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

漢八十四年,正月。

皇帝劉徹已虛年三十四歲,突是聊發少年狂,覺著自身已然功蓋萬古,除卻能給傻兒子留下個強盛的大帝國,總得再留下些相對真實的歷史記錄,也免得後世史家胡編亂造。

倒不是怕史家詆譭自身功績,關鍵是相貌,劉徹自覺儀表堂堂,無須刻意美化,卻也得實事求是。

尤以儒家的春秋筆法,最爲可怕。

譬如秦始皇,老爹秦莊襄王相貌端正,老孃趙姬美豔如花,生下的兒子,怎麼就“峰準,長目,摯鳥膺,摯,豺聲”?

即便秦莊襄王真是“喜當爹”,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種,可呂不韋在史籍記載中也是相貌不凡的。

就因史家個人傾向,硬是將千古一帝活生生寫成畸形兒。

肥頭大耳,渾身痞氣的漢高祖,卻是“隆準而龍顏,美鬚髯”,連左腿的七十二顆黑痣,史家都數得清清楚楚。

不靠譜啊,功過可評說,立場不同也可以理解,然刻意扭曲他人長相,醜化他人父母,不應是史家所爲。

秦始皇,好歹得楚霸王一句“吾當取而代之”,得漢高祖一句“大丈夫當如是”,容得史家下筆糟踐?

歷史固然由勝利者書寫的,然給予敵人客觀評價,也是尊重己方,更顯心胸豁達。

怕只怕,上位者無意,下位者卻是自作主張以媚上,史家若如此,便真真沒了風骨。

此亦劉徹對儒家不喜之處,後世執筆著史之人若皆犬儒,漢史不著也罷。

正朔大朝,百官朝拜,萬邦跪伏。

啪啪啪~~

鎂粉燃燒,白光閃滅。

不同角度,遠景近景,足有百餘架相機在不斷拍攝。

行過大朝,宦官們已足足耗去近萬張膠底。

劉徹特意教公卿將相留下,先各自獨照,再來幾張廣角大合照。

“朕將在宮內蘭臺設麒麟閣,除卻我大漢過往功臣入祭,今後每歲亦皆留公卿將相影像,裝裱留存,以供後人瞻仰追思。

相片或是難存百年,然凡我漢室不亡,每歲皆可重新沖洗乃至翻拍,諸公皆可留影千秋!”

皇帝陛下如是道。

羣臣皆是癲狂了,這特麼就不是光耀門楣那般簡單了,簡直是光耀萬古啊。

他們聽不懂甚麼是“翻拍”,然相片卻是知曉的。

現今除卻世家權貴多有購置相機,民間也出現了不少照相館,家有餘貲的庶民百姓也能拍得起相片。

三公九卿,各郡太守,乃至諸位列卿,皆是欣喜不已。

未及卿位者,更是豔羨不已,偏卻無可奈何。

大漢君臣,素來講個“合則來,不合則去”,臣子覺得難以在朝堂施展抱負,自請辭官者,歷代皆爲數不少。

漢臣重爵位,更甚於官位,尤是在世家子不可襲官後,可蔭妻蔽子的世襲高爵無疑更爲重要。

然皇帝陛下設立麒麟閣,重臣皆可名垂千古,公卿高位對漢臣的吸引力無疑大增。

劉徹此舉非是“無心插柳”,在較爲清廉的政風下,漢官秩俸再高,也定然不及經商所能攫取到的財富。

重農抑商,可放寬,卻不可盡廢。

除卻商賈不可入仕,還要提高漢官榮譽感,給他們些念想,將精英階層聚攏,儘可能爲朝廷所用。

如此,商賈怎的都翻不了天,畢竟統治階級皆是要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豪商巨賈今後要干政涉軍,怕是要被當肥羊宰。

後世華夏,不也如此麼?

後世美帝,真正的聰明人都在商界,故才選出個每天發推特的川建國,不是麼?

治大國如烹小鮮,光靠強硬手腕是不行的,要曉得如何引導大勢。

官員濫權?

可完善多重監察體制,以爲制衡。

甚麼滋油、皿豬,都特麼扯犢子,改善民生和依法治國纔是真正造福社稷。

君臣盡皆下朝,太子殿下急匆匆的回返承乾宮。

入得太子府,他非但沒喚宮人爲他褪下厚重朝服,反是興沖沖的教自家小媳婦也穿戴鳳飾朝衣。

“茄子!”

小兩口皆是人來瘋的脾性,過往就沒少拍照,今日興起,更是停不下來。

“大朝已行,再過些時日,孤便要入大農府協從理政,趁著尚有閒暇,過會便去與母后說說,讓你出宮省親數日如何?”

劉沐如是道。

“當真?”

