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百家爭鳴,氣運爭奪戰!
而此時,元始天尊則是將廣成子,南極仙翁,太乙真人招到玉虛宮。
“弟子拜見師尊,恭祝師尊聖壽無疆!”
“爾等起身吧!”
三人起身之後元始天尊說道:“爾等大師伯已經分神投入人族傳道列國,天道當有大氣運落入三界,也是爾等機緣,爾等也速速傳道人族!”
廣成子連忙問道:“敢問師尊當傳何道?”
元始天尊看向三人說道:“如今人族已禮崩樂壞,而今乃是重塑周禮之時!”
“可,師尊,因著殷商大祭祀跟宓妃算計之原因,如今周禮已成三界笑柄,這可如何是好?”
說起周禮,就要說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就要說起周禮的天子全都塌房的事。
元始天尊則是說道:“無妨,可在換一個稱呼即可,其道以仁愛爲本,克己復禮,以君臣父子綱常之道,闡述有教無類,萬方人族都受此教化,教導衆生恪守中庸南極,此道由爾來傳道,此道有緣之人,當爲孔姓之人,汝可尋孔姓之人收爲弟子!”
“敢問師尊,孔姓者,何處尋之?”
元始天尊淡淡說道:“爾可三界尋找即可,此乃是天道應運而生者,而行走三界,自然可尋得!”
原本南極仙翁本應該鎮守東海,謀劃東海氣運而成道準聖,但是現在東海殷子煜的謀劃,讓南極仙翁灰溜溜的返回了崑崙山,聲望也是大跌。
對於如今的周禮成爲笑柄而禮崩樂壞,則必須要引起迴歸正軌。
這個機緣元始天尊給予了南極仙翁,務必讓南極仙翁儘早的進入準聖。
如今天道降下氣運,這個機緣,尤爲重要。
元始天尊連教義,尋找有緣人等等全都告知了南極仙翁,簡直就是蘿蔔崗了。
至於說如今的三界出現了這麼大的變化,還會有那個姓孔的人嗎?
這件事是必然的,因爲文道降下氣運,則有應運而生者,此人到底何人,聖人已經有個大概了,只需要用心尋找,必然可以找到。
至於說也是有教無類的問題,這跟截教的有教無類毫無關聯。
截教的有教無類,目的是平衡三界跟腳低下者,而這個有教無類是務必讓三界衆生都接受教化。
就如同殷子煜自嘲,大商子民是不可教化者,不可教化者可以理解爲不可被奴役者,教化成本高者。
而這個有教無類則是讓三界衆生都可被教化,教化之後,則能爲闡教立下萬世之根本!
此機緣甚大,因東海之事未讓南極成道,則此事務必讓南極成道。
“太乙!”
“弟子在!”
“汝之道則在衆生拔苦,汝可以此修之!”
“弟子謹遵師尊法旨!”
元始天尊最終看向廣成子說道:“廣成子,陰陽之道,寬嚴之別,南極復興周禮,汝則治之以嚴,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以此補足周禮過於仁義,而不可統御黎民,汝且傳授此道與三界,未來自有集其大成者,此道自有業力,故闡述其道,莫要收徒,任其成長即可!”
“弟子謹遵師尊法旨!”
“.”
此時闡教對衆生的三種道,一則是嚴苛治民此乃捆身,第二是以立法禁錮其念而不敢逾越分毫,第三,衆生疾苦,則需要拔苦度化!
