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野炮兵聯隊,近戰能力確實比較差。
但並不表示說這次作戰的任務就很輕鬆,因爲在距離老梅鎮三公里之南,就有日軍一個步兵大隊,在老梅鎮以北五公里,同樣有另一個日軍步兵大隊。
可以說,如果第二支隊在半個小時內不能將老梅鎮內的鬼子炮兵全部殲滅,就將面臨著鬼子的南北夾擊,到時不要說牽走鬼子的48門野炮,就是自身想要乾淨地脫身都極爲困難。
這次作戰任務,其實非常艱鉅。考驗的就是快速作戰能力,就是火力打擊能力,就是摧毀敵人的速度。
接火之前,第二支隊陳青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但接火之後呢?
這裡得說說日軍的編制。
後世的軍迷說到日軍的編制時,也頗爲頭痛。因爲日軍的編制十分混亂。以日軍的四單位師團(甲種師團)爲例:
在馱馬制師團(滿編28500人)中,它的炮兵聯隊轄有四個炮兵大隊(裝備:36門75mm山炮+12門75mm野炮),炮兵聯隊兵員3699人,馬3600匹。這個炮兵聯隊,可以稱爲山炮兵聯隊。
在挽馬制師團(滿編25000人)中,它的炮兵聯隊同樣轄有四個炮兵大隊(裝備:36門75mm野炮+12門120mm榴彈炮),炮兵聯隊兵員2894人,馬2269人,各種槍541支。
也就是說,挽馬制師團兵力總人數、炮兵聯隊人員,都比馱馬制師團人數要少,而且炮彈聯隊的馬匹數量也更少(少1300匹以上),但日軍似乎是爲了平衡,卻將挽馬制師團的炮兵聯隊的裝備給弄得更加厲害一些。
日軍第六師團,是挽馬制師團。
因此,貌似12門120mm榴彈炮,作爲壓制性火炮,可比75mm野炮要強大得多。但如果有人這樣想,那真的是錯了。
因爲120口徑雖然大,但這款炮卻是明治三十八年製造的,也即是1911年製造的老式火炮,主要缺陷是做爲野炮射程太近,而且彈丸威力不大,做爲山炮又重了些,複雜地形不那麼好機動,所以山炮兵野炮兵都不願要。
從這個意義上看,其12門120mm榴彈炮,不要也罷。
因此,第二支隊這次作戰的任務就包括:第一,擊殺日軍炮兵聯隊2894人,第二,繳獲36門明治三八年式改75mm野炮。
所以第二支隊攻入鎮內後,最前面的自動火力就一直向前衝個不停,緊承其後的則是60迫和40火!
這兩款武器,是步兵最需要的火力支援裝備。前者,打坦克,打堡壘,打啥都行,反正日軍的裝甲或堡壘工事,大多經不住一發40火;後者,打機槍陣地,打集羣衝鋒之敵,總之60迫的輕便靈活,時空戰隊將之用得不輸給日軍的擲彈筒兵。
陳青山的佈陣非常正確,鬼子果然在街心利用街邊條石建立了兩個機槍掩體,以阻擋可能的襲擊。
總共8挺歪把子機槍雖然不足以給時空戰隊造成致命傷害,但其作爲封鎖性火力,還是讓時空戰隊很難推進。
雖然班用機槍的有效射程更遠,但在這種街頭戰鬥中,射程遠未必就能建立更多的優勢。同時這種優勢,也是相對的,並且需要時間來證明,譬如長期對抗,或突然相遇,班用機槍肯定更厲害,可這種對峙局面,班用機槍卻難以短題意內取得絕對優勢。
甚至,60迫在對付這種條石壘就的臨時堡壘性工事時,也沒多大的效果。
唯有直射性反坦克武器,譬如56-2無後坐力炮,可惜的是此次作戰,混編縱隊並沒有編制有無後坐力炮,只有40火。
原因就是江南作戰,鬼子的裝甲戰車作用甚小,而且有了40火也不錯了。當然,無後坐力炮也是有編制的,不過卻在常規編制的支隊一級。
好吧,40火在此終將提當大任。
40火的的基本型、一型直射距離都有300米,雖然破甲能力略弱,但打小日本那是足夠的。
一個連的3只40火,有如獵犬一樣,沿著街腳向著街心堡壘悄然接近。雙方的機槍在空中交織著啪啪的火星。
60迫、82迫等,雖然短時間內破不了堡壘,但也在給日軍制造威脅。在更遠的方向,鬼子炮兵也在不斷被迫擊炮火削弱。
鬼子一個炮兵聯隊的人數雖然很多,但在火力上,卻百分百分輸給了第二支隊。
這是炮兵的悲劇,他們在遠距離時,打得步兵閉聲閉氣;但在近身戰鬥時,其戰鬥力不及步兵的五分之一,甚至是如街宰的羔羊,幾無還手之力。
