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

上林苑範圍所屬,東起藍田,沿終南山而西,北繞黃山,瀕渭水而東折,其地廣達三百餘里。

泬水西畔的渭南之地本也屬上林苑,後因朝廷在長安西側設了泬西邑,爲方便百姓往來和保障貨流暢通,皇帝劉徹索性就將泬水以西的大部分地界從上林苑劃了出去。

然真正的苑囿所在卻仍是禁地,尤是長安以南,終南山附近的皇室獵苑,豢養著諸多猛獸,專爲帝皇出行狩獵準備,平日多有苑囿吏卒巡視,山野獵戶不得擅闖,更不得獵殺飛禽走獸。

在劉徹看來,這倒有些類似後世的自然保護區了,故而也沒打算取消這類禁令,雖說他也不常來狩獵,但既能爲野生動物提供不受侵擾的棲息地,又能爲子孫後世留下茂密廣袤的原始山林,這是大好事。

此番離京出狩,劉徹和阿嬌徑自從未央宮南面的西安門出得城來,下了高高隆起的龍首塬,一路南下,往終南山北麓的獵苑而去。

途中路過南山時,兩人還在河谷莊園小住了兩日。

遍地雛菊尚未盡數綻放,阿嬌想著到得六月間還能再來避暑,倒也沒甚麼不捨,又是興致勃勃的跟著劉徹重新啓程。

耽擱了兩日,小夫妻倆入得官道時,恰巧撞上拖家帶口的劉彭祖和劉勝兩位親王。

因著避暑山莊在南山腳下,每歲皆有不少王侯權貴前來避暑,故而長安城通往南山的官道是將先前的秦直道大幅拓寬,並鋪設瀝青,足以讓六駕四輪馬車並行,相當與後世的六車道。

如此寬敞的官道,路中間竟是教兩位親王的車隊足足佔用大半,且不緊不慢的往前挪著,只在兩側餘出些挨著路邊的狹窄空隙,讓其餘商旅行人通行。

劉徹此行輕車簡從,沒帶甚麼天子儀仗,隨行郎衛皆是騎兵,便連跟來的內侍宮婢都會騎馬,老醫官和卓文君等內宰則乘著輿車,跟著載運輜重的車隊,墜在騎隊後頭。

得了前頭引道開路的騎隊回稟,曉得兩位親王的車隊造成前方道路擁塞,劉徹不禁眉頭微皺,面色頗爲不悅。

“堂堂親王,靠右側通行都不會麼?”

昔年他與廷尉汲黯耗費半月有餘方纔制定出《大漢通路律》,已頒佈七年有餘,現下竟親眼見得兩位親王如此明目張膽的違反交通法規,這教他如何不惱?

劉徹微是扭頭,衝著騎馬隨行的宦者令李福沉聲吩咐道:“去傳朕口諭,讓兩位親王將路給朕讓出來,再命其親手抄寫百遍大漢通路律,待末伏開朝後,送來給朕閱看,另著廷尉府向兩位親王各課十萬錢罰金,上繳國庫。”

李福自是不敢怠慢,應諾後便縱馬而去。

前方車輦上的兩位親王也已得知自個擋了陛下的道,趕忙吩咐下人將所有車駕趕到路邊,哪怕是連擡帶推,也要將大道的中央儘速清出來,讓皇帝陛下及其隨行將士先行通過。

他們此番到避暑山莊,不但是要避暑,更是要避禍,沒曾想好死不死反倒擋了陛下道,這不是倒黴催的麼?

路上的商旅行人此時也已曉得有大軍將要通行,皆是駐足避讓,甚至有不少車駕索性直接駛下官道,停駐在旁邊的碎石路沿。

大漢軍律森嚴,阻礙大軍通行者,將視犯行輕重處以責罰,尤是遇著有緊急軍務在身的將士,若是遭到無故衝撞,是殺人無罪的。

商旅行人雖不曉得是皇帝陛下親臨,但光瞧那龐大的騎隊,就沒人敢拿自個的身家性命開玩笑。

李福縱馬而來時,道路中央的車駕已是避讓得差不多了,兩位親王也正準備站到路邊迎候聖駕。

李福翻身下馬,急走數步,向兩位親王見了禮,便傳了陛下的口諭。

常山王劉勝聽完,曉得陛下已是動怒,雙腿直打顫。

他不似胞兄趙王劉彭祖般狡黠多智,此番若非劉彭祖出言提點,他壓根就沒瞧出京城裡的情勢已是這般險惡。

他現下畏懼得緊,生恐陛下想要殺雞儆猴,會藉此事衝他這隻弱雞下手。

劉彭祖則是將李福帶到車輦後,偷偷往他袖帶裡塞了個荷囊,低聲問道:“還請宦者令不吝解惑,陛下僅是因我等擁塞官道之事動怒,還是……”

李福捏了捏袖帶的位置,展顏笑道:“趙王不必多想,陛下近日心情大好。”

劉彭祖這才鬆了口氣,忙是道:“那本王就不耽擱宦者令去向陛下覆命了,還煩請宦者令日後替我等向陛下多多美言幾句。”

“趙王言重,這是奴下的本分。”

李福躬身客套一句,便是告退離去。

劉徹見得前方道路已是清空,待得李福返回,也未再多說甚麼,揚了揚馬鞭,便要下令繼續前行。

“陛下,這……”

李福打馬近前,從袖帶掏出個鼓鼓的荷囊,他可不敢當真私下收受王侯和朝臣賄賂。

劉徹倒是不覺意外,隨口問道:“趙王?”

