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

萬毅的軍報在天啓三年五月初送抵長安大本營,徐天翔接到軍報和燃燒彈的使用記錄之後臉色變了變,拉著楊天成幾人去找李玄清,一進門見到李玄清和岑天時正在商議廣州那邊商路的疏通事宜。

“天翔,你這臉色怎麼啦?誰惹到你了?”岑天時見到徐天翔臉色很奇怪,放下剛剛的話題問道。

“皇上,岑先生,西北萬毅那邊的軍報已經發過來了,虎丘關一戰打敗溫末十萬大軍,成功奪取了虎丘關,另外回鶻的援軍也在虎丘關以北幾十裡的地方被全殲。”徐天翔苦笑著將手中的戰報遞給李玄清繼續道:“只是出了點意外。”

“意外?”徐天翔的話讓岑天時感到奇怪,道:“一戰殲敵近二十萬,只怕回鶻人的主力也差不多被打光了,這有什麼意外的?這是大喜事啊,不僅僅首戰告捷,而且還是大獲全勝啊。難道是我軍傷亡過大?說的也是,咱們十五萬對陣二十萬騎兵還要攻克虎丘關要塞,難度的確非常大,你們不是準備了第二波援軍讓錢寧在靈州整訓嗎?直接送上前線就是了。”

“是燃燒彈。”李玄清一目十行看完了軍報和燃燒彈的記錄點了點頭道:“此戰能夠快速打贏,是萬毅使用了燃燒彈的緣故。虎丘關已經不存在了,溫末十萬大軍除了逃出來的一兩萬人以外,剩餘的全部被燒死在關內。回鶻騎兵也是差不多,被燒死近萬人。”李玄清將軍報遞給岑天時,自己剛纔也是倒吸一口涼氣,完全沒有料到巧兮讓牧辰的實驗室研製出來的參雜了磷粉和鎂粉的炮彈居然威力這麼大,一口氣燒了一整座城池。

“虎丘關地處河西草原和大漠的結合部,已經屬於沙漠氣候了,乾旱少雨,關內基本上也沒有多少滅火設施,而且建築多爲前代的木質結構加上少量的磚石,所以這一旦燒起來就根本來不及救援。”旁邊的楊天成和陳凡幾人對視一眼,開口道:“而且當時石堅忙著廝殺也沒有想到火勢會一發不可控制,結果等到他反應過來的時候,關內基本上已經被燒成一座白地。至於回鶻騎兵則是當時地處開闊地帶,萬毅當時已經有所防備,所以真正燒起來的不多。”

楊天成的解釋也讓一旁長大了嘴巴的岑天時點了點頭,但是就算如此,這個燃燒彈的威力也實在是太大了,常言道水火無情,在這種地形和氣候下一把大火燒起來那還能剩下什麼?所以緊接著問道:“我記得虎丘關內應該有不少百姓和過往的商旅吧?他們不會也被一把火全部燒了吧?”

“萬毅在下達命令之前已經通知玄影衛轉移了一部分我們的漢民百姓,而在火災發生的時候石堅也救出了大部分百姓,只有少量來不及撤走的葬身火海,不過數量不會很多。其實之前溫末人在選擇虎丘關據守的時候就已經驅趕了一部分百姓出城,以便騰出空間給溫末軍隊使用。”胡小四見到岑天時黑著臉急忙解釋道,“百姓性命暫且是無憂,但是這一戰等於將他們的家底全部燒了,所以萬毅暫時也沒辦法繼續進軍了,趙四那邊內閣儘快派人過去接受政務和災後重建事宜,以方便騰出手來繼續往甘州進發。”

“唉,這政務和災後重建問題倒是不大,我會馬上安排政務人員進駐,到時候你讓楊易派遣部分國民警衛隊隨行出發,先期穩住局勢,然後再找地方重建虎丘關。但是天翔你可曾想過這一場大火只怕引發的後續影響不會那麼容易消弭。”岑天時第一時間想到了這件事的影響,道:“只怕西北各族從此與我大唐的關係會出現更加嚴重的變化。”

“倒也沒有那麼多的嚴重變化。”看著岑天時的話將大家的臉色都說的異常難看,李玄清擺擺手道:“大家也不用擔心,說不定還會有好的變化。只是我沒有料到的是這個燃燒彈的威力在西北居然被放大了這麼多,只怕以後你們總參要限制特種炮彈的使用了,否則的話萬一再次引發火災那時候只怕未必有這次這麼幸運。”

李玄清的話讓大家一陣不解,岑天時苦笑道:“皇上還真是心寬,這西北各族只怕被這場大火燒的膽寒了,這以後咱們在西北的統治基礎和我們出現了分離,西北只怕需要花大力氣才能夠穩定了,那還有好的變化?”

