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

冬月間,常駐右北平郡的行人令宋遠遣快馬入京,呈上緊急奏報,有數支鮮卑部族南遷而來,在饒樂水北畔遊牧。

饒樂水即後世西刺木倫河,乃西遼水北源,源出烏桓山脈,向東流淌八百里,與大遼水交匯,折而南流,經遼東郡入海。

即便在匈奴最強盛之時,遼東郡的北部邊塞和長城關牆依舊握在漢廷手中,右北平郡也從未被匈奴鐵騎攻破過,因此饒樂水南畔和大遼河的塞北流域皆在大漢邊軍的掌控中,時時派兵巡視。

然此番鮮卑部族南遷,宋遠的呈報反倒比右北平邊軍的還來得更快,蓋因鮮卑部族已遣使與烏桓諸部貴族接觸,且有意與烏桓結盟。

昔年匈奴未崛起前,烏桓與鮮卑曾共掌東胡,各族莫敢不從。

直到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迅速崛起,進而出兵偷襲毫無防備的東胡各族,鮮卑遭受重創,元氣大傷下只得舉族遷入大鮮卑山的北部。

烏桓勢孤利單,又缺乏打造兵械的銅鐵,被匈奴大軍生生逼入大鮮卑山南端的烏桓山脈。

經過七十愈載,烏桓深受大漢影響,已漸漸轉變成半農耕半遊牧的民族,也接受了不少教化,鮮卑卻仍是甚爲封閉落後的野蠻種族。

烏桓貴族們見得鮮卑來使,忙是遣人將此事詳細稟報漢使宋遠,現今他們已習慣依賴大漢,若右北平郡關了邊市,他們的吃穿住用乃至農具兵械必得大量短缺。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若是得罪了大漢,或許漢軍尚未出兵討伐,他們的族人就先造反了。

宋遠得知此事,自不敢怠慢,忙是遣快馬向遠在長安城的皇帝陛下呈上奏報,請陛下聖斷。

劉徹看著那奏報,不禁深深皺眉,鳳眸中泛著凜冽的殺機。

說實話,他對鮮卑族是有極大惡感的,尤是對魏晉之前未開化的鮮卑族。

只因他們比匈奴還殘忍得多,是吃人的,吃真真正正的人肉!

據史籍記載,東漢時期,鮮卑多次跟隨匈奴侵犯漢境,待到匈奴分裂,北匈奴被驅離漠北,鮮卑族則在匈奴故地迅速崛起,成爲魏晉南北朝時最彪悍的北方外族。

五胡亂華中,對漢人最狠的就是鮮卑族。

西晉之時,幽州刺史王浚引進慕容鮮卑來對付成都王穎,慕容鮮卑乘機大掠中原,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

在回師途中,鮮卑人不但對她們大肆糟蹋,更將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到得燕地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

慕容鮮卑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便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於易水,易水爲之斷流。

十六國時期,冉閔滅後趙政權,解救出被羯族擄掠的漢族女子高達二十萬。

這些漢族女子不是被擄去作妻作妾,而是作爲“雙腳羊”一樣的家畜,隨時隨地被糟蹋蹂躪,且隨時隨地會被宰殺烹食。

有五萬多少女這時雖被解放,但也無家可歸,被冉閔收留。

後來冉閔被慕容鮮卑擊敗,鄴城被佔,這五萬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惡魔慕容鮮卑的手中。

慕容鮮卑糟蹋污辱,又把這五萬名剛剛脫離羯族魔爪的可憐少女充作軍糧,一個冬天就吃了個乾淨,鄴城城外這五萬名少女的碎骨殘骸堆成了小山。

到得南北朝時,拓跋鮮卑的拓跋燾發動三十萬大軍進攻宋國,居然不帶一點糧草,每當掠奪的食物不能解決需要時,便是“掠人而食”。

在華夏史上,鮮卑族的開化過程,是踏在漢人的屍骸上,喝著漢人的鮮血完成的。

這樣的民族融合,劉徹治下的煌煌大漢不需要!

實話實說,在隋唐時期,華夏北方的百姓確有不少是以漢族爲父系,鮮卑爲母系的新漢族。

如隋煬帝楊廣和唐高祖李淵的母親都出自拓跋鮮卑的獨孤氏,唐太宗長孫皇后是胡漢混血,有一半鮮卑血統,唐高宗李治身上有超過四分之一的鮮卑血統,且胡漢血統混合更大量地存在於隋唐兩朝的民間百姓。

故在初唐時,所謂“唐人”確實是與“漢人”有所區隔的。

然若加上南方百姓,則華夏漢人的數量遠較鮮卑人龐大得多,到得唐末的漢人就已將混入的外族血統差不多洗乾淨了。

後世磚家學者叫囂甚麼“漢族混血論”,實是很荒謬的事。

據考證,鮮卑是東北亞白種人,如東南亞矮黑人般,與我華夏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漢人有著明顯不同的相貌,妄想用混血論來否定漢民族的存在基礎,無疑是用心險惡的。

無非就是些歐美走狗,想試圖以此裂解漢民族這凝實的整體,蓋因歐美內部的種族問題愈發嚴重,已然面臨黑化和綠化的問題,盎格魯撒克遜人種實是很羨慕漢民族的強大向心力。

(某位讀者君就別叫囂著讓作者翻牆去外網開眼界了,作者君的見聞閱歷足以告訴你,在牆外頭,西方媒體的洗腦比我大天朝還厲害得多。)

美帝之所以選出種族主義色彩如此濃重的總統,歐美各國皆右翼崛起,正因盎格魯撒克遜人真的急眼了,曉得再這樣下去血統要被其他種族徹底洗沒了。

華夏公知們若想再唧唧歪歪談甚麼普世價值,批判我華夏的大漢民族主義,那就先去勸勸你們的歐美乾爹吧。

有那本事麼?

