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

過得三伏,漢廷剛剛重新開朝,便是遇著件趣事,大月氏遣使來朝,非但進貢大量珍寶,更欲與大漢締結邦交。

去歲大夏因不堪大月氏侵擾,故遣使向大漢求援,大漢皇帝劉徹因大夏是西北商路的重要中轉地,故遣胡騎將軍公孫歂率羌騎和胡騎前去威懾大月氏。

按說大月氏對漢廷必是不滿得緊,然好死不死遇著更令他們憎惡的人——昔年將月氏殺得屁滾尿流,砍下月氏王的腦袋做酒器,更迫使月氏舉族逃離故土,並導致最終分裂的罪魁惡首。

匈奴人!

漢匈大決戰後,大敗虧輸的軍臣單于拋棄族衆,率親衛騎營突圍,隨後又聚攏潰兵,得愈四萬騎。

然匈奴左賢王早是撤軍,且順勢吞併匈奴右部的兵力,加之左部附屬部族未曾參戰,故左賢王麾下仍能勉強湊出約莫二十五萬兵力。這已是匈奴全族的徵兵極限了,凡是高過車輪的孩童,或是尚未老到不能上馬的老年人,都已盡數算上了。

左賢王已是繼單于位,號“屠耆”,意爲賢明,賢良。

(特別申明:史籍未記載此位左賢王之名,故以屠耆爲其單于號,勿要較真。)

軍臣單于雖是莽撞衝動,可也不至笨到跑回去等著被那自封的“屠耆單于”斬殺,索性領著殘部遠涉萬里,跑到白山(天山)山脈北麓的伊列水流域落腳。

不錯,就是昔日的烏孫國所在,是片水草肥美,物產豐沛的寶地。

然光有沃土還不夠,還得有足夠的屬民,否則怎的養活四萬匈奴鐵騎?

別說遠遁他鄉的軍臣單于了,就是撤回狼居胥山,自封屠耆單于的左賢王,也面臨著屬民嚴重不足的困境,只因周邊尚有丁令,鮮卑和挹婁等諸多外族,方纔能讓這位新晉大單于得以靠瘋狂掠奪養活其族人,慢慢舔舐傷口,等待著東山再起之日。

軍臣單于可就麻煩了,四萬匈奴鐵騎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若再跟漢軍打,著實是沒甚麼底氣,況且將士們尚心有餘悸,未必肯拼死奮戰。

前文曾提到,白山山脈貫通南北的兩處大豁口分別居於西域東北和西北,是爲火洲山口和夏特山口。

軍臣單于既是在白山北麓落腳,那要往南劫掠西域諸國,能讓大隊騎兵安然通行的便是這兩處山口。

火洲山口不用多想,原本居於火洲的車師國已被大漢除國遷徙,偌大火洲幾乎成爲無人區,再往南就要到焉者等國,離大漢西陲的囤兵重鎮敦煌就太過靠近了。

倒不是說四萬匈奴鐵騎會怕那大漢邊軍,主要是現今的軍臣單于不想讓大漢君臣記起他來,好歹先茍且偷生的安生休整些年,再去想如何復仇雪恥爲好。

然要四萬匈奴將士要繼續活下去,仍要靠劫掠,非但要搶糧,還要搶人,男子押爲奴隸,女子用來繁衍匈奴後裔。

夏特山口位於西域的西北端,經此山口穿越白山山脈後,可抵達西域諸國最西面的小國,名爲捐毒。

捐毒或許算不得西域諸國的,蓋因其東面是西域小國疏勒,西面則是大月氏,故捐毒向來臣屬於大月氏,而沒敢私自向遙遠的大漢稱臣納貢。

漢廷爲免太過刺激大月氏,影響西北商路的暢通,故也對此抱持默許的態度。大漢不對捐毒下手,大月氏也不往東侵擾西域諸國,換後世的說法,捐毒乃是大漢和大月氏心照不宣的“軍事緩衝區”。

軍臣單于的到來,卻是打破了兩國間的默契,尤是當那些匈奴騎兵南下,穿過夏特山口對捐毒進行血腥劫掠後,大月氏君臣的新仇舊恨皆涌上心頭。

麻蛋!

柿子挑軟的捏,被大漢打得屁滾尿流的匈奴渣滓,竟敢動咱大月氏的屬國。

軍臣單于畏懼大漢倒還罷了,但要劫掠也未必要南下,白山山脈北麓再往西,還有伊列和大宛,兩國西面還有康居。

這特麼就是專挑咱大月氏往死裡欺負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大月氏好歹是馬背上的民族,軍力向來不弱,收拾四萬無所依託的匈奴騎兵不是甚麼大問題。

然嬀水以南的大夏現下“僱傭”著近五萬漢騎,大月氏可不敢輕率的發兵北上,進剿匈奴人,免得國內兵力空虛,被漢軍端了老巢。

大月氏君臣無奈之下,只能先往大漢遣使,謀求締結邦交,使兩國捐棄前嫌,彼此修好,使他們得以騰出手來對付那軍臣單于。

大月氏君臣固然不懂甚麼“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理論,卻還是懂得“遠交近攻”的道理。

