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有女百家求,婆家總要仔細挑才成。元春雖然老子娘有點二行,但是有個能幹祖父還有個能幹兄長。聞訊的人家至少都是四品以上人家,再有跟賈府門當戶對勳貴人家,比如駙馬石家,再有子爵府盧家。
張氏按照李莫愁吩咐,元春親事朝著書香門第靠。故而爲主跟書香門第出身的夫人熱乎。
這一挑選,張氏帶著元春從初六吃酒吃到正月十四才消停了。
張氏經過篩選,將自己看著不錯三家比較合意人家回報公婆參詳。其中分別是都察院御史楊家的長子,刑部柳侍郎家的長子,最後一家是石駙馬家的嫡次子。
楊家柳家兒子俱都延請名師,楊家兒子才十六歲,生員出身,人才俊秀。柳家兒子十八歲,跟賈珠同年,去年八月新出爐進士,預備今科參加春闈。
柳家楊家各有所長,柳家兒子本身資歷比楊家長子出挑,已經成了舉人了。
楊家家境富足,祖上是江南鹽商出身,家裡不愁銀子。
柳家耕讀之家,元春進府就是三代同堂,兄弟姊妹,堂兄姊妹一大幫子等著她照料。
三家中賈母傾向駙馬石家,雖是此子,不能承襲侯府,但是落地就是輕車都尉。將來也不少分家產,跟榮府門當戶對,再有身爲次子媳婦也輕鬆。
李莫愁似乎記得駙馬府似乎當初因爲參與奪嫡站錯隊,所押之寶並非當今聖上,後來聖上藉故滅了石家。石家滅家還在榮府之前,這樣火坑當然不能跳。
故而,賈代善堅決反對石家。然後,賈代善摒棄了楊家,雖然楊家富裕,但是鹽商屁股不乾淨,林如海似乎就是受了聖上派去,專門去江南收拾鹽商。
榮府總不能跟自己女婿翻臉成仇吧。
最後,只剩下柳家,至於柳家家度不厚,家大口闊,多陪嫁元春些銀子就是了。
即便陪嫁十萬八萬,總比她進宮爲妃糟蹋銀子。
眼下賈珠事情最爲重要。故而,賈代善吩咐下去,也不著急說定,具體等賈珠這個嫡親兄長參加了春闈之後,再慢慢把男方情況在仔細訪一訪,摸清底細再做道理。
元春對於祖父摒棄自己母親,頗有些想法,如今見祖父爲了自己親事這般慎重其事,操心勞力。且答應給自己按照姑媽當年辦妝奩,心中對祖父的怨念頓時消散。
元春從此一心一意服侍母親吃藥,教導幼弟讀書。希望通過自己撫慰能夠化解母親怨懟,徹底丟掉病根,否則,幼小寶兄弟將來靠誰去!
這年二月,賈珠如願榮登杏榜,進士及第第十名。按照李祭酒經驗之談,賈珠一個庶吉士跑不脫。
賈珠回家大睡三日,然後出門訪友會文,爲主爲了考察妹夫。
不過很遺憾,元春備選女婿柳家公子落榜了。
柳公子跟賈珠同歲,少年中舉,已經可謂人中龍鳳了。
最後,賈珠也中意柳家公子。
原因有三。其一,柳家公子讀書有成,元春國門至少也是舉人娘子,憑著柳家與榮府關係,授官不在話下。
其二,柳家老家在直隸,李京都不過半日路程,來往方便,便於照顧。 賈母也不想元春遠嫁,祖孫心思就合上了。
三月初,賈珠參加殿試,名詞前進兩名,成了第六名天子門生。如願點了庶吉士。
庶吉士可是宰輔儲備。賈母小米了眼睛。賈代善帶領全老小去祠堂磕頭。然後在門口放了幾大車炮仗。
那報喜報子收賞受到手發軟。
首先是賈珠父母賈政夫妻三賞,十兩二十兩三十兩。
然後是兩位老祖宗看賞。大伯父大伯孃看賞。
再然後東府伯父看賞,堂兄賈珍看賞。
兩個報子袖口裡揣不下,只要把褲腰帶解開緊緊繫在腰裡,把個衣襟當成口袋裝銀子,那肚子齊腰而上鼓囔囔的,都快趕上人家七八月孕婦了。
兩個人離開時候被榮府小廝牽著馬屁送回去,昂首挺胸堆在馬上,抱拳給人作揖,似乎比賈珠中了進士還高興些,那嘴巴笑得咧到後頸脖子去了。
自從二月賈珠中了進士,兩家便著手準備婚事,榮府這邊華堂準備妥妥的,賈珠跨馬遊街飲罷瓊林宴。回到家就披紅掛綵,帶領一班子國子監青年才俊去李家迎親。真正是金榜題名,洞房花燭!
