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一百一十六章 皇帝譏臣子 湘勇鬧長沙

導讀:“憑你曾國藩的練勇,便能把賊匪剿滅,朕就不用組建江南、江北兩個大營了!——我大清還有如此不自量力的人!”

——這是咸豐的心裡話。

“三角眼,這回看你怎麼收場!”

——這是祁寯藻的自語。

(正文)讀完曾國藩的奏摺,咸豐爲什麼要生氣呢?

原來,咸豐儘管表面上同意了宋晉的觀點,其實在他的內心深處,對湘勇是不以爲然的。他下旨著令湘勇出省,與江忠源夾擊皖省太平軍,實際不過是想利用湘勇,緩解一下皖省的壓力而已。咸豐真正看重的,還是他苦心經營的江南、江北兩個大營。可看曾國藩的摺子,竟然把自己的練勇,當成了扭轉皖省局面的主要力量,咸豐怎能不生氣呢?

氣過之後,咸豐提筆在曾國藩的摺子上,批了這樣一段話:“現在安省待援甚急,若必偏執己見,則太覺遲緩。朕知汝尚能激發天良,故特命汝赴援,以濟燃眉。今觀汝奏,直以數省軍務,一身克當,試問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時漫自衿詡,以爲無出己之右者,及至臨事,果能盡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張皇,豈不貽笑於天下?”寫至此,咸豐頓了頓,認爲這樣打科下去,於皖省軍務無補,傳出去,也讓人恥笑。想了又想,咸豐筆鋒一轉,語氣明顯緩下來:“著設法趕緊赴援,能早一步,即得一步之益。汝能自擔重任,迥非畏葸者比,言既出諸汝口,必須盡如所言,辦與朕看。”

咸豐的這段批語,對曾國藩可謂挖苦之極。

望著自己的這段朱比,咸豐在心裡說道:“憑你曾國藩的練勇,便能把賊匪剿滅,朕就不用組建江南、江北兩個大營了!——我大清還有如此不自量力的人!”

發泄夠了之後,咸豐才又翻開曾國藩隨折所附《請提用湖南漕米》和《請捐輸歸入籌餉新例》二片。

看完兩個附片,咸豐在第一個附片上批道:“戶部知道。用之於軍需,固不爲浪費,尤須迅速諮部,勿稍含混。”

對第二個附片,咸豐只批了一句話:“該部知道。”

曾國藩的一折兩片,重新由內閣轉至軍機處。

祁寯藻一見到咸豐在奏摺上批語,當時便樂得前仰後合,鬍鬚也如得了神通一般,根根跳起舞來。

祁寯藻捏著鬍鬚自語道:“三角眼,這回看你怎麼收場!”

他當即把衙門章京傳進自己的辦事房,用手指著奏摺上的朱比,吩咐道:“聖諭到了,十萬火急!你立即謄抄清楚,用六百里加緊,馬上發往湖南衡州。”

章京走後,祁寯藻又把曾國藩的兩片,分發給戶部和吏部。

駱秉章此時,正與王錱鬧得不可開交。

王錱督帶新勇趕到郴州不久,隨著風聲日緊,便奉駱秉章之命,開進長沙,交由塔齊布統一訓練,統一駐防省城。

但王錱仗著自己是五品候選同知銜,根本不把塔齊布放在眼裡,又因爲自己此時勇多,塔齊布所轄的協兵少,就更加爲所欲爲。

他統帶新舊勇合共六千人,進省城的當日,就自己尋了一處操練場地。他本人則挑賃了一處好宅院,做爲官邸。爲了防綠營搗亂,他光在官邸的四周,就駐守了兩營又一哨人馬。親兵人數不僅超過了曾國藩幾陪,而且還超過了鮑起豹、樊燮、塔齊布,和駱秉章的親兵人數相差無幾。

