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

七月初五,末伏。

大漢帝后於拂曉時分從南山河谷啓程,清晨便已抵達長安,從南面的西安門直入未央宮,除卻鎮守城南的城衛南營將士,鮮有旁人知曉帝后已在今日返京。

入宮後,皇后阿嬌回椒房殿補眠去了,皇帝劉徹則是前往宣室殿。

衛尉公孫賀早已候在宣室殿外,見得劉徹邁步而來,便是上前見禮。

劉徹擺擺手,讓他隨著入了宣室。

公孫賀不需劉徹多說甚麼,便是雙手呈上數份冊簿和供狀,同時出言稟報近日徹查詳情。

“如此說來,右中郎將趙立牽涉其中?”

劉徹面無表情,語調和緩的出言詢問道。

“回稟陛下,現下唯有供狀,未見實據,不可輕忽,卻也不可輕信。”

公孫賀雖擅於察言觀色,此時卻無從揣摩陛下的心思,只得毫不偏頗的實話實說。

這右中郎將統率右中郎署兩千郎衛,掌宮禁宿衛,乃是天子最爲信重的近臣之一,且趙立又是羽林將官出身,於情於理,曾任羽林校尉的公孫賀都該避嫌。

劉徹斜覷著他,嗤笑道:“趙立在暗中傳揚此事,於他有甚麼好處?”

對於公孫賀這等明哲保身的態度,劉徹雖可以理解,卻仍是不太滿意。

身爲位列九卿的衛尉,連最粗淺的分析都不敢做,最基本的判斷都不敢下,就將沒有結論的調查結果呈報上來,未免稍顯失職。

“陛下,事關重大,依臣之見,該讓兩方當面對質。”

公孫賀雖聽出皇帝的不滿之意,卻仍不敢輕下斷言,只好硬著頭皮進諫道。

“也好,你去將那供犯押來。”

劉徹擺手吩咐公孫賀道,復又喚候在殿外的宦者令李福去召三大中郎將前來覲見。

不多時,三大中郎將便是入得宣室,並肩成列,向皇帝見禮。

“你等且先看看這份供狀。”

劉徹徑自將涉及右中郎將趙立的那份供狀遞給三人,讓他們傳閱。

殿內中郎將倉素最先閱過,神情沒甚麼太大變化,僅是微微挑眉,便將供狀先遞給了左郎將李鬆。

大漢以右爲尊,三大中郎將雖是同秩,但尋常還是會依先右後左排序,在大多時候其實是無關地位高低的,而是常年養成的習慣。

正如常人上臺階是先邁右腳,還是先邁左腳,尋常自個多是從未注意,但若突是改變,就會生出幾分莫名的彆扭。

趙立和李鬆亦是如此,他們見得倉素將閱看完畢,趙立本待伸手接過,李鬆則是沒動作,豈料倉素卻是將那份供狀遞給了李鬆。

兩人皆是愣怔,趙立縮了手,李鬆則忙是伸手接過,細細瞧了起來。

“這……”

李鬆尚未看完,已是雙目圓瞪,難掩面上的驚訝甚至惶惑。

他偷偷擡眸瞧了瞧神情淡然的皇帝陛下,又用眼角餘光看了看趙立,因兩人中間隔著身形高大的倉素,其實也沒瞧真切。

李鬆心念急轉,曉得這事太過敏感,不是他該出言置喙的,細細閱過後,便是半側著身子將之遞給趙立。

趙立接過細看,眉宇驟顰,執著供狀的手愈捏愈緊,因著太過用力,指甲下已褪下血色,渲作蒼白。

“陛下明鑑,臣雖愚鈍,卻絕不會行此等悖逆之事!”