賈珠婚事從二月杏榜一出,就開始忙碌起來。李家遞給榮府妝奩五千銀子,這在李家這種兒子多書香門第已經很不錯了。
按照榮府賈赦賈政成婚慣例,都是聘禮三萬銀子。賈珠請了自己一班同窗學友同年,騎著白馬,吹吹打打六十四臺聘禮,再有一對鮮活肥大活雁,送到先生岳父李祭酒家裡。
王氏病的不輕,不能親自操辦婚事,但是從下聘開始,樁樁件件,張氏都會知會她知道。
王氏瞧了李家嫁妝單子,甚不樂意,當即就跟元春絮叨起來:“我就說了給你兄長定下你舅舅家鳳哥兒,偏是老公爺看中李家。窮家爛業,三萬銀子聘禮只給五千嫁妝,他也拿的出手來!”
元春知道這話不對,也不敢駁斥,只是好言勸說母親安心養病,等著享媳婦福。
王氏抱怨李家妝奩菲薄這話很快傳到當家太太張氏耳朵裡,張氏不由哂笑,這是王氏,過了幾十年,刻薄性子依然如故。
當初張氏進門是八千銀子妝奩,雖然不不及榮府三萬聘禮,但是,榮府聘禮張家並未截留分毫,悉數隨著張氏擡回榮府來了。
這樣處理就是女家十分看重姑娘了。
不防頭王氏進府之後,沒少拿嫁妝說嘴。因爲同樣三萬聘禮,王家擡回來八萬銀子妝奩。
故此,王氏常常因此傲視張氏。
賈母正要藉著王氏打壓張氏,睜眼閉眼和稀泥,張氏受了不少閒氣。
直到後來賈敏出嫁,賈母當然不會讓媳婦拿自己女兒說嘴。
賈敏出嫁嫁妝可謂十里紅妝。包括公中份例,再有賈母嫁妝一半,賈母替賈敏自小積攢嫁妝。另外再有賈代善給女兒添妝。林家四萬兩銀子聘禮,賈母悉數添在嫁妝裡頭。
賈敏嫁妝攏十二萬之多,生生又把王氏壓一頭。
王氏從此不好意思再拿嫁妝銀子說嘴了。心裡卻把賈敏嫉恨得半死。又怪賈母偏疼貴女,且不想想,這榮府原不是她的。
張氏雖然瞧不上王氏張狂勁兒,也知道她有今日無明日,說不得那日就睡過去了。只是這些日子元春幫了張氏不少,能幹又識大體。覺得有必要提醒元春防患未然。
再者,如今兩房並未分家,元春將來出嫁若有好歹,勢必要張氏這個伯母出頭說話。
這日張氏攜帶元春敲定了賈珠婚宴席面單子,張氏順口提點元春:“李家還是很看重女兒,別瞧著這一回只有五千銀子,只怕把李家一般家財都打進去了。須知李家書香門第,說的好聽詩書傳家,其實就是靠著土地過日子,能偶多少家底兒,可是比不得勳爵世家幾輩子沉澱呢!”
元春十分聰明,很快聽出張氏話外玄機。李家跟柳家情況何其相似,都是書香門第。李家嫁妝不能跟榮府匹配,只怕柳家聘禮也不能跟榮府三萬對稱。
她雖然跟母親一樣傾向於嫁入世家名門,但是祖父祖母敲定婚事她也只有順從。母親今日這般議論李家,明日未必不嫌棄柳家,一旦外傳,自己沒過門就得罪婆婆,今後如何過日子呢!
張氏這話提醒實在,這事兒不得不防!
好在如今王氏病著,二房全靠元春張羅。
自此,元春越發約束下人,著令婆子嚴守門戶,凡是二房戶下丫頭婆子,不經允許,無事不許隨便出入,尤其不許到大房亂逛。違命者有一個算一個,一律驅逐出府,永不續用。
周瑞家裡是王氏最得力陪房,如今王氏不成了,她豈敢惹禍,自然是謹遵元春之命,將二房上下收拾的鐵桶一般。
三月十八賈珠成了庶吉士,飲了瓊林宴,隔日十九便做了新郎官兒。
新娘子李紈雖不貌美如花,卻是白白淨淨,規規矩矩,對賈母張氏都是恭恭敬敬。她身上既沒有張氏恃才傲物,也沒有王氏富貴張狂。
賈母張氏都十分滿意。
接下來就是商議元春婚事。李莫愁意思讓元春再帶李紈一段時間,李紈那種資質有些小家子氣,只怕對付王氏不夠看。
李莫愁把這話跟雞愛母說了,賈母也捨不得元春,畢竟是自己親手教導姑娘。故而,賈母吩咐張氏,透過官媒傳話,能不能先過小定,婚期押後幾年,畢竟姑娘十六歲也不算大。柳家也不缺主母主理中饋,柳家少爺正好趁此機會出門遊學,增長見識。
榮府賈珠只比自己兒子長一歲,人家便是耐著性子游學三年,果然一觸而就。
柳家一斟酌,這話有理,應了,安排兒子帶著書童出門遊學不提。
正月出生元春婚事定了,只比元春小三個月賈璉親事,也提上議事日程。
按照張氏意思,賈璉也跟元春一樣,媳婦人選往書香門第上頭靠去。
這事兒也很便宜,如今京中一般官宦家小姐丈母孃十分滿意賈璉這個文武雙全小女婿。
張氏心中,更想把自己孃家侄女兒娶回家來做兒媳婦。
老公爺代善也是此意,熟料一貫人云亦云的賈母反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