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

六月初八,初伏。

三伏休朝,一如往昔,帝后與百官紛紛離京避暑,太上皇和太后更是早在儲君大婚後,就再度擺駕渭北甘泉宮了。

承乾宮,玉液池畔。

趙婉摒退宮人,依偎在劉沐懷中,輕聲問道:“何時離京?”

劉沐微是揚眉,詫異道:“不是說了,今歲三伏要留在京中麼?”

趙婉緩緩轉身,仰著小臉,直直瞧他:“妾身是問,殿下何時離京?”

“……”

劉沐目光閃躲,卻又不欲妄言騙她。

“臣妾之前曾問過殿下,殿下執意不說,臣妾也就沒再多問,然現今諸事應已籌備妥當,殿下仍不能讓妾身知曉麼?”

趙婉滿臉哀慼之色,如是問道。

劉沐不禁瞪大雙眼:“你……你怎的知曉已籌備妥當的?”

趙婉垂眸:“殿下已有閒暇陪著臣妾遊湖賞景,必已準備完全,不日便要離京了吧?”

“誒,終歸瞞不了你。”

劉沐見得宮人早已遠遠退下,張開雙臂將她重新摟進懷中,愧疚道:“這些時日,著實委屈了你,今日便與你說吧,待得末伏,父皇擺駕返京,我便要掛帥領兵,征伐漠北。”

“甚麼?”

趙婉雖早已心理準備,然聞得自家夫君是要領兵親征漠北,仍是不禁失聲驚呼。

大漢立朝八十餘載,論及所謂外辱,唯受辱於匈奴,旁的外族遇著漢軍唯有捱揍的份。

莫說慘遭誅絕的烏孫和百乘,就是國力強盛的安息和巽加,遇著漢騎犯境,也得乖乖遣使求和。

唯獨匈奴,饒是連番被漢軍重創,卻仍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漢人鐵血尚武,雖與匈奴有不死不休的血仇,卻也不由欽佩匈奴人的剽悍強韌,亦因如此,不將之徹底滅族,漢人就始終難以安心。

不得不說,在華夏曆史上,長達近三百年的漢匈大戰,將兩大民族的悍勇無畏皆展現得淋漓盡致,也是漢人書寫下的最爲精彩的歷史篇章。

漢匈兩族皆是傾盡舉族之力,歷經東西兩漢,十餘代人,不死不休!

尤是漢人,沒有綏靖、懷柔、茍全,更沒有割地求和,饒是早期被逼和親,亦深以爲恥,時刻想著出兵雪恥。

漢宣帝在位時,漢遣五將軍率十六萬騎兵,烏孫發兵五萬騎兵,共擊匈奴,取得了“西漢”對匈戰爭的最後勝利,至此耗時一百三十載。

然而,直至東漢和帝朝,大破北匈奴於金徽山(阿爾泰山),漢匈大戰才真正落下帷幕。

(PS:之前有讀者吐槽,說本書動不動就十餘萬騎兵,漢朝根本養不起,作者君就納悶了,部分人是有多瞧不起老祖宗,匈奴擁“四十萬控弦之士”,不算附屬民族,光匈奴本族就兩百餘萬族衆,少量殘兵都能把羅馬爆出屎來,西漢沒個十餘萬騎兵,能打得贏?漢書上記載得清清楚楚,作者基本照搬,有甚麼可質疑的?)

總而言之,漢人無比仇恨匈奴,卻也承認匈奴之強,饒是現今大漢國力霸絕於世,億萬臣民也從未輕視漠北匈奴。

兵者,危道也。

尤是勞師遠征,任何人都不敢誇口必勝,古外今來,進軍途中迷失道路,甚至遇著天災,並不鮮見。

饒是準備周全,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自家夫君要親征漠北,無疑是要與匈奴大軍決戰,悠關兩族存亡,匈奴人也已退無可退,必要拚死一戰的。

此戰兇險!

趙婉雖是女兒身,然好歹也有些“家學淵源”,昔日往來趙府的更不乏阿父的軍中袍澤,她沒少聽聞叔伯們浴血沙場的“光輝歲月”,更沒少聽聞嬸母們“慼慼盼君歸”的百轉愁腸。

不憂心惶恐?

那怎麼可能?

她死死拽住劉沐的衣襟,俏臉煞白,雙脣不禁微微發顫。

祈求他放棄?

饒是她再任性,也說不出口。

劉沐不止是她的夫君,更是大漢太子,若羈於兒女私情,棄家國大業不顧,莫說愧對社稷,便連她趙婉,怕是都瞧他不起。

漢人就是如此,尚武、鐵血,瞧不起慫包娘炮!

劉沐見她這般隱忍神情,自是心疼不已,卻也不知該如何寬慰,只能微微嘆息,將她摟得更緊些。

沉默良久,直至劉沐胸前的衣襟被淚水浸透,趙婉方纔稍稍用力掙了掙。

“如是說來,只餘不足一月光景?”

將滿臉涕淚在劉沐衣襟上蹭了蹭,帶著濃濃的鼻腔問道。

“今歲末伏乃七月初八,將將三十日,怎的就不足一月?”

