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

數月來,衛(wèi)尉公孫賀除了籌備婚事,就是忙著擴編羽林衛(wèi)。

因著禁軍改制時,左右兩大中郎署共抽調走四千羽林將士,且多爲精銳老兵,他這衛(wèi)尉麾下僅餘千名羽林衛(wèi)作爲班底,要徵募近萬軍中遺孤,以便戍守宮城,真是件大難題。

近年大漢在對外征戰(zhàn)中連連告捷,外夷再不敢犯邊,大漢將士的傷亡遠較往昔少,又因朝廷對陣亡將士的軍眷給予極爲豐厚撫卹,且命官府平日多加優(yōu)待,故鮮少再出現被親眷遺棄的軍中遺孤。

隨著南山遺孤院的遺孤們漸漸長大成人,離開遺孤院各尋出路,後續(xù)接收的軍中遺孤又愈來愈少,羽林衛(wèi)再想如過往般大肆徵募合格的軍中遺孤已是越來越難。

皇帝劉徹得了公孫賀的奏報,反倒是心懷大慰,遺孤院接收不到軍中遺孤是好事,這意味著大漢將士傷亡愈來愈少,軍眷們也皆能吃飽穿暖,鮮少再有鬻兒賣女的人間慘劇。

劉徹下了道聖旨,著各地官府配合遺孤院監(jiān)從各郡縣接收民間孤兒,務必不讓大漢再有流落街頭的孩童。

若這些孩童中有身體殘缺或重病在身,不宜進入遺孤院者,則送往各地的慈濟觀,大漢現下雖沒有充足的醫(yī)療資源盡數救治,但讓他們吃飽穿暖還是做得到的。

皇后阿嬌近來容光煥發(fā),心情大好,知曉皇帝下了這聖旨,便是著大長秋卓文君從長秋基金中調撥十萬金的善款,捐贈給慈濟的大觀主宣德,作爲救助民間孤兒之用。

帝后如此仁德,大漢百姓自是交口稱頌,便連世家權貴們也是服氣的,十萬金就這麼從私庫拿了出來,即便是爲賺取名聲,也真算下足了血本。

正如陛下常言,僞善算不得甚麼錯,若真能僞善一世,便是真善。

不以善小而不爲,對行善者亦不應究其真心本意,只要其多行善舉而不爲惡,便是好的,應多多鼓勵纔是。

自身不肯行善,卻又取笑行善之人只爲博取名聲者,纔是尤爲可恥的。

劉徹倒不至躁進到創(chuàng)立甚麼社會福利體制,只是心存幾分善念,想通過朝廷和民間慈善組織分工,讓大漢不要出現太多淪落街頭的孤兒,其實這對社會安定也是大有好處的。

帝國科學院成立年餘,各類研究所紛紛走上正軌,諸多博士及其弟子們開始較爲深入鑽研劉徹撰寫的各類理工書籍,約莫相當於後世高中到大學本科的部分知識,雖有不少仍一知半解,但好歹開始不斷自行驗證,大的框架是搭了起來。

遺孤內院的那些學院則被劉徹視爲人才接續(xù)之地,開始大肆普及後世九年義務教育的相關課程。

爲了方便書寫和辨識,帝國科學院和遺孤內院的諸多課目都採用了從左到右的橫排書寫,數字和各類符號皆同後世,劉徹沒甚麼愚蠢的執(zhí)念,該學的就得好好學,管甚麼出處?

