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

南越爲瀕海之國,所臨海域在山海經中謂之朱崖海渚,蓋因海中有大島,名曰朱崖洲,即爲後世的海南島。

先秦之時,朱崖洲有蠻夷立國,自號儋耳國,屬百越地。秦皇滅六國後,南征百越,於嶺南之地開置南海,桂林,象三郡。

因朱崖洲地遠人稀,大秦雖滅儋耳國,卻未在此地設置郡縣,僅由象郡遙領。

朱崖海渚成爲大秦南臨之海,故遷入嶺南的秦人多謂之南海。漢取秦而代之,南越國雖裂土割據,但南海之名卻早約定俗成,南越臣民亦未改口。

南海浩渺無垠,南越國雖擁萬里海疆,但其屬民不擅建造大型海船,僅能造些舟楫在沿岸的近海捕魚,反不如在風平浪靜的河川行舟捕魚來得安逸。

又因嶺南百姓多由關中及中原遷入,擅農耕,慣食粟谷豬羊,故逐海而居的漁民爲數不多,且多半是爲捕撈珠蚌,珊瑚和玳瑁等珍稀海寶,賺取貲財。

南越國境內的漁民最多的地方,乃是鬱水的出海口。

鬱水源起滇地溫水及夜郎豚水,流經南越國都番禺入海,後世的右江、鬱江、得江及西江皆統稱鬱水。

番禺城傍水而建,鬱水流經城北復又轉繞城東,再經二百里寬闊的水道,抵達出海口,匯入南海。

有此等天然的護城河,南越君臣對番禺城的守備自是信心滿滿,只要在湞水,灕水及鬱水中游佈置舟師,防備漢軍經由水路偷襲,便可高枕無憂矣。

然而他們卻已盡皆忽略,危險往往源自視線難及的身後之處。

鬱水出海口外的東側,有座不小的島嶼,因島上有淡水,出海捕魚的漁民常在此停船歇腳,甚至建起了數處小漁村,卻也僅止步於島嶼西部,靠近鬱水出海口的地方。

畢竟華夏子民喜歡羣居,此地離南越國又近,極少有人會選擇在這座偏僻的島嶼定居,且周邊海域有不少海匪出沒,還是住在官府能保護到的地方比較安全些。

近來不知是何緣故,附近的海匪愈發猖獗,官府的兵卒卻被抽調不少,隨大軍前去增援被東甌和閩越兩國聯軍圍困的龍川城,無暇出兵剿匪,鬧得漁民都不敢出海捕魚了。

鬱水的出海口驟然冷清不少,再不見昔日往來穿梭的漁船。

九月初,便在南越臣民毫無察覺時,近千艘風帆戰列艦已在那座島嶼的東側緩緩靠岸下錨。

海灘處,海匪頭目唐濤望著遠處海面上桅帆如林的戰艦,眼角微有些溼潤。

這一刻,他足足等了五年有餘!

他本爲軍中遺孤,羽林初創時便被選入其中,曾隨羽林僕射公孫賀在雁門關抵禦匈奴單于,曾隨羽林右監倉素出征河朔,在西北關塞重創匈奴右賢王,算得上軍功赫赫。

漢六十一年,他被派往南越國都番禺城,潛伏爲細作,爲朝廷打探消息。

多年來,每每午夜夢迴,他亦不免喟嘆,若是昔年沒接下這任務,自個或許現下已官居顯要了。

羽林初創時,不過區區兩百人,昔日的袍澤能活到今日的,皆已飛黃騰達。

僕射公孫賀做了衛尉,右監倉素做了殿內中郎將,兩人皆是他的老長官,這倒罷了。左右中郎將卻是趙立和李鬆,這可是昔日他出手調教過的後輩啊,沒料到竟也後來居上了。

時也,運也,命也!

唐濤倒不至因此心懷怨懟,只是頗爲感慨罷了。

好在陛下籌謀多年,終是要對南越動手了,這等隱藏身份的憋屈日子算是熬到頭了。

去年歲末,陛下再度派來百餘熟識水性的羽林衛由他統領,扮作海匪在這座島嶼的東面立寨。

半年多來,他們足足收編了周邊海域的近千海匪。入秋後,收到陛下的鷂鷹傳信,他便領著海匪們不斷侵擾鬱水的出海口,使得附近的南越漁民再不敢出海捕魚。

今日,望眼欲穿的唐濤終是見得戰艦靠岸,迎來了雄壯威武的大漢水師。

戰艦下錨後,紛紛放下纜梯和輕舟,又有不少海匪的舟楫前來接應,使得大漢水師將士們得以迅速登岸。

自打從瑯琊水師的海陸碼頭登船後,爲了隱匿行蹤,這千艘戰艦就再未靠岸,在海上航行足有月餘,即便曾在東鯷島短暫停船,補充淡水,但將士們還是沒能下船登岸。

大將軍郅都曉得若不讓將士們登岸休養數日,到底番禺城外怕是沒甚麼戰力的,好在陛下早有預料,已命羽林衛扮做海匪,佔據了這座島嶼的東部,讓戰艦得已暫時停靠。

郅都及諸將剛登岸,唐濤便是迎上前去,挺身行大漢軍禮,朗聲道:“羽林唐濤見過大將軍!”

郅都打量他片刻,向來冷峻的面龐露出一絲難得的笑意:“吾還記得你等一衆羽林衛昔年在雁門城樓所言,現今果已是爲國羽翼,如林之盛!”

