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

天啓八年一年的經濟發展讓大唐帝國的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在海參崴省進入機械化耕作之後,一年開闢出一百萬頃的土地用於耕作,按照一頃土地約爲五十畝的換算比例,一百萬頃土地基本上就是五千萬畝土地,雖然一年只能耕作一季,但是五千萬畝土地還是產出了四千五百萬石小麥,五千萬石大豆,還有一些其他的附屬糧食。大量的糧食在充實帝國糧倉的同時也讓內閣有了更大的底氣在中原地區全面推廣農業稅收改革,將原本已經降到一成左右的農業稅全部抹除,至此困擾帝國千年的農業問題全部得到解決。帝國的工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農業稅也隨之消除,將民間尤其是農村農民的問題提上了帝國日程。而這一舉動也讓廣大帝國農民開始更加擁護大唐。要知道在後世共和國成立了幾十年以後農業稅才逐漸消除,李玄清在如今這個時代卻利用機械化耕作將東北這塊龐大的土地納入到帝國的範疇之後一舉將農業稅徹底消除。而且海參崴那邊的機械化耕作也隨即在松江省等地陸續展開,廣大的東北地區開始全面進入農業現代化時代。在天啓九年到來之後,寶馬廠在緊急擴建了三家分廠之後全力開工,大批量生產農耕機送往東北地區,沉睡千萬年的黑土地上機械聲此起彼伏,帶著冰渣子的土地被翻開之後開始爲這個新生的帝國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和國力,支撐帝國對外擴展的步伐。

“巧兮,農耕機的技術圖紙可以在適時對外放開,以方便民間的機械車輛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李玄清的這個提議卻讓巧兮搖搖頭道:“農耕機一旦放開的話其實並不能更好的給底層百姓帶來更多實惠,反倒是給了那些工商豪門一個掙錢的機會。所以我打算將農耕機的各個零部件分包出去,這樣一來的話那些大家族因爲利潤太小反而失去興趣,只有那些小的機械廠會承接,這樣一來的話才能夠真正實現大哥哥說的十萬小廠的計劃。”

“這樣也對,張強回來了吧?讓他去通知寶馬廠,將農耕機項目獨立出來成立一家獨立的公司運作。”李玄清點點頭,對於巧兮的意見很贊同。事實上一旦東北和海參崴那邊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發展起來,那麼在撤銷了農業稅之後的中原大地農耕機這些機器車輛也會漸漸普及開來,這樣所能夠帶動的產業也會更加寬泛,直白說這就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而且連接的還大部分都是農業部門和農村的農民,所以巧兮的辦法纔是真正能夠惠及農民,幫助佔據帝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快速富裕起來,這樣帝國內部的對於社會工商品的購買力才能夠上來。

“今年海參崴和東北那邊開墾出來的土地大概還會增加一百萬頃以上吧?”巧兮這邊因爲大部分新式機械都是他指示寶馬廠捯飭出來的,所以對於東北和海參崴那邊的開墾活動有著更加直觀的理解,除了農耕機,還有蒸汽機帶動起來的抽水機和灌溉設施基本上都是皇室下屬的工廠首先生產出來然後對外推廣的。這也使得皇室資產旗下以寶馬車輛製造爲龍頭的車輛製造板塊迅速崛起,成了真正的巨無霸級別存在。按照巧兮的估計光是機械製造和車輛製造兩個板塊的規模和收入就已經比六大家族當中的任何一家的總家產還要大。可以說如果不是巧兮吩咐皇室資產要低調行事,六大家族加起來都未必能夠和巧兮掌控的皇家資產相提並論。在這個時代沒有人能夠和兩人的眼光相比,更沒有那種從後世帶來的知識來指導產業迅速發展。

而皇室資產就是此時大唐帝國工業化發展的縮影,在基本上完成了所有門類的工業的開端之後如今的大唐工業已經開始不需要李玄清夫婦去支持,可以獨立發展。大量的輕工業產成品在出口海外換取大量財富的同時,國內的重工業發展也開始遍及各地,中原各地和北方工業帶爲主的基礎工業的每一步發展都會帶來無數產業的更換和發展,無數的產業鏈也隨之開始變化,無數新崛起的商家開始在各個鏈條之上集聚,往後縱橫延伸,將整個工業發展的網絡在中原大地鋪設開來。

