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七章 塵世乃唯一的天堂

林語堂

我們的生命是會死的生命,這種覺悟使深愛人生的感覺添上了悲哀的,詩意的情調。這種不免不死的悲感反使中國學者更熱切更深刻地領略人生的樂趣:這是很奇怪的。因爲如果我們所有的只是這個塵世的人生,那麼我們必須趁人生還未逝的時候,更盡情地享受它。如果我們有種人生的渺茫希望,我們便不能盡情領略這塵世生活的樂趣。克特爵士(SirAldNrkeith)說過一句話,頗能表現中國人的情感:“如果人們的信念和我一樣,認爲這塵世是唯一的天堂,那麼他們必將更盡力把這個世界造成天堂。”蘇東坡說:“事如春夢了無痕”,惟其這樣,所以他會那麼深刻那麼堅決地愛上人生。我們在中國文學作品中,常常發見這種“人生不再”的感覺。中國的詩人和學者常常在歡娛宴樂的時候,給這種“人生不再”,“生命易逝”的感覺所侵襲,被這種悲哀的情調所侵襲,在花前月下,常有“花不常好,月不常圓”的悲傷。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園序》一賦裡,曾寫了兩句名言:“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王羲之和他的一些朋友歡宴的時候,寫了《蘭亭集序》這一篇不朽的文章,最能表達這種“人生不再”的感覺。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幕春之初,會於會稽出明之蘭亭,修楔事也。

衆賢畢至,少長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筋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筋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朝氣清。惠風和暢。仰現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依,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爲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會一契,未嘗不夠之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嗡爲妄作!後之視今,亦猶分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我們相信人不免一死,相信生命終究會像燭光那樣地熄滅了:我以爲這種信念、這種感覺,是很好的。它使我們清醒;它使我們有點悲哀;它也使我們當中許多人感到一種詩意。可是還有一點最爲重要:它使我們能夠立下決心,設法去過著一種合理的,真實的生活,始終感覺到我們自己的缺點。它也使我們獲得平安,因爲一個人預備接受最惡劣的遭遇,心中才能夠獲得真平安。我想這由心理學的立場上說來,乃是一種發泄身上儲力的程序。

中國的詩人與平民在享受人生的樂趣時,下意識裡始終有一種歡樂不能*的感覺,像中國人在歡聚完畢的時候常常說:“千里涼棚,沒有不散的日子。”人生的盛宴乃是尼布申尼撤(Nebuchadnezzar——系古代巴比倫王。以強猛,驕傲,奢侈著名)的盛宴。這個浮生若夢的感覺使不信仰宗教的人有一種神靈的意識。他看人生、像宋代山水畫家看山景一樣,是給一層神秘的薄霧包圍著。有時空氣中是含著潮溼的水分的。

我們把永生的觀念排除了之後,生活的問題便變成一個簡單的民間問題。我們人類在世界上的壽命是有限的,很少超過七十年,因此我們必須調整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在已定的環境之下、儘量過著最快樂的生活。這種觀念是儒家的觀念。這種觀念含著很濃厚的現世的氣處,屬於塵世的氣息;人類隨著一種固執的常識去工作,其精神乃是山達雅拿所稱的“動物的信念”,把人生當做人生看。我們根據這種動物的信念,對我們和動物的根本關係,可以作一個*的猜測,不必靠達爾文的幫助。所以,這種功物的信念使我們依戀著人生——本能的人生和感官的人生——因爲我們相信:我們大家既然是動物,那麼,我們只有在我們正常的本能獲得正常的滿足時,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快樂。這是包括生活各方面的享受的。

這麼說來,我們是唯物主義者嗎?中國人是幾乎不知道回答這個問題的。因爲中國人的精神哲理是建築在物質的,屬於塵世的人生上面,他是看不出精神和**的分別的。他無疑地愛物質上的享受,可是物質上的享受卻是屬於感官方面的。人類只有靠理智才能看清精神和**的分別,而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我們的感官便是精神和**的必經之道。音樂無疑地是我們各種藝術中最屬於心靈的藝術,能夠把人們舉高到精神的境界裡去,可是音樂是基於聽覺的,吃東西辨滋味的享受爲什麼比交響曲更不屬於心靈呢?這是中國人所不明白的。我們只有在這種實際的意義上,對我們所愛的女人才能夠有正確的感覺。我們要分別一個女人的靈魂和**是不可能的。因爲如果我們愛一個女人,我們並不是愛她的幾何線條所造成的外表,而是她的舉止,她的儀態,她的眼波和她的微笑。可是一個女人的眼波和微笑是屬於**或精神方面的呢?恐怕沒有人能說得出吧。

