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

西郊太廟雲臺之上,太子劉徹長身而立,望著太廟外的大道上蔓延十餘里的獻俘隊列,心潮澎湃不已。

今日劉徹先要在太廟、太社告奠天地祖先,即報告勝利,獻上擄獲的戰利品,隨後要將獻俘的將士們安在城外軍營,好生休整一番。待到明日方纔引領他們押送部分戰俘和戰利品前往長安城雍門,向漢帝劉啓和百官行斬馘獻俘之禮。

劉徹身後的老宗正劉通和太常卿劉歂如今已是面色潮紅,激動不已。作爲劉家宗室,二人能參與這樣浩大的告捷祭奠儀式,足已告慰祖先,在族譜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以樓煩王爲首的百餘名匈奴賊酋,脖子栓上白色繩子,被押至太廟正殿之前,跪地叩首,稍有不甘之色,便會被太廟的武徒狠狠抽上幾鞭子。

尤是幾個不肯下跪的兇狠賊酋,被武徒們生生敲碎了膝蓋骨,倒在地上哀嚎不已,卻不敢破口大罵。只因有前車之鑑,敢出言不遜者,便會被敲掉滿嘴牙齒,卸掉下巴,悽慘得緊。

劉徹饒有趣味的看著這一切,倒是有些明白了在獻俘禮之前要先祭奠宗廟的緣故,分明就是要先調教俘虜一番,免得他們明日炸刺。只有乖乖臣服的賊酋,才能體現出皇帝引四海由衷臣服的天家氣度,至於惡人,還是要由身爲太子的劉徹先來做。

古曲緩緩奏響,歌伶隨曲吟唱起來,樂人紛紛執羽而舞。

劉徹不由腦仁子生疼,這一曲下來,沒有大半個時辰是結束不了的。然而他雖作爲此次獻祭的主持者,實際上卻無事可做,賞賜將士,處置戰俘都不是他能做的,要留待皇帝老爹明日在獻俘禮上頒旨。劉徹今日只能稍微犒勞士卒,否則御史們又要彈劾他收買軍心。

所幸昨夜劉徹和皇帝老爹好生商量了一番,由皇帝老爹扮演仁慈的角色,而劉徹扮演強硬鐵血的鷹派,因此今日還有一件令劉徹熱血沸騰的好差事。

迫不及待的劉徹和老宗正低聲商量了幾句,劉通面露興奮之色,沉吟片刻,便即點頭應諾。

劉徹見老宗正同意,復又讓太常卿上前,朗聲道:“太常,孤王今日尚有要事處置,這獻樂獻舞要稍稍簡化下,莫要又重複演奏,誤了時辰。”

太常卿劉歂聞言,面露難色。他任太常卿十餘載,歷經文景兩朝,安排的祭禮數不勝數。這古曲確實是反覆演奏,某些大型祭禮上甚至要重複百餘遍,長達數個時辰。今日他只安排了一個時辰的獻樂獻舞,已算是從簡了。

老宗正劉通見他半晌不語,皺著眉頭道:“殿下確有要務,你也莫要爲難。每次祭禮都是這幾曲,莫說太廟裡的諸位先祖,便是老夫也都聽得厭煩!儘早讓他們收了,殿下還要用其他法子告慰先祖,比這甚麼樂舞要實誠得多,先祖們不會怪罪的!”

劉歂啞然無語,絲毫不敢反駁。老宗正劉通如今是宗室最德高望重之人,劉家的內事基本都是以他爲主,便是劉啓都要認真考量他的意見。偏偏劉通又是個爽朗豪邁的性子,平日沒少數落太常府繁複的俗禮,當真跟市井出身的高祖劉邦是一路貨色。

劉歂無奈的點點頭,招來屬下太常官員吩咐幾句,早早便結束了樂舞獻祭之禮。

劉徹待得樂曲一停,精神爲之一震,挺身上前,立於高臺之上,對太廟內外的將士朗聲道:“大漢立國數十載,匈奴蠻子侵我邊塞,擄我百姓,爲患深矣。所幸我大漢猛士如雲,兵將用命,此番關城大捷,斬首兩萬,俘賊五萬餘。漢軍威武!天佑大漢!”