工業發展輕工業產成品可以肆無忌憚的出口去往外地市場進行傾銷,但是重工業卻沒有那麼容易往外傾銷,李玄清也不允許在短時間內將這種工業化浪潮擴散道大唐帝國以外的地方去。所以重工業所有的產成品都需要內部消化,這也是李玄清主導的大唐帝國財政不斷增加帝國財政開支,以大規模的基建爲基礎的建設活動來拉動重工業發展,使其生產出來的無數大型機械設備和無數的重工業產成品能夠在國內進行消化,爲此甚至以船舶製造和鐵路建設爲龍頭的精密製造業和大型製造業能夠有足夠的市場消化。

“大哥哥這樣一來的話我們的財政壓力是不是太大了?”巧兮知道李玄清的心思,但是這個時代金本位剛剛被李玄清確立,殷紅林主導的大唐錢莊現在已經在竭盡全力蒐羅足夠的黃金來支撐這個體系,甚至爲此將白銀也納入到儲備當中,但是帝國版圖實在是太大,每年投入的增量唐幣根本跟不上帝國經濟發展的速度。爲此李玄清不得不特意抽調龍組和飛鷹旅部分人員組建了秘密的黃金武裝部隊,不僅僅專職開採國內的各大金銀礦還廣泛派人前往東南亞和南亞身毒等地區,蒐羅、掠奪甚至搶劫當地的黃金來彌補國內所需。

“我已經通知祁宏和殷紅林,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在國內發行不少於五到十個億唐幣的特別債券來彌補財政缺口,另外還有各種專項債券,以此讓財政部能夠平穩的運轉下去。”李玄清點點頭,“加上每年從日本和大食等地運回來的金銀算是勉強夠用了。算起來的話我們現在對外貿易怎麼算都是出超的,應該還是沒有大問題的。”

“按照大哥哥的估計,我們能夠將工業化的擴散攔阻在國內多長時間?”巧兮想了想之後問道,“這種辦法等於是在剪全世界的羊毛反哺國內,但是我們必須要在大規模剪羊毛失去效果之前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這樣才能夠讓大唐和其他地區產生一個代差,所以有些事情我們要提前準備準備。”

“這件事讓皇室資產下屬的工業集團總部秘密進行,如果有必要的話也可以讓裝備處參與進來,但是暫時不要對外公佈。”李玄清點了點頭,知道巧兮在想什麼。事實上兩人此時最爲擔心的還是重工業的出路在哪。李玄清的這個辦法就是在國內依靠帝國政府的力量來發展大規模建設,以此來拉動重工業不斷往前推進,確切的來說就是後世的三駕馬車當中的投資。不過目前還好的就是大唐帝國本土的工業化尚且纔剛剛開始,依靠北方工業帶往其他區域轉移產業然後逐步普及工業化的速度來看,只怕李玄清有生之年都不會出現重工業產業飽和的現象發生。不過同樣的東北和海參崴那邊的大規模機械化生產耕作也讓李玄清看到了另外的出路,那就是農業現代化和內部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之後對於工業品尤其是重工業產成品的需求也在增加,這也算是提前開啓了國內的市場,和外貿產業一內一外將輕重工業分開發展。

“我打算在中原兩條新建鐵路的基礎上再增加一條,將從洛陽開始出發往南延伸到鄂州,將這個九省通衢的荊南納入到中原發展的經濟圈當中。”李玄清和巧兮商議好之後立即通知內閣和交通部那邊開始籌劃。不過這個計劃鐵道司那邊倒是沒有多大意見,鄂北山區雖然崎嶇難走,但是當年攻打山南道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從這片山區開鑿出了一條直道直通金州等地,此時在直道旁邊再加上一條鐵路線難度小了不少。而且這兩年成汭主持的荊南省因爲發展鄂州鋼鐵城已經有模有樣,如果有鐵路和中原連接的話,其發展速度必然是更加快速。所以整個天啓九年,中原三條鐵路掀起了一陣熱火朝天的發展景象,各大鋼鐵廠因爲源源不斷的需求而不斷擴大生產規模,而且工商部和裝備處也不但推廣新式的鍊鋼技術,一方面指導國內鍊鋼產業的技術水平不斷上升,另一方面也是藉此指導鋼鐵產業的標準化生產和操作。所以短短一年的時間,帝國的鋼鐵產量就直接翻了一番,達到了史無前例的一百萬噸的規模。雖然這放在後世可能一家鋼鐵廠的產量就比這個還要多得多,但是這在這個時代卻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而且還伴隨著帝國內部鋼鐵的需求不斷加大,裝備處、宇文家和皇室三家下屬的鋼鐵廠如今已經開始走向大型化和多品種鋼材生產的道路,特種鋼基地也在豐州由裝備處和皇室聯合組建,爲精密製造業和特種製造業生產更加合適的特種鋼材。