這種現實人生和精神人生的感覺,是得到中國人文主義的助力的,老實說,它是得到中國人全部思想方法和生活方法的助力的。簡括地講起來,中國的哲學可說是注重人生的知識,而不注重真理的知識的。中國哲學家把一切抽象的推論完全撇在一邊,認爲這些東西和生活的問題不生關係,認爲這些東西是我們的理智所產生的淺薄感想;他們把握住人生,僅提出一個萬世不易的問題:“我們要怎樣生活?”西洋的哲學在中國人的心口中是很無聊的;西洋的哲學以論理或邏輯爲主點,注重獲得知識的方法,以認識論爲主點,提出知識的可能性的問題,可是卻忘記得佔探討關於生活本身的知識。那是很愚蠢,很瑣碎的事,像一個人戀愛求婚,而沒有結婚生子,又像天天在*練的軍隊不開到戰場上去。德國的哲學家是最無謂的東西;他們把真理當*人那樣地追求著,可是不想和她結婚。快樂的問題/林和樂我始終認爲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的真享受。我用“目的”這個名詞時有點猶豫。人生這種生活的真享受的目的,大抵不是一種有意的目的,而是一種對人生的自然態度。“目的”這個名詞含著企圖和努力的意義。人生於世,所碰到的問題不是他應該以什麼做目的,應該怎樣實現這個目的,而是要怎麼利用此生,利用天賦給他的五六十年的光陰。他應該調整他的生活,使他能夠在生活中獲得最大的快樂,這種答案跟如何度週末的答案一樣地實際,不像形而上的問題,如人生在宇宙的計劃中有什麼神秘的目的之類,那目的只可以作抽象而渺茫的答案。

反之,我覺得哲學家在企圖解決人生的目的這個問題時,是假定人生必有一種目的的。西方思想家之所以把這個問題看得那麼重要,無疑地是因爲受了神學的影響。我想我們對於計劃和目的這一方面假定得太過分了。人們企圖答覆這個問題,爲這個問題而爭論,給這個問題弄得迷惑不解,這正可以證明這種工夫是徒然的,不必要的。如果人生有目的或計劃的話,這種目的或計劃應該不會這麼令人困惑,這麼渺茫,這麼難於發見。

這問題可以分做兩個問題:第一是關於神靈的目的,是上帝替人類的決定的目的;第二是關於人類的目的,是人類自己所決定的目的。關於第一個問題,我不想加以討論,因爲我們認爲所謂上帝所想的東西,事實上都是我們自己心中的思想;那是我們想象會存在上帝心中的思想,然而要用人類的智能來猜測神靈的智能,確實是很困難的。我們這種推想的結果常常使上帝做我們軍中保衛旗幟的軍營,使他和我們一樣地充滿著愛國狂;我們認爲上帝對世界像多情的少女,替我們畫了一幀將來快樂的景象,這是我們這些俗人所能瞭解的。如果神學家不把天堂的景象弄得更生動,更近情,那麼,我們真不想犧牲這個塵世的生活,而到天堂裡去。有人說:“今日一隻蠶比明日一隻雞更好。”至少當我們在計劃怎樣過暑假的生活的時候,我們也要花些工夫去探悉我們所要去的地方,如果旅行社對這問題答得非常含糊,我是不想去的;我在原來的地方過假期好了。我們在天堂裡要奮鬥嗎?要努力嗎?(我敢說那些相信進步和努力的人一定要奮鬥不息,努力不息的。)可是當我們已經十全十美的時候,我們要怎樣努力,怎樣進步呢?或者,我們在天堂裡可以過著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無憂無慮的日子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在這塵世上學過遊手好閒的生活,以爲將來永生生活作準備,豈不更好?

