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

九江郡位於淮水中游,發源自嵩山的穎水在此與淮水交匯。郡治壽春之北,有山名爲淝陵,淝水流經山下,直抵淮水。

淝陵由四十餘座山峰疊嶂而成,峰巒疊翠,山勢險峻,端是易守難攻,故而九江太守周佘暫未打算派都尉率郡兵剿滅盤踞淝陵的水匪寨子。

九江郡乃是淮南王劉安入朝請罪後,方纔除國置郡,周佘上任將將兩年,剛把罪王劉安的舊部清洗乾淨,掌控住郡內軍政,著實不願妄動兵戈。

何況那淝陵水匪詭異得緊,自半年前開水泊立水寨,便打出替天行道的旗號,向來只劫掠豪商巨賈的貨船,抑或剿滅吞併其它水匪寨子。

他們自號淝陵好漢,非但從未侵擾百姓,更屢屢向衣食無著的孤寡老幼者佈施錢財,說是劫富濟貧。

周佘聞得淝陵水匪們的種種舉動,只覺他們算不得窮兇極惡,指不定有甚麼苦衷才淪落爲匪。

念及至此,他不由生出招撫的心思,遣了親衛首領都賊曹去細細打探淝陵水匪的底細和過往舉動。

“若他們沒有重大犯行,倒可勸說其歸附,無論是收編入郡兵還是安置爲民,皆比冒然出兵剿滅要省事得多。”

周佘如是想。

沒過幾日,他便收到了都賊曹的回報。

倒非都賊曹虛應了事,只因淝陵水匪雖來歷神秘,行事卻甚是高調,沒甚麼可查的。

淝陵水泊宣稱寨中有兩千好漢,水匪頭目名爲賀公,自號舵主,麾下有青龍白虎兩大壇主。每位壇主麾下又設十座香堂,由堂主坐鎮。

據淝陵周邊的百姓傳言,淝陵好漢皆是仗義任俠之人,最看不得恃強凌弱,爲富不仁者,凡是路遇不平,必會出手逞兇除惡,扶助老弱。

周佘聽罷都賊曹的稟報,不禁眉宇緊鎖,沉吟道:“雖多有善舉,但聚衆爲匪,劫掠商船,屠戮豪強,皆是不遵律法之舉。只怕那甚麼替天行道,劫富濟貧乃是有意拉攏民心,若真如此,其行可議,其心可誅啊!”

都賊曹頜首認同道:“太守所慮甚是,聽聞那淝陵水泊還有個總舵主,位居舵主賀公之上,頗爲神秘,百姓們皆只聞其人,不知其名。”

周佘忙道:“你且說說那總舵主的事。”

都賊曹猶豫片刻,方纔答道:“屬下聽到的皆是傳聞,不知是真是假。據傳那總舵主麾下非但有兩千淝陵水匪,更有近萬山賊,盤踞虎頭山,號綠林好漢。”

“近萬山賊?”

周佘神情頗是複雜,倒非受了驚嚇,而是哭笑不得。

甚麼近萬山賊,著實誇張得緊,造反都夠了,若大漢境內真有此等賊寇山寨,朝廷早已出兵剿滅了。

何況那甚麼虎頭山,壓根未曾聽聞過,顯非地處要道的名山,而是居於偏鄉僻壤之處,哪能劫掠到足夠的糧草兵械去豢養近萬山賊。

都賊曹顯是也知這傳聞忒不靠譜,適才若非周佘追問,他本是不想稟報的。

他面色訕訕道:“太守,指不定那甚麼總舵主都是淝陵水匪們瞎編的,無非是爲了壯壯聲勢罷了。”

周佘微是頜首,顯也是這般猜測的。

“淝陵水匪尚算安分,未見侵擾尋常百姓,便暫不急著出兵剿滅。你且繼續讓麾下的諸賊曹繼續暗中打探,若再查出些詳情便速來報我。”

周佘也有自個的盤算,對於淝陵水匪屠戮本地不法豪強的做法,他其實是樂見其成的。

淮南安劉安在九江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本地豪強彼此勾結,對官府的政令多是陽奉陰違。但只淝陵水匪出現後,不少豪強慘遭屠戮,只得向官府求助,使周佘得以加速掌控九江的各級官吏和軍政大權。

周佘身爲皇帝親自指派的封疆大吏,自不會堂而皇之的利用水匪,但若能順勢而爲,甚至稍稍因勢利導,也不失爲一招妙棋。

區區兩千水匪,一郡太守真若想出兵剿滅,算不得多難。

若非心存利用,何至拖到今日?

都賊曹作爲太守自行認命的親衛首領,自然是跟隨周佘多年的心腹親信,豈會不瞭解他的盤算,忙是應諾而退,安排麾下賊曹繼續監視淝陵水匪的舉動。

淝陵水泊中的公孫賀卻不知被人當做好用的棋子,即便是知曉,他也頂多付之一笑。

論起人玩人,除了太子殿下,還有誰能玩過他公孫賀?

半年多來,他領著兩千餘羽林衛建成這淝陵水泊,把潁水和淮水中上游的水匪寨子盡數剿滅或吞併,非但劫掠了大量的糧草財物,更是收服了近三千水匪。

公孫賀將那三千水匪盡數打散後,重新混編,組建成爲鷹犬壇。

他又將兩個聽話的水匪頭目任命爲鷹壇主和犬壇主,由兩人共同執掌鷹犬壇,在淮水下游立寨,清掃從九江到臨淮的淮水中下游河段。

自從有了鷹犬壇,公孫賀及其麾下羽林衛已鮮少親自出手,既更便於隱匿身份,更省了不少力氣。

除去前往洪澤偵查的精銳斥候,其餘羽林將士近來皆是留在淝陵水泊,每日照常操練,閒暇時則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抑或臨水垂釣,賞青山綠水,日子過得比在長安城的羽林校營時逍遙不少。

尤是公孫賀毫不吝嗇的將劫掠來的財物分發給麾下將士,羽林衛們的背囊愈發鼓脹,裝滿了珠玉金銀,個個笑裂了嘴角。

世人誰不愛財?