“這應該就是後世的京漢線吧?”巧兮對於李玄清惡作劇一般的將鄂州到中原的鐵路交匯點放在了洛陽有點好笑,不過這樣一來的話洛陽算是得到了更大的發展,讓後世籠罩在洛陽頭上的陰影得到淡化,至少在如今中原省獨立的情況下洛陽顯然有著更大的機會,不僅僅鐵路貫通而且還有運河進行大宗物資運輸。這兩年大運河雖然在鐵路逐漸興起其作用有些減弱,但是通航能力和貨運量卻在節節上升,很多地方的運河河道一再拓寬拓深以此來進一步加大大型物資的運輸能力。

“其實我是想打通四川到奉節這一段長江航線的,但是想來想去代價太大,所以最後覺得還是決定和後世一樣,在陸上修鐵路將四川和鄂州連接在一起。”李玄清拉著巧兮笑道:“從四川開始沿著後世到重慶的道路往東而來越過巫山然後進入荊南和鄂州相連,這樣一來整個長江上游北岸就能夠連成一體了,四川的出川道路也會增加一條,保證天府之國發展速度更上一層樓。”

“這樣一來的話我們的重工業至少在天啓十年之內不會有任何問題,而且今年還會促進經濟發展更加火熱的。”巧兮拍手笑道:“天啓九年咱們要不要做點別的?北海道那邊不是已經由軍隊進駐了嗎?咱們在那邊建一所行宮吧?作爲皇室在海外的度假勝地。”

“說的也是,那邊的風景可不能浪費了。”李玄清也想起了後世的舊事忍不住點頭道:“那邊倒也不錯,確實適合建立一所行宮,而且很多不方便在國內進行的試驗也可以放到那裡。我會通知下去北海道暫時實行軍管,不要進行開發,由皇室和後勤部裝備處負責實際管理。”

“這樣的話我自己來設計行宮樣式,到時候讓張大哥安排人手前往建造,到夏天的時候基本上就可以完工,我們也可以去度假了。”巧兮微微一笑走了出去,但是李玄清卻知道,只怕巧兮會忍不住將工業集團實驗室裡面秘密的部分都搬到那邊去,秘密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儲備。不過李玄清也沒管這件事,其實在蒸汽機發展到極致之後這種轉變也會自然而然的轉變,巧兮此時做的以後也會有人去做,提前一點也只是早一點準備而已。

“中原這邊安排好了,剩下的該安排西北了。也不知道拓跋思諫的西北經濟發展計劃進行了一年多到底有多少成效。”李玄清看著西北那近乎大唐目前國土五分之一大的廣袤領土點了點頭,那邊如果同時開展大規模建設的話中原的重工業只怕再翻一倍也未必足夠。所以李玄清不得不多加註意那邊的動靜。

不過在李玄清喃喃自語的同時,遠在疏勒的西北軍政行營此時也在醞釀新的計劃,疏勒這個西北交通樞紐在此時正式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鐵路建設在時隔兩年之後再次規劃,準備開工建設。

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
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江| 定远县| 扬中市| 五大连池市| 蓝山县| 如东县| 东乡族自治县| 望谟县| 开封市| 泽普县| 太康县| 沿河| 富顺县| 陵川县| 余干县| 延长县| 游戏| 济宁市| 永寿县| 芷江| 鲜城| 吉木萨尔县| 阜新市| 张家港市| 于都县| 辰溪县| 青田县| 城市| 苗栗县| 那坡县| 栾川县| 军事| 宁津县| 辽宁省| 五峰| 贵溪市| 班玛县| 石渠县| 六安市| 务川| 万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