趙立強抑下胸中憤慨,向坐在御案後的劉徹躬身道,也沒多作自辯,他不信英明的皇帝陛下會輕信這等攀咬嫁禍之言。

劉徹微是頜首,對眼前三人的表現還是頗爲滿意的,至少遇事足夠沉穩,便連趙立這當事者也沒有甚麼慌亂。

或許是人正不怕影子歪,抑或是城府真的深不可測吧。

劉徹從不吝以最大惡意去揣摩旁人,卻也不至偏聽偏信,沒有真憑實據便出手懲治近臣。

便在此時,宦者令李福入內稟報道:“陛下,衛尉已將犯人押到殿外。”

“宣進來吧。”

劉徹擺擺手,復又對三大中郎將道:“你等且站在一旁,聽聽那供犯是如何說的。”

三人自是應諾,隨即退立在側。

衛尉公孫賀領了供犯入得殿內,劉徹擡眸細瞧那供犯,那個尚未及冠的清雋少年。

“草民魯圖見過皇帝陛下!”

少年適才在殿外應已被教導過入殿覲見皇帝的禮數,跪伏在地行叩拜大禮,倒是像模像樣,就是聲音有些發顫,難掩恐慌。

“草民?”

劉徹微是揚眉,頗是玩味的沉吟道。

依著公孫賀查出的信息,這魯圖出身安定郡,自幼孤苦無依,淪落街頭。

四年前,他賣身爲奴,入得宣侯薄尚府中,做了小廝;兩年前,他突是得脫奴籍出宣侯府,由人舉薦入得大長公主府爲馬伕,更因眉眼清秀討了堂邑候嗣子陳須的喜愛,做了他的男寵。

大漢風氣開放,有龍陽之好的世家子弟並不鮮見,陳須豢養男寵也沒讓劉徹覺著太過意外,畢竟依史籍記載,陳須和陳蟜這對兄弟本就都是生活糜爛之人。

只是這魯圖的經歷就頗是耐人尋味了,脫去奴籍,入得大長公主府,還做得陳須男寵,爲薄尚打探到皇后宮寒難孕之事。

薄氏外戚,是漢文帝的母族。

太上皇劉啓尚是太子時,其祖母薄太后爲鞏固自己孃家薄氏的地位,執意挑了個遠房孫女,爲他指婚。

待得劉啓即位爲帝,太子妃薄氏便順其自然的做了皇后。

劉啓內心何其高傲狠戾,自是不甘任薄氏外戚擺佈,想法子讓薄皇后無法孕育子嗣,待得薄太皇太后殯天,他坐穩了帝位,更是再無半分顧慮,以薄皇后久無子嗣爲由,將之廢黜。

薄皇后深鎖寒宮,最終鬱鬱而終。

隨著竇氏外戚逐漸做大,薄氏外戚不斷被打壓,勢力已大不如當年。

皇帝劉徹迎娶陳氏阿嬌爲後,陳氏外戚背後有大長公主和皇后撐腰,聲勢也是不小,薄氏外戚就更顯沒落。

宣侯薄尚作爲薄氏現任家主,自然心焦不已,這魯圖就是他特意在大長公主府下佈下的暗棋。

薄尚自然沒膽子造反,只是想捉到陳氏外戚的把柄。

豈料魯圖的所獲遠超出薄尚的意料之外,竟趁著陳須醉酒時套出了皇后阿嬌宮寒難孕之事,薄尚自是大喜過望。

只需將此事宣揚出去,皇帝陛下即便再寵愛皇后,也必得開宮納妃。

薄氏現下正有數名適齡族女,且皆是才貌絕佳,若加上薄氏過往在朝中乃至宮中留下的人脈,總能送入宮裡,塞到皇帝的御榻之上。

皇后難孕,若薄氏女再誕下子嗣,那薄氏外戚瞬間便可東山再起。

因而薄氏便將這風聲放了出去,起初確是照著薄尚的預料,進行的極爲順利,豈料不知爲何突然失控,謠言愈傳愈偏,竟演變到皇帝劉徹殘暴不仁,不配爲君,故天降責罰,讓其絕嗣。

薄尚不曉得怎麼回事,劉徹卻是知曉的,蓋因公孫賀已徹查清楚。

潛藏在大漢京畿的諸多匈奴細作,正藉機添油加醋,煽風點火啊!

