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8章 風雨欲來

一九九零年,赫岑道夫依靠改革政策,艱難的贏得了大選。

同一年,顧祝同也以其發起的改革行動,獲得了總統府第二個五年的居住權,並且成爲再次當選得票率最高的總統。

進入九零年代,中德冷戰的緊張局面已經有所緩解。

再次當選總統之後,顧祝同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了回訪,他也因此成爲戰後第一位正式訪問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中國總統。

當時,很多人都認爲,中德關係會有所緩和。

只是,幾乎沒有人相信,讓全世界在毀滅陰影下顫抖了四十年的冷戰行將結束,也沒有人相信,冷戰會以某一個超級大國分崩離析的方式結束,更沒有人相信,冷戰結束後帶來的並不是長久的和平。

在赫岑道夫再次當選帝國總理兩年之後,即一九九二年,冷戰迎來了重大轉折點。

當年二月四日,烏克蘭當局正式宣佈,因爲德意志第二帝國沒能按期償還債務,烏克蘭退出以德意志第二帝國爲核心的西方同盟集團,並且解除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同盟關係,隨後正式在國際仲裁法庭起訴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求德意志第二帝國按照合同規定,無條件的償還債務。

這起事件來得極爲突然,赫岑道夫收到消息的時候,烏克蘭已經進入戰備狀態。

說白了,就是防止遭到德軍入侵。

緊接著,烏克蘭總統飛抵北京。與顧祝同進行了直接會晤。

顯然,烏克蘭是以德意志第二帝國爲核心的西方同盟集團中倒下的第一塊骨牌,卻不是最後一塊。

要知道,引發烏克蘭退盟的直接原因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欠下的鉅額債務。

根據當時烏克蘭公佈的資料,到一九九一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國拖欠烏克蘭的債務高達二百四十億帝國馬克,相當於烏克蘭在一九九一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三。佔烏克蘭總債權的百分之七十。

說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拖欠的債務,已經讓烏克蘭難以承受了。

用烏克蘭總統在會見顧祝同時的話來說。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不肯償還債務,烏克蘭的經濟就將崩潰。

顯然,這絕非危言聳聽。

事實上。烏克蘭總統緊急訪華,除了在政治是警告德意志第二帝國,讓德意志第二帝國不要試圖入侵烏克蘭之外,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與中國結盟,而是希望中國能夠幫助烏克蘭渡過經濟難關。

這就是,向中國申請借債。

當時,烏克蘭總統向顧祝同提出,如果得不到一百億華元的緊急貸款,烏克蘭的財政將在六月底破產。

顯然,這就意味著烏克蘭政府垮臺。烏克蘭也將因此爆發國內動亂。

有趣的是,當時沒有多少人認識到,發生在烏克蘭的事情正是冷戰行將結束的信號,而且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相反,很多人並不重視這件事情。

在當時的新聞評論中。很多人把發生在烏克蘭的事情與二十多年前發生在土耳其的事情當成了一回事。這就是,當年土耳其因爲得不到中國在經濟建設上的支持,從而解除了與中國的同盟關係,轉爲選擇跟德意志第二帝國結盟,並且由此直接導致中德的對峙關係發生重大轉折。

也就是說,很多人都認爲。烏克蘭的行爲不會對中德的冷戰關係產生太大影響。

即便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出兵烏克蘭,而且烏克蘭在得到了中國的經濟援助之後,成爲中國的盟國,中德冷戰的基本局面依然會維持下去,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會加強對其他盟國的控制力度。

所幸的是,顧祝同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件事情的重大意義。

當時,顧祝同答應在六月底之前爲烏克蘭提供五十億華元的無息貸款,幫助烏克蘭渡過難關。

更重要的是,顧祝同明確提到,烏克蘭要想獲得更多的貸款就必須進行政治改革。

說白了,貸款可以不計利息,但是貸款本身並不是無嘗的,烏克蘭要想獲得更多的貸款就得成爲中國的盟國。

當然,至少得成爲中國的友好國家。

顯然,成爲中國友好國家的基礎就是建立起一套得到中國認可的政治體制,確保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不會動搖。

對烏克蘭來說,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

既然已經跟德意志第二帝國劃清界線,烏克蘭就必須爭取獲得中國的支持,不然就無法應對可能出現的軍事入侵。

烏克蘭成爲了第一塊倒下的骨牌,接下來是俄國與白俄。

戰後,除了波羅的海三國、以及跟羅馬尼亞存在爭議的摩爾多瓦地區之外,俄國的歐洲地區出現了三個國家,即俄國、烏克蘭、以及在侵佔的波蘭領土上建立的白俄,其中烏克蘭與白俄爲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盟國,俄國則以中德戰略緩衝區的身份,在戰後獲得了更多的獨立自主權。

當然,戰後的俄國,已經遠不如之前的俄國。

只是,俄國在前紅俄的影響力依然十分巨大,而且擁有成爲地區強國的基礎。

一九九二年五月,德意志第二帝國被烏克蘭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俄國與白俄領導人在明斯克會晤,正式提出合併計劃。

按照公開的消息,白俄將併入俄國,成爲俄國的一個自治加盟共和國。

因爲俄國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盟國,而是中立國,所以白俄在併入俄國之後,將自動解除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同盟關係。

這下,麻煩來了。

雖然俄國爲中立國,但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東面,白俄是唯一的戰略屏障,即德意志第二帝國直接與白俄接壤。

