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

五月廿二,小暑。

又到得宮邸學舍暑休歇館時,王侯貴胄們雀躍之餘也不禁有些遺憾,今歲三伏不似去歲般有暑期實踐課業,這意味著他們仍要入黃埔軍學暑訓的。

今歲小暑離著初伏尚有十一日,王侯貴胄們倒也能玩個痛快,略微放鬆下心情,家中長輩也不刻意拘束,反是賞了不少錢財,讓他們該吃吃該玩玩,不出長安城,不隨意在外留宿便好。

皇帝劉徹身爲人父,亦是如此。

況且漢廷在三伏天要休朝,故皇帝和朝臣們在三伏前頗爲忙碌,只爲妥善安排好國政,如此才能安心的離京避暑。

皇后掌宮闈事,自也是忙得緊,雖說有大長秋卓文君從旁協助,然不少事還是要阿嬌親自出面的,要離京避暑的可不僅是帝后二人,太上皇可也要領著他的妃嬪們去往渭北甘泉宮,不少相關事宜都要阿嬌預先安排的。

夫妻二人都很忙,故皇帝劉徹暫且免了太子劉沐每日午後到宣室殿陪他批閱奏章的差事,讓他隨意玩耍休歇,便連皇后阿嬌也沒再讓他到椒房殿陪著用午膳和晚膳。

劉沐向來課業繁重,突是閒逸下來,反是有些不習慣。

小暑當日,他剛結束晨練,便覺著有種無事可做的茫然,因著遺傳了母后的充沛精力和好動脾性,讓他重新躺回臥榻睡個回籠覺,那絕對是半刻都躺不住。

騎馬射獵?

玩膩了!

吟詩作賦?

沒興致!

撓頭想了半晌,太子殿下仍沒想出消磨時光的好法子,只得百無聊賴的躺在搖椅上,又一口沒一口的啃著寒瓜,任憑鮮紅的汁水沾溼了衣襟。

侍立在旁的宮人們見得殿下這般豪放做派,也是見慣不怪,曉得即便上前提醒伺候,反會惹得殿下白眼,倒不如視而不見,待殿下吃完,自個會沐浴更衣的。

皇帝劉徹向來重視培養自家兒子的獨立意識,鮮少讓宮人伺候劉沐穿衣吃飯,久而久之就讓劉沐養成現今的習性,除卻穿戴繁瑣的朝服,吃穿多是自個動手的,更遑論讓宮人伺候他沐浴。

隨侍太子的內宰和宮婢雖是輕省,其中卻也不乏有希望落空之人,隨著殿下年歲愈長,身邊的內宰宮婢難保沒有旁的心思,雖非是想要魅惑儲君,卻也真有人想得承雨露的。

在漢代,世家子弟的身邊多是伴有貼身丫鬟,乃是長輩怕他們年少,經不住好奇和誘惑,跑到外頭的窯館胡來,特意擇取家世清白,相貌端正的良家女,早早安排在其身邊。

世家子將貼身丫鬟收房是很常見的事,或許長輩爲避免大丫鬟誕下庶出的長子故在自家子弟迎娶正妻前,多是會給大丫鬟服用避子湯的。

李陵的生母原本正是李當戶的貼身丫鬟,因著李氏以軍武起家,家風淳樸剛正,不太注重門第出身,故沒給子弟的貼身丫鬟服用避子湯。李陵降生後,祖父李廣更是做主,讓李當戶將李陵生母迎爲正室,李陵也才得爲嫡長子。

天家實則算是大漢最具權勢的世家,故對劉氏子弟的性“啓蒙”也大同小異,只不過劉沐身爲太子,服侍他的也就不是甚麼丫鬟,而是內宰和宮婢。

皇后也不會明著指派何人何時去教導自家兒子牀幃之事,就順其自然,除非鬧騰得太不像話,有失德之嫌,纔會出面過問,畢竟華夏自古以來,父母是較爲避諱與子女談及這些事的。

太子劉沐年歲尚幼,約莫要再過三四年,待其束髮,長秋府的諸女御就會更爲重視此事了。

饒是如此,並不意味著現下隨侍劉沐的內宰和宮婢們就會死心的,恰恰相反,依照過往諸多先例,天家子多是在隨侍他們多年的內宰宮婢身上破了童子身的。

這些內宰宮婢倒不奢望將來能做王妃,太子妃,更不敢奢望皇后寶座,然若是成爲天家子的第一個女人,無疑能在瞬間迎來自身命運的重大改變。

即便要事後要服避子湯,暫時不能孕育天家子嗣,然晉個嬪妾也是好的。

天家極爲重視子嗣,故給子弟嬪妾服用的避子湯皆是藥性和緩,不影響其日後生育,故待得天家子迎娶了正妻,這些嬪妾也不再需服用,但凡日後誕下一兒半女,那真真是要母憑子貴了。

說句犯忌諱的話,昔年的太皇太后和太后,可不都是出身卑微的侍妾麼?

要曉得,皇帝陛下沒有廣納妃嬪,獨寵皇后一人,膝下也唯有太子劉沐。

若能趁著太子殿下對男女之事尚且懵懂時,在他心中留下些好感,待其再長大些,再有肌膚之親,雨露之情,那對內宰宮婢而言,可真是夢寐以求的。

年齡差距,女大男小,從來不是問題!