“沒想到一根筋的匈奴蠻子,竟也學會了造謠生事,引導民意輿論了。”

劉徹心下感嘆,手指輕輕敲擊著御案上,腦海中緩緩浮現出一張面白無鬚的老臉,想來也和中心説這老閹貨脫不了干係。

想到中行説,劉徹腦中突是靈光一閃,仿似捕捉到了甚麼,卻又瞧不真切。

看著跪伏在地,渾身發顫的魯圖,他微是揚眉,沉吟半晌。

劉徹突是擡頭對公孫賀吩咐道:“押這供犯出去,候在殿外!”

公孫賀雖是滿頭霧水,卻不敢有絲毫怠慢,上前將那魯圖拽了起來,推著他出了殿門,候在外頭。

“李福,過來!”

劉徹喚得李福近前,壓低聲線囑咐了幾句。

李福聽罷陛下的吩咐,心下頗是訝異,面色卻是不顯,便是應諾而出,對公孫賀道:“陛下有令,衛尉候在此處,讓那供犯自行入殿。”

公孫賀不解其意,卻也只得對魯圖道:“你且再去面聖,若敢有半分無狀,小心性命不保!”

魯圖佝僂著身子,驚恐道:“草民不敢,草民不敢!”

“那便最好,進去吧!”

公孫賀將他推了推,讓他趕緊入殿面聖。

魯圖瑟瑟發抖,卻也不敢再拖延,忙是趨步入殿,再向劉徹行跪伏叩拜大禮。

劉徹沒理會他,卻是望向跟在他身後入殿的李福,出言問道:“如何?”

李福躬身道:“陛下慧眼如炬,確是宦官步伐,碎而不徐,趨而不急,尤是過檻前頓趨不駐,乃是宮儀,莫說市井庶民,便是世家子弟亦不會這般碎步而趨。”

殿內衆人皆是不解其意,唯見劉徹展顏輕笑。

“魯圖,中心説那老狗可還安好?”

劉徹望著跪伏在地的魯圖,頗是鄙夷的謔笑道:“倒是難爲他能想出這法子,也不知費了多大心思,只可惜朕沒甚麼龍陽之好啊。”

魯圖渾身劇顫,慌忙擡頭,急欲辯解:“陛下,草民……”

“安定郡的孤兒?”

劉徹卻是出言打斷了他,冷聲道:“近年在安定郡莫說是軍中遺孤,便是尋常孤兒都不至流落街頭!”

劉徹復又嗤笑道:“倉素,去尋個出身安定的郎衛,讓他用俚語鄉言與這魯圖敘敘鄉愁!”

“諾!”

殿內中郎將倉素出言應諾,分外鄙夷的瞧了瞧癱軟在地的魯圖,便是邁步出殿。

劉徹早已心有定見,倒無需真要等倉素帶人來與魯圖對峙,而是饒有趣味的戲謔道:“大漢重臣何其之多,你爲何不構陷旁人,偏是要攀咬右中郎將趙立,莫不成他與你有私仇?殺父之仇,奪妻之恨?”

劉徹確是好奇得緊,若匈奴要鬧得大漢不寧,藉機構陷在軍中威望頗高的秦氏或李氏,豈非更好?

趙立只是區區右中郎將,即便被大漢皇帝冤殺,對匈奴也沒甚麼太大的好處。

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
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州市| 华宁县| 南投县| 安化县| 浙江省| 潼南县| 西和县| 高邮市| 修水县| 尼勒克县| 靖宇县| 甘洛县| 太白县| 会宁县| 云阳县| 沁源县| 嘉鱼县| 乌鲁木齐县| 彭水| 牙克石市| 五莲县| 时尚| 六枝特区| 南宁市| 祁东县| 云龙县| 南川市| 晋州市| 安阳县| 西和县| 泰顺县| 天门市| 子洲县| 仁布县| 育儿| 健康| 苍溪县| 苏州市| 区。| 盖州市|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