王錱這麼做的用意,不過是爲了告訴省城的文武百官和百姓:此時替撫臺大人守衛長沙的,不是曾國藩,也不是提標,亦非鎮標,更不是塔齊布,而是他王司馬。

司馬是同知的別稱。王錱跟隨曾國藩時,別人都稱他王管帶或者王大人。他擴勇之後,尤其被駱秉章密保至五品同知後,別人再叫他王管帶,他的臉色就開始不好看了,無論向他回什麼事,都要被他駁復。

屬下將領們起始還莫名其妙,但時間長了,漸漸也就發現了玄機。於是再來向他回事,就一律改了稱呼,不再稱他王管帶,稱他爲司馬大人或大帥。王錱從此後臉色纔開晴。

在當時,督撫或品級高的統兵大員,纔可以稱大帥。就湖南全省來說,駱秉章、曾國藩、鮑起豹、樊燮、塔齊布,都可以稱作大帥。但僅是同知銜的王錱,資歷和名聲不如羅澤南,威望不如禇汝航,無論他帶勇多寡,都是不佩“大帥”二字的。

但他並不去更正。將領們見自己的統領如此受用“大帥”二字,用不多久,連大帥也不稱了,乾脆稱呼他爲“大司馬”。這就是笑話。

衆所周知,司馬是同知的別稱,而大司馬則是兵部尚書的別稱。雖然只差一個字,但卻有天壤之別。這如何能含混呢?

但讓將領們萬萬沒想到的是,王錱不僅接受了大帥的叫法,連大司馬,竟然也默認了!王錱好名之甚,由此可見一斑。

王錱對新招募的這十一營湘勇,如果認真訓練,或許對守城能有裨益。但他並不去認真訓練。他把訓練等事,全交給各營營官們料理。而這些營官們,無一例外也都是新招募的,講起農事來個個興趣盎然,但對兵事,卻無一明白。

試想,讓這些人訓練新勇,如何成得事呢?

王錱卻懶得去過問這些瑣事,他每日都坐上轎子,儀仗整齊地到巡撫衙門來給駱秉章請安、道乏;下來後,便和幾名上不得檯面的候補道廝混在一起,或湊成一局打麻雀,或輪班去窯子裡吃花酒。這些人見撫臺非常高看他,也都願意巴結他。

不多久,便有幾名候補道,成了他須臾不能離的人;還有兩名在窯子裡相與的候補知府,成了他手底下的管帶。

有這些人幫他練勇,也只一月光景,長沙城便被鬧翻了天。

先是首縣收到百姓控告守城湘勇,把自家閨女強搶進大營**致殘的狀紙。事涉湘勇,首縣不敢接狀,暗使人告訴受害百姓,到按察使衙門去喊冤。

按察使衙門一接狀紙,見是告湘勇的,馬上便把狀紙退回,並告訴受害百姓:想告湘勇,除了巡撫衙門,長沙城無二家敢受理此案。

百姓不管這些,揣起狀紙便直奔巡撫衙門。

百姓走到半路,偏碰著徐有壬的轎子。

告狀的百姓一見轎呢是綠色的,以爲是巡撫大人,當即也不及多想,覷準一個機會,便跪到轎的前頭,手舉狀紙便喊起冤來。(本章完)

