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

皇室實業旗下產業衆多,賢王劉非作爲主其事者,不可能事必躬親,諸位親王中真能幫著打理產業的,僅有趙王劉彭祖和長沙王劉發二人。

劉發爲人老實,辦事穩妥,皇家馬場正是歸他打理,除卻每個沐日照著章程辦馬賽,定賠率,接賭注,亦負責向大農府繳納稅金,幫著太僕府買賣良馬。

是的,皇家馬場還經營著馬匹買賣,雖非大宗交易,然交易金額往往高得嚇人。

皇家馬場的馬賽分爲兩大類,一者是皇家馬場遣騎士御馬,上場競技;二者是讓王侯權貴們遣出馬匹和騎士上場,皇家馬場爲其安排賭局,從中抽成。

第二類賭賽對上場馬匹有特殊規定,公母不限,唯是已去勢的騸馬不可參賽。

太僕府屬官每逢馬賽必會前來觀賽,若見著難得的良馬,往往不惜千金買馬,送到馬苑精心繁育。

皇室馬場亦會向太僕府購買或租借良馬,以便安排賭賽。

大漢鐵血尚武,臣民多將騎馬射獵視爲強身健體的娛樂,王侯權貴們更是如此,每每有皇家馬場自行組織的馬賽,他們在參賭下注之餘,亦會順帶賞鑑上場的賽馬,若覺著喜歡,也會花花大價錢買下的。

在大漢權貴看來,買寶馬或許和後世土豪買跑車是差不多的概念,鮮衣怒馬的風姿,非僅是翩翩少年的憧憬,財力更爲雄厚的老男人們也是有此追求的。

今日這賭賽意義重大,旁的親王或可不來觀賽,長沙王劉發卻是不得不來。

他非但是以親王和主事者的身份前來坐鎮,更因昨夜宮裡遣了宦官傳話,今日太子殿下會微服出宮,前來觀賽,讓他預做安排,儘量低調行事。

劉發好歹出身天家,自是心領神會,早早安排妥當。

皇家馬場的包廂明著是五十間,實則還有數間是從不對外開放的,且有明暗兩條廊道以供通行。

環形球場實則也有類似的包廂,專是留給諸位親王乃至皇帝的,既可儀仗齊全的駕臨,亦可不露行蹤的悄然來去。

太子劉沐在東市用過早膳,便與其餘小屁孩回返承乾宮,跟著早已等候多時的五皇伯劉發登上親王形制的駢車,出北宮門,入東闕廣場南坊門,徑直駛入皇家馬場。

劉沐等人入得包廂時,時辰已是不早,劉發也顧不得多說甚麼,只吩咐掌事和侍者好生伺候好這些小祖宗,便是匆匆離去。

爲等候太子耽誤了不少時辰,眼瞧著便要到巳初時分,端是開賽在即。

要曉得,今日的皇家馬場聚集著數以千計的王侯權貴,說句犯忌諱的話,這真是比每歲的正朔大朝都熱鬧。

各處包廂內的劉氏諸王和公卿將相且不提,單是那坐得滿滿當當的看臺,隨便拋去塊磚石,砸著的不是朝堂重臣就是高爵勳貴,若是出了甚麼岔子,還了得麼?

皇家馬場的總掌事雖見多識廣,然畢竟身份低微,若無劉發這親王出面坐鎮,他是應付不來的。

劉發匆匆露面,也無須說些甚麼做些甚麼,招呼幾句,見見禮,也就夠了。

有些事,身份不夠的人看來是千難萬難,然若身份夠高,那真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

劉發身爲親王,今日在此更代表著天家,有他坐鎮,誰都不敢不給面子。

巳初將至,本尚稍顯喧囂的看臺漸漸轉爲詭異的沉寂,在場的王侯權貴皆是久居上位之人,此時多是噤聲端坐,或酌酒,或品茗,便連竊竊私語的人都少,數以千計的視線齊刷刷投向賽場上的日冕,以及……即將參賽的十八位少年。

此番賭賽,參賽的皆爲黃埔軍學的學員,其實王侯權貴們也可從政經官學選出合宜之人蔘賽,不過應該沒人會那般傻,今日比的是騎術,又不是比辭賦或理政。

實話實說,不少世家勳貴是有些鬱悶的,蓋因他們被皇帝陛下用話術擺了一道。

數月前,皇帝陛下才頒佈聖旨,準允宗室子弟入兩大學府就學,故在此之前,黃埔軍學內的劉氏子弟少之又少,除卻昔年就學的廣川王劉越和膠東王劉寄,其後得皇帝特許就學的劉氏子弟寥寥可數。

皇帝劉徹提議安排這場賭賽時,特意言明要依“入學時間”選人,這等若限制了世家權貴們選人的範圍,也正是李廣爲何覺著李當戶愚蠢的原因……之一。

即便李陵等入學已近三年的學員尚未隨軍出征,也是沒資格參與這賭賽的,頂多是今歲開春時入學的世家子弟可參賽,僅是劉氏子弟們早數月入學罷了。

按說早入學數月,世家子弟已算是佔了大便宜,然莫要忘了,現今大多數的劉氏王侯子嗣,年滿六歲便要到宮邸學舍就學,先入蒙學館,再入預學館,正常完成學業時,恰恰到得束髮之年。