趙婉雙眸發亮,期待無比。

事實上,她自出嫁後,也沒少見到父母,沒覺著孤寂淒涼。

畢竟趙立乃是太子少傅,時常入宮督導自家女婿,蘇媛雖爲大農少卿,然執掌的是衛生部,又是大漢現今最好的婦醫,常往宮內行走,找個由頭看看閨女也非難事。

出宮省親,重點不在“省親”,而在“出宮”。

太子妃出宮,是要稟告皇后的,太子殿下卻是來去自如。

劉沐近日得著閒暇了,就想著微服出遊,趙婉若以“省親”爲由出宮,在趙府住些時日,自是能每日跟他遊玩。

省親之時,劉沐固然不能陪她常住趙府,然長安城就那麼大的地方,承乾宮離北闕甲第南坊能遠到哪去?

盡孝膝前?

趙氏夫婦不過三十出頭,且公務繁忙,饒是女兒真有孝心,他們卻無有閒心。

真正的親孃親閨女,長久不見固然想念,然若時常見得著,彼此反是心煩。

蘇媛每每瞧見自家女兒那不夠“端莊淑德”的做派,就渾身不適,忍不住要嘮叨,恨不能將她活活掰正了。

要曉得,趙立和蘇媛皆出身軍中遺孤,又皆曾入羽林,夫婦倆爲人堅毅,持身以正,卻爲脾性跳脫的女兒操碎了心。

相較於自家阿母,趙婉反倒覺著與皇后婆母相處更自在些。

省親是肯定要省親的,如若不然,怎的出宮?

皇后阿嬌頗爲爽朗開明,兒媳要會孃家盡孝,小住些時日,沒甚麼理由不允下。

況且她亦是過來人,這點小把戲,都是她早已玩爛了的。

劉徹不同史書上的漢武帝,沒搞甚麼金屋藏嬌,與阿嬌大婚後,也沒少藉著各種由頭,帶她微服出宮,四處遊玩。

長年憋在深宮內苑,莫說阿嬌受不了,劉徹自身也遭不住。

正月上旬,太子妃出宮省親,太子殿下日日微服出宮,皇帝和皇后也偶爾難尋蹤影。

每每下得早朝,見皇帝陛下又要微服出宮,宦者令滕馭皆是眼角抽搐,估摸不到正月十五,天家這幾位是不會消停了。

可憐他滕馭,每日早起宣朝,午後要想各種由頭,攔下要向陛下請奏的公卿大夫,晚上還得陪著陛下補批奏章。

每日十二時辰,他能睡足兩個時辰,就已謝天謝地了。

換了年歲大的宦官,估摸得活活累死。

提到正月十五,卻值得說道說道。

漢初的上元節,本是漢文帝爲紀念平定諸呂之亂才明定的,更早的民間活動則多以祭祀爲主。

及至劉徹登基,鑑於臣民娛樂貧乏,精神生活不夠富足,故而搗鼓出湯圓和花燈,並散播民間。

上元節,吃元宵,猜燈謎,漸漸成爲風俗。

長安乃是近水樓臺,故爲風起之地,尤是內史府有意推動,又有少府“出貲協辦”,上元之夜端是熱鬧無比。

各處坊市皆可解花燈,猜燈謎,猜對者非但可得少府賞錢,且在不少商家可打折優惠,甚或免費得著些小禮品。

廣告營銷,長安商家皆是熟的不能再熟了,莫說節日慶典,便是每歲的京畿蹴鞠聯賽,也不缺所謂的“贊助商”。

內史府和少府合辦燈會,看著是天家恩德,爲百姓耗貲不菲,實則是不虧反賺的。

燈謎除卻猜物猜字,亦不乏與“贊助商”緊密相關的題目。

“芳馨浴用本季新品爲何?”

“醉仙樓上醉仙閣,樓高幾許,閣高幾許?”

“永和豆漿之大碗寬面,欲加滷蛋,價幾何?”

……

諸如此類,總之百姓得了實惠,商家也心滿意足。

上元夜,劉徹也偷偷帶著阿嬌微服出宮,屢屢見得此類“燈謎”,端是哭笑不得。

雖說要恰飯,可不能搞硬植入啊,能不能含蓄點?

最教他無語的是,燈會逛到中途,竟是得了內衛稟告,自家兒子和兒媳也在此處。

“整日就知玩樂,不務正業!”

皇帝陛下如是道。

皇后阿嬌深以爲然,非但沒替兒子說情,反是落井下石:“日子太過安逸,臭小子近日不免怠惰了。”

劉徹微是頜首,吩咐內衛道:“傳諭予他,速回宣室殿候著,今夜陪朕批閱奏章。”

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一百三十五章 隴西豪強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
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一百三十五章 隴西豪強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山县| 武穴市| 温泉县| 锡林浩特市| 古蔺县| 长宁区| 四平市| 武安市| 都昌县| 吉木萨尔县| 华阴市| 曲水县| 清镇市| 黄梅县| 高雄市| 施秉县| 新干县| 饶河县| 吉安县| 扎囊县| 定西市| 遵化市| 三门峡市| 兴隆县| 阳西县| 田林县| 阿鲁科尔沁旗| 信丰县| 通渭县| 腾冲县| 永和县| 上犹县| 老河口市| 玉树县| 海口市| 方山县| 绥江县| 漠河县| 青川县| 宜丰县| 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