“先生的想法不對,西北各族脫離我大唐統治已經近百年,只怕他們早就忘了天可汗號令天下的威嚴和漢軍經略西域的無上武力了。既然如此必要的武力震懾其實沒有任何問題。虎丘關的一場大火雖然會在各族心中引發軒然大波,但是其恐怖的威力和戰果也必將讓所有大小部族心中膽寒,這樣一來武力震懾也就出效果了,至於剩下的安撫。我只能說大唐統治西域在以後將成爲常態,西域將不允許出現脫離大唐統治的勢力。那麼對於他們而言,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李玄清的話雖然沒說完全,但是在場的衆人可不傻,基本上都是瞬間理解了他的意思,這是要先打的各族聞風喪膽,一看到天策軍大旗就心中發抖之後再考慮如何安撫,讓他們在武力和死亡的威脅之下變成大唐統治西域的助力和基礎。

“咱們在後方,不知道西北各族如今最切實的現狀是什麼,但是萬毅知道。既然他在使用燃燒彈之前就考慮過撤退百姓那麼就意味著他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所以這其中的後果和好處想必也是考慮的很清楚了。”李玄清繼續道:“我敢肯定此戰之後天策軍遇到的阻力會比以前更大,但是對於後方的建設反倒是容易很多。那些部族在如此武力的威懾之下再也興不起任何反抗的念頭,只會乖乖的順從內閣的安排。這樣一來就會快速穩定我們佔領的各州縣和各區域,給萬毅他們減輕壓力。”

“那既然如此我們要不要繼續給萬毅供應燃燒彈?”徐天翔見到李玄清說完開口問道,如果按照李玄清這個理解那麼燃燒彈顯然是天策軍威懾對手最好的武器,無論對面是什麼,一場大火過後什麼都不會剩下,再大的阻力也不能阻擋萬毅的腳步。

“燃燒彈就算了,如今的燃燒彈性能不穩定,很容易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發生意外,還是等等吧。不過要加強對於西征集團軍火力的支援,十幾萬人才一百多門火炮實在是太少了,要想辦法擴大一倍。另外總參那邊要立即擬定這種特種炮彈的等級和使用規則,防止傷敵不成反傷己的事情發生。”李玄清搖搖頭,事實上對於這種燃燒彈李玄清並不看好,虎丘關的慘劇也只是特定條件下才會出現的意外,而且本身燃燒彈就是一個不定時炸彈,如果大規模使用只怕遲早會出問題。現在讓裝備處儲備一下技術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大規模裝備部隊。

“那皇上的意思,萬毅在後續的戰鬥之中還會用這種力度嗎?”岑天時仔細思索了李玄清剛纔的話,雖然和他想的不一樣但是自古以來對於少數部族漢人採取的辦法就是剿和撫兩種辦法,類似於李玄清的這種理論其實也不是沒有市場,沒見到有漢一代,自從武帝將匈奴打的亡國滅種之後,即使後來大漢朝內部四分五裂亂成一鍋粥,邊境的少數部族不是依然乖乖的該上貢上貢,該朝見朝見嘛?這就是李玄清說的打服了打怕了對手之後,不管你如何動作對方都不敢有絲毫輕視之心。

“會,尤其是安西境內,天策軍必須讓所有各族聞風喪膽才能夠重豎我們在安西的統治。”李玄清道:“內閣那邊要馬上安排人手去接替萬毅,讓他將全部精力都放到前線指揮上面。必要的時候可以先從河西抽調部分官員隨軍,保證佔領一地就要將一地納入到大唐的版圖之中。”

“皇上放心,這一點我會馬上安排的,不會耽誤前線的戰事的。”岑天時想明白之後也不再過問西北各族的變化,反正對於他而言只要打下來就有辦法治理,了不起難度大就是了。所以接過命令之後和徐天翔立即去安排政務官員和國民警衛隊去接替萬毅。

“好了,咱們去裝備處那邊看看,順便找秦耀聊聊,他那邊要儘快將火炮的種類整理出來。”李玄清站起身來帶著衆人往外走。來到天策府後面的一棟建築。

裝備處的辦公大樓雖然被安排在和玄影衛附近,但是秦耀是屬於常年待在下屬工廠和實驗室的傢伙,最近是好不容易回到長安,李玄清等人到他辦公室的時候他還在對著滿牆的亂七八糟的圖紙寫寫畫畫,要不是胡小四走過去一把拉過這傢伙,只怕李玄清走到身邊他都不知道。