劉沐伸手撓頭,笑著打趣道。

趙婉卻是笑不出來,揚著哭花的小臉,惡狠狠的瞪他。

“走,回宮!”

她拽了劉沐的袍袖,扯著他就走。

劉沐疑惑道:“時辰尚早,回去作甚?”

“白日宣淫!”

太子妃口無遮攔,沒羞沒臊的如是道。

“……”

太子殿下出離的震驚了,實在難以理解自家婆娘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只道她是徹底魔怔了。

“走不走?”

太子妃拽他不動,不禁柳眉倒豎。

太子殿下瞧著那張梨花帶雨的俏臉,不禁喉結微動,嚥了嚥唾沫。

這特麼要能忍,豈非禽獸不如?

“走!”

尖叫聲中,太子殿下猛地彎腰,將自家小媳婦橫抱而起,砰砰砰的往寢殿跑去。

遠遠侍立的宮人雖不曉得發生何事,然都是些“博聞廣識”且心思通透的,瞧著情形,心裡多少有數。

太子和太子妃白日整那事,雖是不怎的合乎規矩,卻也算不得“白日宣淫”,緊閉殿門,又是明媒正娶之妻,睡也就睡了。

皇帝陛下和皇后不也時常……

咳咳~~

隨身宦官褚端吩咐宮婢跟著好生伺候,自身則屁顛屁顛的去尋女御,皇帝和太子的燕寢之事,皆要有女御記錄在冊,以供日後備查的。

說句不好聽的,春風幾度,承露幾何,都特麼給你記錄得清清楚楚。

後世宮廷劇,常有甚麼嬪妃私通生子的惡俗情節,見了大頭鬼。

旁的不提,單說長沙王劉發,漢帝劉啓昔年醉酒,睡了個小宮女,若沒有女御記錄詳實,且孕期對得上,懷孕的唐姬怕不要被活活杖斃,更遑論誕下劉發,得以母憑子貴了。

天家對皇嗣血統的看重,幾乎是到了偏執的地步,怎麼可能隨意“喜當爹”?

先秦之時,太后趙姬與假宦官嫪毐私通生子,秦王政就硬生生當著自家老孃的面,將兩個孽種活活摔死。

對自家老孃都這般狠,更何況自己戴綠帽子了。

七月初八,末伏。

翌日,漢廷再度開朝,天子臨朝,羣臣奏事,一如往昔。

未央宮,西安門。

五百內衛策馬緩行,魚貫而出。

待得盡數出城,當先馳出一騎,駐馬塬上,舉首回望城樓上的兩道身影,振臂高揮,遂是轉頭不再去瞧,頹自揚鞭策馬,向東疾馳。

城樓之上,望著那道漸行漸遠的身影,趙婉早已淚流滿面,也顧不得甚麼長幼尊卑,倚著皇后阿嬌哭得泣不成聲。

阿嬌雖也不捨自家兒子,卻更是疼惜兒媳婦,輕輕撫著她的脊背,倒也沒多說甚麼毫無意義的寬慰之語。

龍首塬下,殿內中郎將倉素早已率兩千郎衛駐馬迎候,待得大隊內衛下塬,便即與之匯聚,一道往灞西高原疾馳而去。

中壘和宣曲兩支騎營的大營皆是在長安西面,然在驃騎將軍衛青領兵出征後,兩支騎營順勢移防,進駐渭北的細柳大營。

衛青在出徵前,本就往細柳大營調集了大批軍需,兩支騎營進駐後,更是藉著移防之名,大舉調運物資。

灞西高原,本就人煙稀少,加之虎賁騎大營在此,設立了大片禁區,不斷遣騎隊巡視,故尋常人是難以探察到虎賁騎營動向的。

漢八十三年,七月初九。

虎賁出營,除卻火炮部曲,各部曲幾乎傾巢而出,高達三萬騎,其中配備來複長槍和掌心雷的火器部曲,足有五支,計五千槍騎兵。

北渡渭水,至細柳大營,與中壘及宣曲騎營匯合,整軍演練三日,復休整兩日。

七月十五,中元節。

漢帝劉徹頒佈詔令,著太子劉沐統帥大軍,率虎賁、中壘、宣曲三大精銳騎營,並畢騎和胃騎兩支戍邊騎營,征伐漠北匈奴!

這道詔令,在舉國各郡縣皆同時張榜公告,饒是絕大多數朝堂重臣,得知此事也不比尋常百姓要早。

皇帝無疑是早有安排,木已成舟,待得明日上朝,羣臣也沒法勸阻了。

一時間,朝野震撼。

太子親征漠北!

誓要夷滅匈奴!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就是這般不講道理!

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
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阳市| 伊宁市| 库伦旗| 潢川县| 东兰县| 永州市| 合肥市| 麟游县| 琼结县| 保德县| 竹北市| 应用必备| 平乡县| 双柏县| 湛江市| 滕州市| 库伦旗| 重庆市| 唐海县| 宜章县| 翼城县| 景宁| 清涧县| 进贤县| 韩城市| 洱源县| 潜山县| 靖安县| 阳曲县| 重庆市| 莆田市| 西青区| 海林市| 舞阳县| 海晏县| 彰化市| 百色市| 丰宁| 陵水| 崇文区|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