李福忙是道:“陛下聖明!”

“既是收下了,便拿著吧。”

劉徹不以爲意的擺擺手,他曉得劉彭祖倒非真想收買李福,李福也絕非此等小恩小惠便可收買。

帝皇若事事故作高深,讓臣子無從揣測,反倒會讓臣子心懷畏懼,長久累積下去,是弊大於利的。倒不如讓他們有個獲取信息的窗口,能打聽到些劉徹願意讓他們聽聞的消息,也免得他們鋌而走險,甘冒大不韙在宮闈安插耳目。

有些想法,劉徹既想讓旁人曉得,卻又不宜宣之於口,也是得靠李福用其他方式傳達出去。

所謂架起溝通的橋樑,不外如是了。

與劉徹並馬執轡的皇后阿嬌卻是笑道:“打開讓本宮瞧瞧,八皇兄賞了你甚麼寶貝。”

李福忙是解開荷囊的繫繩,露出裡頭光潔圓潤的珍珠,雙手捧著讓皇后過目。

“本宮還道是金豆子,不料卻是東珠,你好好收著吧,這東珠雖不比南珠金貴,卻也頗是難得。”

阿嬌只粗粗掃了眼,便笑著打趣道:“八皇嫂今歲只得著一匣,倒是捨得讓八皇兄拿來送人。”

李福自是眉開眼笑的謝了恩,將那些東珠細細收好,他早知道皇后不稀罕這東珠,畢竟兩位藩王妃今歲可是向皇后進獻了好幾斛。

他隨侍陛下多年,曉得只要自個好好辦差,謹守分際,不吃裡扒外,旁的事陛下多是不怎麼在意的。

劉徹確實是這般想的,沒有弱點的人太可怕,他可不敢用。

李福這貨雖有些小貪財,但膽子著實不大,格外謹慎小心,做不來趙高那等擅權專政的大宦官,甚至不敢私下收受太大的賄賂,每次都會特意向劉徹稟報。

若是劉徹死了,李福絕對沒能力如現下的掌印太監孫全般輔佐幼主,故而劉徹想著自個死前必得下詔讓李福殉葬,免得他被有心人利誘或逼迫,真做出甚麼不利於幼主之事。

李福自是不曉得皇帝對他這般情深義重,便是死都不捨得留他獨活於世。

劉徹揚了揚馬鞭,示意騎隊繼續前行。

引道開路的騎隊早已先行,劉徹與阿嬌縱馬疾馳,路過兩位親王的車輦時也沒降下馬速,徑自飛馳而過。

兩位親王躬身站了許久,待得帝后遠去,方纔直起身子,不約而同的掏出錦帕擦拭著額頭冒出的冷汗。

他們兄弟倆頗有自知之明,曉得自個不是做皇帝的料,故而從未妄圖覬覦帝位,只想著做這安逸快活的閒散親王。

劉徹曾私下問過劉彭祖,日後是否有意出任宗正卿,劉彭祖卻硬著頭皮婉拒了,他是真不想涉足朝堂,若有可能,他連劉氏宗族之事都不想多過問。

他是個聰明人,聰明人最惜命。

他名爲彭祖,雖不敢奢望真能如上古的彭祖般活八百歲,好歹也要享個八十餘載的榮華富貴吧?

歷朝歷代的帝皇,能活到八十的掰著指頭都能數出來,終日算計臣子,又終日擔心被臣子算計,總歸是活不長的。

劉勝更是如此,他自幼不學無術,只喜歡飛鷹走狗,吃喝玩樂,近年來更是終日在王府裡跟著妻妾們搓麻將,打牌九,活得瀟灑快活,真是不想摻和這些破事。

今日雖是遭了陛下的斥責,要罰抄律法,且課以罰金,但他們也沒生出甚麼怨懟之意。

區區十萬錢,不過九牛之一毛,更可藉著抄律法的由頭,就此閉門謝客,甚麼時候陛下返京,甚麼時候他們再出門。

只不知是何人嫌命長,竟在長安城散播那等謠言?

起初衆位親王對此不屑一顧,沒怎麼理會,未曾想到近來愈傳愈邪乎,甚至已從皇后不孕牽扯到皇帝不仁,連天降責罰,另擇賢君這等大逆不道的話都冒了出來。

皇室實業的事務,多由江都王劉非和趙王劉彭祖在打理,兩人對外界接觸最多,自然聽到的風聞也最多。

何況兩人又皆是心思通透的,眼瞧著這火就要燒到自個頭上,再聞得皇帝要離京出狩,父皇要臨朝視政,兩人尿都快嚇出來了。

這把火若是不躲開,即便只沾上半點火星,也是會要命的!

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茍全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
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茍全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石屏县| 东辽县| 弥勒县| 平陆县| 蓬安县| 沾益县| 秦皇岛市| 宜宾县| 金溪县| 海城市| 辉县市| 武义县| 浦江县| 阿城市| 鲁山县| 仁寿县| 甘肃省| 长子县| 新建县| 宜兴市| 徐汇区| 岐山县| 嘉峪关市| 凯里市| 松原市| 湘潭县| 东乌珠穆沁旗| 瓮安县| 眉山市| 津南区| 宜兰县| 清水县| 革吉县| 房山区| 静安区| 衡南县| 巴彦县| 丘北县| 文昌市| 宝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