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

龜茲古城舊址,無數的人羣來來往往在這片亙古未變的天地間來來回回持續了整整兩個多月,一座巨大無比的廣場逐漸成型,平整的地面上一塊又一塊的新式建築建材水泥板從遠處被人拉馬馱運了過來然後一塊塊拼接成型,規模宏大,廣漠無比。而旁邊還有一堆堆其他的建材被不斷的從城外運過來填補。廣場的西北角正是如今的龜茲城,從城牆開始不斷延綿起伏的新式建築在建設廣場的時候就被逐步的建造出來,赫然是一座座新式的高樓大廈。龜茲城樓上一面明黃色團龍圖案的黃旗在高高飄揚,彰顯著一個新生帝國的強勢和威嚴。天啓四年的八月底,龜茲城在緊張的建設高潮之餘迎來了一羣特別的客人,這一天幾乎所有的人都被告知暫時放下手頭所有的工作,在剛剛完工的廣場上列隊而立,盯著八月份西北已經逐漸失去炎熱的風沙佇立不動。不光是龜茲城本地的百姓,還有之前就從四面八方趕過來的其他百姓、商人、貴族和來自東方的官員此時都靜靜等待。甚至那些從大唐西征開始就一直征戰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的鐵血戰士此時都沉默而立排列著整整齊齊的隊伍,每個人都換上了咱新的軍服,挎著讓所有人都感到害怕戰慄的新式武器在等待。而在這一片烏泱泱的人羣最前沿,是靜靜佇立的兩個中年人,一文一武穿著新式的軍裝官服帶領著所有人在等待。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整個廣場雖然人如潮水但是沒有一個人敢說話也沒有一個人走動,所有人都在沉默面對東方傲然挺立,幾乎所有人的面容都是一臉的沉靜肅穆。而在這片死寂一般的寂靜之中,漸漸的傳來了輕微的震動聲,夾雜在風沙之中漸漸傳來,遙遠的東方天際間漸漸的出現了一條流動的線條從地平線上出現朝著龜茲而來。而迎頭而立的兩人在這一刻猛然間擡起頭來看著那由遠而近的線條深深的吸了口氣,臉上終於浮現出一絲笑意。這兩人就是此刻大唐帝國西北軍政最高領導人西征軍統帥萬毅和帝國副首相拓跋思諫。兩人在見到遠處的人流逐漸清晰可見之後相互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神之中那股由衷的喜悅和放鬆。西北在時隔百年之後甚至時隔千年之後第一次迎來了中央王朝的統治者,如今的大唐皇帝陛下親自駕臨西北,來龜茲了。

“臣萬毅、拓跋思諫攜大唐西北全體軍民恭迎大唐皇帝陛下駕臨安西,天佑大唐,漢軍威武?!钡鹊浇爱斠幻嫱瑯邮敲鼽S色團龍黃旗從來者的隊伍之中飄出的時候,萬毅和拓跋思諫帶頭跪倒在地,聲音驚天動地,剎那間廣場之上無數的百姓和天策軍官兵在這一刻跟隨自己的主帥主官雙膝跪地,縱聲高呼,“天佑大唐,漢軍威武”猶如亙古傳來的一道雷霆之音在龜茲古城上空騰空而起,發出龍吟一般的吶喊,讓這一片天地都因此鼓盪震動不已。無數的身影跪倒在地的同時彷彿壓塌了萬古長空,無數的聲音彷彿跨越時空而來,讓來者的隊伍生生的停在了衆人眼前。

“天佑大唐,漢軍威武。”爲首之人正是李玄清,大唐的皇帝陛下。此時的李玄清帶著巧兮飛身從胯下玉獅子身上衝天而起,清朗的聲音在這一刻滾滾而來呼應著此地萬人的吶喊,“大唐的諸位將士、各位安西的父老鄉親,李玄清來遲讓諸位辛苦?!?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簡簡單單一句話卻讓此時廣場之上所有人都潸然淚下,無數鐵血戰士眼中熱淚滾滾,果然,這位帶領著自己從四戰之地崛起橫掃乾坤的領袖來看自己了,那道從空中緩緩落下的白衣身影讓所有戰士這一年多以來鏖戰邊荒百戰不悔的疲倦在這一刻煙消雲散,戰士百戰沙場得到了自己的領袖的迴應,得到了帝國的肯定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肯定,對於他們這羣帝國的守護者來說沒有什麼表揚比得上皇帝陛下的肯定了。一句簡簡單單的辛苦讓在場的幾萬名西征軍戰士齊齊高呼萬歲,甚至連帶著站在最前方的萬毅都是眼神溼潤,鏖戰西北一年多,幾乎沒有任何停息的時候,他帶領的這羣將士真正做到了收復國土,百戰不悔,馬革裹屍。無數的將士爲了帝國一統壯烈犧牲在這片黃沙大漠之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時至今日,西征軍前線的將士依然在無怨無悔的爲了安西爲了帝國征戰不休,這是軍人的悲哀,但是更是他們的無上榮耀,無數的漢家子弟千百年來從這裡路過前往更加遙遠的西方邊陲開疆拓土,書寫中央王朝的傳奇,將自己和帝國的烙印永遠的留在這這片土地上。

