。”

張軒一點(diǎn)也不驚訝,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很多問題大家都能看出來,這一點(diǎn)不奇怪。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案,卻顯露出每一個人性格不同了。

對現(xiàn)在的局面,張軒也有腹稿了,只是還沒有敲定,他自然願意聽聽許都所言。

張軒說道:“許將軍以爲(wèi)當(dāng)如何?”

許都說道:“捨棄岳陽,攻其必救,斬其首腦。”

張軒聽了,似乎想到了什麼,說道:“具體說說。”

許都說道:“是。”

許都走動兩步,來到地圖之前。這一副地圖僅僅是簡圖而已,張軒只是在地圖之上標(biāo)記出幾個城市而已,其中地形高下,河流形勢,官道如何,這些消息都不是很全面的。留有大片大片的空白。

這個時代的地圖大多都是這樣。縱然張軒一力革新地圖繪製方法。但是湖南對張軒來說,也是一個陌生的地方,所以並沒有提前繪製好的地圖,這些地圖要麼是因襲前人的地圖,要麼是道聽途說而來的消息彙總在地圖之上。再加上張軒前世的印象,到底有幾分準(zhǔn)確,張軒也不大清楚。

但是這個時代人對地圖容忍度似乎很高,他們眼中的準(zhǔn)確地圖,與張軒眼睛的準(zhǔn)確地圖,根本不是一個概念。這樣的地圖在他們看來已經(jīng)很不錯了。

許都目光凝聚在地面上岳陽城上,隨即往下,順著洞庭湖,湘江,看到了長沙。將手點(diǎn)在長沙城上,說道:“末將以爲(wèi),周將軍已經(jīng)大敗明軍水師,我們可以逆流直攻這裡。”

“果然如此。”張軒心中暗道。他輕輕一笑,說道:“人言姜維,膽大如斗,我看許將軍之膽,也絲毫不下於姜維。”

“大將軍繆讚了。”許都說道。

張軒說道:“一點(diǎn)不,尋常人根本想都不會想。”

許都說道:“大將軍亦不是尋常人。”

張軒沒有想到許都拍起馬屁來,也是一套一套。不過,許都這個想法,他真想過。不過被他自己否定了,原因無他,就是太過冒險了。

孤軍深入從來是兵家大忌,即便放在後世,無後方作戰(zhàn)。也是那一個將軍都敢的。

不過,張軒既然考慮過,就證明這個想法其實(shí)是有可行性的。

讀圖是後世一個軍官的基本素養(yǎng)。

但是地圖該怎麼讀,首先要看交通地形,乃至道路通行能力。

放在這副地圖之上,從城陵山到長沙,看上去要越過數(shù)百里,中間還有好幾座城池。但是實(shí)際上,如果沿著湘江逆流而上,幾乎能直接到長沙城下。根本沒有是阻礙。

不過,張軒明白攻打長沙,並不是突擊到長沙城下就可以結(jié)束的。 甚至打到長沙城下,纔是事情的開始。

不能長沙援兵到來之前,攻克長沙城。恐怕自己就會被四面八方的援軍給甕中之鱉了。

而岳陽城是一座堅(jiān)城,長沙城就不是一座堅(jiān)城嗎?

長沙從來是湖南重鎮(zhèn),洪武年間的重建城垣,換城磚城,城池規(guī)模之大,還在岳陽城下。瀕臨湘江,恐怕護(hù)城河之深,也不在岳陽城下。唯一的好消息是當(dāng)初張獻(xiàn)忠攻克長沙城,一度想以長沙城爲(wèi)都。後來無奈放棄長沙城。但是老張是倔脾氣,他得不到的也不想讓別人得到,也就毀壞了一些長沙城牆。

不過建城牆是一個苦功夫,拆城牆也不是什麼好差事。除非大量的運(yùn)用火藥,否則僅僅是將城牆推倒,根基還在。修復(fù)起來,很容易的。再加上隆武以長沙爲(wèi)都,即便是用腳趾頭想,重修長沙城垣,應(yīng)該是隆武一定會做的事情。

而今隆武在長沙也有半年,長沙城牆即便不盡復(fù)舊觀,但也不會之前的樣子了。

通過水路向南挺進(jìn)數(shù)百里,將岳陽城中近十萬人馬,扔在後面不管。有太多太多的問題需要考慮了。

首先就是岳陽城之中十萬大軍。

固然這十萬大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規(guī)模在這裡放著,張軒大軍與之對峙的時候,是處於互相牽制的情況之下,南征軍南下,固然避實(shí)就虛,其實(shí)岳陽城中的軍隊(duì),也有自由行動的能力。

