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

(抱歉,抱歉,又斷更了,前天坐動車戴口罩,竟然暈車想吐,差點被列車員小姐姐逮起來,在車站折騰了好久,耽誤了行程,造成連鎖反應,昨天半夜纔回到家,悲催!)

世間有許多事兒,乍是一想,挺難,用心再稍稍琢磨,覺得也不是完全摸不著頭緒,真正專心去搗鼓,往往才發覺,也就那麼回事罷了。

關鍵還在肯不肯下力氣,花功夫。

燒製玻璃的法子,大漢工匠已掌握二十餘年,手藝雖愈發的精湛,甚至能純手工研磨出合格的透鏡來,然想從根子上提高品質,卻非尋常匠師能辦到的。

玻璃中的氣泡和原料雜質帶來的異色,想要真正得到解決,還得用化學方法。

帝國科學院的博士們,總有比這更重要的科研項目要攻關,且過去二十餘載,饒是望遠鏡乃至簡陋的開普勒天文望遠鏡,對玻璃的品質要求也不算嚴苛的,勉強夠用了。

畢竟,漢人用天文望遠鏡賞月觀星,也就是瞧個新鮮,難不成真要研究甚麼紅移,觀測甚麼黑洞?。?

直到前年夏天,帝國科學院高聚物研究所無心插柳,試製出了感光塗料,清河王劉乘欣喜之餘,又搗鼓出了膠片和相紙,這才發覺,照相機的鏡頭對透鏡的焦距、折射度和透明度要求都頗高。

黑白藝術照,朦朧就是美,可也不能張張都朦朧啊。

皇帝劉徹是不怎的在意,畢竟上輩子學化工的,超大型透射電鏡都擺弄過了,不比全幅單反高端大氣?再清晰的相機還能照出分子鏈和原子簇???

當然,這是玩笑話。

只是上輩子活在美顏相機和靚照摳圖橫行的瘋狂年代,劉徹對現今大漢如此劣質的相機和相片興致缺缺,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子所不欲,未必旁人所不欲也。

就現今這年月,對相機和相片感興趣的人數不勝數。

尤是瞧出遠大“錢景”的賢王劉非和國舅田勝,爭先恐後的爲帝國科學院“捐資助學”,捧著重金請求產學合作。

清河王劉乘本也對此興致勃勃,故而一拍即合,在繼續改進感光塗料之餘,更調撥了不少奴匠,對玻璃的品質提升進行攻關。

爲甚是奴匠,卻不是諸位博士?

蓋因沒有太大必要。

澄清劑和脫色劑的大致配方,在相關理工典籍中皆有所提及,關鍵是在現有條件下,用甚麼添加原料和配比,儘可能的降低成本和提高品質。

澄清劑,氧化砷沒法弄,用氧化銻和硝酸鹽也是可以的;脫色劑,二氧化錳等產生互補色的物理脫色劑不好弄,用硝酸鈉和硝酸鉀等化學脫色劑也沒問題。

相關配比和用量,就得靠無限窮舉和對照試驗了,純粹的水磨工夫。

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效率自然頗高。

過往二十餘年沒能解決問題,非因太難,實則就是沒必要也沒意願去解決罷了。

短短兩年出頭,就已有了不小的成果,燒製出的玻璃無色透亮,再無黃綠雜色,也瞧不出有甚麼氣泡了,甚至因添加了硼酸,與過往的純鹼同時作爲助熔劑,適時適量添加,使得玻璃的透明度和機械強度都大幅提升,更因降低了熔點,更便於燒製成型,後端對透鏡的研磨加工自然更爲省事。

化學這玩意,若是摸著了門道,實則就是這麼回事,不斷的酸鹼中和,氧化還原罷了。

宏觀性質的轉變,究其本質,也無非就是微觀變化的集合表徵。

自然科學如此,社會人文亦如是。

帝國科學院成立將滿二十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踏踏實實的鑽研典籍,歸納理論,不斷試驗印證,加之官學大興後,不虞後備人才,終歸到了厚積薄發的時候。

皇帝劉徹對此頗感欣慰,一人成木,衆人成森,若無足夠的技術人才,甚麼工業化都是空中樓閣,無法大力推進,將來更難以爲繼。

正因如此,他近年來已鮮少親自動手搗鼓甚麼了,放手讓劉乘去掌舵帝國科學院,亦大力倡導產學合作,科技發展要以人爲本,以實務爲本。

至少在現今的大漢,暫時沒必要去研究甚麼量子力學之類的,要曉得,劉徹上輩子遇著這門課都得懵圈。

兩股戰戰,頭暈目眩,噁心反胃,聞之慾嘔。

言歸正傳,話說從頭。

玻璃的品質大幅提升,研磨透鏡的成本和人工大幅下降,爲相機的量產提供了絕佳的助力。

量產,要考量本益比,打造出來的相機肯定比不得少府精心製作的那批,然放在這年月,在漢人眼中,那真真是稀罕物件了。

商賈,本就是瘋狂追逐利益的物種。

研磨透鏡耗費人工?