“漢軍威武!天佑大漢!”

“漢軍威武!天佑大漢!”

劉徹話音剛落,高臺下的漢軍將士們盡皆隨之興奮的高呼起來,並隨之蔓延開去,蜿蜒十餘里的隊列盡皆呼喝起來,連同路邊蜂擁而來迎候大軍的百姓們也是歡聲雷動,隨聲呼號,當真聲震雲霄,經久不衰。

良久後,劉徹壓了壓手,示意聲音開始嘶啞的將士們安靜些,復又高聲道:“古代聖王曾討伐不敬者,將罪大惡極者築爲京觀,是用這種最重的懲罰來警告邪惡。當今天子仁慈愛民,用武是爲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爲此七事纔可以使後世子孫不忘記武功,卻不忍多造殺孽。然匈奴殘害大漢百姓,不可不懲!今日孤王就替天子行罰,用將士們進獻的蠻子首級,築成京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太廟內外先是一片沉寂,復又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聲,吼叫聲。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將士和百姓們高聲呼號著,眼中滲滿淚水。大漢立朝數十載,關中子弟大多從軍戍邊,抗擊匈奴,保家衛國。幾乎家家都有血染沙場者,此時面對此等大捷,終於能揚眉吐氣的張臂高呼,告慰在天英靈。

他們雖然心有萬餘千言,卻苦於無法言表,此時只覺太子口中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短短數字,便道出了他們胸中鬱積的血氣,自然呼喝不已。而被捆成長串的匈奴戰俘們,在震天的呼喝聲中,瑟瑟發抖,不復當初的武勇。

而脖子上掛著白練,跪倒在地的匈奴貴族們,更是面色慘淡。他們深深知曉,本就尚武的漢人,若是肆意揮發出心中血性,改變以往以和爲貴的國策,匈奴危矣!

隨後,近兩萬顆匈奴人的首級被堆放在太廟西側,蓋土夯實,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

這些首級雖經石灰硝制後方才起運,然而時至夏季,從西北運至長安又耗時過久,盡皆腐化不堪。然而劉徹卻強忍住噁心,親自帶領官員和將士,爲京觀鋪設了第一層頭顱,方纔罷手。

不少文官著實忍受不住如此血腥和惡臭,嘔吐不已,當即被劉徹命人拖了下去,送回長安修養。反倒是劉通老爺子,砸吧著缺了門牙的老嘴,彷彿在細細咀嚼著什麼。即便是劉徹都被他的動靜搞得毛骨悚然,不經意的想離這個老變態遠一些。

京觀成,心潮澎湃的劉徹緩緩爬上封土,親手將大漢軍旗插在京觀的頂端,自是萬衆歡呼,經久不衰。

良久後,平復心情的劉徹方纔宣佈祭禮結束,引領著將士們前往長安城西的大營休整。

沿途百姓們紛紛取出準備好的食物和水酒,犒勞將士們,當然也不忘往長長的戰俘隊伍裡扔石子。只要不弄死弄殘,漢軍將士們便沒有任何勸阻。

反倒是一些戰俘面露兇光,衝著百姓們破口大罵,便被將士們拉出隊伍,扔到人羣中,任由百姓們將其砸成肉泥。對於這些作死的俘虜,漢軍將領們也沒有阻止兵士的舉動,運送過程中,稍微死傷一些俘虜,也是常事,只要不出現大規模的傷亡,也沒人會去追究。