李玄清和巧兮落地之後走上前來親自扶起萬毅和拓跋思諫,重重的握著兩人的手隨即帶著幾人快速往後走去,邊走邊扶起身邊跪著的將士和百姓官員,溫和的話語讓所有人心頭都剎那間涌上了一股難以言明的感慨,更有甚者,很多人都激動不已,那些來自中原各地的戰士見到了自己的皇帝,還跟皇帝握了手,這讓這些戰士再次呼喊萬歲,無數的聲音在廣場之上匯成了萬歲的海洋。伴隨著李玄清走到廣場中央,那裡豎立著一塊巨大的方尖碑,高十餘丈,底座爲方形,單面長達三丈有餘,佇立在有五層臺階豎立起來的一個基臺之上。方尖碑底部四面刻畫著四幅鏤刻的浮雕,一筆一劃鐵鉤銀劃筆法蒼勁有力。李玄清和巧兮走到方尖碑旁邊,轉過身來看著四周助力人羣軍隊心頭充滿了萬丈的豪情和莫名的感慨。

“各位大唐帝國的父老鄉親們、天策軍英勇的將士們。我是李玄清,今天我將在這裡和大家一同見證,千年以前我們大漢的英雄先烈張騫從長安出發來西北,帶回去遙遠的安西各地的消息,讓中原第一次真正瞭解西北,瞭解這裡的風土人情和大漠風沙。”李玄清單足一躍身形騰空而起站在了方尖碑的頂端,白衣勝雪聲音猶如九天神雷滾滾而來,“從那時起,我漢軍從此踏上了經略西北,守護安西的征程,千年以來無數的將士將熱血和青春留在了這一片大漠之中,鑿空拓荒,篳路藍縷,前赴後繼。漢軍出塞,震動環宇,有定遠侯平定三十六國的豪情,也有陳湯示明萬里,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前輩先烈,英雄熱血代代傳承。西北百姓從此和我中原之地休慼相關榮辱與共,相互聯成一體。其後更有盛唐時代,安西軍縱橫西北,封疆萬里,創造了一個古往今來從未有過的安西大都護府,讓整個西北,整個安西從此都納入到我大唐的版圖之中,安西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更是我漢唐雄風的映照,英雄風流不盡數,刀馬所至皆漢土。這裡早就是我大唐的疆土,是當年安西軍孤軍堅守絕域古城,滿城白髮誓不投降的悲壯,更是我大唐不屈不撓的將士爲國守邊,生死不移的見證。這一片蒼茫大漠就是我等西征將士永恆的豐碑,也是你們可以傳承千古的不滅戰魂?!崩钚宓穆曇衾坐Q般響徹在所有人的耳邊,無數的將士齊刷刷的跪倒在地,在呼應自己統帥對於千百年來無數漢軍出塞做出的功績的肯定,也是呼應大唐的皇帝陛下對於自己這一代人收復西北的肯定。

“我英雄的將士們,西北心向大唐的百姓們,我李玄清今天以大唐皇帝之尊敬告天地玄黃,大唐收復西北是承天命順人心,是繼漢武唐宗一來西北最盛大的大事,後世煌煌青史必爲爾等樹碑立傳,傳承萬古,這是我們這一個時代所有人的永耀,更是身處其中爲了帝國輝煌再現,收復安西功德圓滿的萬世功名。我很高興今天能夠和大家一起見證?!崩钚鍙姆郊獗暇従忥h落,聲音滔滔不絕,“後世子孫因爲你們的努力可以不用再歷史重演,可以不用擔心當年龜茲故事有一天再現。因爲有你們由歷史上無數的漢軍英靈前赴後繼一往無前從這裡將我漢家文明帶往四極八荒,傳承薪火代代不絕。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在這裡召喚千年以來我漢家英靈不滅的戰魂迴歸,召喚前赴後繼傳承文明發展西北的大漢子民的精神再現,讓所有後世子孫永遠記得,我們的先輩爲了安西爲了這片塞外廣袤的土地拋頭顱灑熱血奉獻犧牲將自己的一切都留在了這片熱土之上,讓他們的精神和意志永遠傳承在給帝國後輩子孫,沿著先輩的腳步,出塞了?!崩钚寮ぐ旱穆曇糁性靖采w在方尖碑上巨大的綢布被一把撤了下來,方尖碑主體呈現三角錐形,正對著東方的碑體之上一行蒼勁有力的大字讓所有人都熱血沸騰,“安西戰魂永垂不朽?!卑殡S著無數百姓和戰士的呼喊之聲,李玄清帶頭跪倒在地,恭敬叩首。安西戰魂代表著一輩輩漢軍、唐軍經略西北守衛疆土的意志,也是天策軍從成軍開始就一直恪守和繼承的不滅傳承,雖然百年前就在此地,在龜茲安西軍最後的力量被吐蕃圍攻,沉淪西北,但是在李玄清等一個又一個始終牢記安西軍歷史的先行之人發揚之下,帝國上下對於當年的安西舊事始終是難以忘懷,如今這塊方尖碑向東的方向上這幾個大字讓所有的天策軍將士都淚如雨下,長流的淚水之中是對於先輩那種無怨無悔,誓死保衛疆土的感慨和不平,當年的大唐沒有能力支援他們導致大唐的象徵在這裡湮滅,如今隨著李玄清等人的到來,這不滅的戰魂和百年前先輩的遺憾終將得到洗雪。

