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

未央宮,滄池獵苑。

啪啪的槍聲不斷響起,乃是皇帝劉徹在教自家婆娘打靶,順帶趁著三伏未至,給自家傻兒子先開開小竈,免得他在軍訓時丟人。

今歲宮邸學舍在向師生徵詢暑期安排時,大多學子都在調查問卷提出希望能前往灞上大營玩槍玩炮,事涉軍務,學舍祭酒袁盎不敢擅自定奪,便是呈請皇帝陛下聖裁。

劉徹思慮再三,覺著實在不妥。

雖說黃埔軍學的學子沒少到虎賁騎營進行火器操演,然他們畢竟皆已過束髮之年,而宮邸學舍都是未滿十五歲的小屁孩,舞槍弄炮還是太危險了些。

劉徹也是知曉,不管在甚麼年代,心理正常發育的男孩多是會對武器感興趣,或許是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人類代代相傳的天性,倒也不是甚麼血脈中的暴力因子,而是攀上自然界食物鏈頂端所必備的爭鬥欲。

天性,之所以謂之天性,就是天生秉性如此,無論如何抹殺不了,壓抑不住的。

尤是大漢鐵血尚武,劉徹更不會刻意壓抑小屁孩們的天性,雖出於安全考量,不讓他們前往灞上大營進行真正的火器操演,然在黃埔軍學的暑訓中加入槍械的實彈射擊倒也無不可。

大漢現下的改進型來複長槍乃步槍形制,採用的是鉛彈,後座力無疑比後世那些軍用的半自動和自動步槍要小一些,炸膛的風險也不算大,且可稍稍減少鉛彈的火藥用量,製作出一批威力較小的子彈,供這些小屁孩們實彈射擊,耗費也不算大,天家本就不差錢的。

當然,蒙學館那些虛年六歲至十二歲的孩童還是不宜玩槍的,真正獲準在軍訓期間進行實彈射擊的,還是預學館的半大少年們,太子劉沐亦在此列。

爲免走火誤傷,除卻既有的軍學教官,皇帝劉徹還特意從虎賁騎營的火器部曲臨時抽調精銳,一對一的負責這些貴胄子弟的實彈演訓,真真是下足了功夫。

既是決定要練槍,那就不能抱著隨意玩玩的心態,得好好練。

要麼不做,要做就得全力以赴,這是男人該有的處事態度,不因年歲大小而有所不同。

宮邸學舍的學子多爲劉氏王侯子弟,近年又收納了不少公卿將相府中嫡子,學舍師長會定期視其表現撰寫評鑑,發到他們府中,使其長輩知悉。

自家子嗣學業是否優異,在暑期實踐或軍訓表現如何,逐漸成爲劉氏王侯和公卿將相們的談資,甚至含著某種攀比意識,或許這也算炎黃子孫潛意識裡的某種天性。

人要臉,樹要皮,地位愈高之人,往往愈是愛惜顏面,若子嗣不成器,遭人嘲笑後繼無人,他們必是難以忍受的。

這絕非愚蠢狹隘,別說旁人,饒是皇帝劉徹,也不願見得自家兒子被別人家的孩子比下去,雖說劉沐有些莽,對詩詞歌賦甚麼沒天分更沒興趣,然學文不行,武課好歹不能遜色與人,要不豈非一無所長?

今歲小暑距初伏僅有六日,故劉徹提早讓人在滄池獵苑設了靶場,只爲在自家傻兒子入黃埔軍學暑訓前,抓緊時間爲他開小竈。

學射擊,其實沒甚麼捷徑,後世軍隊裡的所謂神槍手,多是靠子彈喂出來的,耗費可不小,不光是消耗大量彈藥,槍械的損耗亦不可忽略。

後世華夏不少過期子彈寧可銷燬,也不讓戰士們用於實彈訓練,主因正是爲避免槍械大量損耗,半自動步槍打個數千發子彈,多就要汰換報廢了,否則非但射擊精度大幅下降,更難以保障用槍安全。

這亦是皇帝劉徹暫且不打算讓漢軍將士大批列裝來複步槍的主因,耗費太大,劃不來。

在工業基礎甚爲薄弱時,百萬雄師人人端槍扛跑,跑去征服世界,那是後世網絡爽文才有的套路,與實際作戰天差地別,饒是子彈無限供應,也要考慮槍械的使用壽命,可沒甚麼三年保修的說法。

依照現今大漢槍械和子彈的造價,不說戰時損耗和槍械保養,單說要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射擊手,耗費怕是要高達數十金。