“好了,不用那麼多禮,作吧,有件事要讓你去辦。”李玄清倒是沒有顧及到他這個辦公室差點改成實驗室,找了個地方坐下來之後制止了他的行禮笑道:“你們裝備處不是已經給火炮分類了嗎?拿過來我看看。”順手將剛纔接到的燃燒彈的記錄遞給他道:“這是西征集團軍發過來的關於燃燒彈的記錄。”

“啓稟皇上,火炮分類我已經做好了。”秦耀從自己的辦公桌上翻出一堆資料遞給李玄清道:“火炮按照口徑和射程進行分類,只是在這兩個標準之上還有重疊和交叉的情況發生,所以暫時沒有來得及上報。”其實秦耀對於火炮還是很有創意的,在沒有自己的指點之下居然能夠搞出炮彈和發射藥分離裝備,也算是一大奇蹟了。

李玄清順手將資料遞給楊天成,繼續道:“其實不用按照射程進行分類,直接按照口徑進行分類就可以了。你現在的火炮還無法做到射角的大範圍調整,身管的長度也因爲鋼鐵技術而無法加長太多,按照口徑進行分類是最合適的。而且每一個種類的火炮其射程肯定無法做到統一。”

“你這上面寫著可以分成小口徑火炮和大口徑火炮,是不是還有一箇中等口徑的?”楊天成看了看他寫的總綱問道:“而且海軍艦炮和陸軍用的火炮不是一個系統吧?”

“是的楊部長。艦炮是新系統,因爲艦炮相對來說重量和體積可以放大,也不需要考慮太大的機動性,所以艦炮分類除了口徑和陸軍這邊可以相互參照其他的可比性不是太大。”秦耀接過楊天成的話茬道:“目前陸軍使用的火炮口徑最大已經可以達到100到125毫米,但是按照我們的計算,如果鋼鐵冶煉技術能夠再提高一步,我們的火炮口徑可以達到目前海軍使用的150毫米,身管長度也會有所增加。”

“小口徑火炮你們有沒有進展?”李玄清對於火炮的大口徑不太關注,反正按照目前最新式的火炮口徑計算,足夠陸軍使用綽綽有餘了。在鋼鐵技術沒有達到要求以前沒必要浪費人力物力,頂多讓裝備處預先研製一下就可以了。反倒是對於小口徑火炮李玄清覺得有必要發展,能夠伴隨步兵衝鋒的火炮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是無上殺器,尤其是目前天策軍主要裝備的是前膛槍的條件之下,保證火力的密集度無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秦耀聞言苦著臉道:“目前進展不大,其實還是鋼鐵的因素,我們現在的炮管都是鑄造的,不僅僅成品率低而且炮管的強度也不夠,小口徑的鑄造難度更大,而且對於鋼鐵的要求絲毫不亞於大口徑。”秦耀的話也讓李玄清想起,貌似後世的小口徑火炮真正發展起來的還是到了無縫鋼和不鏽鋼問世以後吧?類似於後世的步兵炮和迫擊炮。

“這件事我抽空讓工業集團承接下來,他們在鋼鐵冶煉技術上有比較好的基礎。你們現在想辦法鑄造一批送到西北前線先用著。”李玄清想來想去也沒辦法跟秦耀明說這是無縫鋼沒有問世的結果,所以還是打算回去和巧兮商議。

“你重新修改一下火炮分類,陳凡你等著秦耀的報告出來之後正式和天成進行陸軍改制,將炮兵獨立出來,編組幾個炮兵都和炮兵營,然後給每個營制定合適的炮兵比例。”李玄清這一次是鐵了心要借全國大部分軍隊都在休整的機會一次性到位,將後世的軍制全面帶過來。

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
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毕节市| 孝义市| 咸阳市| 蒲城县| 元氏县| 高邮市| 广德县| 广灵县| 壤塘县| 松阳县| 报价| 奉节县| 巴楚县| 东兰县| 沂水县| 澳门| 原阳县| 茌平县| 高碑店市| 城步| 连云港市| 巴中市| 巴彦淖尔市| 祁东县| 锦州市| 邵东县| 华容县| 齐河县| 沙坪坝区| 平陆县| 财经| 东兴市| 宁津县| 阿尔山市| 芜湖县| 息烽县| 邵阳市| 碌曲县| 宝兴县| 临泉县| 金川县|