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四十五章 彭雪琴有信 李都司招供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第二十二章 軍門來問罪 撫臺亂扯皮四十四章 團臣審都司 管帶遭暗算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第二十四章 琦善赴揚州 青麟冒冷汗第二十二章 軍門來問罪 撫臺亂扯皮七十五章 彭劉話拖罟 孚泗挑大樑九十二章 團練圍綠營 提督動虎威第二十六章 岳陽縣稍穩 赤壁城響槍九十四章 提、協有轇轕 侍郎定死活七十三章 曾國藩流淚 彭玉麟練兵六十六章 鮑起豹發難 新寧勇潰散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第二十二章 軍門來問罪 撫臺亂扯皮五十九章 軍門離省城 艾巖領水師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五十七章 參將戲師爺 制軍愁斷腸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一百零九章 惡吏鬧官棧 王鐸進船局第二十四章 琦善赴揚州 青麟冒冷汗第三章 點將臺招兵 太平軍打劫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八十八章 江臬司造簰 曾大人問案四十七章 督撫相掣肘 團臣請王命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陸出戰 奏一折兩片四十七章 督撫相掣肘 團臣請王命五十八章 制軍發牢騷 撫臺竟酩酊四十八章 死囚押法場 平地起波瀾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第三十二章 楚勇未離省 赤壁突增兵六十六章 鮑起豹發難 新寧勇潰散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九十章 哨長求活命 流星夜歸來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八十一章 永順協起釁 老差官挺身四十二章 蕭管帶疏忽 李都司耍橫九十一章 座師督湖廣 協領發雷霆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五十一章 楊時潮案實 江忠源被困六十七章 軍門有怨氣 酷暑休練兵三十八章 郭嵩燾回省 許老丈喊冤四十一章 老秀才發達 發審局被圍七十章 副將犯官癮 獄目打協臺九十九章 太平軍兵盛 衆英雄到衡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第二十七章 鮑春霆砸鍋 教堂裡探險七十三章 曾國藩流淚 彭玉麟練兵六十三章 侍郎究根底 撫臺險氣瘋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第二十四章 琦善赴揚州 青麟冒冷汗七十章 副將犯官癮 獄目打協臺九十七章 左季高回籍 王璞山進省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陸出戰 奏一折兩片五十四章 紅單難入洋 朝廷亂更張第四章 長毛有真假 知縣發橫財第三十五章 水上飄自裁 駱撫臺救駕第二十三章 咸豐帝驚慌 洪上帝繁忙八十九章 操練不得法 蚊蟲要過年八十六章 神駒求援兵 撫臺難納涼五十五章 候補道求缺 五爪龍現世第二十章 衡陽剛脫險 省城生是非五十四章 紅單難入洋 朝廷亂更張一百一十五章 秀全擴後宮 秀清先調包九十七章 左季高回籍 王璞山進省六十四章 侍郎奉密諭 知縣把頭低第七章 相國參侍郎 曾府有喧譁三十七章 道長贈謁語 夜半參協臺五十七章 參將戲師爺 制軍愁斷腸五十九章 軍門離省城 艾巖領水師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八十七章 侍郎夜狂嘔 軍門話起因第二十九章 老親來投靠 兄弟話營官第三十二章 楚勇未離省 赤壁突增兵八十一章 永順協起釁 老差官挺身九十四章 提、協有轇轕 侍郎定死活四十六章 協臺巡防務 遊戎話苦衷六十六章 鮑起豹發難 新寧勇潰散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第三十五章 水上飄自裁 駱撫臺救駕七十三章 曾國藩流淚 彭玉麟練兵第七章 相國參侍郎 曾府有喧譁九十五章 呂賢基喪命 周天爵歸西七十六章 王錱發異議 江面試拖罟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著落七十二章 老胥吏發威 造船廠無影第二十一章 兵勇相毆鬥 清德斥鮑超六十二章 兩團丁被退 李都司現身一百零七章 呈文遭駁斥 明府話情由七十五章 彭劉話拖罟 孚泗挑大樑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