鬼子機槍堡壘雖然打得比較歡實,但野炮兵第6聯隊指揮官藤村謙大佐卻知道,這種情況不可持久,因爲襲擊者的火力似乎更猛,炮兵聯隊的防守雖然也不錯,但卻是藉助地利形成的。
所以此場戰鬥一開打,藤村謙就開始呼叫支援。既向第六師團呼叫,也向前後兩個步兵大隊呼叫。
從襲擊者的槍炮聲判斷,這是一支支那的精銳部隊,但從炮彈的威力看,對方並沒有啥大口徑火炮。所以只要救援部隊來得快,就可以將這支卑鄙的襲擊者殲滅在老梅鎮。
藤村謙的想法雖好,但他對他的對手的判斷並不準確。這支部隊不是沒有大口徑火炮,也不是沒有拿下他堡壘的手段。
而是所有的作戰節奏,都在他的對手的掌控之中。藤村謙的部隊,其實是在被這種節奏拖曳著走向消亡而不自知。
幾乎就在這前後幾分鐘裡,野炮兵第6聯隊的大部隊炮兵,都已死在第二支隊的82迫和120迫的炮擊轟炸之下。
因爲第二支隊精準的炮擊,讓下面的鬼子根本來不及向聯隊部報告。
轟轟轟——
三具40火,從兩側街角接近目標,在大約230米的位置上,準確地射出了一發火箭彈。
條石雖然堅固,但還不足以擋住能擊穿T62裝甲的40火箭彈。
鬼子頑強的抵抗,幾乎在火箭彈鑽入堡壘的瞬間就已被瓦解。鬼子的機槍一停,從兩端攻入街心陣地的第二支隊,就等著收拾那些漂亮可愛的戰利品了。
法國人浪漫地把他們的75mm山炮稱之爲“法國小姐”,日本人的明治三十八年改75mm山炮,同樣是火炮技術的典型代表。
75mm炮彈,能夠最遠射程11500米,這本身就是奇蹟。
支隊長陳青山雙手撫摸著75mm野炮,心情激動得幾乎不能自己。曾經,他的東北軍,也是有過炮的,但連戰場都沒怎麼上過,就自廢武功被趕到了關內。後來加入淞滬會戰,雖然打得非常艱苦,死傷無數,但作爲軍人的雄心卻並沒有熄滅。
有了這些繳獲的火炮,再加上朱司令說已經在現代時空製造炮彈,甚至還準備在抗戰時空生產這種火炮,陳青山就渾身充滿著力量。
作爲一名步兵指揮官,陳青山其實是會打炮的,對於現代火炮也有著較深的認識,他心裡默默地種下了一個願望,那就是等到野炮部隊成立時,直接申請去擔任炮兵部隊。
陳青山有野望,但戰鬥指揮節奏卻把握得相當好,在部隊剛剛突入老梅鎮時,他就讓汽車駕駛員開著裝甲農用車進城,現在戰鬥已經結束,而裝甲農用車開著雪亮的車燈已經駛進了鎮子。
日本人的野炮,採用的是馬匹拖曳,但從此之後的這些火炮,將採用專門用農用車改造的炮車進行拖曳。炮車上,不但裝有炮彈,還裝備有高級的行軍牀。
在行軍的時候,炮兵及警衛步兵可以在車輛上休息。而一到駐地,炮兵及警衛部隊則可以保持相當的精力投入警戒與駐防。
其實,日軍野炮兵第6聯隊像老梅鎮這樣的駐紮,根本上講是不合格的。因爲在沒有人襲擊的時候,這樣做自然是好的,展開容易,收攏更容易,想要出發時也特別方便。
可問題是,一旦遭到襲擊,這樣把火炮集中在一起的方式就犯了大忌。且不說偷襲的敵人多少,僅僅是這樣密集地擺放火炮,就等於自廢武功,因爲他們根本就開不了炮啊。
“報告,日軍一個騎兵中隊已經到了鎮南!”就在農用車一輛一輛地把大炮拉離老梅鎮時,鬼子追過來了。
“迫擊炮,炸他龜兒子的!”陳青山與幾個西蜀兵混熟了,語言也還有一些西蜀味道。
這個中隊的鬼子騎兵,屬於意外來客,他們負責從桐城到潛山沿途的自由巡邏或聯絡事項,在得知前出騎兵聯隊遭到重創後,這個獨立騎兵中隊更是加快了巡邏頻率。
但就在他們要到達老梅鎮時,接到當地一個步兵大隊的報告,說有人正在老梅鎮襲擊野炮兵第6聯隊。
於是,這個獨立騎兵中隊快馬加鞭地衝了上來。
於是,這個獨立騎兵中隊便成了第二支隊臨撤出老梅村前最後一個戰利品,上百發各型迫擊炮彈,將這羣自以爲是的鬼子騎兵消滅在距鎮街口約三百米之外的荒原之中。
而距離騎兵中隊最近的鬼子步兵,已經只有500米了。
這500米,也救援不得。
至於黑夜之中的500米之外的遠方,襲擊者正帶著自己的戰利品向正西方向的嶽西境內撤退。
陳青山相信,哪怕他此後不再戰鬥,他的支隊有了這48門大小口徑的火炮,也足夠大家評定戰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