白俄併入俄國,意味著德意志第二帝國喪失了這道戰略屏障。

根據後來解密的資料,當時德軍總參謀制定了一份軍事行動計劃,即通過軍事佔領的方式來阻止白俄與俄國合併。

只是,赫岑道夫阻止了軍事行動。

原因很簡單,出兵佔領白俄,肯定會與俄國爲敵,而根據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後簽署的秘密協議,中德兩國都爲俄國獨立自主提供了政治擔保。這就意味著,如果俄國爲了白俄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發生軍事衝突,中國就可以根據當初做出的擔保,爲俄國的軍事行動提供支持。顯然,這就意味著俄國將成爲中國的盟國,而中國也就能夠藉此把戰線推進到帝國邊境線上。

顯然,不管軍事行動的結果如何,都意味著中德將由間接對抗轉爲直接對抗。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來說,這顯然是不可接受的後果。

相反,如果讓白俄併入俄國,以此保證俄國繼續保持中立,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還能獲得更好的安全環境。

正是如此,赫岑道夫在白俄與俄國合併的問題上保持了沉默。

問題是,赫岑道夫只看到了軍事幹預的風險,卻沒有想到容忍白俄與俄國合併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要知道,赫岑道夫的沉默,等於承認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無力控制所有盟國。

對西方同盟集團內的其他國家來說,這就等於獲得了一個可以擺脫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的信號。

僅僅一個多月之後,即七月中旬,在布魯塞爾召開的西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上,法國與意大利領導人就明確提出,西方同盟集團不應該是一個以德意志第二帝國爲絕對核心與絕對權威的國家集團,而是一個以維護所有同盟國的利益爲主要目的的集團,即其他國家的利益必須獲得尊重與保護。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來說,一九九二年絕對是多事之秋。

要知道,法國與意大利的分量遠遠在烏克蘭與白俄之上。

當然,真正的威脅來自法國,而不是意大利。

雖然法國是戰敗國,而且在戰後被德軍佔領,還受到了衆多約束,但是法國已經在四十多年的和平發展中成爲了歐洲大陸上經濟規模僅次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強國,其影響力甚至在意大利之上。

在法德關係中,法國有一張王牌,即法國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頭號債權國。

當時,法國持有的帝國債券超過了八千億帝國馬克,佔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發行債券的百分之七十。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法國提供的資金,維持了帝國的穩定。

顯然,如果沒有來自法國的資金,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經濟早就崩潰了。

更加要命的是,法國的戰敗國地位是由同盟國集團承認的,即中國做爲同盟國集團的頭號強國,對所有戰敗國都負有義務。說得簡單一些,只要法國承認其戰敗國地位,並且遵守同盟國集團加在其身上的所有限制,那麼中國就要保證法國不受到軍事威脅,給予法國最根本的安全保證。

在平時,這只是一句口頭上的承諾,畢竟佔領法國的是德軍。

可是隻要法國願意,就可以切斷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經濟命脈,而且經濟上的行爲並沒有違背戰敗國受到的約束。也就是說,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以法國強行要求償還債務,或者是終止提供貸款爲由推翻法國政權,就觸犯了基本佔領原則,構成了入侵事實,而中國也就有理由進行干預。

說得簡單一些,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可能通過軍事手段來打擊法國。

至於意大利,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更加不可能蠻幹了。RQ

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69章 恩仇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187章 優勢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121章 拷問第284章 高標準第89章 借刀殺人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66章 走向戰爭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596章 關鍵點第4章 政治體制第70章 圈套第596章 關鍵點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44章 你追我趕第136章 守財奴第10章 海軍起航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27章 奉陪到底第50章 我行我素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29章 一八九二第22章 赴死之地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11章 最高效益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184章 圈套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90章 力挽狂瀾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379章 戰列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580章 新使命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40章 擴軍第343章 惡仗第2章 大國角力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366章 雞肋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83章 神勇戰艦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580章 新使命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18章 輕重有別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82章 拷問訓練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206章 閃擊戰第46章 歐陸變局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612章 決裂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6章 以退爲進第37章 看熱鬧第1章 職業士兵第436章 反擊第179章 兄弟第422章 進攻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45章 厚積薄發第585章 威脅第170章 錯失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600章 馬歇爾第136章 守財奴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72章 警戒艦第184章 大選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07章 妥協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89章 借刀殺人第42章 自以爲是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160章 餘熱第176章 生或死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73章 戰機
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69章 恩仇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187章 優勢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121章 拷問第284章 高標準第89章 借刀殺人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66章 走向戰爭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596章 關鍵點第4章 政治體制第70章 圈套第596章 關鍵點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44章 你追我趕第136章 守財奴第10章 海軍起航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27章 奉陪到底第50章 我行我素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29章 一八九二第22章 赴死之地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11章 最高效益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184章 圈套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90章 力挽狂瀾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379章 戰列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580章 新使命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40章 擴軍第343章 惡仗第2章 大國角力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366章 雞肋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83章 神勇戰艦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580章 新使命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18章 輕重有別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82章 拷問訓練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206章 閃擊戰第46章 歐陸變局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612章 決裂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6章 以退爲進第37章 看熱鬧第1章 職業士兵第436章 反擊第179章 兄弟第422章 進攻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45章 厚積薄發第585章 威脅第170章 錯失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600章 馬歇爾第136章 守財奴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72章 警戒艦第184章 大選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07章 妥協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89章 借刀殺人第42章 自以爲是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160章 餘熱第176章 生或死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73章 戰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永城市| 奈曼旗| 余江县| 共和县| 广饶县| 屏山县| 云安县| 嘉峪关市| 营口市| 乌拉特中旗| 庆城县| 奇台县| 万源市| 徐闻县| 监利县| 逊克县| 若羌县| 上蔡县| 乐东| 阳东县| 阿尔山市| 康乐县| 沈阳市| 龙游县| 湛江市| 扎兰屯市| 尼勒克县| 绥化市| 津南区| 伊春市| 柳林县| 成安县| 临洮县| 峨眉山市| 花莲市| 蓝田县| 嘉鱼县| 冀州市| 洛扎县| 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