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四十五章 彭雪琴有信 李都司招供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第二十二章 軍門來問罪 撫臺亂扯皮四十四章 團臣審都司 管帶遭暗算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第二十四章 琦善赴揚州 青麟冒冷汗第二十二章 軍門來問罪 撫臺亂扯皮七十五章 彭劉話拖罟 孚泗挑大樑九十二章 團練圍綠營 提督動虎威第二十六章 岳陽縣稍穩 赤壁城響槍九十四章 提、協有轇轕 侍郎定死活七十三章 曾國藩流淚 彭玉麟練兵六十六章 鮑起豹發難 新寧勇潰散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第二十二章 軍門來問罪 撫臺亂扯皮五十九章 軍門離省城 艾巖領水師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五十七章 參將戲師爺 制軍愁斷腸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一百零九章 惡吏鬧官棧 王鐸進船局第二十四章 琦善赴揚州 青麟冒冷汗第三章 點將臺招兵 太平軍打劫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八十八章 江臬司造簰 曾大人問案四十七章 督撫相掣肘 團臣請王命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陸出戰 奏一折兩片四十七章 督撫相掣肘 團臣請王命五十八章 制軍發牢騷 撫臺竟酩酊四十八章 死囚押法場 平地起波瀾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第三十二章 楚勇未離省 赤壁突增兵六十六章 鮑起豹發難 新寧勇潰散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九十章 哨長求活命 流星夜歸來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八十一章 永順協起釁 老差官挺身四十二章 蕭管帶疏忽 李都司耍橫九十一章 座師督湖廣 協領發雷霆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五十一章 楊時潮案實 江忠源被困六十七章 軍門有怨氣 酷暑休練兵三十八章 郭嵩燾回省 許老丈喊冤四十一章 老秀才發達 發審局被圍七十章 副將犯官癮 獄目打協臺九十九章 太平軍兵盛 衆英雄到衡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第二十七章 鮑春霆砸鍋 教堂裡探險七十三章 曾國藩流淚 彭玉麟練兵六十三章 侍郎究根底 撫臺險氣瘋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第二十四章 琦善赴揚州 青麟冒冷汗七十章 副將犯官癮 獄目打協臺九十七章 左季高回籍 王璞山進省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陸出戰 奏一折兩片五十四章 紅單難入洋 朝廷亂更張第四章 長毛有真假 知縣發橫財第三十五章 水上飄自裁 駱撫臺救駕第二十三章 咸豐帝驚慌 洪上帝繁忙八十九章 操練不得法 蚊蟲要過年八十六章 神駒求援兵 撫臺難納涼五十五章 候補道求缺 五爪龍現世第二十章 衡陽剛脫險 省城生是非五十四章 紅單難入洋 朝廷亂更張一百一十五章 秀全擴後宮 秀清先調包九十七章 左季高回籍 王璞山進省六十四章 侍郎奉密諭 知縣把頭低第七章 相國參侍郎 曾府有喧譁三十七章 道長贈謁語 夜半參協臺五十七章 參將戲師爺 制軍愁斷腸五十九章 軍門離省城 艾巖領水師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八十七章 侍郎夜狂嘔 軍門話起因第二十九章 老親來投靠 兄弟話營官第三十二章 楚勇未離省 赤壁突增兵八十一章 永順協起釁 老差官挺身九十四章 提、協有轇轕 侍郎定死活四十六章 協臺巡防務 遊戎話苦衷六十六章 鮑起豹發難 新寧勇潰散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第三十五章 水上飄自裁 駱撫臺救駕七十三章 曾國藩流淚 彭玉麟練兵第七章 相國參侍郎 曾府有喧譁九十五章 呂賢基喪命 周天爵歸西七十六章 王錱發異議 江面試拖罟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著落七十二章 老胥吏發威 造船廠無影第二十一章 兵勇相毆鬥 清德斥鮑超六十二章 兩團丁被退 李都司現身一百零七章 呈文遭駁斥 明府話情由七十五章 彭劉話拖罟 孚泗挑大樑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凉市| 逊克县| 保山市| 隆化县| 永康市| 绥滨县| 库车县| 平果县| 卓资县| 博罗县| 阳东县| 库尔勒市| 那坡县| 张北县| 抚顺市| 开阳县| 合作市| 体育| 商城县| 沧州市| 饶平县| 张家川| 霍城县| 夏津县| 茂名市| 寻甸| 济宁市| 墨江| 饶阳县| 莲花县| 屏山县| 吉隆县| 平利县| 邵武市| 郑州市| 商洛市| 甘孜县| 光山县| 景宁| 百色市| 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