匈奴向來不是善茬,昔年匈奴可是在月氏面前伏低做小,匈奴雄主冒頓單于在少年時還曾被送到月氏作爲人質,然待得匈奴勢大後,反過來險些滅了月氏全族。

現今軍臣單于又率四萬鐵騎前來,欲在伊列水流域繁衍生息,大月氏君臣非但惱怒不已,想到往昔舊事更是頭皮發麻。

匈奴是狼,若不趁其負傷孱弱時徹底滅殺,日後必定後患無窮,臥榻之旁本就不容他人酣睡,更別說是趴著頭喂不飽的餓狼了。

相較如癬疥之疾的匈奴人,遠隔萬里的大漢反倒沒甚麼太大威脅,雖說漢軍將烏孫舉族屠絕之舉讓人驚駭,然近年大漢貌似不欲在西域開疆拓土,僅是向諸國收取賦稅及徵發徭役。

西域本就小國衆多,自古戰亂頻仍,反是被大漢納爲藩屬的小國,活在其羽翼庇護下,雖是稱臣納貢,但卻再不受他國侵擾之苦,尤是位於商道上的國度,光爲行商提供食宿或消遣,就能換取不少財貨。

當然,關稅是不能收的,行商除卻出入大漢邊關時需繳納稅賦,獲取大漢官府頒發的文書後,在西域諸國即可暢通無阻,不允許西域諸國在設卡收費,且各國坊市所收取的商稅是漢廷大農府審定的,不允許私自加徵或減徵。

劉徹將西域視爲大漢西北對外通商的重要貨物集散中轉地,自是不允許西域諸國反商,更不允許各國盤剝商賈,商賈的利潤薄了,不但打擊其行商意願,也攤薄了大漢所能徵收的商稅。

況且西域諸國有大漢庇護,不必再組建甚麼正規軍,留些兵卒維持商道暢通和坊市治安即可,省下大筆的軍費,少收點稅不劃算麼?

總之有心組建軍隊的,就是居心叵測,但凡被不斷巡視的漢軍發現,必得出兵征討,不是滅國就是換個識相的君主。

至於更西邊的大月氏和大夏,漢廷似乎只想維持商道暢通,對兩國向來秋毫無犯,若非如此,大夏當初也不敢向大漢求援,引數萬漢騎入境。

各國現今已對大漢頗有認識,曉得漢軍雖是兇威赫赫,然大漢君臣向來最是守信,包括漢商亦如此,但凡是訂立了契約,鮮少有違反誠信的。即便是對漢人抱有惡感的部分西域胡人,也不得不承認,漢人確是以誠信爲本的民族。

當然,這不代表漢人好騙,尤是漢商出的漢境後,皆信奉一個道理,只要不觸犯漢律,不違反契約,那就百無禁忌,甚麼事都能幹,甚麼事都敢幹。

只要客戶有需求,且漢商有門路,他們都敢把西域某國的公主買下,送回長安的章臺窯館做窯姐兒。

正因如此,大月氏方會遣使來朝,尋求與大漢締結邦交,保證不侵犯大月氏疆土。只要大漢皇帝肯應下,就絕不會輕易違諾,免得在大漢臣民面前失去威信。

大月氏的使臣倒是坦率直白,很符合遊牧民族的風格,雖沒獲準覲見大漢皇帝,然大漢大行令竇浚卻是親自出面,與之商討過後,迅速互換了正式的國書。

大月氏既是急著收拾軍臣單于,大漢有甚麼理由不消除他們的顧忌?

況且竇氏經營的清河百貨現今有不少貨源來自西北商道,軍臣單于這喪家之犬如今淪落到去做馬賊般的營生,影響到西北貨流,竇浚恨不能懇請皇帝陛下出兵將之剿滅,既是有大月氏代勞,那豈非天大的美事?

皇帝劉徹自也是這般考慮,他原以爲軍臣單于兵敗後,會與左賢王爆發激烈的內訌,卻沒曾想匈奴會分裂得如此迅速而乾脆。

想想也正常,史上的匈奴被漢朝重創後,不也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麼?

再看那月氏,被匈奴驅離故土後,也分裂兩支,成爲位居中亞的大月氏和祁連山南的月氏部族聯盟。

遊牧民族的內部凝聚力確實不強,遠不如大漢乃至羅馬此類具有深厚底蘊的大帝國,一旦遭遇困境,遊牧民族的崩塌裂解速度快得讓人咋舌,別說匈奴了,後世雄霸歐亞的蒙古帝國,不也正是如此麼?

真正民族精神,能支撐民族的脊樑,附著民族的魂魄,我後世華夏離找回這股精氣神還遠,要實現民族復興,還是先好好教化自身吧。

嗯……多看看漢武揮鞭此書,或許有些助益,嘎嘎。

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來襲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
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來襲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贤县| 五原县| 辽阳县| 遵义市| 托克逊县| 长治市| 花莲县| 南投市| 邵东县| 蓝山县| 中西区| 福安市| 分宜县| 肇州县| 佛冈县| 泾川县| 西华县| 巴马| 乌兰察布市| 大港区| 蓬溪县| 白沙| 南宫市| 临猗县| 昌平区| 泊头市| 昌黎县| 青阳县| 栾城县| 屯门区| 涪陵区| 包头市| 松原市| 淄博市| 凌海市| 安顺市| 平邑县| 青河县| 广汉市| 武鸣县| 清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