一羣吃裡扒外的狗東西!

現下大漢如此強盛,劉徹自不會勞心費神去融合鮮卑族。

漢人就是漢人,從骨血到精神,裡裡外外都是漢人!

狗屁的民族融合,跟未開化的食人鮮卑搞融合,博愛世人的聖母表麼?

劉徹爲了避免匈奴式微後,讓鮮卑趁勢崛起,心心念念要將鮮卑族徹底誅絕。

不可放任外族在大漢塞北遊牧,歷史的前車之鑑太多,小部落發展成大部族,進而立國稱王,犯我漢疆,亂我中華。

唯有殺,不停的殺,雞犬不留的殺!

鮮卑部族此番南遷,蓋因是匈奴的大部分族衆前年在廣寧塞被漢軍俘獲,就憑剩下的屬民壓根養不活近二十萬匈奴鐵騎。

然匈奴屢次被漢軍打得大敗虧輸,非但再不敢南下侵擾漢境,便連對西域諸國也不敢再輕易發兵掠奪,故而匈奴鐵騎只能玩命的掠奪漠北周邊的外族,東邊的鮮卑和挹婁以及在北海南畔遊牧的丁令,皆是遭到了瘋狂的劫掠。

過往向匈奴進貢,或許還能茍且偷生,然如今的匈奴是搶糧搶人,如蝗蟲過境般,颳得寸草不留。

尤是外族女子,再不多擄掠些,匈奴如何能繼續繁衍生息,早日東山再起?

今歲入冬後,匈奴更是瘋狂掠奪外族,好備齊族衆越冬所需。

鮮卑各部承受不住,部分鮮卑人遷往大鮮卑山的更深處,或許不再過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改以狩獵爲生,然更多的鮮卑人不願做那完全與世隔絕的山中野人,便是在部族大人的率領下四處遷徙,躲避匈奴的侵擾。

鮮卑貴族們也精明,曉得匈奴不敢南下,索性就紛紛率族人南遷,爲遠離匈奴人,沒去大鮮卑山西麓,更沒去漠南草原,反是轉到大鮮卑山東面,南下饒樂水,就想在大漢右北平及遼東兩郡的塞北駐牧。

不得不說,他們的眼光不錯,饒樂水流域水草肥美,物產豐饒,還挨著土地肥沃的速難平原(鬆嫩平原),無論放牧還是農耕,皆是塊可讓鮮卑族人安居樂業的寶地。

然他們卻沒仔細想想,放著如此肥美的大片沃土,爲何烏桓各部寧可留守烏桓山脈,也沒出來農耕放牧。

別說是饒樂水流域,便是更爲廣袤的漠南草原,烏桓牧民都沒敢踏足半步。

只因大漢皇帝已然言明,不想見到漠南草原有外族牧馬,大漢邊軍謹遵聖諭,不斷派騎兵出塞巡視,見得牧民便是揮刀斬殺。

漠南萬里無炊煙,真不是說笑的!

饒樂水南畔更是早已被漢軍牢牢掌控,成爲外族牧民的禁區,烏桓騎射無論是覆滅扶餘國,還是征伐朝鮮國,兩次皆是得了漢軍準允,得以借道,纔敢東出烏桓山脈,穿越不鹹山脈南麓的。

故而烏桓貴族們得知數支鮮卑部族南遷,已在饒樂水北畔駐牧,他們皆是眼角抽搐,再聞得鮮卑使者提出想結盟,兩族互爲臂助時,他們更是心悸不已,膽小的都快嚇尿了。

甚麼系出同源,甚麼皆是東胡族裔?

狗屁!

你等鮮卑蠢驢不要命了,可別拉著我烏桓一道赴死!

於是烏桓貴族便遣人向漢使宋遠稟報此事,至少表明自身態度,他們可是對大漢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臣服。

劉徹沒有絲毫猶豫,接到宋遠奏報當日就給右北平和遼東兩郡太守及宋遠分別下了聖旨。

著兩郡各處邊市向烏桓各部購買鮮卑人首級,價錢比過往翻倍,無論男女老幼,每顆頭顱兩千大錢。

烏桓山脈不是冬日苦寒麼?

想要火油,想要烈酒,大漢邊市多得是,拿鮮卑人的頭顱來換!

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癥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茍全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
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癥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茍全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县| 登封市| 航空| 曲松县| 宜君县| 灵川县| 庆元县| 肥乡县| 环江| 丹江口市| 平南县| 萝北县| 临湘市| 宝清县| 方山县| 商洛市| 临桂县| 连云港市| 华宁县| 县级市| 新化县| 安康市| 贵州省| 咸宁市| 婺源县| 白玉县| 大化| 马公市| 岗巴县| 城市| 尚义县| 永宁县| 介休市| 衡水市| 雷州市| 内丘县| 陈巴尔虎旗| 慈溪市| 阿巴嘎旗| 泽州县| 伊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