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

漢六十年春,在太子劉徹的強烈建議下,漢帝劉啓下詔,解除進入函谷關的關禁。

秦朝嚴刑峻法,爲了保衛首都咸陽的安全,沒有官府正式行文作爲特別通行證,不得出入函谷關,這就是關禁。

大漢立朝後,政通人和,盜賊、叛亂雖未絕跡,卻已經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了。朝廷爲了彰顯太平,一度解禁函谷關,只需持有類似於路引的符節即可自由通行。

然而在吳楚之亂後,漢帝劉啓復置函谷關,更變本加厲的下令用繻作爲出入關卡的憑證,繻是用帛製成,比竹製符節要珍貴得多,發放的數量也極少,因此照成函谷關的通關人數驟降。這對關中和中原之間形成了嚴重的隔絕,更對貨物流通照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劉啓之所以接受劉徹的建議,不只是因爲中原諸侯已然被重創,無力再對抗中央政府,更是因爲大批的物資必須迅速從關中源源運往中原乃至南疆。

首要的便是化肥,去年由於硫酸作坊的產量有限,導致化肥作坊經常空轉,產出的化肥僅僅供給了京畿七郡之地的官田。所餘的少部分化肥便被入股皇室實業的大漢權貴們照股權比例瓜分一空。

而在去年冬天,大量的硫酸作坊和化肥作坊經過嚴格選址和精心規劃,迅速落成,產能瞬間翻了幾番。不但供應京畿各郡官田毫無問題,甚至在諸位皇子交由朝廷代管的封國所需化肥,也都已起運。

眼看春耕在即,去年已吃到甜頭的大漢權貴們,也都確認了化肥至少能提高五成畝產的奇效,哪還能任由皇室吃獨食。他們紛紛上奏劉啓,希望能獲得更多的化肥,以便在各自的封邑施用。

此時的渭河和黃河中上游纔剛剛開始解凍,水運對於數百萬石化肥而言,簡直是噩夢般的想法。函谷關便是唯一可以迅速運輸的通道,劉啓即便作爲大漢天子,也不得不考慮爲了儘早獲得而眼放綠光的各大世家,順勢便允了劉徹解除函谷關禁的建議。

其次要大量運輸的便是瀝青,當初入股皇室實業的各大世家在年節前再次領取了數額龐大的紅利。然而他們還未把這些銀錢捂熱,又盡數用來預購了石油作坊炮製出的瀝青。只因漢帝劉啓已然下詔,由少府向各郡縣最爲頂級的世家豪強頒發了路權,允許他們在自行修築的瀝青大道上收取商隊的過路費。

當然,路權是有嚴格限制的。首先便是道路的質量要交由少府派人審議,收費標準也有相應的等級。若有違反,情節嚴重者,是要收歸國有,足以讓築路者血本無歸。各大世家對此毫無疑義,無規矩不成方圓,面對日益強勢的皇權,他們沒有絲毫要觸碰天子底限的想法。

皇室實業的董事長劉非並未爲失去路權的壟斷地位而失落,反而顯得極爲興奮。他早早便得知了要解除關禁的消息,面對即將井噴的貨流量,集團旗下的“帝國物流”終於迎來了難得的契機。

太子劉徹曾描繪出不少大型車駕的構造圖,命遺孤內院中的格物院和太子詹事府的工匠分別試製。如今已有很大的進展,安裝了鐵質車軸的四輪貨車,載貨量比原本的畜力二輪車和人力獨輪車要大上不少。

其實四輪車駕在商周時期就已出現,但是很快就被棄而不用。

四輪車駕最初只不過是一具有窗的箱子,以皮帶懸吊在無簧板的車架上,相對而坐的旅客需要忍受不斷的搖動與跳躍。另外,由於中國古代車駕沒有轉向機構,四輪車駕往往需要極大的轉彎半徑,想要在窄道上調頭更是難上加難。

其次,四輪車駕雖載貨量大,但在華夏大地卻不方便。

尤其在文明發源地黃土高原和長江中游,前者車輪壓上去會有很深的車轍,輪子多了反而不穩;後者古代到處是沼澤和森林湖泊,同樣不適合。華北平原可以走四輪車,只是所佔面積太小,總不能不停換車吧,還是二輪車合適。中國降水集中在夏季,土路很容易沖毀,二輪車比四輪車更容易通過。

道路問題,如今隨著即將鋪設的瀝青大道,迎刃而解。

即便是來不及鋪設瀝青的路面,朝廷也命各郡縣儘速修葺秦朝直道,將出現土質疏鬆的路段重新夯實。甚至在少府派出的督辦要求下,將路面重新整葺。讓路面中間稍稍隆起,形成小弧形,這樣下雨的時候水就不會聚集,而是順勢流向邊邊,分散到兩旁的石砌溝渠。