唐濤驚喜交加道:“大將軍還記得末將?”

郅都頜首笑言道:“昔年羽林衛助吾於雁門抵禦匈奴時,不過區區百餘人,你亦在其中,距今不過未滿八載,吾又非耳目昏聵的老朽之人,豈會不記得?”

唐濤聞言,只覺胸中涌起幾分酸澀,千言萬語哽在喉頭,反倒不知該說些甚麼。

便在此時,郅都身後站出一人,揮拳狠狠搗在唐濤胸前,朗聲道:“多年未見,怎的還是這副閒散模樣,莫非是海匪做得太過歡喜?”

“易言……”

唐濤倒退兩步,擡眸看去,眼中的訝異瞬間化爲驚喜。

兩人從進入羽林衛便是搭檔,彼此扶持著歷經大戰,是換命的交情。後因易言心思細膩,擅長謀略,比個性灑脫的唐濤更適合領軍,在羽林擴編時被拔擢爲軍候,操練新兵,兩人這才分處不同部曲。

五年前,唐濤被遣來南越做細作後,更與易言徹底斷了音訊。

舊日袍澤重逢,自是激動不已,唐濤亦是邁步上前,朝易言胸口重重搗了拳。

郅都見狀,不由失笑道:“待得把將士們安頓好,你二人再敘舊不遲。”

唐濤忙是應諾,領著郅都及水師諸將入寨,並吩咐麾下羽林衛和海匪們好生安置和犒勞陸續登岸的大漢將士們。

海匪們皆是震驚不已,他們雖已知曉自家大頭目是漢軍細作,亦知近日會在此接應漢軍水師,卻萬沒料到會是這般大的場面。

千艘鉅艦,近十萬兵將,這特麼是要滅了南越國啊?

怪不得大頭目近來讓他們不斷去劫掠乃至花重金置辦不少酒肉吃食,還廣置營帳,原來是爲這大軍預備的。

他們本道水寨裡存著的酒肉足夠吃年餘的,現下看來,不出數日,便會消耗殆盡。

驚愕之餘,他們心裡亦不免欣喜萬分,大頭目竟能與漢軍將帥談笑風聲,來頭必然極大,絕非尋常細作可比。他們跟著大當家混,又接應了漢軍水師,那日後若論功行賞,指不定能洗白了海匪的出身,混個一官半職的。

這年月,若是有門路,有活路,誰願做朝不保夕的盜匪啊?

漢軍水師此番雖是奇襲,但因從鬱水入海口到番禺城尚有二百里水道,想要完全隱匿行蹤是不可能的。

依劉徹的謀劃,無非是打個時間差,讓南越各地軍伍來不及增援番禺罷了。

郅都亦領會了陛下的意圖,決定先讓將士們在島上稍歇三日,養精蓄銳後再沿鬱水北上。

現下南越的多數兵力已盡數徵調,前往五百餘里外的龍川增援,待得他們知曉漢軍奇襲番禺,再班師回援,一來一回,少說也得耗去半月有餘。

即便漢軍泄露了行蹤,南越諸軍也來不及回援了。

安置好水師將士後,唐濤便亟不可待的拽著易言,讓他講講近年的境況。

易言倒是全無隱瞞,盡數娓娓道來。

唐濤被派來南越後不久,易言便隨著羽林校尉公孫賀奉旨爲匪,做了淝陵水寨的白虎壇主,剿滅了淮水沿岸乃至洪澤的諸多水匪寨子,又協助橫海將軍荀世清洗了豫章水師。

隨公孫賀返京覆命,戈船將軍因瀆職而被查辦,橫海將軍荀世又改爲執掌豫章水師,陛下因漢中水師無人執掌,便是將易言破格拔擢爲新任的戈船將軍,主掌風帆戰列艦隊。

去歲陛下之所以讓世家大族僱傭戰列艦,從遼東郡的海陸碼頭往返接運捕奴隊至朝鮮南部,除卻要以此重創朝鮮,更是要掩人耳目,爲南下奇襲南越國都番禺城預做準備。

唐濤聽得豔羨不已,非是羨慕易言官居高位,而是羨慕他能指揮那千艘鉅艦,橫行海疆。

他早年可沒少見識高爆弩箭的威力,更在西北邊塞親手扳過機括,炸得城外的匈奴蠻子哭爹喊孃的。

那些甚麼戰列艦上盡皆搭載著高爆弩箭和燃燒彈,若是盡數拋射而出,那場面得多帶勁啊?

“待此番功成,我回京向陛下覆命後,也不要甚麼封賞了,日後就跟著你這戈船將軍橫行海上吧?”

唐濤做了半年多的海匪頭目,個性又本是灑脫不羈,對大海有種難以言喻的不捨之情,還真不想回到以騎兵爲主的羽林衛了。

易言舉樽笑道:“若真能如此,我自是樂意再與你並肩作戰!”

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
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陇县| 图木舒克市| 白水县| 尉犁县| 聂荣县| 浠水县| 汪清县| 阿鲁科尔沁旗| 新乡市| 深泽县| 盈江县| 赤城县| 江孜县| 黄浦区| 西林县| 饶阳县| 天长市| 天峨县| 凤山市| 福鼎市| 宁波市| 德安县| 河曲县| 连城县| 南靖县| 当雄县| 河源市| 柳江县| 宣汉县| 井冈山市| 桂林市| 玉山县| 泗阳县| 卓资县| 西乌| 增城市| 万宁市| 遂川县| 含山县| 太原市|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