至於是否違背祖制,劉徹如今已不太在意。

帝國科學院和遺孤院皆是少府出錢創(chuàng)建和支應的,沒用國庫半個大錢,相當於皇帝辦的私學,裡頭的先生如何教,學子如何學,諸御史管不著,也不敢管。

將文學和政治學皆與科學徹底分開就好,劉徹本也沒想讓朝廷的官員涉入科學領域,後世華夏可有不少外行領導內行的教訓,足以爲鑑。

其實劉徹身爲理工雙料碩士,還是蠻羨慕帝國科學院這些博士的,好歹不用再學甚麼外語了,不少理工書籍可都是他這苦哈哈的皇帝親自翻譯撰寫的,真真累慘了。

近來公孫賀忙著擴編羽林衛(wèi),沒心思琢磨新書,皇后阿嬌急得撓心撓肺,終日跟只小野貓似的上躥下跳,就差沒用爪子撓牆了。

劉徹被她折騰得沒辦法,索性來個每夜開講,想著將《一千零一夜》稍加改編,怎的也能讓她安生個大半年。

豈料剛開講沒多久就糟糕了,阿嬌的嘴對某些事是不把門的,數日間帶著幾分炫耀和獻寶的心思,將那些聽來的故事給太皇太后,太后乃至兩個閨蜜都講了個遍。

大漢貴婦的精神食糧是何等匱乏,遇著這等新奇刺激的故事,不少還是連續(xù)性的,譬如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緊扣,故事又頗長,加上劉徹改編時還得往裡大量灌水,約莫得講上半個月。

幾大貴婦簡直不能忍,若非劉徹這皇帝國務繁忙,怕是召他去說書了,畢竟阿嬌的轉述總是零零落落,聽著太不過癮。貴婦們曉得輕重,將滿四周歲的泰安公主可管不得那麼許多,日日端著小錦杌,屁顛屁顛地追著劉徹這皇帝兄長要聽故事。

“自作孽不可活啊!”

劉徹在御榻上狠狠收拾了阿嬌一頓,方纔仰天長嘆道。

事已至此,沒旁的辦法,只得每夜給阿嬌講故事的時候,讓掌帝皇燕寢的女御們旁聽,並撰寫記錄,隔日轉呈太皇太后和太后,讓她們給小泰安講。

女御們本是撰寫帝皇起居錄,萬沒料到還能撈著機會聽皇帝說書,聽完還有賞錢,轉呈太皇太后和太后時,再另得賞賜。

這等好差事,自然要搶著值夜。

大長秋卓文君瞧著就不對勁,值夜可是個苦差事,內宰們往日都是輪值,怎的近來倒紛紛自發(fā)的要求值夜?

用陛下的話來說,真是愈發(fā)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了?

她詢問過女御們,這才曉得其中蹊蹺,出於好奇看了數份女御撰寫的故事,亦是入了迷。

她出身富賈世家,如今又打理著長秋府的產業(yè)和長秋基金,曉得這故事能值大錢,尋了個機會向皇后諫言,索性將這些故事彙編成冊,也刊印出售,長秋府必然有大進項。

阿嬌聽完大喜,她可是知曉公孫賀這長安笑笑生靠著編撰小說掙了大錢,南宮公主“娶”了他,就跟捧了個金飯碗似的。

兩人成婚後,南宮公主看著公孫賀一車車的往公主府裡運金錠,險些沒把兩顆大眼珠子瞪出來,壓根就沒想到自家這憊懶無賴的駙馬竟有此等豐厚的身家,比她這堂堂大漢公主富裕得多。

公孫賀倒是沒多作解釋,刊印小說雖掙得多,可他近年來屢立戰(zhàn)功,又做過水匪頭子,各類賞賜和繳獲也攢下不少,數萬金還是有的。

南宮公主卻以爲這些貲財都是他靠刊印小說攢下的,不免跟兩位閨蜜炫耀,可把阿嬌和楋跋子羨慕壞了,這錢掙得也太輕省了。

於是乎,當卓文君提出可將陛下講的故事彙編成冊,刊印出售時,阿嬌彷彿看到天降金山。

她雖貴爲皇后,可絕不會嫌錢多的,光憑每歲四千二百石的秩俸,給長秋屬官打賞都不夠,還沒了可收取賦稅的湯沐邑,若非有長秋府的諸多產業(yè),皇后的日子可沒過往的堂邑翁主好過。