李玄清站起身來走到方尖碑的第二面,朝向北方的一面,震懾人心的聲音再次在廣場迴盪: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如果說安西戰魂永垂不朽是繼承先輩不滅的戰魂,那麼這句話就是此刻廣場所有將士和百姓的心情寫照,如今大唐的鼎盛在西北走到如今的這一步是無數的戰士用生命和熱血換來的,大唐從東面迤邐而來靠著將士們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戰績將這失落百年的故土收入版圖之中,失而復得的疆土和大唐如今鼎盛的國勢和軍勢讓這句話伴隨著李玄清的聲音宣告在世人耳中的時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迴應,無數的軍民齊聲歡呼,鐵血將士打造出來的鼎盛國勢讓大唐的尊嚴在西北重新豎立,那些站在帝國敵對面的所有人都會被這股洪流掃蕩進入歷史的塵埃之中。這是曾經歷史上陳湯對於那些膽敢對抗大漢的異族發出的怒吼,但是在如今確實浴火重生的大唐帝國在西北發出了最強勢的宣言,帝國的新生和尊嚴需要鐵血來洗禮和澆築,這是一道永恆的豐碑,將永遠豎立在大唐所有人的心頭,伴隨著帝國軍容的鼎盛和天策軍一次又一次的輝煌戰績必然將永遠震懾住所有人,帝國的尊嚴從來都是需要一場又一場生死戰鬥來從戰場之上贏得。

“傳承之火,綿綿不絕?!边@一次最後一面碑體之上的字跡所有人跟隨李玄清一起吶喊出聲。這一次相對於之前鐵血鑄就的國魂和戰魂呈現,文明傳承的誓言被鐫刻在方尖碑上得到了所有百姓的認同,百年重歸的大唐中央王朝在鐵血之後依然一如千年以來那樣給西北高原百姓帶來最新的文明之火,帶來生活的希望和富足,這一次拓跋思諫看著自己身前無數自發歡呼起來的各族百姓,臉上浮現出一股輕鬆的寫意,果然這個帝國在鐵血重生之後還是一如既往的展示著自己博大的胸懷和先進的文明,開始接納來自四面八方的其他部族,給予他們共同生活和發展的契機,帶動西北和中原共同發展。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边@一次所有的百姓開始下跪山呼萬歲,帝國皇帝親自宣告等於是這個中央王朝開始重新接納他們成爲帝國的一員,成爲這個無上帝國的一部分。這讓之前被肅殺和鐵血震懾住的所有人都開始重新歡呼,看著方尖碑下面那道白色的身影縱聲高呼。

萬毅右手一揮,廣場外面早已經待命的百餘門大炮開始發出怒吼,騰空而起的炮火讓這場祭奠大典徹底進入高潮,那塊被命名爲安西英雄紀念碑從此以後永遠的豎立在了西北,豎立在了龜茲成爲整個西北安西的中心,其後千百年不論歲月流逝,潮起潮落,龜茲的這座紀念碑都吸引著帝國各地的百姓前來瞻仰。而此時李玄清帶著巧兮在人羣之中再次感受著自重生以來這個帝國精神騰飛的時刻。

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
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河市| 新田县| 桐乡市| 泗洪县| 大化| 湖北省| 北辰区| 马关县| 大厂| 沂水县| 额尔古纳市| 新巴尔虎左旗| 天气| 涡阳县| 白玉县| 克什克腾旗| 额敏县| 内黄县| 临颍县| 志丹县| 沽源县| 阜城县| 霍山县| 丹东市| 海晏县| 峨边| 海城市| 河津市| 泽库县| 石阡县| 神农架林区| 彭州市| 金川县| 江油市| 翁牛特旗| 南通市| 涞水县| 富民县| 右玉县| 友谊县| 工布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