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

津輕半島,位於寇奴島(本州)北端,北隔津輕海峽與蝦夷島(北海道)遙相對望,被內灣環抱,三面臨海。

此地植被茂密、物產豐饒,聚居住不少倭奴土著,半島上的三內丸山,更被寇奴島北部的諸多倭奴部族視爲祖地,擁有頗爲龐大的地穴建築,在倭奴先祖尚未學會搭建屋舍時,居住和聚會的場所。

然在今歲九月,先祖的住所,卻成爲後裔的墓地。

伊予倭國的軍民在八岐王的驅使下,開春雪融便從寇奴島東南端的邪馬臺國北上,一路憑藉燒光殺光搶光的血腥手段,靠著以戰養戰的兇悍,僅用半年光景便是血屠兩千裡,誅滅了寇奴島西部的諸多倭國和土著部族。

數以萬計的倭奴流民瘋狂逃竄,卻不敢西逃,蓋因在過往的六七年間,七萬朝鮮大軍及六萬烏桓將士輪番血洗寇奴島西部,且不斷縱火焚燒山林植被,莫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真真是千里焦土。

除卻倉惶北逃,國破家亡的倭奴流民再無活路。

逃到津輕半島的流民愈發的多,免不得爲有限的漁獲和獵物發生血腥爭鬥。

倭奴不似華夏,不同部族間沒有太多“系出同源”之類的民族情感,饒是偶有腦袋清醒的部族首領想聯合旁的部族,合力抵禦伊予倭國,卻終究難以實現。

冒死渡海,逃往北邊的蝦夷島?

那是妄想,大漢北海水師的風帆戰列艦羣早已完全封鎖了津輕海峽,且去歲就已搭載大批烏桓軍士,送往蝦夷島血洗當地倭奴土著。

自朝鮮大軍血洗筑紫島(九州),再到倭王八岐於伊予島(四國)立國、兵發寇奴島,及至烏桓大軍清剿蝦夷島,漢廷調動了龐大的軍力和戰備資源,進行了這場長達六年多,堪稱血虧的滅倭之戰。

不爲開疆拓土,也沒擄掠多少倭奴精壯,唯有屠戮和縱火,難以計數的彈丸小島或許尚未清剿殆盡,然在面積最大的倭奴四島上,百餘倭國,粗估近愈兩百萬衆的倭奴土著皆遭滅頂之災。

此時此刻,僥倖殘存的數萬倭奴土著困於津輕半島,逃入他們祖先挖的洞穴裡避禍,去也無法免去滅族的厄運。

血戰半年有餘,能供八岐王驅策的伊予倭人已死得差不多了,然其麾下的伊予軍士卻仍有將將萬人,原因無他,精壯戰俘多的是,伊予軍士死傷一個,就從戰俘中招募一個,保持兵員數量不低於萬人即可。

隨著愈發逼近津輕半島,八岐王逐步將伊予軍中的什長、百夫長乃至千夫長皆換成伊予倭人擔任,最早追隨他的那些口不能言的將官,則編列爲親衛,留在帳外聽用。

受到拔擢的伊予倭人以爲自身愈發得到八岐王信重,自是歡欣鼓舞,更是將士用命,驍勇奮戰。

被褫奪軍權、貶爲親衛的將官們暗自冷笑之餘,心中更不免感慨和激動,遠離故土已是兩年有餘,原先的千餘罪囚,此時尚是活著的不足六百,傷亡近半。

“此戰功成,吾等還家!”

八岐王亦被毒啞,口不能言,卻是提筆揮毫,寫就八個大字,交由六百親衛傳閱。

嗷!

嗷!

六百親衛嘶聲狂吼,驚起棲於遠處茂密針葉林的萬千飛禽,在天際間悽鳴盤旋。

伊予大軍進逼津輕半島,七萬朝鮮大軍亦紛紛匯聚到寇奴島北部,緊隨其後,力圖將整個半島徹底圍困,不留半點缺口。

依漢廷太尉府的軍令,待得誅絕倭奴全族,朝鮮大軍亦將搭載北海水師艦羣返歸其國,也就是漢廷賜予朝鮮的對馬島和伊伎島。

在這兩座島嶼上,四十餘萬朝鮮百姓正在替漢廷挖掘銀礦,以換取足夠糧草和器械,朝鮮人不許耕作,不許造船,只準採礦和冶煉礦石,一應生活所需皆要從大漢玄菟郡運送過去。

諸多世家大族紛紛組建海運商隊,從中牟取暴利,只可惜朝廷不準他們以漢貨直接向朝鮮人換取白銀,而要經由派駐軍鎮的大農府屬官以金銀票據爲朝鮮人“墊付”貨款,島上產出的白銀則盡數由水師艦羣運回遼東軍港,再從陸路轉運長安。