此三點可以說對三界衆生形成了一套閉環,讓其在整個閉環之中不得超脫。
太上老君分身下界,自洛邑出世,出世便有異象,頭髮皆白,成年之後青牛在天庭而來,開始拖著李耳與萬丈紅塵之中講道。
李耳白髮垂地,灰袍未繡一字,卻隱現太極流轉之象。
傳道列國,很快便已聞名天下,每到一處,便有無數智者前來聽道,李耳將青牛栓於古柏,以竹枝蘸洛水,在青石上畫出陰陽魚,墨跡未乾,天地突然倒懸,日月化作黑白兩點墜入魚眼,引得無數人朝拜,尊其聖人。
李耳席地而坐,擡手輕揮爲信徒傳道:“道可道,非常道。”
李耳傳道,話音未落,洛水暴漲三丈,卻在觸及人羣前化作萬千文字。
所有人見道截然不同。
有人見之爲無爲二字金光璀璨,有人見乃是不爭二字如同星辰閃耀。
隨著李耳名聲響徹,遊歷列國皆有無數人前來拜見,而李耳則是傳授許多天地奧妙,所過之處,道印刻在一方。
能否體悟,皆從有緣人,有緣者自能領悟道,無緣者李耳不會多言。
當太上分身下界,傳道列國的時候,頓時引起了三界仙神的震撼,同時全都感受到了天道氣運開始下落。
這可是巨大的機會啊,一時間,三界各方無不開始傳道,同時以洛邑開始向萬方人族傳道。
當三界各方紛紛下界傳道的時候,此時洛神金靈等人全都坐不住了。
殷子煜自然是看著三界的變化,也不由的感慨。
“太上傳道人族,乃使人超脫,然大道隱晦,這非仙人又如何能夠領悟!”
洛神問道:“此次太上降身洛邑,正是洛水之旁,子煜,如今我等是否也前去傳道?” 殷子煜點點頭:“是應該傳道了,如今太上傳道,乃是大道根本,然而能領悟者,終究是少數,卻得崇高聲望,雖有利於衆生,卻對於衆生而言,終究是遙遠而不可及,非頂級上士而不能領悟分毫!”
雲霄連忙問道:“如此,吾等傳道當以何傳之?”
殷子煜不由的說道:“莫急,且再等一二,待闡教入世之後,在與闡教針對即可,太上之道,無從針對,而太上之道也並非三界衆生所能領悟,唯有闡教之道與世間出世,纔算是可與之相爭即可!”
金靈聖母當即問道:“與之相爭?此次是否要徹底打壓闡教?”
殷子煜搖搖頭:“諸位仙子,並非是打壓闡教,唯有闡教之道出世,方纔能夠與之相爭,需借闡教之勢,成就自身之道,故而諸位都應放棄仇恨之念,把闡教當做成就者,再好不過,若世上無惡,則也不會有善,若無闡桎梏如何能夠體現截的一線生機?闡教之道出世,我猜測應跟周禮有關,禮崩樂壞,乃復興周禮,纔是天道大勢!而截教當與復興周禮之人相爭,自然可順勢名震三界,若此人成就越高,相爭者則氣運越盛!”
聽聞殷子煜之言,截教衆人頓時全都是一愣。
金靈聖母不由的說道:“這便是子煜所言,量劫煉心的入世之道,而吾等敵人則爲成就者!”
殷子煜點點頭:“因果盡加吾身,了結因果也成就吾身之道,一路行來,沒有敵人,沒有對手,只有成全者,只有老師!以此爲念,唯有對手給其創造機會,方纔有機會讓自身之道成長!”
道的成長需要土壤,當一個黑暗環境,則光明就是衆生嚮往,帶來光明者則成其道。
而現在,闡教在當這個惡人,雖然闡教也會一手黑暗一手光明,但是不管如何,這給不願意幹髒活的帶來了機會。
洪荒若要成道,大氣運跟大聲望兩者選其一。
大氣運需要軍國主義一般征伐佔有三界衆生之氣運,則大聲望則是以衆生不想被征伐之念而救之,則成大聲望。
而大商的一線生機,本就是聖人謀劃讓大商成爲邪惡一方,再有西岐平之。
殷子煜以三個表陳首先樹立了不會走到邪惡一方,再就是君昏於上,政清於下保證了殘暴不會向下蔓延,讓大商沒有走到邪惡。
大商沒有走到邪惡,則必然會邪惡逆位,讓西岐的氣運首先承受不起!
最終西岐走到了軍國主義,而大商則成爲防守而受害者,如此一線生機則就有了,人皇殉國更讓衆生認可到了極限,反而讓西岐遭受衆生唾棄。
“子煜說的對,總要念闡教之仇,心太小了!”