翌日清晨,長安城西面的雍門內外被蜂擁而至的百姓擠得水泄不通。

城外的大道上是綿延十餘里的獻俘隊伍,而城中直道內,則盡是高頭大馬,鎧甲鮮明禁軍將士。鋪天蔽日的玄色軍旗在長安城飄揚,場面極爲宏大。

城樓上,前楹當中設帳幄座位,文武百官及獻俘將校在樓下左右班立,樓前稍南設獻俘之位。待百官到齊後,掌印太監孫全將班齊牌用紅絲繩袋提升上樓,報知城樓內的漢帝劉啓。

劉啓緩緩走出城樓,面色潮紅,心中的激動溢於言表。他緩緩就座,城樓下的文武百官和將士們登時山呼萬歲。

待得呼聲稍減,孫全上前幾步,來到城樓正中,朗聲高呼道:“引獻俘!”

獻俘將校把白羊王爲首的匈奴貴族們帶到城樓下的獻俘位,經過昨日的一番調教,賊酋們倒也識趣,當即下跪叩首,面色蒼白的等候大漢天子的裁決。

孫全手持捷報,大聲宣讀道:“臣驍騎將軍秦勇受天子令,偕大漢軍威,將士用命,大破匈奴,計斬首兩萬一千三百四十一級,擄獲夷兵五萬二千八百五十口,牛羊牲畜數十萬,並糧草軍械無數。今日進獻天子,願吾皇萬歲,社稷永昌!”

話音落地,長安城內外一陣山呼海嘯,歡騰不已。

由於掌管軍務的太尉竇嬰不在,便由丞相袁盎代爲出列奏告,將所俘執獻,請交付所司處置。

劉啓雖早有定見,卻捋著鬍鬚,故作沉吟狀,良久方纔緩緩道:“泱泱大漢,需得有天朝氣度,首惡必辦,從犯收爲官奴即可,無需多造殺孽!”

掌印太監孫全復又上前,向城樓下的百官萬民傳達了陛下的旨意。在百官的帶領下,萬衆跪伏,齊呼陛下仁慈之名。

廷尉則將癱軟在地的樓煩王帶往東市法場,處以極刑。而其餘匈奴賊酋得以保住性命,三呼萬歲,再拜謝恩。文武百官也都再拜搢笏(把笏版插在腰帶上)舞蹈,三呼萬歲。

隨後,孫全再次宣讀了天子詔令,除了重賞有功將士外,便是大漢再次減田地租賦三年。

百姓們自然歡呼不已,今年開春以來,愛民如子的皇帝陛下已連續三次田地減賦,今年又是風調雨順,眼看即將入秋,豐收在望,怎能不叫百姓們感恩戴德。

大漢諸侯卻是面露苦澀,暗自腹誹皇帝又坑了他們一把。

漢初諸侯的封國或封邑,所屬田地大多是官田,他們只能從朝廷的賦稅中抽取等比例的租賦。諸侯並不是實質擁有者,其手中能自主訂立田租的私有土地規模,甚至比不上一些大肆兼併土地的大地主。

漢帝劉啓連續三次田地減賦,便是在諸侯身上剜肉,若非是皇室實業如今能爲他們帶來豐厚的利潤,足以彌補在租賦上損失,恐怕他們此時便連造反的心思都有了。

只是他們盡皆不知道,或是不願意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

江都王劉非看著絡繹不絕押往北軍大營的匈奴戰俘,眉開眼笑的盤算著即將到來的瘋狂拍賣,又能從大漢權貴的府庫裡掏出多少銀錢,心中樂開了花。

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
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时尚| 灵川县| 永春县| 柞水县| 普兰店市| 南宫市| 保定市| 合江县| 重庆市| 增城市| 天津市| 吐鲁番市| 铜梁县| 莱芜市| 淮南市| 遂川县| 巴塘县| 明溪县| 武川县| 辰溪县| 河北区| 峡江县| 类乌齐县| 长岭县| 北碚区| 叶城县| 洮南市| 长子县| 惠安县| 望奎县| 合肥市| 三都| 德惠市| 孝义市| 怀仁县| 梨树县| 邯郸县| 富川| 隆化县| 长沙县|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