不打緊!

雖說勞力匱乏,但若能牟取暴利,莫說十人百人,就是成千上萬的人手,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都能調撥出來。

當然,實際上也沒那般誇張,撥出十來個作坊,若干匠師和千餘奴隸就足夠了。

每磨出塊合格的透鏡,匠師賞百錢,奴隸的伙食加塊油汪汪的大肉,成本能高到哪裡去?

然每臺相機,販售的價格高達十金,合十萬錢,千石粟谷,夠一頭奴隸吃一輩子的。

大批廉價勞動的重要性,端是展現無遺。

隆冬臘月,年節將近。

相機的銷量異常火爆,莫說長安權貴,就是返京述職的各郡縣僕射長官,也都紛紛找門路,在沒鋪貨上架前,就已提早訂購,免得苦哈哈的去排隊搶購。

相機已問世兩年有餘,莫說王侯權貴,就是尋常百姓都早已從報紙中知曉了世間有這等好物件。

要曉得,現今大漢已非昔年般唯有長安週報獨佔鰲頭,許多商團也紛紛涉足報業,雖由太常府嚴格控管,不得擅自議論國事,卻是刊載著各地風土民俗,趣聞軼事,商賈訊息,或爲朝廷宣導些國策政令,引導社會輿論。

在民間娛樂極度匱乏的大漢,讀報紙愈發成爲種樂趣,饒是目不識丁者,也能湊過來聽旁人念,就跟看戲和聽說書似的。

別說,還真有不少落魄士子,靠給鄉里村民讀報,掙到了茶水錢。

兩年多的光景,足以讓大漢臣民從報紙上了解到何爲相機了。

尤是京畿百姓,務農者有農閒,務工者有休沐,閒著沒事就聽人讀報,家貲富餘者也未必湊不出十萬錢來買臺相機耍耍。

更有精明的商賈,搶購到相機,就靠替百姓照相掙錢了。

皇帝劉徹聞之此等情形,不禁搖頭失笑。

老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蛇有蛇路,鼠有鼠道,總有各自的活法,總能尋到各自的出路。

少府卿陳煌無疑也是如此,雖說少府沒摻和到相機行當中,然他對牟取暴利的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並不眼饞。

感光塗料、膠片的片基、相片的紙基,兩大商團雖也能製作,然品質想趕上少府名下的工坊,那可差得遠。

就如製作香皂芳馨浴用,若離了石化工坊提供的物美價廉的甘油,用動物脂肪去庖制,那非但要成本暴增,品質也無法保障。

甚麼相機,甚麼香皂,在陳煌看來,都是陛下所謂的“一錘子買賣”。

尤是相機,販售出去後,兩大商團還得提供“售後服務”。

高達十萬錢的金貴物件,壞了不管修?

若被人申告到大農府商部,不得活活罰死你!

這是早有先例的,少府工坊爲“東風客運”打造的萬臺蒸汽機車,也都提供售後服務,否則現今這年月,上哪尋摸到民間修車匠?

若非少府與東風客運立契時就定好了相關條陳,東風客運的東家們不怕少府日後在遣人修車時漫天要價?

過往二十餘載,少府和四大商團就是大漢營商典範,現今大漢商家的絕大多數形制條陳,包括契約和賬目的規制,十有八九都是先照搬再依實際情形進行微調的。

保修若干時日等售後服務的條陳,也漸漸爲漢商所吸納,尤是極爲重視商譽的各家商團,並不介意耗費點小錢,換取良好信譽。

要曉得,現今包括朝廷公府和各地官府的“外包標案”,對前來競標的商家也常要考量過往商譽。

畢竟上有御史大夫,下有巡察御史,沒有漢官願教悠關自身仕途的標案讓無良商賈標去,否則若是出了甚麼岔子,都沒處喊冤去。

少府不摻和相機行當,只販售品質最好的膠片和相紙,自是沒太多顧慮。

甚至於,膠片和相紙都賣得不多,光靠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提供感光塗料、片基和紙基,就能掙得鉢滿盆滿。

王侯權貴們不差錢,且不少宗婦貴女時常入宮赴宴,兩年來慣見皇后擺弄搗鼓相機,耳濡目染下也都很是瞭解,曉得好膠片和相紙的重要******善其事,必先利器。

這道理,誰還能不曉麼?

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a>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
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a>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州市| 赤峰市| 庄河市| 通化县| 临武县| 西吉县| 锡林郭勒盟| 桂阳县| 外汇| 安远县| 安图县| 长汀县| 双城市| 苍南县| 尚志市| 无为县| 晋江市| 子洲县| 广南县| 杨浦区| 称多县| 连城县| 凤山县| 冷水江市| 阜平县| 易门县| 兴宁市| 德化县| 平乡县| 绩溪县| 长岛县| 东源县| 莱芜市| 枣庄市| 廊坊市| 扎囊县| 连南| 南宫市| 右玉县| 台州市|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