如果我們必須有一個宇宙觀的話,讓我們忘掉自己,不要把我們的宇宙觀限制於人類生活的範圍之內。讓我們把宇宙觀擴大一些,把整個世界石、村和動物——的目的都包括進去。宇宙間有一個計劃(“計劃”一詞,和“目的”一樣,也是我們所不歡喜的名詞)——我的意思是說,宇宙間有一個模型,我們對這整個宇宙,可以先有一種觀念——雖然這個觀念不是最後固定不移的觀念——然後在這個宇宙裡佔據我們應占的地位。這種關於大自然的觀念,關於我們在大自然中的地位的觀念,必須很自然,因爲我們生時是大自然的重要部分,死後也是回返到大自然去的。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和歷史都給我們許多良好的材料,使我們可以造成一個相當良好的觀念(如果我們不作草率的推斷)。如果在宇宙的目的這個更廣大的觀念中,人類所佔據的地位稍微減少其重要性,那也是不要緊的。他佔據著一個地位,那已經夠了,他只要和周道自然的環境和諧相處,對於人生本身便能夠造成一個實用而合理的觀念。歐洲不會有什麼“神靈目的”或“定數”,只有對我們的祖國纔有“神靈目的”或“定數”。我相信德國的納粹黨人心目中的上帝一定也帶著十字的臂章。這個上帝始終在我們這一邊、不會在他們那一邊。可是世界上抱著這種觀念的民族也不僅日耳曼人而已。

至於第二問題,爭點不是人生的目的是什麼,而是人生的目的應該是什麼,所以這是一個實際的而不是形而上的問題,對於“人生的目的應該是什麼”這個問題,人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觀念的價值標準。我們爲這問題而爭論,便是這個緣故,因爲我們彼此的價值標準都是不同的。以我自己而論,我的觀念是比較實際,而且不抽象的。我以爲人生不一定有目的或意義。惠特曼說:“我這樣做一個人,已經夠了。”找現在活著——而且也許可以再活幾十年——人類的生命存在著,那也已經夠了。用這種眼光看起來,這個問題便變得非常簡單,答案也只有一個了。人生的目的除了享受人生之外,還有什麼呢?

這個快樂的習題是一切無宗教的哲學家所注意的重大問題,可是*教的思想家卻完全置之不問,這是很奇怪的事情。神學家所煩慮的重大問題,並不是人類的快樂,而是人類的“拯救”——“拯救”真是一個悲慘的名詞。這個名詞在我聽來很覺刺耳,因爲我在中閾天天聽見人家在談“救國”。大家都想要“救”中國。這種言論使人有一種在快要沉沒的船上感覺。一種入萬事俱休的感覺,大家都在想全生的最好方法。*教——有人稱之爲“兩人沒落的世界(希臘和羅馬)的最後嘆息”——今日還保存著這種物質,因爲它還在爲拯救的問題而煩慮著。人們爲離此塵世而得救的問題煩慮著,結果把生活的問題也忘掉了。人類如果沒有瀕於滅亡的感覺,何必爲得救的問題那麼憂心呢?神學家那麼注意拯救的問題,那麼不注意快樂的問題,所以他們對於將來,只能告訴我們說有一個渺茫的天堂。當我們問道:我們在那邊要做什麼呢、我們在天堂要怎樣得到快樂呢,他們只能給我們一些很渺茫的觀念,如唱詩,穿白衣裳之類。莫罕默德至少還用醇酒,多汁的水果,和黑髮,大眼。

