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世傑開始向狄海展開了狂攻,甚至不惜與狄海硬拼,完全放開手腳全方位的進攻。
在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擊破狄海的防守時,他選擇了狂攻,用狂轟濫炸、狂風暴雨般的進攻將狄海打懵,打得狄海暈頭轉向,從中再找出破綻,抓住機會一戰成功,一錘定音。
可以說,直到最後時刻,秦世傑才制定出了對付狄海的戰術方案,當然這個戰術方案含有極大的風險,當秦世傑不顧一切、放開手腳進攻時,自己的防禦肯定也會出現漏洞,這同樣也給狄海創造了機會,這個方案機會和風險並存,按比值劃分,應該是五五之分。不過,在找不到更好方法的前提下,秦世傑選擇這個五五之分的方法也算是明智之舉,因爲秦世傑相信,這個風險值得冒,自己豐富的實戰經驗將會讓這個五五之分的天平發生傾斜,當然,絕對是向自己這邊傾斜。
面對秦世傑瘋狂的進攻,狄海顯得異常的冷靜,他完全能理解秦世傑此時的心情,不過,此時的狄海反而不會選擇與秦世傑硬拼了,因爲此一時彼一時,之前的硬拼硬抗是爲了爭奪先機,或是打退對方的進攻,目的是爲了堅持住,能多撐一招是一招,而現在是臨近比賽的尾聲了,保守一點穩打穩紮纔是上策,而且狄海最擔心的還是對手豐富的實戰經驗,他實在沒有把握,在和對方展開硬拼對攻中不會露出破綻而被對方所趁,所以,狄海選擇了全力防守,能躲就躲,能閃就閃,最好堅持到三十六招全部打完雙方戰平爲止。當然,如果對方露出破綻,狄海也不吝嗇給他一擊,狄海的手中還保留有一套創新的組合拳沒有使出來,正好可以留在關鍵時候使用。
雙方各使絕招,各逞心機,展開臨終最激烈的角逐。
“第三十招”,有不少學員忍耐不住,大聲在計數。學員們實在太興奮了,先是狄海闖關成功大家歡呼雀躍,之後更讓大家做夢也沒想到的是,狄海還能堅持這麼久,幾乎可以看到戰平的希望了。而此時的秦世傑心裡卻暗暗叫苦不迭,因爲狂攻計劃並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狄海還是頂住了,眼看離三十六招已近在咫尺了,秦世傑終於牙關一咬,下決心鋌而走險,孤注一擲。
面對狄海銅牆鐵壁般的防守,秦世傑突然使出了擒拿格鬥拳的第二十九式“風擺楊柳”,就象夢幻天使一般,似風非風,似霧非霧,很輕柔的飄進了狄海的防守圈,對,沒有錯,就是“飄”,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的輕盈,一下子抓不到,又感覺很滑溜、軟綿綿的樣子,即便抓到了一時也使不上勁,又給溜走了。
這招“風擺楊柳”實際上是整個擒拿格鬥拳中最難練的一招,既不是攻擊招數,也非防守法門,而是一種步法和身法的高難度的靈敏結合,所發揮的作用既可以閃躲對手的進攻,又可以迅速靠近對手實施攻擊。絕大多數學員都練不好這一招,充其量只能練個形似而神不似。據說這招最初來源於太極拳,後經多個武術高手、專家進行改編,到了肖強手上,又進行了一番改進,變得更加實用,但難度比以前卻增加了不少,因此練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而且據說每個人練起來都感受不一樣,使出來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別。當年秦世傑在這招上可是下了苦功夫,又加上其本身就屬於敏捷類的,非常適合練這招,所以秦世傑應該算是練好這招的爲數不多的學員之一。
關鍵時候,秦世傑使出了這招,竟然突破了狄海的防線,幾乎零距離的無限靠近了狄海。不過這招雖作用大,但也有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當無限靠近對手時,下一步面臨的極有可能就是雙方的硬拼,如果實力相近的話,很有可能兩敗俱傷,所以這招只適合針對特定的對象予以快速滅敵,比如說,實力比自己稍弱、力氣比自己小的對象,或是有專門剋制對手的功夫纔可以突然使出,一舉滅敵。之前秦世傑沒有使出,是因爲並不想與狄海硬拼弄個兩敗俱傷,但現在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並且自己有備在先,再打狄海一個措手不及的話,還是有很大機會獲勝的。
驟起變端,狄海大吃了一驚,他沒想到秦世傑用出了這一招,而且使得又是那麼出神入化,這不是要拼命嗎?可這畢竟不是拼命呀,而且也用不著拼命呀,狄海這個時候可不想和秦世傑硬拼,雖然狄海並不怕硬拼,“拖”纔是上上策,只要再堅持拖上幾招,三十六招一到就可以戰成平局,可這招簡直太厲害了,狄海只感到對方就象頭牛一樣向自己撞過來,避無可避,更別說還擊了,自己新創的組合拳根本來不及使出來,唯一的辦法只能向後退,拉開與秦世傑的距離再進行還擊。
來不及多想,本能的反應,狄海也是選擇了後退,而且使出了同樣的招數“風擺楊柳”,只不過秦世傑是用來前進靠近對手,而狄海恰恰相反,是用來後退避開對手。秦世傑用起這招是出神入化,狄海對這招同樣感悟很深,一點也不輸給秦世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狄海在山村樹林裡練這招時,曾經進入空靈的狀態,練到了天人合一的境地,瘋狂到損壞了一小片樹木也不自知,用的就是這種步法和身法,而且狄海把這種身法和步法已經融會貫通到瞬發的地步,前後左右迅速移動,施展自如。
就差一點點,真的就只差一點點,秦世傑就觸及到了狄海的胸部,然而儘管秦世傑將“風擺楊柳”發揮到了極致,卻仍然還是差一點點,因爲狄海同樣使出了這招,同樣竭盡全力的在挖掘這招的妙用。一個直進,一個直退,都象疾風一樣迅速,僅僅幾秒鐘的時間,兩人就將這種驚險鏡頭定格在衆人的視線裡,觀戰的學員們眼珠子都瞪直了,甚至都忘記了轉動,吆喝尖叫聲也沒有了,敲盆拍掌聲也沒有了,又恢復開場前那一刻的寂靜,因爲大家都看傻了眼,都明白這最後決勝負的關鍵時刻就要到了,而這一結果仍然是未知的,誰都沒把握能說出他們的輸贏或是平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