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

宮邸學舍,預學館。

格物實驗室內,忙裡偷閒的清河王劉乘正親自指導學子們進行實驗,能讓帝國科學院的院監抽空授課,只因聽課的學子中有太子劉沐。

待得明歲,劉沐雖才虛年十四,卻也將提早結束宮邸學舍的課業,與劉典和霍去病等比他年長一歲的學子一道,升入各大學府就學。

這意味著,清河王劉乘不會再兼任宮邸學舍的夫子了,或許遇著興致不錯時,會偶爾前來講席,向師生們宣講些前沿的格物和化學進展,卻不可能再如現今般親自授課。

本就是帝國儲君的特殊待遇,與太子同屆的學子只是恰逢其時的沾了光,沒甚麼公不公平的說法。

“三相交流發電的原理,你等皆已知曉了,今日爲師便通過實驗,讓你等更直觀的認識到交流電引發的極性轉化。”

交流發電機的基礎結構並不複雜,實際在後世的電學發展中,交流電的出現比直流電不過晚了數年,劉徹撰寫出的相關科學典籍,使得大漢的格物博士們早就對交流電進行鑽研,要造出三相交流發電機並不難。

只見木架上懸掛著一根細長的磁鐵,數尺外放置著一個空心銅球,銅球以導線連接到三相交流發電機。

有趣的是,三相交流發電機的轉子是直接由直流電機驅動的。

學子們對直流電機亦不陌生,也習慣性的稱之爲電動小馬達,蓋因隨著蓄電池小型化,直流電機也逐步實現小型化,這些王侯子弟的車模船模也紛紛從發條傳動,改造成電機傳動。

改造所需的相關配件,皆是宮邸學舍無償提供的,想要改造卻得學子們親自動手,當然也少不了夫子們從旁指導。

這就是教育資源的重要性了,相較與各郡縣的官學,莫說宮邸學舍,就是長安城內的尋常官學,所能獲取的教育資源都是高出好幾個檔次。

長安學子們,起點就比外地學子要高的多,亦因如此,多少勳貴和富賈寧可花費重金在北闕閭里置辦宅舍,寧可與庶民比鄰而居,也要入籍長安。

可憐天下父母心!

在尤爲重視子女教育的華夏,學區房的概念,早早就在大漢出現了。

還是那句老話,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沒甚麼公不公平的說法,若對現實不滿,就好好努力奮鬥,自身做不得官二代富二代,那就爭取做官二代富二代的爸爸,只會怨天尤人是於事無補的。

言歸正傳,但見劉乘合上電動馬達的開關,三相交流發電機的轉子隨即飛速旋轉起來,將產生的交變電流輸送到空心銅球上。

叮噹~~叮噹~~叮噹……

懸掛在木架上的磁鐵,其兩端來回敲擊到銅球上,發出有節奏的脆響。

吸附和排斥不斷重複,可見銅球因交變電流產生了磁力的極性變化。

現今的大漢,可沒甚麼示波器之類的高端實驗設備,能讓學子們最直觀的體驗到交變電流的電壓變化,也就只能靠類似實驗了。

“夫子,依著書裡的說法,直流供電遠比交流供電的損耗高,現今既已能造出交流發電機,又爲何不盡速普及呢?”

霍去病頗是聰慧,懂得舉一反三,突是出言問道。

劉乘斷掉電路開關,笑言道:“你雖敏而好問,看書時卻沒看仔細,誰說直流供電必定比交流供電的損耗高,恰恰相反,在同等條件下,直流供電的損耗反而要低得多。”

學子們皆是愣怔,覺得劉乘所言與旁的格物先生授課時講的有矛盾。

劉乘瞧見他們滿臉疑惑,卻唯有太子劉沐若有所思,便對劉沐道:“太子殿下以爲如何?”

劉沐撓了撓頭,相較於衆位同窗,他最大的優勢無疑是有個“全知全能”的皇帝老爹,每每閒暇時,都會爲他開小竈,更沒少帶他搗鼓些新奇玩意。

對交流電,他並不陌生,試製三相交流發電機時,他都有幫著父皇和皇叔打下手的。

劉沐遲疑道:“夫子的意思,莫不是指交流電在輸送過程中,不但會如直流電般,因導線電阻產生損耗,更會產生所謂的電感,造成更大的損耗?”