七萬朝鮮將士清倭已近七載,少年已成青壯,壯年已是衰老,雖說可以擄掠倭奴女子發泄,然若家中尚有父母妻兒者,離家這麼些年,早已歸心似箭,軍中士氣早已衰落至極。

聞得此戰過後便可歸家,朝鮮將士們一掃近年的頹廢懈怠,爆發出罕見的求戰慾望,嗷嗷叫著全速進軍,如潮水般向北席捲而來。

面對無法組織起有效抵禦的烏合之衆,無須甚麼兵略戰術,唯有愈發血腥的屠殺。

Www●тт kān●C O 九月下旬,八岐王率軍攻入津輕半島,將麾下近萬伊予軍士分作十股,四散屠戮倭奴各部。

九月廿二,八岐王終於接到朝鮮軍使傳訊,得知朝鮮大軍已在半島南端各處要道合圍。

是夜,八岐王率六百親衛離營而去,北上津輕海峽。

津輕海峽,長愈二百里,至寬處不足百里,數以百計的風帆戰列艦沿著海岸往返巡弋。

西部灣區處,一艘鉅艦已下錨停泊多日,因吃水線比尋常風帆戰列艦來得深,故爲免觸礁擱淺,在無有軍港處是不會輕易靠岸的。

遼東艦,長愈十二丈,闊愈三丈,船身蒙以鋼鐵板甲,除卻船頭船尾的兩門重型加農炮,尚在兩側配置了共計二十門側弦火炮,乃是大漢瀕海水師現有的九艘巨型鐵甲艦之一,亦爲北海水師三大旗艦之一。

因遼東艦被定爲北海水師戰時的統帥艦,戈船將軍易言會乘此艦坐鎮指揮,故其戰鬥序列高於另外兩支分艦羣的旗艦。

易言作爲北海水師的執掌僕射,軍務尤爲繁忙,本不會長時間離開北海水師駐地,就算要率艦羣出海演訓,也頂多半月光景。

然在今歲夏秋,易言非但搭乘遼東艦遠航五千餘里,赴往津輕海峽,更已在灣區內停泊多日。

他在等待,等待著昔日的袍澤。

羽林和虎賁初創時,兩營同屬期門校,最早的羽林衛和虎賁衛在平日沒少競比較勁,在戰時卻又互爲倚助,共同爲大漢立下了赫赫戰功,彼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甚至是生死之交。

易言知曉八岐王的真正身份,雖不知他所犯何罪,然他在這兩年多來爲大漢立下的赫赫功勳,足以洗刷掉過往的所有罪行,讓他能堂堂正正的迴歸漢室。

秦立,軍武秦氏同輩中最爲傑出的子弟,昔年剛入虎賁時那怯懦的少年,經過鐵與血的洗練後,展現出卓越謀略的虎賁軍候、虎賁左監、中壘校尉、安西將軍!

非但是他,還有他麾下那些曾觸犯軍律,耗費兩年多的光陰,黥面入倭,只爲戴罪立功,只求重新歸漢的將士們。

易言,執著皇帝陛下的密旨,來接他們……回家!

“將軍,來了,來了!”

船艙外傳來奔突之聲,隨即聞得侍衛稟報。

易言強抑心中激動,下令道:“快快放下弦船,接他們登艦!”

侍衛忙是應諾,領命而去。

數刻後,數艘輕舟搖櫓靠岸,八岐王及其親衛卻未即刻登船。

“稍候片刻,待我等梳洗停當,換過衣物。”

饒是他們歸心似箭,此時卻臨而怯步,再不見過往的殺伐果決。

他們要解開倭人髮辮,脫去倭人衣裳,洗淨倭地塵埃,換上早已備好卻久未再著的漢家衣冠。

海面上的鉅艦,乃是漢軍艦隻,爲大漢疆土之延伸,登艦即爲踏入漢境。

他們既已用手中的刀劍和倭奴的鮮血洗去昔日的罪過,就不願以倭人的樣貌迴歸,饒是洗不淨臉上黥著的青紋,他們仍是用手指狠狠颳著面上的皮肉。

面頰現出道道血痕,沾到眼角滑落的淚水,熱辣辣的刺痛。

他們卻是放聲大笑,毒啞的喉嚨雖是再無法發出歡快嘹亮的笑聲,然那蘊著濃濃激越的嘶吼,卻是讓矗立在遼東艦首甲板上,遙望此處的易言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快意。

壓抑已久的情緒,得以在此刻毫無保留的釋放。

聞者皆是淚盈餘睫,卻又隨之歡笑。

男兒有淚不輕彈,流淚亦非皆傷懷,尤是鐵血軍人,若能笑出淚來,實是最爲快意之事,又何必強自抑於心中呢?

此時此刻,在場的所有人,心中唯有一個共同的念頭。

與汝還家!

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
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樊市| 皋兰县| 东至县| 天台县| 界首市| 彭泽县| 安达市| 五原县| 远安县| 石景山区| 泽库县| 泸西县| 都昌县| 博白县| 南陵县| 宁南县| 奉节县| 象山县| 资源县| 秦皇岛市| 玉门市| 宜城市| 蓝田县| 永平县| 亳州市| 长沙县| 兴义市| 襄垣县| 华安县| 阆中市| 靖州| 大冶市| 清远市| 栾城县| 大宁县| 安达市| 海盐县| 铜山县| 新民市| 庆阳市| 华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