正如劉徹昔年剛被冊立爲太子時,突然沒了封國租賦,險些面臨破產的窘境。

阿嬌現下雖有大筆貲財撐著,但花銷也頗大,若長秋府長期入不敷出,總有坐吃山空的時候,到時若舔著臉向少府伸手要貼補,真是太失顏面了,依阿嬌的脾性,寧可餓死也做不來這等事。

於是她就央著劉徹準允此事,劉徹倒頗是佩服卓文君的經商天賦,商業(yè)才能果是可以遺傳的,其父卓王孫富甲巴蜀,做了執(zhí)掌巴蜀鹽鐵均輸的大農部丞後,亦是幹得風生水起,不斷推進鐵業(yè)整合,功勞著實不小。

“朕哪有功夫一口氣撰寫出這麼些故事?”

劉徹半真半假的拒絕道,即便是有時間迅速撰寫完《一千零一夜》,他也絕不會如此做,後世的大神們舊書完本後,還不是要被催更新書?

待得阿嬌小蘿莉看完一千零一夜,必得又鬧騰,再加上小泰安,怕是連伊索寓言和安徒生童話都撐不了多久,把他這皇帝累死得了!

阿嬌見他不答應,死死拽著他的袍袖,也不說話,總之就是不撒手。

劉徹瞧著那對蘊著委屈的大眼睛,只得無奈的搖頭道:“誒,行吧,若想以此賺錢,索性讓長秋府辦份長安週報,搞連載吧。”

阿嬌驟然轉了笑臉,急急追問道:“甚麼長安週報,甚麼是連載?”

劉徹擺手道:“你先將卓文君召來,朕再細細說來,免得依你這丟三落四的脾性,轉述不清。”

阿嬌撇了撇嘴,卻也曉得他說得是實情,又急著掙錢,就不與他計較了,忙是喚近侍召了卓文君來。

待卓文君到了,劉徹便是將如何辦報紙,何爲連載詳細告知,復又讓她先到殿內蘭臺,找御史中丞張騫問問朝廷近年是如何刊印邸報的,各式章程和排版形制皆有樣學樣即可。

卓文君身爲大長秋,位列諸卿,邸報自是常看,還不時和阿父卓王孫相互討論,現下聞得陛下要讓她依著邸報的形制向民間刊印發(fā)售那長安週報,不由興致大起。

她的閱歷和眼界尚非阿嬌可比,自然瞧出陛下此舉看似隨意,卻絕非只爲掙錢,這長安週報若是辦好了,用處大得緊。

陛下將此事交由長秋府來辦,並由她這大長秋執(zhí)掌,顯也存著讓皇后好生利用這長安週報的心思。只是皇后憨直,不知陛下良苦用心,她這大長秋自當好好從旁提點纔是。

阿嬌的後位坐得愈穩(wěn),她這大長秋才活得愈順心隨意,近來她愈發(fā)體認到這點,自是更爲竭心盡力爲阿嬌籌謀。

劉徹也知卓文君是極聰慧的,有她輔佐在側,阿嬌能少犯渾,這是大好事。

唯有阿嬌自個懵懂不察,也算傻人有傻福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八十四章 發(fā)行股份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zhàn)驟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jiān)國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yī)者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yè)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fā)行國債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jié)過後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jiān)國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zhàn)爭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fā)行邸報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
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八十四章 發(fā)行股份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zhàn)驟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jiān)國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yī)者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yè)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fā)行國債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jié)過後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jiān)國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zhàn)爭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fā)行邸報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山市| 图木舒克市| 秀山| 昆明市| 枣庄市| 平原县| 黎平县| 阳春市| 桃江县| 清远市| 南康市| 永宁县| 南丰县| 上虞市| 双辽市| 视频| 崇左市| 青海省| 漠河县| 鲁山县| 观塘区| 彩票| 中牟县| 绵阳市| 兴海县| 师宗县| 太和县| 鄂托克旗| 江都市| 海宁市| 朔州市| 石嘴山市| 贡山| 积石山| 高平市| 永宁县| 漳平市| 台湾省| 武陟县| 台江县|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