殷子煜點頭說道:“此時乃是天道氣運降臨三界之時,太上之道無法藉助,唯有借闡教方可借力,而不出意外則西方也會因此傳道爲將來東傳鋪路,唯有與兩家相爭,則成三足鼎立之勢,如此自然有天道氣運加身,到其時,得大氣運加身,則自身之道即成!”
洛神則是問道:“若是闡教以周禮之道,則我們應如何應對?”
殷子煜稍微沉思說道:“若周禮之道,不出預料,定然是隻能倫理綱常教化萬民,此也是闡教順天意之道,如同這孝道,若以我之應對,則以自我本心爲重,若父母撫育,則我本心必孝敬父母,何須此枷鎖困我之心?君以國士待我,則我本心必以國士報君,何須以忠困我之心?”
此時還未有闡教的道出世,殷子煜在不劇透的情況之下,自然明白,必然是重新拾取周禮,改頭換面,則簡單的以本心之道應對。
洛神聽後不由頷首:“子煜所言甚是,此周禮教化之法,讓其遵守看似正常,實則困心之法,當以重塑自我以應對!”
殷子煜則是笑道:“不久之後,這闡教,西方教必然出世,則我等在出世應對即可,洛邑收留弟子傳道萬方即可!”
“善”
百家證明剛剛開始,殷子煜則是不由的心中謀算起來。
“此天降氣運不過剛剛開始,先讓他們成道即可,如此對於三界衆生而言,的確是大風口,不過,我卻要準備盂蘭盆會論道纔是,唯有盂蘭盆會論道,此時此番大氣運歸屬之時,而我的道,也可順勢而成了!”
殷子煜知曉,此時不過是百家爭鳴剛剛開始,待到許多人成道之後,則是一同匯聚西方開啓盂蘭盆會。
此時的百家爭鳴風口,讓她們去拿即可。
此乃是讓西方成道,此次天降氣運歸於西方,展現西方道的優越性,然後即可順勢傳道西方,方纔有西遊。
殷子煜不會阻攔此大勢,但是氣運自然要爭,自身的道也要跟其同臺論道,跟西方爭奪此次天道氣運歸屬,這個機會可不會再有。
從凡人到大羅金仙雖然對於衆生而言是天塹,但是對於一般的洪荒大神通者,也不過爾爾,付出一些氣運,很容易培養出來。
但是從大羅金仙到混元金仙,當真是屬於天塹了,哪怕是聖人也需要謀劃大氣運才能成功。
讓混元金仙到混元大羅金仙,可抽乾整個三界所有氣運都不一定夠。
從凡人到大羅金仙的路,不足大羅金仙到混元金仙的百分之一,而從混元金仙到混元大羅的路,這難度之大超越了從凡人到半步混元的千萬倍。
此次天降氣運乃是爲西方東傳做準備,但是殷子煜也必須要抓住此次機會,甚至能逼天道降下更多氣運,但是卻需自身之道的完善超越所有人。
化胡之後的盂蘭盆會,最爲重要!
如同殷子煜預料一般,不久之後,南極仙翁便前往人族探尋,最終尋得一人身高九尺的壯漢,但卻對自身之道能夠理解甚神,並且姓孔,南極仙翁大喜,頓時知曉,此人當爲應運而出者,當即收爲弟子,傳授其闡教之道!
見此弟子對於周禮甚爲尊崇,很快爲周禮繼往開來頓時大喜,南極仙翁稍微沉思,想起姬昌讓六十四卦沒有得到更好的傳承,更是傳授其六十四卦大道。
此人聽聞之後,竟然一通百通,開始爲六十四卦做傳,尊文王爲千古聖賢,爲六十四卦取名周易。
一時間,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等詞很快傳頌列國。
其克己復禮爲仁,綱常倫理之道,也吸引無數人的認可。
金靈聖母不由感嘆:“果然,當真是從周禮演化而來,如此,則我等傳教,則必然針對此人!”
雲霄則是驚訝道:“沒想到,此人竟然讓六十四卦提升到如此地步,當真不簡單!”
殷子煜看著果然姓孔,則是說道:“天道降下氣運,此人乃是應運而出,結束禮崩樂壞者,故而有此悟性,給六十四卦做傳,讓六十四卦真正大成,將來此人必然有大功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