即便羽林少年們個個忠君愛國,可也不妨礙他們對財富的渴望啊,奉旨行劫,取之有道,自是多多益善。

現下大漢西陲暫時安定下來,短期內不會再有大戰,八千虎賁無需再駐守河西走廊,太子劉徹亦將注意力轉移到各地水匪及其背後的主謀。

半月前,公孫賀已收到劉徹的鷂鷹傳訊,信中詳細講解了今後的謀劃和佈置。

公孫賀迅速召集了羽林諸將,將任務一一交辦下去。

羽林將士們自是知曉,這扮水匪的日子,想是沒幾天了,盡皆心生振奮。

奉旨劫掠雖能腰纏萬貫,但唯有浴血沙場,方是軍中男兒建功立業,加官進爵的唯一途徑。

洪澤往東百餘里,便是邗溝入淮處,一座東西向的攔水堤壩橫桓於邗溝水道之上,兩側的堤岸附近多有屋舍營帳,端的人聲喧譁。

率人前來查探的羽林軍候,站在數裡外的小土坡上,遠遠眺望,對身後鷹犬壇的堂主問道:“蔡堂主,朝廷似乎未在北辰堰設鄉置鎮,爲何卻這般喧鬧興盛?”

“回稟壇主,此處埝口確乃春秋時吳王夫差所設,至今已有數百年之久。昔年夫差欲引大江之水入淮,卻又因邗溝底高,淮河底低,爲防邗溝水盡泄入淮,影響航運,故於溝、河相接處設埝,蓄高水位,又便於軍隊和商旅盤壩換船入淮,故而這北辰堰便愈發興盛。”

蔡堂主忙是答道,眼前這人乃是淝陵水泊的白虎壇主,與青龍壇主同爲舵主賀公的左膀右臂,便是鷹犬壇的兩位壇主見了都得畢恭畢敬,何況他這小小堂主。

“這我亦是知曉,但又聽聞自秦以降,邗溝泥沙淤積,年久失修下已漸漸荒廢,北辰堰早已不復當年盛景,不料如今卻見得如此喧囂景象。”

白虎壇主微是皺眉,沉吟道:“我淝陵水泊若想獨霸淮水,必得將洪澤內的水匪盡數剿滅吞併,可似乎有人在通過邗溝偷偷給洪澤水匪運糧啊。”

“聽壇主的意思,是想先在這邗溝建個水寨,斷了洪澤水匪的糧道?”

蔡堂主兩眼放光,身爲鷹犬壇的堂主,淝陵水泊的勢力強大,他便能跟著吃香喝辣。

“費那力氣建水寨作甚?”

白虎壇主撇撇嘴,意有所指道:“不是有這現成的北辰堰麼?”

蔡堂主險些嚇懵了,忙是勸道:“壇主,我已派人打探過了,這北辰堰看似不受官府重視,實則是有人暗中把臨淮郡的官吏都打點過的,若是我們將之佔據,官府怕是會出兵的。”

“怕個甚,且我何時說過要佔據這北辰堰?”

白虎壇主斜著眼瞟了瞟他,復又道:“帶人殺入北辰堰,將膽敢反抗的盡數殺了,降者則全數驅散,沒了縴夫和奴役,他們還能盤壩換船,進入淮水,往洪澤運糧麼?”

蔡堂主恍然道:“壇主是想劫掠一番,便儘速撤走?”

白虎壇主搖搖頭,笑道:“豈止劫掠一番,是要來回劫掠好幾番,敵來我走,敵退我追,再來伺機圍點打援,指不定還能撈到不少糧草和財貨。”

蔡堂主端是半知半解,只能猜出個大概。

他正待出言細問,白虎壇主卻是擺擺手,領著身後那十餘名淝陵好漢轉身離去。

蔡堂主忙是跟了上去,此番犬壇主撥給他五百兄弟和二十條輕舟快船,便是讓他前來聽從白虎壇主的調遣,他又哪敢有半分怠慢。

是夜,北辰堰火光四起,砍殺聲直衝雲霄,奮起反抗者皆慘遭屠戮,其餘縴夫奴役四散奔逃,墜河溺斃者數不勝數。屍首堆積於埝內副堤,以致血水漫堤入淮,淡紅血河蜿蜒東流,匯入滄海。

暈,章節的序號錯了,應該是二百三十六章,不過標題是對的,暫時沒辦法改,要找責編,大家多包涵,不影響閱讀。後面的章節序號順延,等找到責編,一起改了。

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
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忠市| 信宜市| 万源市| 宣汉县| 平阳县| 新民市| 南岸区| 徐水县| 武夷山市| 旌德县| 周口市| 岚皋县| 江永县| 安义县| 武安市| 秭归县| 长春市| 留坝县| 桐梓县| 麟游县| 郁南县| 隆化县| 汕尾市| 乐东| 夏津县| 德阳市| 古交市| 阿荣旗| 凤庆县| 达日县| 绿春县| 阳信县| 嵩明县| 西畴县| 库伦旗| 吴堡县| 乌拉特中旗| 诸暨市| 牟定县| 伊通|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