第十九章 酷愛人生第三十八章 愛神、財神、榮譽第五十一章 志摩的風趣第三十三章 我的世界觀第四十四章 八年回想第十章 談立志第五十九章 回憶“五四”第十三章 論堅毅第二十七章 塵世乃唯一的天堂第三十六章 關於青年和老年第十三章 論堅毅第五十九章 回憶“五四”第一章 人第四十九章 傷雙栝老人第三十二章 直到成功第二十六章 家庭和婚姻第六章 人生第二十四章 利用零碎時間第十六章 關於命運第四十章 初戀第一章 人第十章 談立志第三十二章 直到成功第三十七章 人生是偉大的奇蹟第三十九章 愛眉小札第三十二章 直到成功第四十八章 北大憶舊二題第六十三章 無情的多情和多情的無情第十九章 酷愛人生第三十七章 人生是偉大的奇蹟第三十六章 關於青年和老年第二十九章 失敗了以後第五十章 吊劉叔和第五十四章 關於魯迅第五十一章 志摩的風趣第十一章 論孤獨第二十九章 失敗了以後第三十三章 我的世界觀第四十二章 放風箏第五十七章 一九四〇級第九章 男人第三十二章 直到成功第二十六章 家庭和婚姻第三十六章 關於青年和老年第六十三章 無情的多情和多情的無情第五十章 吊劉叔和第三十九章 愛眉小札第一章 人第二十三章 自然與人生第五章 自剖第四十八章 北大憶舊二題第五十四章 關於魯迅第六十一章 她走了第三十一章 我的一個夢想第八章 人生論第四十八章 北大憶舊二題第四十五章 想我的母親第五十三章 雕刻家劉開渠第三十五章 論老之將至第五十八章 五四那天第四十九章 傷雙栝老人第三章 中年第二章 家第五十七章 一九四〇級第二十七章 塵世乃唯一的天堂第三章 中年第三章 中年第三十九章 愛眉小札第一章 人第六十四章 三段故事第十二章 說奢侈第七章 人生第四十三章 五年以來第三十一章 我的一個夢想第五十章 吊劉叔和第五十二章 志摩日記第四十一章 時鐘第十五章 了生死第四十三章 五年以來第十四章 談時間第一章 人第二十一章 張潮的警句第二十八章 想好就動手第十章 談立志第十章 談立志第十六章 關於命運第二十五章 談婚姻與獨身第二十四章 利用零碎時間第五十四章 關於魯迅第三十八章 愛神、財神、榮譽第二十四章 利用零碎時間第四十七章 父與羊第五十章 吊劉叔和第七章 人生第十三章 論堅毅第四十八章 北大憶舊二題第六章 人生第三十九章 愛眉小札第二章 家第五十八章 五四那天
第十九章 酷愛人生第三十八章 愛神、財神、榮譽第五十一章 志摩的風趣第三十三章 我的世界觀第四十四章 八年回想第十章 談立志第五十九章 回憶“五四”第十三章 論堅毅第二十七章 塵世乃唯一的天堂第三十六章 關於青年和老年第十三章 論堅毅第五十九章 回憶“五四”第一章 人第四十九章 傷雙栝老人第三十二章 直到成功第二十六章 家庭和婚姻第六章 人生第二十四章 利用零碎時間第十六章 關於命運第四十章 初戀第一章 人第十章 談立志第三十二章 直到成功第三十七章 人生是偉大的奇蹟第三十九章 愛眉小札第三十二章 直到成功第四十八章 北大憶舊二題第六十三章 無情的多情和多情的無情第十九章 酷愛人生第三十七章 人生是偉大的奇蹟第三十六章 關於青年和老年第二十九章 失敗了以後第五十章 吊劉叔和第五十四章 關於魯迅第五十一章 志摩的風趣第十一章 論孤獨第二十九章 失敗了以後第三十三章 我的世界觀第四十二章 放風箏第五十七章 一九四〇級第九章 男人第三十二章 直到成功第二十六章 家庭和婚姻第三十六章 關於青年和老年第六十三章 無情的多情和多情的無情第五十章 吊劉叔和第三十九章 愛眉小札第一章 人第二十三章 自然與人生第五章 自剖第四十八章 北大憶舊二題第五十四章 關於魯迅第六十一章 她走了第三十一章 我的一個夢想第八章 人生論第四十八章 北大憶舊二題第四十五章 想我的母親第五十三章 雕刻家劉開渠第三十五章 論老之將至第五十八章 五四那天第四十九章 傷雙栝老人第三章 中年第二章 家第五十七章 一九四〇級第二十七章 塵世乃唯一的天堂第三章 中年第三章 中年第三十九章 愛眉小札第一章 人第六十四章 三段故事第十二章 說奢侈第七章 人生第四十三章 五年以來第三十一章 我的一個夢想第五十章 吊劉叔和第五十二章 志摩日記第四十一章 時鐘第十五章 了生死第四十三章 五年以來第十四章 談時間第一章 人第二十一章 張潮的警句第二十八章 想好就動手第十章 談立志第十章 談立志第十六章 關於命運第二十五章 談婚姻與獨身第二十四章 利用零碎時間第五十四章 關於魯迅第三十八章 愛神、財神、榮譽第二十四章 利用零碎時間第四十七章 父與羊第五十章 吊劉叔和第七章 人生第十三章 論堅毅第四十八章 北大憶舊二題第六章 人生第三十九章 愛眉小札第二章 家第五十八章 五四那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突泉县| 澄江县| 万全县| 唐山市| 来宾市| 河津市| 郓城县| 静宁县| 吉安市| 天水市| 沾化县| 枣强县| 南汇区| 堆龙德庆县| 大厂| 墨竹工卡县| 富源县| 彩票| 嘉义市| 威信县| 呼伦贝尔市| 民和| 田林县| 始兴县| 四会市| 平谷区| 丽江市| 琼海市| 延川县| 乌海市| 深圳市| 攀枝花市| 临城县| 甘肃省| 华安县| 门源| 海伦市| 天峨县| 博兴县| 荔浦县| 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