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啥?”
趙傑從沙發上站了起來。
“我說……咱們兩,現在已經是通緝犯了!”
蔣釗義不緊不慢,一字一句的說了出來。
“什麼?”
趙傑眼睛瞪的老大。
“怎麼就成通緝犯了?”
“我在警察局門口捅人,你又在警察局門口撬車,咱們兩個又逃離了太原,可不就是通緝犯嘛!”
蔣釗義一攤手,整個人對於趙傑都無奈了。
反應慢可以,但總得有個度不是?
“那怎麼辦?”
趙傑從沙發上站了起來,急得滿世界亂走。
“我可不能成了通緝犯啊,我年紀輕輕的……”
“這樣,彆著急,我給你想個法子!”
蔣釗義對著趙傑招招手。
“你現在出門,左拐,打車,直接去開封公安局!”
“幹嘛?”
“自首啊!”
蔣釗義一瞪眼。
“你不自首還能幹嘛?”
“對對對……”
趙傑來來回回走著。
“要自首,要自首,自首的判罪輕!”
趙傑自己嘀嘀咕咕了幾句,突然猛的一回頭。
“那我犯了什麼罪?要判多少年?”
“撬車啊,還能是啥?”
蔣釗義哭笑不得。
“你這種罪最多就是拘留罰款,難道還能槍斃你不成啊!”
“那好……”
一聽蔣釗義這麼說,趙傑舒了口氣。
“那我去自首了啊!”
一邊說,趙傑一邊打開了蔣釗義家的房門。
但門外的場景,卻是讓趙傑一愣,接著臉色瞬間就變了。
……
同一時間,柳巷,太原歷史最悠久、最繁華的商業街。
三百多年的商業歷史,中國四大夜市之一……一份又一份的榮譽,讓這條商業街,成爲了全太原,或者說全山西最有名的小吃街,百貨俱全、店鋪櫛比、人流熙攘、絡繹不絕,大凡是外鄉人到太原市出差旅遊的,都要在這柳巷裡走一走,用心體味一番晉商的遺風,而在老柳巷人的口中,也代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明朝皇基的開創者朱洪武——明太祖,在北伐滅元的戰爭中,揮戈直指元軍的軍事要塞——太原。駐紮太原的元軍,憑藉太原城高池深的地理優勢,以逸待勞,垂死固守。明西征大將軍常遇春,爲了解守敵詳情,遂親自化裝成樵夫,混進太原城臥底。不料,事不機密,常遇春的行跡被元軍探子探得 。當他剛剛穿過太原城東門外的橋頭街,混進朝曦門時,就被元軍伏兵四面包抄。常大將軍急迫之中,殺開一條血路,拐入城牆根下的一條小巷,鑽進巷北的一個破舊小院。
這所殘頹的小院裡,只住著一位年愈花甲的孤寡老婦人柳氏。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殘殺,兒子又被元軍抓夫,一去不歸。所以,她恨透了元朝統治者。她見這位樵夫被元兵追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把常遇春藏進了後院的柴垛中。追兵闖入院中搜尋,柳氏裝聾作啞,將他們哄走。
常大將軍獲救後,深謝老人救命之恩。臨別時,他順手摘下院中樹上的一根柳枝,交給柳氏說:“老媽媽,這裡不久要打仗了。爲不使您老再遭戰火,請把它插在街門上,明朝大軍見到柳枝後,便會盡心保護。”
不過幾日,明軍果然攻入太原。柳氏眼見戰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鄰難逃戰劫,遂走家串戶,告訴衆鄰,各取柳枝插於門首。由於常遇春審清了城中敵情,安排了內應坐探,明軍裡應外合,迅速拿下太原城。攻入城中的明軍士兵,按常大將軍的命令,看到門上插有柳枝的院子,便格外小心保護,秋毫無犯。
戰後,衆街坊爲了感謝柳氏,也爲了紀念太原的光復,便把門首的柳枝,植入門前街畔。這些柳枝便生根、抽技、發芽、吐翠。插入街頭巷尾的柳枝,隨著時光的推移,長成了小柳樹、大柳樹、老柳樹。從春到夏,從夏到秋,這條不起眼的小巷,綠柳成蔭,枝條煙娜,涼爽愜意。於是,一個美麗的街名“柳巷”,來到了太原的大地上。
傳說,往往揭示著歷史。據地方誌書的記載,柳巷起初並不是一條繁華的大街,而是一條院落破舊的市井小巷,居住著飽經風霜的窮苦市民。是清光緒帝中葉的那一場大水患,淹沒了城南和南關城的商市街巷,商賈們才逐漸向柳巷、橋頭街一帶遷轉,使這條僻靜、蕭條的小巷,變成店鋪毗連、行商坐賈雲集的鬧市。尤其是在辛亥革命之後的二十多年中,柳巷的商品貿易迅速發展,成爲太原當時的商業中心。“大隆祥”、“慶記”等五大綢緞莊,在這裡競爭;“大興茂”、“志成”、“福利生”、“慶華源”、“履華新”等鞋莊 ,在這裡角逐 ;“中華”、“中德”、“順天立”等藥行 ,在這裡爭衡 ;“恆隆源”、“東方德永”、“近億號”、“三和興”、“三義永”、“稻香村”等菜店、茶莊、點心鋪、水果鋪,在這裡發跡。享有盛譽的“正大飯店”、“晉隆飯店”,在這裡新建洋式樓堂,烹炒中西大菜,經營豪華旅館,達官貴人多下榻消遣於此。
柳巷商市的畸形發展,急速膨脹,使不少京、津、豫、冀的商賈們也慕名接踵而至。津商黃厚甫在河南經營的“華泰厚”服裝業,在柳巷開辦了太原的“華泰厚”;天津著名的“樂仁堂”大藥店,在柳巷建立了“樂仁堂”分店;冀賈兩兄弟集資,也在柳巷一隅,經營起“雙合成”食品店;……一時間短短的一條柳巷,變成了寸土寸金的商業大鬧市,雲集了四五十家商鋪。
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葉,日本侵略軍踐踏了太原,柳巷的店鋪紛紛倒閉,商賈大都破產,一派調蔽蕭條的景象,直到太原解放前夕,都難以恢復往日的元氣。是新中國的誕生,挽救了瀕臨滅頂的太原商業和商市柳巷,使古老的柳巷又煥發出勃勃生機。尤其是80年代以來,老商號迅速恢復,新商店急速增加,商品之豐盛,種類之齊全,成交數額之巨大,超過了任何一個歷史時期。
而在這條全省著名的商業街之中,便住著這樣一個傢伙。
既不是商人也不是夥計,卻佔據著柳巷黃金地段最值錢的一家店鋪,這店鋪,原本是他祖孫三代的產業,但到了他這一代,非但家道中落,甚至連店鋪都不經營了,完全是整天一關門,謝絕來客。
好幾家臨近的店鋪想要將這家店鋪盤下來,但這個人楞是死活都不賣,反而還開了一傢俬人偵探所。
當然,這個私人偵探所也是不營業的,店鋪門成天緊鎖,裡面用油紙鋪了一層,黑漆漆的啥都看不見。想要找他幫忙的,只有在他店鋪外面燒錢,不管燒多少錢,哪怕是一毛的,他都能聞著味出來,而且他這人還有個癖好,凡是他感興趣的案子,他都會接,最少三千,概不封頂,凡是他不感興趣的案子,哪怕是你給他開來一火車的錢,他看都不會看一眼……一度被認爲是太原市的都市傳說……
而此刻,沈威和小李兩個人,便是來到了這間位於柳巷黃金地段的店鋪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