要知道,長沙固然空虛,但是武昌駐軍也不是太多的。

張軒這次南征,本質(zhì)上是一次先發(fā)制人的牽制行動,只要能牽制住南明軍的主力,讓他不騷擾武昌一帶,待明年開春之後,物資兵力籌備齊全之後,再大舉南征。

可以說,張軒那麼攻不下岳陽城,僅僅在岳陽城下對峙半年,就是大功一見。

且不說,突擊長沙城。勝算幾分。單單是這樣的行動,就有畫蛇添足之嫌。

所有都知道畫蛇添足的故事,卻不知道畫蛇添足本身就是出自一個說客勸楚將昭明退兵之語。當(dāng)時楚將昭明伐魏得八城,又有轉(zhuǎn)兵攻齊,齊人派說客來說昭明,先說畫蛇添足的寓言,隨即又說,楚對敗軍之將處罰甚嚴(yán),而今將軍功高,回師之後,必有重賞,即便繼續(xù)攻齊大勝,也不過如此。然一旦失利敗陣,魏地八城,未必能保。回師之後,必有重遣,此之謂蛇足也。

張軒如今的形式,如楚將有所差異。但是道理相同。他已經(jīng)做到了出兵目的,所以他最好的選擇是保持現(xiàn)在的形勢,而不是用全軍存亡,搏一大勝。

這樣的舉動,實(shí)在太過冒險了一點(diǎn)。也很沒有必要。

故而張軒只是想了想了,就放棄了這裡想法,而是準(zhǔn)備分兵從岳陽城南登陸,南北立營將岳陽城圍一個水泄不通。逼迫岳陽城中人馬出城做戰(zhàn)。如果他們不準(zhǔn)備出城,張軒就準(zhǔn)備來一場長達(dá)半年的圍城之戰(zhàn)。

天下之間很少有城池能維持半年的圍城。不是軍隊(duì)的強(qiáng)弱問題,而是物資儲備問題。

如果明軍沉不住氣,在水師的支持之下,可以迅速機(jī)動,圍城打援。 充分發(fā)揮出張軒本部人馬精銳敢戰(zhàn)之態(tài),讓明軍形不成合力。這樣打仗,即便有意外,也很容易處理。容錯率高。

就好像是羅汝才評價張軒的風(fēng)格一樣,或許不會大勝,但決計(jì)不會大敗。而許都的計(jì)策,真是膽大包天。

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jìn)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jì)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二章 授田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七十六章 戰(zhàn)略第三章 曹營內(nèi)幕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七章 樊城關(guān)之陷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zhàn)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jì)議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dān)憂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guān)會將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jiān)蠣I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九章 羅玉嬌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五章 高鬥樞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十九章 阮進(jìn)之策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jì)劃第八章 攻城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zhàn)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二十五章 準(zhǔn)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二章 徐州之?dāng)?/a>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六十九章 侍衛(wèi)親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四十章 水戰(zhàn)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四十六章 黑雲(yún)孤城老臣心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九十二章 張獻(xiàn)忠方略第二十一章 獻(xiàn)徐州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jì)議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三章 老營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jī)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jīng)的瘋狂三
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jìn)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jì)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二章 授田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七十六章 戰(zhàn)略第三章 曹營內(nèi)幕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七章 樊城關(guān)之陷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zhàn)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jì)議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dān)憂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guān)會將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jiān)蠣I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九章 羅玉嬌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五章 高鬥樞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十九章 阮進(jìn)之策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jì)劃第八章 攻城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zhàn)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二十五章 準(zhǔn)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二章 徐州之?dāng)?/a>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六十九章 侍衛(wèi)親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四十章 水戰(zhàn)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四十六章 黑雲(yún)孤城老臣心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九十二章 張獻(xiàn)忠方略第二十一章 獻(xiàn)徐州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jì)議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三章 老營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jī)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jīng)的瘋狂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东安县| 武定县| 简阳市| 黄石市| 清流县| 新昌县| 镇原县| 启东市| 大关县| 永春县| 施甸县| 阿鲁科尔沁旗| 鹤山市| 屏东县| 泗水县| 万盛区| 民丰县| 襄汾县| 汉源县| 凯里市| 大兴区| 桦甸市| 东平县| 宜丰县| 安阳县| 延津县| 新沂市| 长泰县| 靖安县| 武乡县| 同德县| 贵南县| 公安县| 洛南县| 漯河市| 游戏| 碌曲县| 通山县| 白山市| 罗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