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

長沙城之中。

雖然已經身秋天了,在長沙府衙之中的張獻忠依舊是一身單衣,只覺得燥熱難當,不過比之之前,卻也清爽多了,一想起這個夏天過得,張獻忠的臉色就難看之極。

本來張獻忠後面,方國安追得緊,按張獻忠的本意。這長沙城該放棄就要放棄了。

現在方國安突然撤退了,明白方國安爲什麼撤退之洲,張獻忠滿心不是滋味。

崇禎十三年左右,李自成被打得只是幾百騎了,而羅汝才與自己的合營,那個時候,天下一說起義軍,是誰,是他張獻忠,而現在,李自成稱帝了,羅汝才與李自成翻臉,卻眼看就要打下江南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吳王就變成了吳帝了。

他們兩人一個打贏了汝州之戰,一個打贏了鳳陽之戰。

就自己卻被官軍追得到處跑。

之前沒有時間想,此刻有了空閒,張獻忠也想思量一下,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了。

於是乎,張獻忠將自己的義子謀士都叫過來。商議這一件事。

府衙之上,以四大義子爲首,而文臣之中,以王秉文,汪兆齡爲首。

其中王秉文雖然位在汪兆齡之上,但是實際上,已經有被汪兆齡取代的感覺。

汪兆齡是南直隸桐城人,也是讀書人出身,似乎因爲犯了什麼事情,剝奪了考試資格,一怒之下,投奔了張獻忠。張獻忠得之後,幾乎言聽計從,這一段時間,在汪兆齡的幫助之下,張獻忠在長沙組建官府,正式打出了他西王府的招牌。

張獻忠說道:“現在左良玉的人也退了,要去打曹操了,曹操一早就想取江南爲根基,現在恐怕也成了。現如今恐怕也不能與李闖爭了。我軍當何去何從?”

此言一說,任誰都能聽出來,張獻忠濃濃的不甘心的味道。

王秉文咳嗽兩聲,這一段時間,王秉文的身子不大好,與王秉文一樣的,在軍中還有不少,畢竟軍中多爲北人,而今打到長沙了,很多人都不適應長沙的氣候。病倒了不少。他說道:“殿下,長沙乃湖廣大府,以此爲根基,南下兩廣,雖然比不得江南,但也不弱,將來與李闖,曹操鼎足而三,也不是不行,此刻左良玉撤軍,正好,留一部在長沙,大王南下攻兩廣之地,以爲今後根基之地。”

“兩廣?”張獻忠皺眉。

“恐怕不行,長沙的天氣已經讓很多兄弟適應不了了。”張可望說道。他明白張獻忠的心思,幾乎是代張獻忠說道:“兩廣煙瘴之地,大軍如果能受得住。”

此言一出,武將之中,有不少人點頭。

顯然是長沙的天氣將他們折騰夠了。

王秉文想說什麼,結果一開口,就猛烈的咳嗽起來了。

汪兆齡說道:“大人,兩廣偏遠,從來沒有據兩廣而是佔據中原的,若不能北上爭雄,兩廣也不過是茍延殘喘而已。”

張獻忠說道:“那麼汪先生的意思是?”

汪兆齡順著張獻忠的意思說道:“湖廣之地,襄陽,桐柏爲憑,各地水系皆入長江之中,故而長江將湖廣中分爲二,而今我軍缺乏水軍,長江於他人爲天險,於我等卻是通途,敵人雖然可以跨江而南。且李闖在襄陽,此刻騰不出手來,一旦騰出手來,大軍南下,幾乎無險可守了。更不要說官軍。殿下以爲做左良玉此番東進,成敗如何?”

張獻忠沉吟一會兒,說道:“晚了,曹操想了這麼多年了,這個時候下手,就是找左良玉騰不出手來的時候,左良玉此刻就不放棄武昌不要,也未必能擋得住。”

“如此,吳王在東,左良玉必西進,三方勢力攪和在這湖廣大地之上,而且我聽說一個消息,左良玉想求世鎮武昌,如沐王府例。”汪兆齡說道。

“好大的胃口。”張獻忠說道。

沐王府的例子,沐王府在雲南幾乎是國中之國了,而武昌是什麼地方,談不上天下之中,但也相差不遠,想要世鎮武昌,那可比沐王府厲害多了。

隨即張獻忠就皺起眉頭了,他知道,左良玉如果真存了這個心思,那麼將來左良玉對湖廣戰場的投入,就與之前不同了,之前不過是應付差事,但是現如今卻是爲自己打拼,兩者之間的力度根本不一樣。