當然,非要擡槓的話,學十七世紀的歐陸槍陣,以陣列逐次舉槍“盲打”,那就沒甚麼好說的,等若完全抹殺了大漢匠師對槍械和彈藥的改進,對射擊精度的追求。

盲目的火力覆蓋,爽歸爽,損耗卻很大,在漢軍對外族軍隊佔據絕對軍事科技領先的當下,其實是本益比最低的戰術,未免太過浪費了。

太子殿下想要學射擊,皇帝陛下自是捨得下本錢的,上百桿製作精良的長槍,數以千計的鉛彈,足供他打到累得擡不起胳膊來。

六日光景,喂出個神槍手不太可能,然但凡是正常人,多已是熟而生巧,百步之內不敢說槍槍八九十環,但正常情況下也不會輕易脫靶的。

劉沐自幼習武,本就身手矯健,耳聰目明的,所謂的運動神經也很強,又經過父皇手把手的悉心教導,自是學得快,啪啪打了兩日,便是不滿足於打固定靶了,讓禁衛從獵苑裡逮了不少野兔,放到靶場裡四處奔突,任他瞄準射殺。

劉徹見狀,倒是沒多說甚麼,只是覺著自家兒子年歲尚幼,仍是太浮躁了些,還有得教啊。

反倒是皇后阿嬌學得很是認真踏實,一改平日的急躁,沉心靜氣的對著固定靶打了數日,真教劉徹刮目相看。

然待他問明緣由,卻是頗爲無奈的搖頭失笑。

原來她心心念念就是練好射術,到時藉以向南宮公主和乘氏侯夫人楋跋子兩位好閨蜜炫耀,甚至與她們賭賽。

罷了,雖說動機可議,但結果畢竟是好的,權當讓大漢臣民日後又多了一項娛樂活動,就如果騎馬射獵般,畢竟在後世,射擊也是一項很不錯的運動。

劉徹雖不會學後世美帝,準許民間持槍,然由官府提供些特許的射擊靶場,供臣民有償試射也無不可。

大漢現有的兵役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充足的預備兵員,不說全民皆兵,至少男子十有七八是曾服過兩年兵役的,在冷兵器時代,這幾乎意味著漢廷能在短時間內徵發數百萬大軍,且絕非所謂的烏合之衆。

然待日後邁入熱兵器時代,沒摸過槍的老百姓並不能視爲合格的預備兵員,其實這也是後世華夏和美帝在預備兵員素質上存在的現實差距,亦是美帝國內各派系在槍械管制論辯中的最大爭執。

不少人認爲老百姓有用槍械保護自身的權利,且能保障預備兵員乃至民兵體系的戰鬥力,待到戰時徵兵,只要稍加培訓,就能儘速投入戰場了。

劉徹不會在大漢放寬槍械管制,便連現有不準百姓持有強力軍弩的禁令,他也不打算廢除,然在朝廷和各地官府的嚴格管制下,爲臣民有償提供些可供射擊的槍械和靶場,將射擊發展成爲一項廣泛的民間運動,對保持大漢鐵血尚武的民風,相應維持預備兵員素質,都是有好處的。

況且還能從中獲取些利潤,用以反哺軍隊建設,何樂不爲?

想來有不少家有餘貲的老百姓,還是願意花些貲財,到靶場找找樂子的,更遑論那些不差錢的貴族和富商了。

指不定還能如皇家馬場般,發展出賭賽來,漢廷雖取締了大量的無良賭坊和黑心高利貸,然也沒有完全禁賭,畢竟賭博乃是人類天性,有道是小賭怡情,大賭敗家,無論如何是難以禁絕的,後世華夏不也弄出各類形式的彩票麼?

堵不如疏,一味的打壓,那是枉顧現實的作法。

譬如現今的大漢,若徹底禁賭,或禁止民間借貸,這些暴利行當就會盡數轉入地下,在各種陰暗角落繼續滋生,朝廷非但無從徵稅,更可能孕育出某些利益共生的不法組織,成爲社會的隱患和毒瘤。

想要遏制民間高利貸,最好的辦法自然是通過錢莊,向臣民合法放貸,但凡能以低廉的利錢從朝廷認可的渠道借貸,臣民又豈會去借高利貸?

想要遏制民間賭博,馬場,蹴鞠場,乃至未來的射擊靶場,皆可舉辦競技賽事,且發賣賭票,朝廷能從中抽取重稅,用以救濟鰥寡孤獨,興辦教育,沒甚麼不好的。

治大國如烹小鮮,文火慢煎纔是正理,盲目的通過強硬政令,迫使臣民服從帝皇意志,便難以避免引發民怨,饒是出發點再好,也多是會事倍功半。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棣县| 临潭县| 永吉县| 锡林郭勒盟| 西宁市| 都昌县| 若尔盖县| 新建县| 富顺县| 皋兰县| 建水县| 汶川县| 尼勒克县| 古丈县| 乃东县| 缙云县| 察隅县| 陵水| 南岸区| 牙克石市| 阿坝| 东乡| 敖汉旗| 桂东县| 福清市| 石渠县| 南部县| 全州县| 壤塘县| 沁源县| 武强县| 容城县| 吐鲁番市| 尉氏县| 昭苏县| 靖宇县| 屏边| 遂宁市| 盈江县| 东平县|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