束髮之年,即虛年十五,亦是兩大學府正常的入學年齡。

換了後世的說法,就是從幼兒園,小學,中學,甚或到大學的“無縫接軌”,這意味著今歲入得黃埔軍學的劉氏子弟絕不是酒囊飯袋,至少是在宮邸學舍完成了學業的。

廣川王劉越和膠東王劉寄的前例,給了有志從軍的劉氏子弟極大鼓舞,否則他們不會主動進入軍校吃苦的,即便不留在府裡混吃等死,去政經官學日子也能更安逸不是?

從中選出的九名王侯子嗣更非泛泛之輩,皆是同輩宗親中最爲剽悍的存在,太子殿下在宮邸學舍稱霸蒙學館後,沒少領著一衆“小弟”跟預學館的諸位族兄扭打幹架,然畢竟年歲尚幼,直到現今都沒能稱霸整個宮邸學舍。

今日,九位最剽悍的同門師兄兼老對手要上場參賽,劉沐自是興致高昂,在自身未能出手將他們真正收拾服帖前,他是不希望旁人打敗他們的。

太子殿下霸道的佔有慾,不僅限於他看上的好物件,亦包涵對他瞧得起的好對手。

與之相較,出賽的九名世家子弟亦是武勇強悍的,且皆出身軍武世家。

何爲軍武世家?

軍功赫赫,武道昌隆的鐵血世家,軍中起家,以武傳家,世世代代以族中子弟的血肉支撐起鐵血大漢的脊樑。

正如周亞夫和李廣接連執掌細柳營,錘鍊鑄就出悍不畏死的細柳軍魂,現今漢軍各營或多或少都烙著軍武世家的印記,若非如此,皇帝劉徹之前何以會對秦氏手下留情。

軍武世家可以沒落,但不能因謀逆而被夷族,否則必將重挫漢軍士氣,甚至動搖軍心。

大漢軍魂,不容半分玷污!

出賽的世家子弟雖不似劉氏子弟般曾入宮邸學舍,卻是自幼跟著祖輩父輩習武甚至隨之徵戰,不至是劉氏皇族會爲自家子弟開小竈,世家大族也是會的。

龍生龍,鳳生鳳,耗子下崽會打洞。

這民間俚語所指的可不止是先天遺傳,更重在於後天教養,自幼的耳濡目染,使得世家子弟遠比尋常寒門子弟有更高的起點,混吃等世的紈絝子弟很多,然有望承繼家業者,其奮發上進的勁頭半點不必寒門子弟少,甚至因肩負著延續家風的重責大任,從未敢心生懈怠。

場上的十八位少年,堪稱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論起吟詩作賦和策議政事,他們或許比不的旁的貴胄子弟,然若論起騎射之術,能勝過他們的著實不多。

大漢貴族多以騎馬射獵爲樂,故平日沒少到皇家馬場觀賽,或許未必會下注參賭,但休沐日來觀看馬賽以成爲不少權貴的嗜好和習慣,世家子弟亦如此,今日也有不少貴胄子弟隨家中長輩前來觀賽,故在場衆人對馬賽規則多是知悉清楚。

即便有少數從未前來觀賽的權貴,也可詢問安排在看臺伺候他們的馬場侍者,故也無須派專人主持此番賭賽。

暖陽東昇,徑長丈餘的日冕上,冕針的陰影已指向巳初的刻線。

馬場總掌事見得十八位少年皆已準備停當,便請他們牽著馬回到場邊的等候區,將賽場空出。

不多時,賽場中的令旗手高舉手中旗幟,蒙皮大鼓擂響。

但見兩名少年從等候區縱馬而出,齊齊到得競速賽道的起始點,又齊齊勒馬駐足。

競速賽道呈橢圓形,周長二里整,依慣例,競速馬賽一局馳五圈,合十裡,以速爭勝。

此番賭賽意義重大,不管是劉氏王侯還是世家勳貴,都是擇出騎術最強的子弟出賽,供其駕馭的馬匹更是萬金難求的千里寶駒,若毫不惜力的玩命奔馳,半個時辰就能跑出百里地。

區區十里,即便是要不斷轉彎的環形賽道,亦是半刻可至。

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茍全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癥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
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茍全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癥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页游| 茂名市| 张家界市| 措勤县| 千阳县| 白城市| 八宿县| 盖州市| 黄山市| 巫溪县| 思茅市| 弥勒县| 托里县| 阿坝| 徐汇区| 龙江县| 隆子县| 刚察县| 沙坪坝区| 连平县| 望城县| 淳安县| 土默特右旗| 增城市| 搜索| 慈利县| 临漳县| 浦江县| 宾川县| 肥乡县| 曲麻莱县| 鹿邑县| 阿勒泰市| 漳州市| 扎兰屯市| 沂水县| 清水县| 武乡县| 泰来县| 龙游县|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