而四輪車駕的轉向系統,正是劉徹最拿手的本事。

如今漢朝的冶煉技術,完全可以製作出古羅馬人設計的前轉向機構。讓前輪比後輪小,四輪車駕用旋轉式前軸以轉動方向,用整片的輪輞與輪箍以增加強度,同時用鑲有金屬邊的輪轂以減少磨擦。再將前車橋與雙轅桿是製作在一起的,它通過旋轉的樞軸與底盤連結起來,因此易於轉向。

至於減震系統,劉徹卻是無能爲力,畢竟沒有彈簧,更沒有橡膠。他只能將照著後世某些減震器的構造解析出來,便交由工匠們自己去琢磨。

其實中國古代雖無彈簧,但是車輪是用整根的木條做成,本身就具一定彈性。其次,木輪並不是裸露的,一般都用麻草包住車輪以達到減震效果。當然,富有的權貴們,則是用很厚的布帛或皮革包裹起來,這樣除防止水浸之外,也具相當的減震作用。

最終的結果讓劉徹不由讚歎古人的智慧,工匠們在車上設置了伏兔和當兔,以達到減震的效果。

伏兔順置於車軸上,形狀近似長方體,上窄下寬,上平載輿。下有半圓形凹口,與軸相合而夾持之。輿,伏兔和軸三者以皮條捆縛爲一體。如此一來,對軸和輿底軫木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又有很好的減震效果。

當兔很簡單,就是在兩轅之下,軸之上放置的木塊構件,防止車輪側向移動,以輔助伏兔進行減震。

劉徹不可置信的看著眼前的伏兔和當兔構件,艱難的吞了吞唾沫,不禁脫口而出:“我擦!減震彈簧鋼板還可這麼搞?純木質結構?吉利和比亞迪,你們的汽車減震那麼爛,還對得起先人不?!”

劉徹覺得自己白白唸到機械專業的研究生,後世的應試教育實在是毒害了創造力。他如今唯一能做的,便是將伏兔和當兔的某些部分改用金屬製作。

隨後他重賞了參與制作的工匠們,人才啊!

總之,帝國物流自從源源不斷的獲得四輪車駕後,至少在京畿各郡的運載能力大幅上升。精明的劉非自然不滿足於貨運,自從劉徹向他描述過關於交通運輸業的前景,他早就對劉徹口中的載人運輸躍躍欲試。

在重農抑商的漢初,商人是不能騎馬乘車的,但所謂的車,指的是有冠蓋的車駕,也就是所謂“華車”。故此行商們往往是走偏門,坐運貨的車子,車輿身長而無冠,拉車的也多用牛或驢子,而不是馬。

大漢帝國首輛“公交車”出現在皇室實業內部,僅供旗下的工匠們使用。由於大量的新建作坊位於長安郊外,而工匠們大多仍選擇在城內安家,每日要走上十餘里的路,早出晚歸,時間長了,不少工匠都有些吃不消。

公交車自然不是免費的,從長安郊外的作坊到長安北闕的平民區,每人要收上一枚銅錢。來回一趟花掉的兩錢能買上五斤粟米,對於長安城內尋常的四口之家而言,能飽飽吃上一日有餘。

然而相對於皇室實業的某些工匠,尤其是那些作坊內的管事而言,兩錢不過是九牛一毛。工匠的月例至少都是數百錢,管事們的月例更是數以千計。

養殖場外的寬闊馬路上,王嬸滿臉不悅的看著行駛在大道上,漸行漸遠的四輪驢車,嘴裡唸叨個沒完:“憑啥不讓俺們坐?不就一錢嘛,俺也出錢還不行……”

她身旁的女伴趕忙勸慰道:“算了,車把式都說了,只有皇室實業的工匠和管事能乘這甚麼公交車,是他們東家特意吩咐的,你還能咋辦?”

王嬸也只得無奈的撇撇嘴,不再吱聲。

誰叫人家的東家牛氣呢,別看田氏商團的東家是國舅爺,人家的東家聽說還是皇子呢。

當然,抱怨的不止是王嬸,如今這長安城裡的工匠和商賈數以萬計,捨得每日花上兩錢乘車的可不在少數。

即便是在長安西市的作坊裡,每日排隊等著乘車的工匠也是人滿爲患。從西市到北闕閭里的距離,也有足足十餘里,絲毫不比某些郊外的作坊近。

經過半個月的試行,劉非面對如此火爆的需求,大喜過望。他命人將原本的二十輛四輪驢車直接增派到兩百輛,這才堪堪滿足了皇室實業的內部需求。

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
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宁市| 房山区| 都昌县| 桐梓县| 永川市| 嵊州市| 阿图什市| 宝丰县| 松桃| 海口市| 五台县| 安龙县| 额济纳旗| 洞口县| 阳曲县| 阳谷县| 高要市| 昂仁县| 南宫市| 新巴尔虎左旗| 兰州市| 来安县| 黔江区| 山东省| 茂名市| 宜良县| 浙江省| 翁源县| 南宁市| 广安市| 石门县| 稷山县| 西和县| 高密市| 富阳市| 锦屏县| 阳西县| 五华县| 霍山县| 寿宁县|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