張獻忠立即發現,插手湖廣的三方勢力之中,似乎他是最弱。白旺雖然兵少將寡,這一段時間被左良玉壓在下面,但是他身後有李自成在。誰都不敢小看了去,而左良玉號稱八十萬大軍,但是實際上即便打個五折,也不容小窺。

至於張獻忠自己嗎?人數倒是不少,這一連串敗仗打下來,左良玉替張獻忠給瘦身了。本部精銳倒是鍛煉出來不少,但是與李自成左良玉爭鋒,張獻忠卻覺得欠了不少,他沒有這個底氣。

“湖廣久留不得了。”張獻忠心中暗道。

“那依先生之意,何處纔是寡人的立足之地?”張獻忠問道。

“唯有蜀地。”汪兆齡說道。

“蜀地。”王秉文一聽去蜀地,立即說道:“萬萬不可,一入蜀地,想要出來就難了。”

“非也。”汪兆齡說道:“殿下所需要的,就是一塊休養生息之地。否則如此打下去,蜀地四面天險,正是休養生息之地,待大王平定蜀地,修養一兩年後,北出隴西,東出夷陵,何處不可去,這些道路我軍中熟悉的很。哪裡有行不得的道理。”

這句話說得張獻忠都點頭。

的確,張獻忠所部來去於蜀地,已經好幾次了,幾天入蜀的道路,可謂是輕車熟路。能難倒別人,決計難不倒張獻忠。汪兆齡這麼一說,張獻忠反而動心了。

張獻忠讀書不多,心中猛地升出一個感覺,暗道:“李自成就是曹操,曹操到了江南,就是東吳了,我到了蜀地就是劉備,將來與曹操聯手,對抗李自成,這事尚可爲。說不定我老張還能翻盤。”

雖然不想承認,張獻忠也不得不承認,在義軍之中,他現在已經的的確確的落後於李自成與羅汝才了。只能先避其鋒芒了,至少在湖廣之地,正鋒芒是避不開的。

“好,就去蜀地。”張獻忠說道:“不過要等一等,等一等江南的消息。”

張獻忠一切推算都是在左良玉東進不成,反而會西攻的結論之上,如果左良玉真得在江南打一個大勝仗,說不定左良玉到了江南就不回來了,那時候張獻忠有足夠的時間,擴充實力,說不定在長沙就不走了。

王秉文想要說什麼,但是話到嘴邊又收回來了,既然張獻忠沒有一口說定,王秉文也不願意在這麼多人面前,和張獻忠爭論,他的目光看向汪兆齡,心中一陣不是滋味。

今日之後,王秉文在西王軍中首席謀士的地位,恐怕不存在了。

王秉文雖然有些失落,但是並不是多在乎的。畢竟他在生死之間打過幾個滾,如今身子也不是多好的,有些事情也就看淡了,但是他看汪兆齡,總覺得這個人不是太靠譜的。將西王軍中的大事交給汪兆齡,王秉文有一陣不放心。

“希望僅僅是我的錯覺吧。”王秉文心中暗道。他也不知道從何說起,不過是一感覺而已,想來說出來也沒有人相信,甚至還會理解爲嫉妒,只是這種感覺真得存在。王秉文細想之下,似乎觸動了病情,再次猛烈的咳嗽起來。

“咳咳咳。”

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八章 攻城二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五十章 雜務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二十章 風起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
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八章 攻城二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五十章 雜務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二十章 風起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枝江市| 喀喇沁旗| 上林县| 九台市| 沂南县| 信阳市| 诏安县| 扬中市| 新绛县| 肥城市| 巴南区| 崇阳县| 漠河县| 乌鲁木齐市| 科尔| 达日县| 大悟县| 阿城市| 汉川市| 富顺县| 紫金县| 柳河县| 洱源县| 富锦市| 赣榆县| 应用必备| 繁昌县| 涞水县| 若羌县| 马山县| 叙永县| 墨脱县| 宣化县| 顺昌县| 西林县| 林芝县| 蓬溪县| 桃源县| 曲阜市| 河间市|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