況且現今太子府內的大部分內宰宮婢,年歲也都不算大的。

大漢立朝後,歷代帝皇皆尚儉,數次裁減宮制,不但減少嬪妃數量,亦減卻大量宮人。

待得宮人出缺,少府便會遣永巷令從民間“采女”,於鄉中閱視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長壯皎潔有法相者,因載入宮。所選女子皆是良家子,即非醫、非巫、非商賈和百工,多爲民女。

皇帝劉徹登基後,更是特意下旨,讓少府今後只需擇取有資質的良家女,且不得強迫,需得向其言明,入宮始爲宮婢,日後合宜者可拔擢爲內宰女官,不合宜者年滿二十則賜予相應貲財,送其出宮。

正因如此,除卻宦官和內宰,現今大漢宮闈內的宮娥們年歲都不大的,至多虛年十九,年歲最小的還有虛年十三的小宮女,放在後世纔剛上初中,比劉沐才大了兩歲。

即便這些小女娃尚無太深的城府算計,卻也是正值懷春年歲,太子殿下不但長得不醜,且遺傳了老劉家的虎背熊腰和狹長鳳眸,再加上久居上位養成的霸道,和自幼習武的悍勇,眉眼間雖尚有些許稚氣未消,然對懷春少女已是挺有殺傷力了。

大漢鐵血尚武,臣民的審美觀點較爲一致,多是喜歡較爲陽剛的男子,後世那些甚麼花美男,小鮮肉,也就某些有龍陽之好的權貴,會放在府裡養著,沒事拿來樂呵呵……你們懂的。

總而言之,太子殿下脾性雖稍顯急躁霸道,然在某些人眼中,還真是香饃饃。

皇帝劉徹向來不管這些事的,雖說男孩破身太早不好,但有大長秋卓文君幫著看顧,他也就沒必要多加過問。

若是自家傻兒子在毛都沒長齊的情況下,能搞大宮婢的肚子,折騰個小皇孫出來,也沒甚麼不好的,堂堂大漢天家又不是養不起,更何況早些開枝散葉,讓天家子嗣興旺,更是天大好事。

近年來,劉氏長輩和朝堂元老沒少明裡暗裡的勸誡皇帝陛下開宮納妃,再多生些龍嗣,畢竟現今唯有太子劉沐一個,龍嗣太過單薄,若日後……著實於國不利。

若非皇帝劉徹未及而立之年,且向來體魄強健,估摸著還能活好些年,指不定劉氏長輩和朝堂元老會以死相逼,非要讓他開宮納妃,多多“辛勤耕耘”不可。

若能早些得個小皇孫,皇帝劉徹的壓力無疑會大爲緩解。

非但皇帝劉徹如是想,便連太上皇劉啓和諸多?;逝衫铣家彩沁@般盤算的,與其逼迫“固執己見”的劉徹,倒不如指望著日漸長大的劉沐。

說句難聽的,在這些“爲老不尊”的師長看來,劉沐非但肩負著傳承漢室社稷的重責大任,更有爲劉氏天家多多開枝散葉的義務。

劉徹對此倒是不以爲意,他自身不太看重男女之事,沒想著要納三千佳麗,然若自家兒子喜好女色,只要不玩人喪德,不因沉迷酒色而耽誤國政,那就隨他了,能應付得來千八百個嬪妃也是他的本事。

一夫一妻制?

華夏自古本就奉行一夫一妻,只是妾室要納多少的問題,世間本就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道法自然,獅王有一大羣母獅子,其它公獅連繁衍後代的權利都沒有。

後世華夏的所謂一夫一妻制,是爲穩定社會的法律問題,從來不是所謂的道德問題,真正有權有勢的,想要多少女人沒有?

穿越到古代推一夫一妻制的,不是聖母表就是腦殘,你可以追求你想要的真愛,但不能要求人人都如你般始終專一,否則纔是真正的違反人性。

不管在任何年代,弱者皆只能祈求強者的憐憫和施捨,或許這話有些刺耳,然卻是不容爭辯的事實,諸君若如作者君般仍爲單身狗,就都得更加努力上進了,與君共勉!

太子劉沐身份何等尊貴,早早盯上他的可不止是內宰宮婢,無數世家權貴更是引頸期盼,非是空想,而是有實實在在的作爲。

諸多與太子殿下年歲相仿的世家貴女,不但被長輩送入女學就讀,府裡也延請名師教授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乃至騎馬射獵,簡直是要往文武雙全培養的。

沒辦法,太子妃乃至皇后的大位實在太具誘惑力了,昔年的竇氏和田氏算得上甚麼世家,正因養成好女兒,得冊後位,母儀天下,纔有現今的榮景。

堂邑候陳午雖是開國功臣陳嬰的後人,然若非他得尚館陶公主,女兒阿嬌又得爲皇后,數代未出公卿的陳氏早就徹底沒落了。

別看太子殿下尚只虛年十一,然對傳承久遠的世家大族而言,三四年的光景眨眼就過,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現下不早作盤算,待得太子束髮,就爲時已晚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一百三十五章 隴西豪強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一百三十五章 隴西豪強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州市| 峨边| 乡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区。| 大兴区| 息烽县| 大田县| 陆丰市| 齐齐哈尔市| 宁陵县| 二连浩特市| 安国市| 黄平县| 临桂县| 应城市| 云和县| 普兰店市| 塘沽区| 凤山县| 永吉县| 舞阳县| 合肥市| 三亚市| 白玉县| 鹤庆县| 柳林县| 翁源县| 拜城县| 玉环县| 柘城县| 襄樊市| 永胜县| 龙江县| 普宁市| 蓬安县| 临洮县| 二连浩特市| 闽侯县| 迁安市| 铁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