劉乘不禁頜首,頗爲讚許道:“不錯,正是電感,宮邸學舍的格物課業僅涉皮毛,又缺乏實務踐行,所謂的電感,要到帝國科學院纔會深入教授,若你等有志在此,爲師自是樂意見得你等入科學院就讀。”

劉乘此時也有“私心”,就是想從宮邸學舍招生。

如今的各大學府都會從完成預學課業的學子中招生,最受世家貴胄們青睞的,無疑是政經官學和黃埔軍學,擠破頭都想進啊。

太學作爲大漢最高學府,已並舉兩院,是爲科學院和漢學院,兩院亦會招收學子,除卻吸納各大學府的畢業生進行所謂的“深造”,饒是剛完成預學課業的少年,若其學業優異且天資過人,也可破格招收。

在科學理論和思維上,宮邸學舍的學子們無疑能將絕大多數同齡人甩出數條街去,九年課業,九年積累,就是九年差距,耗費無數師資導致的巨大差距。

作爲帝國科學院院監,劉乘自是求才若渴的,譬如劉沐,若非他是要承繼帝業的儲君,劉乘必會想方設法將他“忽悠”到科學院就讀,莫說是作爲學子,就是給個助教,待其累積了足夠的實務經驗,拔個博士亦無不可。

這年月,帝國科學院不缺錢,亦不缺理工著作,缺的是懂得如何理解及鑽研科學理論的人才!

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宮邸學舍的絕大多數學子,對進入科學院就讀興致缺缺,入仕爲官,入伍爲將,仍是這些王侯子弟的首選。

沒辦法,華夏自古皆如此,最聰明的大腦,往往都在行政和軍隊體系中,甚麼匠師和富商,在權勢面前,都要低頭。

這是利弊參半的,皇帝劉徹也無意扭轉社會風氣,若如後世美帝般以商領政,也未必是甚麼好事,全民反智就更糟糕了。

劉乘見的衆學子沒甚麼反應,倒也沒太失望,繼續道:“因交流的電壓不斷變化,故輸電過程中非但會對感應變壓器相間感應,也能對地感應,產生電感。

書中所謂的交流供電損耗比直流供電損耗小,是在高壓輸電的前提下,大幅降低因導線電阻產生的損耗,然在同等電壓下,直流供電的損耗反是較小。

在大漢現有工藝下,雖可勉強制造高壓供電所需的電纜,然爲減少高壓交流電的對地感應,或因電弧發電造成人命傷亡,勢必要將現有的電線竿大幅加高,且要製造諸多的變壓輸電箱,耗貲極大。”

衆學子皆是恍若大悟,現今大漢不是無法實現交流供電,實乃成本遠高於收益。

太子劉沐感嘆道:“然直流供電距離有限,卻不知何時才能如書中所述,電輸千里,入得千家萬戶。”

“饒是任重道遠,然終歸仍是要朝向交流高壓供電發展的。”

劉乘目光堅定,復又道:“正如陛下常言,想要普及新科技,最好的途徑乃是增加需求,如今要務,實是要發掘出電能的用途,譬如這電動機,若是能造得更大,成本更低,使之能與現有的水力和蒸汽驅動相媲美,則百工百業對電力勢必有更大需求,在缺水少煤之地,更是獨具優勢。”

劉沐頜首認同道:“不錯,若是如此,商家們必是捨得花錢購電,朝廷不虞入不敷出,也就能投入重金,鋪設更多的電網,製造出更多的供電設備。”

衆學子雖是插不上話,卻皆是傾耳聆聽,目光熠熠生輝。

經過多年科學教育,他們的眼界遠比自家的祖輩父輩要開闊,尤是在工業格局的展望上,更爲長遠。

從清河王與太子的對談中,顯見發展電力乃大勢所趨,對有權有錢有關係的王侯權貴更是大好機遇。

過往無數經驗證明,抱緊天家的大粗腿,必是不會錯的。

近水樓臺先得月,這些聽到“內部消息”的小傢伙們,回府後自是會告知自家長輩,讓他們多多關注朝廷的相應舉措,莫要錯失良機。

旁的且不論,光說鋪設電網,朝廷未來必將投入重金,瞧瞧築路、治河和修築鐵道,國庫每每調撥的公帑皆是動輒數百萬金,但凡能沾上邊,甚至承接部分相關業務的商家,皆是賺得鉢滿盆滿。

饒是王侯權貴家,也不會嫌錢多的,若沒經營些族業,光靠朝廷秩俸,焉能養活一大家子人?

老老實實掙錢,不官商勾結,不以權謀私,不仗勢欺人,不以次充好,皇帝陛下和御史府也是默許的,水至清則無魚嘛。

若是要錢不要命,非弄些違法亂紀的勾當,皇帝自也不會心慈手軟,在歷朝歷代,抄家宰肥羊皆是國庫的一大進項。

現今大漢吏治森嚴,朝廷又因大搞基建耗貲甚巨,還是莫要心懷僥倖爲好。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茍全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茍全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中卫市| 井冈山市| 雅安市| 永春县| 清新县| 西平县| 准格尔旗| 甘孜县| 龙山县| 安溪县| 南澳县| 邵东县| 余庆县| 乐昌市| 疏附县| 盐城市| 新绛县| 建水县| 吴堡县| 安达市| 古交市| 克什克腾旗| 巴马| 宕昌县| 昭平县| 苏尼特右旗| 高碑店市| 永福县| 昭觉县| 双江| 沛县| 万年县| 江门市| 昌图县| 莱西市| 淮阳县| 泸州市| 鄯善县| 青浦区|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